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株高20––50(––75)厘米。 块茎肉质,长3—5厘米,直径1––2厘米。茎直立, 圆柱形,无毛,具3––4枚较疏生的叶。
叶之下具2––3枚筒状鞘,向上具3––9枚苞片 状小叶,苞片状小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叶片狭长圆形至狭长圆状披针形,长5—12 (––27)厘米,宽1.2––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抱茎。
总状 花序具9––20朵密生的花, 长2.5––6厘米; 花苞片线状披针形,长1.2––2.5厘米,先端长渐尖,边缘具缘毛,下 部短于或长于子房;子房细圆柱状纺锤形,上部收狭,弧状,扭转,无毛,连花梗长 1.8––2.3厘米;花小,细长,黄色或褐黄色;中萼片宽椭圆形, 直立,凹陷,长4––5 毫米,宽3—3.5毫米,先端钝,基部收狭,具3脉,与 花瓣靠合呈兜状;侧萼片反折, 斜宽倒卵形,长6–––7毫米,宽4––4.5毫米,先端钝或近急尖,具3––4脉;
花瓣直立, 斜狭卵形或斜狭椭圆形,长4––5毫米,宽2––2.5毫米,先端钝,具1脉,边缘无毛或 前部边缘具极稀疏细缘毛; 唇瓣长9––10毫米,基部3裂;中裂片线形,长8––9毫米, 先端钝;侧裂片钻状,叉开,长1.5––2.75毫米,先端渐尖;距极细的圆筒形,下垂, 长2––2.8厘米,下部稍增粗,直径1—1.5毫米,末端钝,多少向前弯曲,长于子房;
蕊柱短;花药直立,药隔狭,顶部凹缺,药室稍叉开,基部伸长的沟与蕊喙臂伸长的沟 两者靠合成细的管,管与药室近等长,且向上弯; 花粉团狭倒卵形,具长线形较花粉团长的柄和卵形的小粘盘;柱头2个,突起,呈长圆形,长1.5毫米,弯曲,围抱距的口部,稍向前伸出;距口前方具很矮的环状物;退化 雄蕊近长圆形,长1毫米。
花期6–––8月。
产于广东、香港、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生于海拔500––2500米的山坡林下或草地。越南也有。模式标本采自广东。
【拼 音】:POSHEN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兰科植物坡参的根。
【功 效】:清肺止咳。
【主 治】:治肺炎、肺结核、肺热咳嗽。
【性味归经】:甘,寒。入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6一9克,煎服。
【别 名】:山坡参(广西)、小舌玉凤花(《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小舌玉凤花(《海南植物志》)、玲姬玉凤花(香港)
【考 证】:始载于(广西)。
【性味】甘;平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润肺益肾;强壮筋骨。主肺热咳嗽;阳委;劳伤腰痛;疝气;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9-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块根,有清肺热的功能。用于肺结核,肺炎。
【摘录】《 中华本草》
块茎:甘,平。补肾,利尿,清肺热,止咳化痰,活血,消炎。用于阳痿,遗精,肺痨,咳嗽,跌打损伤,疮疡肿毒,疝气,劳伤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