7·16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故

7·16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故

中文名 7·16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故
外文名 7·16DalianOilPipelineExplosionaccident
泄漏物质 原油
发生地点 大连新港
目录导航

事件背景

大连新港位于辽东半岛南端的大孤山东北麓,黄海岸边的大窑湾西南侧。是一个现代化深水油港。

大连新港始建于1974年,建港总投资1.4亿元人民币。新港的水域面积180平方公里,陆域面积1.57平方公里,每年输油能力为1500万吨。大连新港现在是中国原油对外出口的重要基地,每年上千万吨的大庆原油从这里装船运往国内和世界各地。

事件经过

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

2010年7月16日18时20分,大连新港一艘30万吨级外籍油轮在卸油的过程当中,由于操作不当引发的输油管线爆炸,引起火灾,并导致部分原油泄漏入海。

人员伤亡

截至2010年7月17日,事故造成作业人员1人轻伤、1人失踪;消防战士1人牺牲、1人重伤。

事件处理

紧急救援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立即组织专家组连夜赶赴大连,现场指挥交通系统所属力量开展消防、清污工作,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海上油污应急处置。“海巡021”“海巡028”“海巡0200”“海巡0202”等4艘海事执法船已赴现场,监控油污情况、布设围油栏;交通运输部救捞局的专业救助船“北海救113”“北海救198”及大连港14艘消防拖轮和1艘消防艇已在起火海域铺设围油栏、喷洒消防泡沫,以控制海上火势和油污染。

据辽宁省公安厅透露,消防官兵赶到现场时发现,一罐区泵房配电室遭到损坏,一时难以实施关阀断料。经过12小时努力,17日6时,成功关闭漏油阀门,火势得到基本控制。

大连新港附近的海面上大面积的油污清晰可见大连新港附近的海面上大面积的油污清晰可见截至7月17日9时,事故附近海面仍有原油泄漏入海,辽宁海事局正在抓紧组织海上油污清除和消防工作。交通运输部还协调河北、天津、山东海事局调集围油栏、消油剂、吸油毡等清污设备火速支援大连。

据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有关负责人介绍,17日2时37分,大连新港港区海面出现明火,面积约有80平方米至100平方米。为保证海上船舶安全,辽宁省海上搜救中心迅速采取措施,安排大连新港港区所有船舶撤离。同时通知在附近锚地锚泊的船舶做好疏散准备,防止火势蔓延到锚地引发次生事故。

截至18日14时许,大连保税油库爆炸现场黑色烟雾逐渐稀薄,除了零星几个点还在喷水降温外,爆炸事故现场的消防官兵多数已经撤离。

18日,最大的10万立方米原油储罐被烧毁,现场数台消防车仍在向它喷水。据现场灭火专家介绍,这个油罐顶部是一个大圆铁盖,着火后,油罐里面温度很高,仍需不断降温,防止复燃。

在这个油罐东侧10米远,两根输油管线扭曲变形。大连市公安局副局长宁民说,这两个管道即是引发大火的起始点。

在海上,前一天用沙袋毛毡隔离的一片漏油区开始向外扩散。据了解,油水扩散与海水潮汐和风向有关。已影响100平方公里海域,重污染海域10平方公里。

已有28艘专业清污船舶由各地赶往油污水域实施清理工作。除了采用投放水面护栏防止油污扩散之外,还采用投放吸油毡和直接回收两种方法清污。前者主要用于厚度1厘米左右的漂浮油污的清理,看似笨拙实际比较彻底;后者主要在港内等厚度2厘米左右漂浮油污进行直接勺舀等打捞回收,及向油污较稀薄水面喷洒消油剂等,预计28艘船清污需至少一周时间。

