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感应性

刺激感应性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刺激感应性,Stimulate-response
  随着物质演化史上原始生命物质的产生,也就产生了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生物的最原始的反映形式是刺激感应性,这是植物和原生动物都具有的反映形式。刺激感应的特点是:生物体自身与外界进行质量和能量的交换,表现为趋光、趋水、趋营养、趋利避害等形式,从而自我更新、新陈代谢,具有生长能力;生物体有感觉细胞、神经细胞,可制导生物体收缩伸张,定向自我运动或称泛化反射。例如,向日葵面朝太阳;含羞草的叶子因触动而闭合;猪笼草叶的顶端膨大为囊状体,囊上有盖,盖下有蜜腺,囊内有消化液,小虫吸蜜时落入囊内,即被消化;毛毡苔叶生满红紫色腺毛,分泌粘液,能捕食小虫,消化虫体吸收为养料;水螅呈管状,一端有口,周围生6-8条小触手,触手布满刺细胞,用以捕获食饵,身体及触手均可伸缩,环境不良时可生出乳头状卵巢和精巢进行有性繁殖;单细胞的变形虫遇不同物体而伸出或缩回伪足。

感应性

  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

  感应性是有生命的标志。

  生物以一定的变化来回答外界的影响,使其能够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保持与环境的平衡。例如,草吸收了氧气后,能保持其自身相对稳定的化学状态。一旦生物的新陈代谢停止了,生物的感应性也就消失了。

  植物对单侧光、地心引力等刺激所作出的不同反应都属于植物的感应性,这种特性也可以称为生物的应激性。

  植物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特征讨论

  一、不论鸡蛋是否受精,它都不属于生物。而是多细胞生物的一种细胞和衍生物,因为不具有独立代谢和遗传的能力,所以不是生物,但是它属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对象。马王堆出土的莲子,2000多年间仍进行着微弱的生命活动。这里的莲子,不属于生物,但具备成为生物的条件。一旦它进入合适的环境,照样可以生根开花结果。

  二、地球上没有一个生物个体是单一的生命体。一个人,看上去是单一的,有独立的行为和思维,但是,在他的体内外,同时存在很多其它的生物个体或群体:比如眼睛里的沙眼衣原体,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有很多这样的生物存在于每个人的体内,有些生物个体还可以改变人体的某些行为,甚至影响人的心理进程,虽然对遗传的影响没有证据,但是在很多动物的进化中,估计这些微小的生物一定或多或少地起过作用。人体是一个生物混合体,寄生在人体肠道的蛔虫也是一个生物混合体,它的体内同时存在很多细菌病毒,在沙门氏杆菌的体内还有某些病毒的存在,在这些病毒的体内也可能存在某些噬菌体。所以,生物混合体是一个很复杂的生物群体。

  三、人类的智力不是单一存在的,遗传会影响智力的高低。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条件不同,周围环境的差异,每个人的能力未必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智力的发挥也受到外界的直接限制,一个人的智力再好,如果生活在几千年前,一样不能造出原子弹,所以人类的智力是一个人类历史整体传播的过程,没有我们的过去就没有我们的现在。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