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4月1日)
丛书名: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
平装: 819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7509708559, 9787509708552
条形码: 9787509708552
尺寸: 22.8 x 15.6 x 7.4 cm
重量: 1.3 Kg
作者:(日本)西里喜行 译者:胡连成 等 注释 解说词:王晓秋
《清末中琉日关系史研究(套装上下册)》是迄今为止中琉日关系史研究的集大成著作。其内容丰富,大量使用新发掘的史料,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清末中琉日关系史研究(套装上下册)》是琉球史、中琉关系史、日琉关系史研究以及包括东北亚区域局势在内的国际背景下的中琉日关系史研究的力作,《清末中琉日关系史研究(套装上下册)》的翻译出版,将对中国学者的上述研究起到提示或借鉴的作用,具有比较重大的学术价值。
《清末中琉日关系史研究(套装上下册)》作者系日本国立琉球大学教育学教授,1940年生于冲绳县,得地利之便,使《清末中琉日关系史研究(套装上下册)》更具特色。
上册
中译本前言
序言本书的课题与结构
绪论册封进贡体制崩溃时期的各种问题
前言册封进贡体制的三个层面(机能)
一 关于册封进贡体制崩溃过程的分期问题
二 第一、二期的“外压”与东亚——以琉球为中心
三 第三、四期的日清关系与琉球问题
四 第三、四期的日清提携论、亚洲联合论及其历史意义
第一编 鸦片战争前后的国际秩序与琉球王国
第一章 册封进贡体制的动摇及其诸契机——以嘉庆、道光年间的中琉关系为中心
前言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宗属关系诸态
一 琉球贡船的遭难事故与遭遇海盗事件
二 漂流、“漂着”船的增加与走私贸易之对策
三 进贡国力图扩大贸易与宗主国的对策
四 欧美商船的动向及宗主国、属国的对策
五 琉球册封使的派遣与贡期改定问题
第二节 鸦片战争期间的琉球与福州
一 战争爆发与印第安·奥克号事件
二 战争的继续与英国舰船在琉球“靠港
三 中英和谈与福州“开港”问题
小结 鸦片战争的余波
第二章 鸦片战争后的外压与琉球问题——以道光、咸丰年间的琉球“所属”问题为中心
前言
第一节 异国船来琉与琉球王国的应对措施
一 鸦片战争后的异国船来琉
二 英法舰船方面的企图和琉球当局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二节 萨摩藩、江户幕府在琉球问题上的应对措施
一 《琉球秘策》的提出
二 江户幕府与萨摩藩的应对策略——“开港”默认策略与琉球贸易构想
第三节清国在琉球问题上与法、英之间的交涉
一 琉球的救援请求及清国与法、英之间的交涉
二 清英交涉的继续与琉球“所属”问题
小结 日本“开国”前后的琉球“所属”争论
第三章 罗伯特·包恩号事件及其相关问题——对东亚国际秩序的考验
前言
第一节 罗伯特·包恩号苦力暴动事件的真相
一 暴动事件的开端和经过
二 罗伯特·包恩号漂到石垣岛与返回厦门
第二节 英美舰船来到石垣岛与抓捕苦力作战
一 英美驻华领事对这起事件的反应
二 英国舰船来到石垣岛与抓捕苦力作战
三 萨拉托加号前来袭击与琉球官吏的应对措施
第三节 苦力滞留石垣岛与琉球王府的对策
一 苦力漂来的第一报与护送船派遣方针
二 有关抓捕苦力的续报与琉球王府的方针转换
三 滞留苦力的回国要求与琉球方面的安抚工作
第四节 美英方面与清国之间有关苦力处罚交涉的始末
一 美、英方面的苦力处罚方针
二 引渡苦力交涉与预审的有罪判决
三 清国方面的审判与美、清之间的辩驳
第五节 琉球方面派遣请谕使与清国、英美方面的应对措施
一 派遣请谕使的目的与经过
二 请谕使在福州的请愿活动
三 琉球方面的要求与清国、英美方面的应对措施
第六节 护送苦力的经过与琉球、清国方面的应对措施
一 预测清国兵船臬琉及其时策
二 快船的到来与派遣护送船的经过
三 海盗袭击护送船事件及清国方面的应对措施