17日9时许,火势已基本扑灭17日9时许,火势已基本扑灭大连输油管爆炸事故发生后,2010年7月20日清晨8时,在辽宁省大连市大窑湾大连新港海面执行清理油污任务的两名消防战士张良、韩晓雄在海面风力达8-9级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前方不间断供水,不顾个人安危,用安全绳固定渔船钢索,再次进入海里清理浮艇泵。由于海面突变,一个巨浪将二人吞没,张良不幸牺牲,韩晓雄被成功救出。经全力搜救,张良遗体于14时25分被捞出。鉴于张良的英勇行为,公安部追授张良为烈士,大连市政府追授张良“灭火英雄”荣誉称号。

据了解,油管爆炸后,随着原油泄漏流淌,火舌以极快速度蔓延扩大,火势曾一度直逼旁边存储易燃易爆、剧毒的二甲苯罐区。在被烧的10万立方米油罐周围,还有20多个同样级别的储油罐,中间相距不超过10米。

辽宁消防采用“先控制,后消灭”战术,利用水泥和沙土围堵外溢原油,设置移动水炮和车载水炮对受威胁罐体进行冷却抑爆,采取泡沫喷射、沙土覆盖等措施对起火管线和地面流淌火进行压制消灭。截至17日15时,事故现场除少量管线和一个油罐外,明火已基本被扑灭。

辽宁省公安厅称,辽宁公安消防用15个小时成功扑灭大火,关闭所有油管阀门,创造了世界火灾扑救史奇迹。

这次扑救过程中,大连市消防打完所有存储的消防泡沫,又从天津、河北、吉林、黑龙江等地紧急调运400多吨泡沫到达现场。

首长批示

2010年7月16日晚,石油大连大孤山新港码头一储油罐输油管线发生起火爆炸事故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立即作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连夜紧急赶到事故现场,指挥灭火救援工作。辽宁省和大连市迅速启动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全省力量全力开展扑救工作。

新闻发布

大火被扑灭后消防人员在清理余火大火被扑灭后消防人员在清理余火大连市政府17日10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大连新港输油管道爆炸现场储油罐的所有阀门全部关闭,火势基本扑灭,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大连市政府秘书长徐国臣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次扑救工作调集了全省14个市和4个企业消防队338辆消防车参与灭火。经过2000多名消防官兵的连夜奋战,截至新闻发布会开始时,储油罐的所有阀门全部关闭,火势基本扑灭,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

徐国臣说,下一步继续对附近罐体实施冷却,继续协调各方力量做好隐患排除,总结经验教训,确保安全生产,进一步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调查报告

7月18日上午,辽宁省成立事故调查组,分别有安监、公安、监察、总工会等部门参与,下辖技术、管理、综合小组,全面开始调查事故原因。18日下午,调查组对事故当日当班人员进行询问,开始调查涉及的三四家企业。当日,调查组又登上“宇宙宝石”号外籍油轮,对相关情况进行收集。据大连安监局副局长孙本强说,这艘油轮已被中方暂扣。

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7月18日,大连市政府在关于此事故的汇报材料中称,7月16日18时10分许,位于大连大孤山半岛的大连保税油库一期(简称大连中联油)仓储罐区原油管道起火。

经初步调查,事故发生前,一艘利比里亚籍30万吨原油船“宇宙宝石”号在大连新港卸油过程中,原油储油罐陆地管线在加催化剂作业时起火。事故发生后,“宇宙宝石”号油轮立即撤离。

起火的管线为直径900毫米的原油储罐陆地输油管线,后引起直径700毫米管线起火。两根管线起火后,引燃旁边10万立方米原油罐。

2011年11月,国务院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辽宁省大连市的所属企业发生的“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等4起事故的调查处理报告作出批复,认定这4起事故均为责任事故。其中,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2010年“7·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是一起特别重大责任事故。据统计,事故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为22330.19万元。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4起事故涉及的64名事故责任人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名涉嫌犯罪的责任人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通报介绍了事故单位基本情况及事故简要经过。国际储运公司是中国石油大连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80%股份)与大连港股份公司(20%股份)的合资企业,成立于2005年9月,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的日常运营和检维修工作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负责。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内建有20个储罐,库存能力185万立方米;周边还有其他单位大量原油罐区、成品油罐区和液体化工产品罐区,储存原油、成品油、苯、甲苯等危险化学品。

