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

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

目录导航

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

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  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infantile papular acro-dermatitis)被认为是一种与HBV感染有关的 皮肤病。目前认为本病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一种皮肤表现,可能与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有关。

  〖临床特点〗

  一、病因:与HBV感染有关

  二、好发年龄: 6月~15岁,2~6岁居多

  三、前驱症状:无

  四、皮疹特点:针头到绿豆大扁平实性丘疹,暗红、紫红或淡褐色。四肢末端,手足背始发,可扩展至腹、臀及上肢伸侧,最后延伸到面颈部,躯干一般无皮疹。

  五、自觉症状:不明显。

  六、全身症状:低热及浅表 淋巴结肿大。

  七、预后:有 自限性,2~8周自然消退。

  八、 实验室检查: 醛缩酶和 碱性磷酸酶可升高。 乙肝表面抗原为阳性。

  〖 鉴别诊断〗小儿丘疹性水疱样肢端皮炎

  〖预防治疗〗

  一、对症处理,

  二、积极治疗伴发的乙肝。

  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Papular Acrodermatitis of Childhood)

  一般病理改变

  a 限局性角化不全,

  b 表皮限局性轻度海绵水肿,轻度棘层肥厚,可见由 单核细胞组成的 微脓肿,

  c 真皮乳头水肿,可见数量不等的血管外红细胞,

  d 真皮浅层血管周稀疏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

  e 淋巴结内有弥漫性网织细胞增生。

  病理鉴别诊断

   皮肤癣菌病: 角质层内可见菌丝及孢子, PAS染色可清楚显示。

  变态反应性皮炎:血管周嗜酸性细胞浸润,表皮海绵水肿,可形成表皮内水疱。

  临床特点

  a 发病年龄6月至12岁,以2岁~6岁居多,

  b 由 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但只有通过消化道、皮肤、粘膜的原发感染时才发生本病,输血或注射感染则不患病,

  c 好发生于四肢,少见于面、躯干等处,

  d 突然发疹,为针头至绿豆大小的扁平充实性丘疹,暗红或淡褐色,轻度脱屑,对称分布,呈播散性,

  e Kobner现象阳性,

  f 全身淋巴结肿大,伴有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血清 HBsAg阳性,

  g 2周~8周自然消退。

  临床鉴别诊断

  小儿丘疹性水疱样肢端皮炎

  别名

  Gianotti-Crosti综合征(Gianotti-Crosti Syndrome)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