小结
附章1 琉球王国末期的内政与外交
第一节 王国末期的通货问题与萨琉关系
一 “文替指令”(兑钱令)
二 “文替”(兑钱)与“物价
三 “文替”(兑钱)的影响
第二节 最后的册封使来琉与中琉关系
一 册封使的迎接准备工作
二 请封使、迎接使的派遣
三 册封使在琉球逗留的前后
第三节 日本的维新变革与琉球王国
一 戊辰战争的一声惊雷
二 经济与财政危机逐步加深
三 时代更替之警钟
第二编 中琉日关系重组时期的琉球问题
第一章 日清外交的基调与“废琉置县处分
前言 问题之所在
第一节 《日清修好条规》的缔结与日清外交的基调
第二节 明治政府册封尚泰及出兵台湾带来的冲击
第二章 日清两国的琉球分割交涉及其相关问题
第三章 琉球分割条约流产后的日清外交与琉球问题
下册
第一章 离嵩焘的琉球自立
第二章 黄遒宪的《琉求歌》及其相关问题
第三章 黎庶昌的对外交策略仍其相关问题
附章Ⅱ 王韬与《循环日报》
第一章 清末新闻界的琉球问题报道与评论(Ⅰ)
第二章 清末新闻界的琉球问题报道与评论(Ⅱ)
第三章 清末新闻界的琉球问题报道与评论(Ⅲ)
结语
后记
索引
原著所附中文提要
原著所附英文目录
著者·译者
译后记
《清末中琉日关系史研究(套装上下册)》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书。
(6)之前的信函虽未详言,但已经向南北洋大臣详细阐明了这个琉球策略的主要内容。考虑到目前的形势,除此之外别无选择,且应尽早实施而不可缓慢处理之。(7)沈葆祯认为,如果在琉球问题上与日本争执,势必会引发战争,如果做出让步,日本则会加快侵略步伐,还是会引发战争。依本人之见,我国必须尽快获取琉球独立的主动权。我们没有道理让出琉球,如果一再让步的话,那么,对琉球问题的处理势必会影响到朝鲜。考虑到将来有可能出现朝鲜问题,我们不能一味地让步,因此,必须让日本承认琉球的独立。(8)有人说,日本狡猾、暴戾,并不是一个容易协商的对手。依本人之见,如果以势(力量关系)为背景与其讨论利害问题,日本确实不是一个容易协商的对手,但若以理(公理、万国公法)为基准与其讨论得失的话,清国方面则占优势,日方的大义名分将无法成立。正如先儒所言,无欲可以制服有欲,日本之妄图以狼吞鼠的有欲,在清国之大公无私的无欲面前,势必会溃不成军。无论从哪个角度讲,琉球问题都是一个应该在外交谈判中获得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但绝不值得为此动用武力。(9)令人担忧的是,一旦失去了这个机会,最后就只会剩下战斗之心,那样的话,将陷入难以善后的艰难境地。本人之所以在上海停留期间急着向南北洋大臣提出琉球独立之策,实在是因为解决问题的时机就在眼前,已经刻不容缓。
西里喜行(Kikoh Nishizato)先生《清末中琉日关系史研究》①译稿的最终审校工作历时数月,现在终于结束了,本人作为全书翻译工作的主持人、译者之一及终校者,心情无比喜悦。一个国家政权实体的存在,必然与其周边的国家政权实体发生联系,昔日的琉球王国(The Ryukyu Kingdom)亦不例外。西里先生《清末中琉日关系史研究》一书的内容,就是要全面地、实证性地揭示这种联系——近代以来的琉球王国的对外关系史。
纂修清史是我国新世纪标志性的文化工程,它包括3000余万字的清史主体工程及文献、档案整理和编译工作。广大史学工作者正以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做好清史编纂工作,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世界各国从分散发展到趋于一体。大抵从15世纪、16世纪开始,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和世界体豕。清朝从1644~1911年共延续了268年,这是世界历史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清王朝却依然以“天朝大国”自居,闭关自守,使封建社会的中国越来越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