事故当天,新加坡太平洋石油公司所属30万吨“宇宙宝石”油轮在向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卸送最终属于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控股的下属子公司)的原油;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天津辉盛达石化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盛达公司)负责加入原油脱硫剂作业,辉盛达公司安排上海祥诚商品检验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以下简称祥诚公司)在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上进行现场作业。所添加的原油脱硫剂由辉盛达公司生产。

7月15日15时30分左右,“宇宙宝石”油轮开始向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卸油,卸油作业在两条输油管道同时进行。20时左右,祥诚公司和辉盛达公司作业人员开始通过原油罐区内一条输油管道(内径0.9米)上的排空阀,向输油管道中注入脱硫剂。7月16日13时左右,油轮暂停卸油作业,但注入脱硫剂的作业没有停止。18时左右,在注入了88立方米脱硫剂后,现场作业人员加水对脱硫剂管路和泵进行冲洗。18时8分左右,靠近脱硫剂注入部位的输油管道突然发生爆炸,引发火灾,造成部分输油管道、附近储罐阀门、输油泵房和电力系统损坏和大量原油泄漏。事故导致储罐阀门无法及时关闭,火灾不断扩大。原油顺地下管沟流淌,形成地面流淌火,火势蔓延。事故造成103号罐和周边泵房及港区主要输油管道严重损坏,部分原油流入附近海域。

经查,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公司同意、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上海祥诚公司使用天津辉盛达公司生产的含有强氧化剂过氧化氢的“脱硫化氢剂”,违规在原油库输油管道上进行加注“脱硫化氢剂”作业,并在油轮停止卸油的情况下继续加注,造成“脱硫化氢剂”在输油管道内局部富集,发生强氧化反应,导致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引发火灾和原油泄漏。

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上海祥诚公司违规承揽加剂业务;天津辉盛达公司违法生产“脱硫化氢剂”,并隐瞒其危险特性;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及其下属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未认真执行承包商施工作业安全审核制度;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全审核就签订原油硫化氢脱除处理服务协议;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及其下属石油储运公司未提出硫化氢脱除作业存在安全隐患的意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对下属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监督检查不到位;大连市安全监管局对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监管检查不到位。

国务院批复同意事故调查组提出的对事故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将上海祥诚公司大连分公司经理李伟,天津辉盛达公司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张海军、总经理张德胜,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运行管理部经理刘昌东,中燃油公司市场处处长沈璠等14名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共给予29名责任人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其中,给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蒋洁敏警告处分;分别给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李新华、廖永远记过处分;分别给予中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刘宏斌、中石油股份公司安全总监贺荣芳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立华行政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明禹行政记过处分;依法免去大连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兼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公司董事长张景福的董事长职务,并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分别给予大连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孙宏伟,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陈石行政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同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天津辉盛达公司、上海祥诚公司等相关责任单位分别处以规定上限的行政处罚。责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向国务院国资委作出深刻检查。

该起事故发生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辽宁省大连市的所属企业又连续发生了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2010年“10·24”火灾事故和大连石化分公司2011年“7·16”火灾事故、“8·29”爆炸火灾事故等3起责任事故,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同意辽宁省人民政府和大连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对这3起事故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共给予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原总经理蒋凡、副总经理焦玉瑞,中石油中油辽河工程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明辉,大庆石化建设公司执行经理王洪涛等35名责任人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大庆石化建设公司、大连七星监理公司和大连市甘井子区北方石化机械配件厂分别处以相应的行政处罚。

国务院批复同意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防范措施和整改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认真组织开展石油库安全、消防、环保等方面的隐患排查,限期彻底整改;对在建的石油库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整顿;进一步完善大型石油库和化工建设项目的规划布局;制订完善中国石油库设计标准,进一步提高安全、环保准入门槛。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和环境监管,严防生产安全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暴露问题

