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杂忆:六十年来美国生活的回顾》是台湾传纪文学之一种,对于国内史学界和文学界来说这套传纪丛书已有很好而持久的口碑,具有史学和文学双重价值。为文史学者的必读书。
钱存训,1909年生于江苏秦县, 1928年入金陵大学攻读,同时在金陵女子大学图书馆兼职。1932年获文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南京工程参考部主任(为北平图书馆南京分馆)。1947年赴美,作为北平图书馆交换馆员到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工作和进修。与夫人许文锦女士将1936年以来“芝大”图书馆所积存的中文藏书十多万册藏书加以整理和编目,为“芝大”远东图书馆日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1957年获图书馆博士学位。论文于1962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1975年香港中文大学周宁森博士译成中文本《中国古代书史》。从1947年起担任芝加哥大学远东图书馆馆长至1978年退休为止。除担任馆长职务外,他也是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文化学系教授,主讲《中国目录学》和《中国史学方法》。退休后,任东亚语言文化学系荣誉教授、东亚图书馆荣誉馆长和李约瑟研究所研究员。
1968年曾应李约瑟(Joseph Needham)邀请参加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有关造纸制墨和印刷术方面的内容。1982年出版的《纸和印刷》一书是一部权威著作,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一分册。钱教授献身美国图书馆事业50多年建立了美国第一流的芝加哥远东图书馆。对整个美国远东图书馆界作出了贡献。
钱先生研究中国书史,其成就举世无人能出其右。……中国文化中的载体,亦即文字与书籍,其发展过程,因为钱先生数十年研究的积累,有了详尽而清晰的记录。
在他独立经营下,芝加哥大学的东亚图书馆,逐步发展为世界知名的汉学研究中心……在发展东亚图书馆事业及训练东亚图书馆学专家两方面,钱先生创立了西方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专业制度,当可称为传世的教育事功。
——许倬云
享誉国际的著名历史学家许棹云先生评价说:
钱先生研究中国书史,其成就举世无人能出其右。中国文化中的载体,亦即文字与书籍,其发展过程,因为钱先生数十年研究的积累,有了详尽而清晰的纪录。钱先生又将其独到观点,放置在中外文化交流与比较的框架内,而强调中国的贡献,为人类文化的宏观面,提出可为定论的评价。
在美国高等学府,将中国目录学融入西方图书馆学,钱先生正是这一代学者中的重要人物。在他独立经营下,芝加哥大学的东亚图书馆,逐步发展为世界知名的汉学研究中心,钱先生又在之大训练了不少优良的专家学者,确立了
许倬云序
吴格题诗
前言
第一章 国内经历
一 家庭背景
二 国内教育
三 交大五年
四 北图十年
五 善本运美
六 居易以俟
第二章 定居芝城
一 交换学者
二 永久居留
三 安居乐业
四 美国生活
五 工余活动
第三章 工读十年
一 芝大简介
二 图书馆学
三 主修课程
四 学习成就
五 译书统计
六 博士论文
第四章 坐拥书城
一 建馆经过
二 善本特藏
三 采访禁运
四 工作人事
五 总结回思
第五章 教研一得
一 东方语文
二 汉学入门
三 访夏威夷
四 著述研究
第六章 退而未休
一 访问日本
二 重踏故土
三 初访台湾
四 再访欧洲
五 出版服务
六 著作出版
七 接受荣誉
附录一 家世渊源
一 钱姓原始
二 钱氏家训
三 泰州县志
四 旧事摭拾
五 老宅余韵
六 家人小传
附录二 先德遗墨
一 刘鳞生题词
二 江南乡试刻石
三 钱桂森手迹
四 钱桂森著述
五 钱锡彤(屺思)书画
六 钱慰贞(斡庭)书法
附录三 作者生平
一 钱存训资料
二 书海耕耘乐不疲:钱存训教授小传(周原)
三 松龄添岁月,鹤算纪春秋(汪雁秋)
四 华人精英录:访钱存训教授(宗鹰)
五 访钱存训教授谈中国书籍史之研究及治学方法(张宝三)
六 抱简劬书、后学楷模:访钱存训先生(张志强)
附录四 著述评论
一 《书于竹帛》写作缘起
二 《中国科学技术史:纸和印刷》自叙
三 《中国古代书籍纸墨及印刷术》新版说明
四 《中美书缘》前言
五 钱存训教授的著述(潘铭巢)
六 钱存训先生著述的国际评论(别立谦)
附录五 师友怀念
