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损耗原油从油井产出时是油气混合状态。在其集输、分离、计量、脱水、储存等过程中,由于污水排放和伴生天然气的携带,油罐在进出油和温度变化时的大小呼吸蒸发,以及工艺设备的跑、冒、滴、漏等,造成原油的损失称原油损耗。一般原油损耗约占原油总产量的2%左右。
一般原油损耗约占原油总产量的2%左右。原油损耗率的大小,是油田油气集输工艺和生产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的基础数据,因此原油损耗调查是资源普查与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油田低耗节能油气集输的技术要求,围绕油田原油损耗测试方法的建立,阐述了在现代集输流程的条件下,油田原油损耗测试的主要内容及若干认识并结合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厂原油损耗的测试实例,指出原油损耗的关键环节,提出了降低原油损耗的主攻方向。[1]
原油的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发热量、荧光性、旋光性等;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组成、组分组成和杂质含量等。
加强在线监控减少原油进厂损耗管道公司根据“双促”活动中征求到的意见,把降低进口原油接卸损耗作为开展“双促”活动整改的重点,明确提出降低进口原油损耗的具体措施,要求努力打好降低进口原油损耗的主动仗。
管道公司所辖输油管道6063.5公里,分布13个省(直辖市),为中国石化在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的19家炼化企业输转原油,2007年输油6656万吨,其中进口原油就达5605万吨。因此,降低进口原油接卸损耗意义重大。管道公司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在这方面与先进企业相比还有差距,存在较大的降耗潜力,决定把降低进口原油接卸损耗作为“双促”整改的一个重要课题抓实抓好。
一是有些油库、码头的油轮卸净率不高,油轮舱底余油统计台账未建立,也未进行卸净率分析。
二是对油轮挂壁损失没有提出统一的管理要求。
三是对商检监督的力度不够,对油轮的损耗原因分析也不够,没有采取针对性降耗措施。调研发现,个别油库、码头数据管理工作不细,没有建立必要的原始台账;个别油库、码头配备的进口超声波流量计只用于外输流量监督,流量计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个别油库、码头检尺、化验不规范,原油含水分析有待规范。这些都是造成进口原油接卸损耗的重要原因。[2]
加强在线监控减少原油进厂损耗查找问题,对症下药,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加强船运接卸管理经验交流,尽快健全完善油轮接卸、商检监督、船检取样等管理办法;
进一步加强化验分析管理,抓紧配备完善相应技术标准,确保计量器具管理和计量操作规范到位。对于损失异常情况必须进行认真分析,查找问题;对于多次发生损失偏大的油轮,要列入黑名单,重点加强监卸管理,并尽快建立卸油短量超过0.5%的索赔台账,及时与总部进口原油管理部门进行沟通。
各基层油库、输油站要进一步加强数据管理工作,规范日、月报表格式,尽量做到规范统一,报表要体现出预结、转接等情况,以便为降低损失提供依据。
运销部门要逐步完善进口油接收点的数据台账,建立装港量、提单量、船检量、罐检量数据比对台账等;加大对商检数据的监管力度,存在问题的商检数据要提出异议。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好现有原油储运设施,不断提高甬沪宁管道、仪长管道、河石管道等管线的管输能力,尽量减少进口原油油轮滞期费的发生,努力降低原油储运综合成本。
针对原油在管道输送中存在着一定损耗的现状,在简单分析了原油蒸发性损耗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管道输送原油损耗的防治方法,从降低蒸发性损耗和管道保温防腐设计两个角度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对于进一步降低管道输送原油损耗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石油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质,它的产量增加和质量提高都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需要和发展。然而各种形式的损耗给企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将主要对管道输送原油的损耗展开具体的探讨分析,并希望能够在此基础上找到有效的可行的防治原油输送损耗的防治方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