一是事故单位对所加入原油脱硫剂的安全可靠性没有进行科学论证。二是原油脱硫剂的加入方法没有正规设计,没有对加注作业进行风险辨识,没有制定安全作业规程。三是原油接卸过程中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指挥协调不力,管理混乱,信息不畅,有关部门接到暂停卸油作业的信息后,没有及时通知停止加剂作业,事故单位对承包商现场作业疏于管理,现场监护不力。四是事故造成电力系统损坏,应急和消防设施失效,罐区阀门无法关闭。另外,港区内原油等危险化学品大型储罐集中布置,也是造成事故险象环生的重要因素。通知最后强调,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各环节安全生产工作;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各环节的安全管理;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合理规划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布局。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深刻吸取此次事故教训,认真做好大型危险化学品储存基地和化工园区(集中区)的安全发展规划,合理规划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布局,严格审查涉及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建设项目;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提高重特大事故的应对与处置能力。据报道绿色和平组织认为实际泄漏量远超官方通报。

事件影响

根据掌握的情况分析,这次事故会在以下几个方面造成影响:

大气

17日上午,接近事故现场十公里处,空气中已带着燃烧轮胎的气味。靠近现场5公里的地方,这种气味愈发刺鼻,附近的山头被黑雾笼罩,周围山上的植被全带着黑点印迹。(摘自新京报记者的现场描述)

海水

18日13时,海上飘游分布范围一度达到183平方公里,其中较重污染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近海区域,已开始影响大连湾及附近海域海水水质。在灭火过程中又有500吨泡沫流入海中,造成周边局部海域污染。

生态

随着风力的作用,污染区有向外扩散的可能,处理不及时的话就会对海洋生物,包括鱼类、藻类、微生物等产生影响。根据历史教训,被石油污染的海域,水中的鱼类、藻类等动植物都难以生存,鸟类也会躲得远远的。

养殖

根据当地渔民的经验,休渔期内的海洋生物则会因为此次污染而选择集体搬家,跑到干净的海水中生活,这是一种潜在的经济损失。另有报道称,北京部分水产商户已经暂时停止进货大连海鲜。

航运

有船运代理公司预计,由于要进行漏油的清理工作,大连新港港口码头关闭可能要4~5天。而如果港口关闭港口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其他港口码头堵塞,进而影响航运周转效率,从而可能推动运费上涨。

旅游

“一些岸边工程,游泳浴场,都会被波及。”专家认为,被石油污染的海域,等于已经失去了旅游功能,“这对大连这座旅游城市而言影响不小。”有网友在微博上称,已有改变去大连海边度假的想法。[4]

相关事件

以下是最近40年来全球严重石油泄漏事件:

世界事件

2010年4月20日(美国当地时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处海上钻井平台爆炸,造成11人失踪。该钻井平台4月22日沉没,泄漏大量原油。墨西哥湾浮油面积一天内扩大至少两倍,原油泄漏的速度远超出预期。

2007年11月,俄罗斯油轮“伏尔加石油139”号遇狂风解体沉没,装载4700吨重油的俄罗斯油轮“伏尔加石油139”号在刻赤海峡遭遇狂风,解体沉没,3000多吨重油泄漏,致出事海域遭严重污染。

2002年11月19日,装载着7.7万吨燃油的巴哈马籍油轮“威望”号在西班牙海域沉没,石油泄漏污染的海岸长达400公里,随船体沉入3600米深海底的约6万吨燃油只能任其慢慢泄漏。法国、西班牙及葡萄牙共计数千公里海岸受污染,数万只海鸟死亡。

1999年12月12日,马耳他籍油轮“埃里卡”号发生断裂事故,泄漏1万多吨重油,沿海400公里区域受到污染。法国西海岸被300万加仑石油污染,20多万只海鸟死亡,当地渔业资源遭到致命打击。