一 美国汉学家顾立雅教授
二 中国科技史大师李约瑟博士
三 董作宾先生访美记略
四 袁同礼馆长与国际文化交流
五 吴光清博士生平概述
六 怀念顾廷龙先生
附录六 福杯满溢(许文锦)
一 福杯满溢
二 永恒的爱
三 爱是舍己
四 我的见证
五 金色年华
六 受洗经过
附记
编后致谢
后记
在最后校阅这一册大陆版简体字的文稿时,爱妻文锦不幸病故,衷心伤痛。她对此书的写作,殷勤相助,对我一生的工作,贡献良多。因此即将这一册回忆录赠送给她,作为我们相偕七十多年的永久纪念。
中国文化中的人生价值,不在虚名财富,也不在地位权势,而主要在个人事业成就的不朽,所谓:立德、立功、立言。这本回忆录的主角,正是一位克尽职责的长者,他一生平实的生活,却足以符合这“三不朽”的最高成就。
钱存训先生的“立德”,曾经亲炙其身教的人,都可深切感受。钱先生生长在中国文化深厚的世家望族,又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的日常生活、言行举止,正是中国文化与西方道德相结合的实践。我曾在钱先生与钱师母的庇荫下,度过一生中极为重要的五年。自从一九五七年至今,我认识二老已有半个世纪,可以说是上述亲炙身教的后辈,所见、所闻、所感受,能够十分体会到钱先生和师母爱人如己的德行。
钱先生是一位严肃的学者,望之俨然,但在不苟言笑之中,又有一股待人接物的仁恕,使人在言谈之中,感受其性格的温馨。一九五七~一九六二年间,我在芝大读书,也在芝大医院接受了五次矫治残疾的骨科手术。在这五次住院及手术的恢复期中,钱先生与师母对于一个并无过去渊源的学生始终给予不啻亲人的呵护。钱先生不是偶一为之,而是每年数十次来医院接送上课,五年未曾间断。上下有积雪的台阶,他默默的搀扶,在我气力不足时,又适时的推助一把。师母也不时烧煮美点或约到家中餐叙,减少乡愁思家之苦。
那五年内,他们二老给我的恩赐,不仅是具体的扶助与照顾,而且是那一份行之若素的仁者之心。实际上,钱先生及师母对待所有中国学生,都视同自己的子女,而我是深沐长者爱护最多的一个学生;相信除我之外,凡是在芝大读过书的学生大概都会证实我的印象不差。
至于“立功”,钱先生当抗战期间,在日军占领下的上海,冒生命危险,将国家图书馆存沪的历朝善本图书三万册,秘密运送美国国会图书馆寄存,得以避免空袭及敌军的掠夺,完成两国政府及他人所未能达成的目的,而使国宝得以安全保存。对此事的成功,当时在后方的中国政府曾予褒奖,最近更由国家图书馆特派代表团到美,举行隆重仪式,追赠奖状,表示他对国家有功的表扬。
在“立言”方面,钱先生研究中国书史,其成就举世无人能出其右。金石、竹帛、纸张、印刷、出版、流传,一切有关中国文字书籍的题目,钱先生都有深入的探讨。他研究的许多大小专题,有的是拓荒的开创,有的是综合前人的意见及自己的衡量做出结论,为中国书史写下了一部又一部足以传世的经典之作。中国文化中的载体,亦即文字与书籍,其发展过程,因为钱先生数十年研究的积累,有了详尽而清晰的记录。钱先生又将其在文字系统、书写方式及印刷技术诸方面的独到观点,放置在中外文化交流与比较的框架内,强调中国的贡献,为人类文化的宏观面,提出可为定论的评价。凡此成就,不仅是一般学术研究,而是为中国文化立言的不朽事业。
图书馆学是人类保存知识与检索资讯的一门专业。中国文化中的版本、目录、典藏、分类等项目,自有其丰厚的传统,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同时,西方图书馆学也有其相应的贡献。譬如以科学方法处理文献,而图书馆更是人类知识保存与流传的文化事业,为此发展了许多相应的学术制度。随着西学东渐,西方的图书馆学引进中国,钱先生在国内大学读书时,即已接受了这一方面的训练。他生长于学术世家,中国文化的根底深厚,因此有能力冶中西图书目录学于一炉。
六十年来,美国学术界的中国研究,发展迅速。在美国高等学府,将中国目录学融入西方图书馆学,钱先生正是这一代学者中的重要人物。在他独力经营下,芝加哥大学的东亚图书馆,逐步发展为世界知名的汉学研究中心。钱先生又在芝大训练了不少优秀的专家学者,他们今天已各自主持重要的图书馆和教研专业。在芝大,钱先生也创立了东亚图书馆学研究中心和暑期研习班,确立了这一学科的专业地位和工作规范。在发展东亚图书馆事业及训练东亚图书馆学专家两方面,钱先生创立了西方高等教育中的一个专业制度,当可称为传世的教育事功。
综合观之,钱存训先生于德业、著述及事功三个方面,均有超迈一般水准的成就。尤其德行,不言而以身教,更为常人未易企及!今年钱先生已是九七高龄,而著述未辍。钱先生的性格,正直温良是其外,仁慈爱人是其内。存乎中者,形诸于言行;于是学问渊博,治事严谨。没有如此盛德,何能跻此大寿!谨为此序,以颂先生的温良正直、博厚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