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阴地蕨

药用阴地蕨

拉丁学名 Botrychiumofficinaleching,sp.nov.
植物界
药用阴地蕨
中文学名 药用阴地蕨
阴地蕨科
分布区域 四川云南
阴地蕨属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药用阴地蕨药用阴地蕨(12)药用阴地蕨药用阴地蕨(5)根状茎短而直立,相当粗,具一簇很粗肥肉质的根。总叶柄短,高3~4厘米,淡白色,干后扁平,宽4~6毫米。营养叶长18-22厘米,柄长10-12厘米,宽约4-5厘米,光滑无毛,或略有少数疏毛,基部呈淡白色(由于深埋土中的缘故);叶片为五角状三角形,高9-11厘米,阔10-14厘米,短渐尖头,下部三回羽状分裂,上部二回羽状分裂;侧生羽片5-6对,几对生或互生,张开,有长柄,下部二对相距2厘米,彼此密接,基部一对羽片最大,长6-8厘米,基部宽5-5.5厘米、三角形,短渐尖头,柄长1.2-1.8厘米,基部二回羽状,向上为二回羽裂;一回小羽片4-5对,下先出,基部下方一片最大,长3.5-4厘米,宽2.5-3厘来,卵状三为形,几为钝头,有柄,基部近心形,柄长约5毫米,一回羽状;末回小羽片2~4对,下先出,基部下方一片最大,长1.5厘米,阔约8毫米,长卵形,有短柄或无柄,钝头,略为浅裂或几全缘,其余各小羽片向上缩小。第二对羽片向上逐渐缩小,长圆形,长4~6厘米,宽2.5-3.5厘米,短渐尖头,基部不等,近心脏形,有柄(长约3~5毫米),二回羽裂,一回小羽片4~5对,下先出,无柄,长卵形;所有末回小羽片几为全缘,或略为波状,稍具疏钝齿。叶之地为厚草质,干后淡绿色,表面皱凸不平,叶轴光滑或具少数疏毛。叶脉不见。孢子叶远比营养叶高,长达30~34厘米。柄长20厘米左右,光滑,宽4~6毫米,孢子囊穗长10厘米左右,宽4厘米,圆锥状,2~3画羽状,光滑无毛,一回羽穗疏松,张开。

生长环境

生竹林或杂木林下,海拔1500-2100米。

分布范围

分布产于四川东南部(南川,金佛山)云南昭通山区林阴树下。

分类学

药用阴地蕨形体颇似阴地蕨,过去曾以此名之,其不同点在于形休较粗壮,各回羽片彼此密接,末回小羽片较大,边缘不具密细尖齿,而几为全绿或有波状疏钝粗齿,叶质也较厚,故易区别。

主要价值

来 源:为阴地蕨科植物药用阴地蕨的全草。

功 效:消肿散结、清肺止咳。

主 治:用于瘰疬、瘿瘤、疮毒、肺热咳嗽。

性味归经:微苦,凉。入心、肺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克。

民族医药

【土家药】独脚鸡:全草用于肺虚咳嗽,小儿惊风,瘰疬,体虚头晕等症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