1996年2月15日,利比里亚油轮“海洋女王”号在威尔士海岸搁浅,14.7万吨原油泄漏,致死超过2.5万只水鸟。

1993年6月5日,“布里尔”号搁浅在苏格兰东北的设特兰群岛海域,泄漏了2600万加仑石油。

1992年12月3日,希腊油轮“爱琴海”号在西班牙西北海岸搁浅,至少6万多吨原油泄漏,污染加利西亚沿岸200公里区域。

1991年1月,伊拉克军队撤出科威特前点燃科威特境内油井,多达100万吨石油泄漏,污染沙特阿拉伯西北部沿海500公里区域。

1989年3月24日,美国埃克森公司“埃克森·阿尔迪兹”号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岛海岸触礁搁浅,泄漏5万吨原油,8600公里海岸线受污染,30万只海鸟和5000多头海獭、海豹死亡,当地鲑鱼和鲱鱼近于灭绝,数十家企业破产或濒临倒闭。

1979年6月3日,墨西哥湾克斯托克1号探测油井发生井喷,100万吨石油流入墨西哥湾,产生大面积浮油。

1978年3月,利比里亚油轮“阿莫科·加的斯”号在法国西部布列塔尼附近海域沉没,23万吨原油泄漏,沿海400公里区域受到污染。

1967年3月,利比里亚油轮“托雷峡谷”号在英国锡利群岛附近海域沉没,12万吨原油倾入大海,浮油漂至法国海岸。

再发火情

2010年10月24日16点10分左右,大连新港码头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油库“7·16”爆炸现场,再次发生火情。消防队员在火灾现场扑救。现场明火不大,但浓烟较重。据现场知情者说,起火的正是7月16日发生爆炸的103号油罐,事发前103号罐正在被拆解,可能是在清理罐底的过程中,施工不慎点燃了罐里的剩油发生火灾。

至24日晚19时左右,大连市消防部门的100多辆消防车在现场扑救。鉴于大连新港消防供水和泡沫供水相对充足,加之103号罐周围的管线已经大部分拆解,罐体只剩六米多高。消防人员正在围堵大火,避免烧到别的罐体和区域,火势已在受控状态。另外,60多辆装满砂土的翻斗车在一旁待命。

事故反思

2009年4月,相关机构就对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保税油库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估与预警,并形成了一份《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书已提出火灾预警,“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油库罐区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等级为严重,经安全措施补偿后降低为轻微,说明工程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大。”

报告书指出, 保税油库的主要危险是火灾和爆炸,在储存、输送原油过程中,可能产生泄漏、跑料事故,遇明火则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原油泵房则是各类机电设备集中、操作 频繁、最容易泄漏和散发油气的场所,在通风不良和电气设备不符合防爆要求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爆炸。

另一种可能是,保税油库里存储的沙特油硫含量很高,原油罐上的氧化铁与原油中的硫长期作用,就会生成硫化亚铁。硫化亚铁沉淀物如果曝露在空气中,能发生氧化放热反应,最终引发爆炸。

不管漏油量最终确定是多少,也不管海洋受污染面积会扩大到多少,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次油管爆炸对环境的灾难是巨大的,甚至是难以估量的,出现的大面积的海面污染就印证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社会需要总结此次爆炸“炸”出的“漏洞”,从而汲取教训。

从这起重大事故初步调查来看,是一艘30万吨级外籍油轮泄油引发输油管线爆炸,并引发原油泄漏。可以预见的是,肇事船只不仅无法应对巨额的赔偿,更没有能力对污染区域进行清理。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办法,是建立油污基金,这些基金主要由石油公司出资成立;同时推行海洋污染责任保险,鼓励石油运输企业到保险公司投保。中国的污染责任险从2007年开始试点,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发展十分缓慢,尤其油污责任险迄今仍无多大发展。

此外,虽然中国制定了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但海上石油开采活动日益频繁,石油运输也日渐活跃,与此相比,仍有许多法律配套法规,尤其是石油泄漏赔偿金额的细化量化问题,需要完善与健全。

相关作品

2019年8月1日,以真实事件为原型的电影《烈火英雄》上映,消防官兵的英姿重现大荧幕,是他们出生入死,保住了大连。电影《烈火英雄》震撼人心的救火故事取材自7·16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故。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