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士锋

裴士锋

中文名 裴士锋
职业 耶鲁大学中国史博士
外文名 StephenR.Platt
代表作品 《湖南人与现代中国》、《天国之秋》
目录导航

人物介绍

裴士锋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史景迁的弟子,耶鲁大学中国史博士,目前执教于阿姆赫斯特马萨诸塞大学。

裴士锋所著《湖南人与现代中国》,2015年11月版。

2016年1月,《湖南人与现代中国》成为2015年度影响力图书。[1]

作品介绍

《湖南人与现代中国》《湖南人与现代中国》在《湖南人与现代中国》中文版自序中,裴士锋称,自己接触的主流中国史作品,都认为现代中国发轫于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湖南则被普遍描述为一个偏僻、落后、需要启蒙的内陆省份。“我深知那只是一叶障目。于我而言,似乎可以写就一段完全不同的关于现代中国诞生的历史,那便是将湖南置于故事的中心。”他把湖南与现代中国相勾连。

左宗棠、曾国藩、郭嵩焘、谭嗣同、黄兴、宋教仁、蔡锷、毛泽东……在书中,裴士锋注意到,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来自湖南的改革者和革命者尤其多。他以此探讨儒家传统下的地域身份认同,在学术意义上指出这些重要人物构建了“湖南身份”,彰显了“湖南民族主义”,而湖南则形成了反抗与地方自治的“湖南传统”。

但显而易见的是,和《天国之秋》相比,这本书的简体版面世,将引起许多争议。书中所涉及的“湖南独立”观点令读者哗然。作者在论证过程中的牵强和不严谨,以及对某些文本资料的误读,更是令这本书成为众矢之的。但作者以地方性民族主义的视角解读中国历史,也有一定价值。对此,台湾大学历史学系王远义教授评价,这本书“挑战了欲保存古老帝国版图的历史学者构造的中国大一统民族主义论述,有助于理解地区主义在当前中国的重新涌现”。

《天国之秋》《天国之秋》《天国之秋》是裴士锋的第二部作品,书中作者以外国人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19世纪、为我们所熟知的太平天国战争的历史。与传统的将太平天国当做一次进步的农民运动不同,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还原了战争的本来面目,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性,同时,也分析了太平天国战争怎样塑造近代中国。作者也用了比较多的篇幅研究了西方列强的介入对于战争走势的影响,以及作为儒家和传统代表的曾国藩和作为亲西方和渴望现代化的洪仁玕之间,两种观念的剧烈碰撞。本书2012年2月由KNOPF出版,随即受到很多关注。基辛格和史景迁也撰文推荐此书,更有读者赞扬普拉特的作品已经超越了他的师父史景迁的《太平天国》一书。[2]

相关资讯

裴士锋裴士锋(5)裴士锋:湖南人引领了中国历史

澎湃新闻 2015-12-16

2015年11月,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历史系教授裴士锋(Stephen R. Platt)的著作《湖南人与现代中国》在中国面世。

在《湖南人与现代中国》中,裴士锋追溯17世纪的湖南隐士王夫之为现代湖南人性格的原型,分析其打破传统窠臼的思想如何影响后代湖南复兴运动,并梳理出上下八十年、纵横三代的湖南学者和行动主义者的传统文化脉络。

一年前,裴士锋曾因《天国之秋》一书在中国备受瞩目。该书以“全球史”视角重审太平天国历史,从英国外交的角度将太平天国和美国内战联系了起来。实际上,《天国之秋》是《湖南人与现代中国》的衍生作品。“在完成《湖南人与现代中国》后,我想更深刻地理解湘军,弄懂他们如何组织、为何获胜,于是写了《天国之秋》。”裴士锋说。[3]

相关人物

史景迁的弟子裴士锋

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1936年8月11日–),历史学者,著名中国史研究专家。代表作品有《康熙与曹寅》、《改变中国》等。

史景迁的中文名字蕴涵了很深的意义:“史”是Spence的中文译音,“史景迁”就是“景”仰太“史”公司马“迁”之意。

也有一说,史景迁的名字是从《水浒传》人物史进、时迁、段景住的名字各取一字而来,表示“历史前进,景象依旧,时代已变”的意思。

史景迁的妻子金安平(Annping Chin),1950年生于台湾,12岁随家人移居美国,现为耶鲁大学历史系高级讲师(Senior Lecturer )。

史景迁曾受教于温切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1965年获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耶鲁大学教授、历史系和东亚研究中心主任。

史景迁以研究中国历史见长。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悠久的中国历史,并以不同一般的“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他的观察与研究结果。

他的作品敏锐、深邃、独特而又“好看”,使他在成为蜚声国际的汉学家的同时,也成为学术畅销书的写作高手。[4]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