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海龙

草海龙

拉丁学名 Phyllopteryxtaeniolatus
动物界
澳洲叶海马鱼
别称 叶海马、澳洲叶海马鱼
英文名 weedyseadragons
中文学名 草海龙
叶海马鱼属
命名人及时间 Lacépède,1804
目录导航

外形特征

草海龙草海龙(9)草海龙可长到45公分,它的身体由骨质板组成,且延伸出一株株像海藻叶瓣状的附肢,可以让草海龙伪装成海藻,安全地隐藏在海藻丛生、水流极慢、且未受污染的近海水域中栖息与觅食。海龙没有牙齿,它们的嘴像吸管一样,能把浮游生物与像小虾的海虱吸近肚子里。草海龙的大小与叶海龙差不多,不同的是草海龙有红色、紫色与黄色,有的胸上有宝蓝色条纹,身上和尾部的附肢也比叶海龙细少许多,外表比较接近海马。

草海龙草海龙(5)成体草海龙的体色可因个体差异以及栖息海域的深浅而从绿色到黄褐色各不相同。

生活习性

草海龙草海龙草海龙是海洋生物中杰出的伪装大师,它伪装的道具是精细的叶状附肢。此外草海龙还利用其独特的前后摇摆的运动方式伪装成海藻的样子以躲避敌害。

草海龙伪装性极强,它全身由叶子似的附肢覆盖,就像一片漂浮在水中的藻类,并呈现绿、橙、金等体色。只有在摆动它的小鳍或是转动两只能够独立运动的眼珠时,才会暴露行踪。草海龙没有牙齿和胃,它们靠吃磷虾为生。[1]

生长繁殖

正孵卵的雄性草海龙正孵卵的雄性草海龙与同一家族的海马一样,草海龙在孵育后代的过程中也往往存在“角色颠倒”的现象。每年的8月和隔年的3月是草海龙的繁殖季节。在交配期间,雌性的草海龙会将一定数量(一般是150~250个)的草海龙卵排放在雄叶海龙尾部的由两片皮褶成的育婴囊中,而雄草海龙则要担负起孵化卵的重任。草海龙卵一般需要在雄性个体的育婴囊中待上大约2个月的时间,才可以孵化成为幼体草海龙。

每年八月到隔年三月是海龙的繁殖季节,在这段期间,通常一只雄海龙可以孵两窝卵。

在自然环境里,大约只有百分之五的小海龙宝宝有存活长大的机会。

分布范围

分布于南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史提芬港(Port Stephens)到西澳大利亚州的杰洛顿(Geraldton)之间,及塔斯曼尼亚一带海域。

生活环境

草海龙主要栖息在隐蔽性较好的礁石和海藻丛生密集的浅海低温浪少水域,环境温度在10~12℃。栖息水域的一般深度为4~30米,但在50米深的水域也可以发现它的踪影。幼体的草海龙一般生活在较浅的水域,而成体草海龙则喜欢生活在10米以下的海域。

种群状况

由于澳大利亚南部浅海水域遭到严重的污染和草海龙不易游动的身体使它经常保持静止不动的习性,以及极高的观赏价值,使得这一珍稀动物遭到一些不法人士的大肆捕捉。 虽然不像其它神秘海洋动物那样难觅踪影,但亲眼见到这种特殊海龙的人却变得越来越少了,草海龙已濒于灭绝。[2]

保护级别

从1982年起,澳大利亚政府将草海龙列为重点保护珍稀动物。

物种分类

根据外形及颜色特点,叶海马鱼属主要有以下两种:

序号 英文名 颜色 区别
1 草海龙 weedy sea dragons 红、紫、黄等 附肢少
2 叶海龙 leafy sea dragons 单一青色 附肢多

词条图册

序号 英文名 颜色 区别
1 草海龙 weedy sea dragons 红、紫、黄等 附肢少
2 叶海龙 leafy sea dragons 单一青色 附肢多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