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益乡

集益乡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中文名 集益乡
所属地区 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
火车站 乐山站
电话区号 0833
面积 27.37平方千米
目录导航

地理位置

位于县城东北8千米,地处东经104°05′,北纬29°42′,海拔390米,面积27.37平方千米。北与仁寿县慈航乡接壤,213国道贯穿全境。

建制沿革

明代境内产盐,有一胡姓在此开店名胡家店,逐渐形成集市。清乾隆五十年(1786)定场期,改名永兴场。民国时期更名集益乡。1952年划为骑马、雨台、赛功三个乡。1956年合并为集益乡。1958年更名集益公社。1983年复名集益乡。

行政区域

全乡有11个村、9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536人(2017)。

集益乡下辖村
向阳村 前进村 大同村 赛功村 九龙村 雨台村 棕树村 幸福村 界牌村 繁荣村 团梨村

基础设施

集益乡下辖村
向阳村 前进村 大同村 赛功村 九龙村 雨台村 棕树村 幸福村 界牌村 繁荣村 团梨村

经济状况

境内建有35千伏变电站1座、医院1所、广播电视站1座、中学1所、小学6所,在校学生188 5人。

2006年新增“红层找水”打井工程150口;新增村组道路硬化2.7公里;新建沼气池300口;硬化入户便民道8.4公里。完成渠系5000米的防渗整治;新修山坪塘2口;红层找水打井275口,饮用安全、卫生水的农户达100%;80%以上的农户进行了房屋改造、刷白;建成了村“两委”办公室、农民健身广场、标准化卫生室、村警务室、文化阵地,并进行了硬化绿化工作。2007年该村骨干产业联成片,户户同奔小康路;交通道路联成网,农家曲经通国道;绿化美化联庭院,基础设施更完善;活动阵地联村民,村容村风换新貌的局面已初步显现。

社会事业

2000年,有机砖、建筑、缝纫等企业23个。工业产值1263万元,农业产值22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34元。

该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努力建设骨干产业和特色农业,促进该乡经济较大幅度增长。2006年年居民年末储蓄余额达5533万元,人均粮食占有量达800斤以上。完成了农村信用社的扩股任务。2006年度信用社发放贷款577万元,有力地支持了该乡经济发展。

工业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加强小集镇建设,大力招商引资。2006年集镇面积已达13986平方米,拥有各类企业142家。其中:农产品加工业6家,竹编业8家。完成了乡政府综合办公楼的移地新建任务顺利搬迁。

畜牧经济强势发展,蚕桑水产业持续发展。2006年该乡新发展适度规模养猪户60户,年出栏生猪2.7万头,适度规模养兔600户,年出栏肉兔35万只,新增小家禽规模养殖户6户,水产品年总产量达520吨,年发蚕种2000张。

农民生产生活设施进一步改善。2006年养猪、养兔、水果、蚕桑等场合组织巩固发展;新技术、新品种进一步广泛推广,培训农民工1500人次,新增劳务输出350人。

耕地面积1008.5公顷,其中田556.4公顷、土452 .1公顷。

人口数据

该乡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成效显著。2006年完成繁荣村新农村建设示范80户的“六个一”户办工程;占地150平方米的集体办公室和多功能活动室为一体的综合楼已破土建设;繁荣村已被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县共建试点“示范”村,此为全县之唯一。

该乡教育被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三教”统筹,协调发展。2007年落实了“一费制”和“两免一补”政策,建立了“三残”少年儿童和“留守”少年儿童保障机制,整治了学校周边环境,制定了禁止“四乱”的规定。促进了中学“四率”和小学“五率”的巩固,巩固了“普九”成果。初中升学率达95%;普高83名,职中55名;职业技术培训(含农民工培训)3000人次,无新文盲产生;学前教育普及率100%;老年教学班坚持开展教学活动,公民素质进一步提高。

截止2007年底,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全面完成。对农村独生子女户落实了奖励扶助政策(600元/年99人),共兑现金额59400元;全乡计划生育保持在98%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2%以下,获县计划生育工作二等奖。

2007年该乡实施就业促进行动。完成农民工技能培训585人,农村就业培训85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6036人次;实施社会保障行动,落实了城乡居民“低保”政策;实施教育资助行动。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免,为110名困难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对43名贫困寄宿生生活费予以补助;实施卫生保障行动。资助农村贫困人群参合1194人,大疗医疗救助72人,实现城镇低保对象人均医疗补助52元;实施农村交通建设行动。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