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

丛书 甲骨文丛书
原作品 TheOriginsoftheSecondWorldWarinAsiaandthePacific
书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
出版时间 2015-12-1
ISBN 9787509781708
定价 49.00
目录导航

内容简介

二战已结束七十年,探讨战争起源的著作为数众多。入江昭教授在宏大的国际史视野内审视亚洲-太平洋战争,其总体解释框架是独一无二的。他清晰而令人信服地阐明了日本是如何一步步疏离,直至最终对抗它曾参与建立并维护的国际体系的。[1]

作品目录

前言作者自序第一章 引子 第二章 日本被孤立第三章 缔结反民主同盟第四章 同盟的失败 第五章 走向战争第六章 结论参考文献 索引译后记[1]

作品思想

前言作者自序第一章 引子 第二章 日本被孤立第三章 缔结反民主同盟第四章 同盟的失败 第五章 走向战争第六章 结论参考文献 索引译后记[1]

作者简介

该书跳出了战争史叙述的传统框架,即背景一原因一结果的叙事模式,另辟蹊径,重点论述了战争爆发前期日本领导层对战争局势的误判,也就是说人江昭认为对战争形势的错误估计推动了危机的蔓延,再加上日本想要主导亚洲的野心不断膨胀,最终导致了世界大战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人江昭认为一战结束至20年代末,列强在《华盛顿条约》下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世界局势重新恢复稳定,并致力于战后重建工作,但是30年代一场由日本掀起的危机打破了均势,日本试图建立东亚新秩序,摆脱以美国为主导的华盛顿体系。日本政府认为“身为‘一无所有’的国家”,日本必须为自己争得生存权,扩大生存空间(第49页),本着这一大陆政策,日本雄心勃勃地于1931年发起了对华战争并准备北上和南下,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但是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日本这一宏大目标越来越难以实现,不仅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还随时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危险。

入江昭认为,虽然日本自与中国开战以来,建立“东亚新秩序”就成了其要践行的国策,但这一新秩序是一个笼统模糊的构想,中国不认同,美国、英国等列强也不认同,如此一来,日本在国际事务中便处于彻底的孤立状态。于是,日本政府内部开始出现一种声音:同美国讲和,重返经过修正的华盛顿体系。作者在这里强调,日本在向美国抛出和解意愿时,美国政府也正有此意。美国政府主张,如果美国权益没有受到实质性威胁,并且日本也愿意继续承认门户开放原则,是可以接受日本重回华盛顿体系的。入江昭认为,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美日两国的目标是并行不悖的,即对华盛顿条约作出修正的前提下回归20年代的稳定。在作者看来,战争本可以早些结束甚至是可以避免,毕竟双方的最终目的是如此的统一。正如人江昭在其1981年出版的《权力与文化:1941年—1945年的美日战争》一书中所说的,美日双方在太平洋战争中都是倾其所有,尽一切可能来对抗另外一方,但他们同时又不断思考着自己的战争目的。有趣的是,两国真正的想法并无太大差别,所追求的国际秩序也有相似之处,也就是说,‘旧本和英美在战场上打的你死我活,.但在思想意识上,却没有太大的出人”。但无奈日本方面对于下一步何去何从摇摆不定,内部斗争不断,与美国的对话又迟缓,最终导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最终没能躲过原子弹的袭击。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