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词作:
金缕衣【 杜秋娘 】
劝君莫惜 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些翔实的史料证明,五代以后,折枝画已普遍流行。折枝法是与画家的欣赏习惯相一致的, 李方膺《梅花》:“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
《宣和画谱》评 边鸾“作折枝花,亦 曲尽其妙”, 赵昌“作折枝极有生意”, 滕昌祐“为折枝花果,谓之丹青”。
宋御府收藏的名迹中,有边鸾《折枝李实图》、 李公麟《写生折枝花》、 黄筌《折枝花图》、黄居宝《折枝芙蓉图》、黄居寀《折枝花图》、 滕昌祐《写生折枝花图》、 徐熙《装堂折枝花图》、 徐崇嗣《繁杏折枝图》、 徐崇矩《折枝桃花图》、 赵昌《写生折枝花图》、易元吉《折枝花图》等63幅。
苏东坡“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名句也出自《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宣和画谱》还记载了米芾赴书学博士,途中过金陵时,有人献上一幅《折枝桃花》,为善画花竹的金陵名家 刘常所绘,米芾置之于屏间,坐卧其下,夜索烛与对,若相晤言……。
从现在的传世作品看,北宋·赵昌《杏花图》、北宋·赵佶《桃鸠图》、南宋·林椿《果熟来禽图》、《 梅竹寒禽图》、南宋·马麟《 橘绿图》等都是典型的折枝 花鸟画法。
艺术家: 徐渭 名称:徐渭(传) 折枝花卉 手卷
材质、形制:水墨纸本
《墨竹石榴卷》,水墨纸本,绘丛竹、折枝石榴各一,并各题七言 绝句一首。
折枝诗又名 诗钟,是韵文中一种别具风裁的传统 文学。清初从福建兴起。据清代徐兆丰《风月谈余录》云,作 诗钟,在确定题目之后,用线缀以 铜钱,系香寸许,下面用铜盘承接,香焚线断,钱落盘鸣,其声锵然,有如 击钵催诗,作为构思时间的限制,故名诗钟。折枝为七言诗中的两句,要求对偶,如折花之枝,逞艳扬芬,故又名 折枝诗。
折枝诗种类繁多,常见者有分咏、专咏、空咏三类。
1、分咏(又名“笼纱”)即两句分别各咏一物、一事;或分咏两物;或分咏两事。
2、专咏(又名“合咏”):两句同咏一种事物(与对联相同),但不露题,有时还要求嵌入某一字,以增加难度。
3、空咏(又名“ 嵌字”),所咏因无主题,故称“空咏”,又因眼字入嵌其中,故又称“ 嵌字体”。有多种形式,任举两字(或数字)分嵌于两句之中,视通行与否而有“正格”与“ 别格”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