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新民
1974年师从中国画大师黄秋园先生。在黄先生的指导下临摹了唐宋以来历代山水画名迹,心追手抚,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79年黄先生仙逝后,坚持自学廿年。在山水画之外,潜心研究迄今极少有人创作的界画,作品工丽妙巧,乘除相宜,尤其是将工笔楼阁与写意山水相结合,创立了界画创作的新形式。[1]
作品在全国重大展览中多次获奖:
游新民 楼台月色其作品曾获全国"中华杯"中国画大奖赛"佳作奖"、深圳·香港中国画大赛"优秀奖"、《中国当代工笔山水画展》"一等奖"、全国"丰收杯"中国画大奖赛"佳作奖"、获《美术》杂志、台湾《雄狮美术》、香港文化促进会主办的"当代水墨新人奖""佳作奖"、获《全国首届山水画展》"优秀奖"。获全国首届旅游艺术节书画展"优秀奖"、获澳大利亚翁真如水墨画大赛"优秀奖",获文化部社文司等主办的"中国工笔画大展""优秀奖"。有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工笔画大展、第八届全国美展、"中华世纪之光"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全国"迎接新世纪中国工笔画大展"、"红船颂"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中国当代百家画扇精品展》等。[1]
游新民的作品受传统文化和师承的影响,更多地注重线条的节奏与水墨的韵律,追求一种雄强,深邃的精神意蕴。他的作品极少囿于一地一景的描摹,而是"乘物以游心",将自然中的山石楼台,松竹云泉,熔铸于心,挥之于毫,传达出更具魅力的审美空间。他将工笔楼阁与写意山水相结合,创立了界画创作的新形式,作品中既有工谨秀丽的亭台楼阁,又有潇洒随意的山石林泉,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近年来,他又将皖南民居作为界画的创作对象,深为画界好评。[1]
1987年在《美术史论》发表万余字论文《中国古代界画发展史略》。
198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界画技法》。文字近三万,插图60余幅。我国工笔画大师潘洁兹先生作序。
游新民画集1998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游新民画集》。中央电视台钟新影中心一行两人专程来昌拍摄5分专题《走近界画》,中国当代工笔画大师潘洁兹先生在片中说"界画的振兴游新民是个重要人物,他有这个基础"。
1999年2月一5月《中国书画报》连载《界画初阶》长达26期。介绍界画技法,2000年10月,江西人民美术出版社据此出版了《中国界画技法》。
2000年7月在《界画技法》的基础上,作了一些修改和充实、提高,增加了大量的插图后,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中国界画技法》一书。全书字数约一万字,插图140幅,是目前我国内容最充实、叙述最详尽、插图最丰富的,界画技法书。
《中国界画技法》由江西省文联主席、全国著名作家陈世旭作序。该书分四部份:一、中国界画发展史,较详细的叙述了晋唐以来界画的发展史,点评了历代一些有代表性的画家;二、介绍了我国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三、介绍了界画的基本画法,创作步骤;四、附有大量创作图例。是一本集研究与教学于一身的好书。
后 来 的 圣 者——谈游新民的山水界画-王慧生
游新民书画作品(4)同所有传统功夫型画家一样,游新民所具备的艺术阅历与旧学素养绝非一般国画家所能比肩。一方面,他在继承发展乃师黄秋园先生山水画浑厚华滋、空灵深邃旨趣的同时,不断汲取新的创作素材,以图在新的艺术领域内寻求一种语言图式上的完善,并确立鲜明的艺术个性;另一面,他对传统山水画理论精髓作们深入的揣抚研摩,并结合自身的创作实践,撰写了国内首部重量级的有并界画山水的专著和多篇有关学术文章落。他的研究广征博引,文笔粲然,不仅史料参考性强,且对于实际创作中的推领解奥亦颇为重要,不失为开古领今、标新立异之创举,令人叹为观止。
很显然,多年的辛勤求索为游新民的艺术人生带来丰厚回报,这用他频频在国内外重大展赛上的殷殷获奖可以印证。已故的当代工笔画大师潘洁滋先生在仔细欣赏了游新民界画作品后赞赏道:明清以降,界画的正脉袁江、袁耀为第一,近代黄秋园先生为泰斗,至于当代便数游新民了。此言九鼎,充分肯定了游新民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