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鼠

屋顶鼠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屋顶鼠屋顶鼠学名:Rattusrattus(Linnaeus),1758MusrattusLinnaeus,1758,Nat.10th.,ed.,1:61(模式产地:西欧)别名:家鼠,黑家鼠等。英文名:Blackrat,Turkestanrat野外鉴别:体形似黄胸鼠,尾较体长。

详细情况

编号: 1131
拉丁目名: RODENTIA
中文目名: 啮齿目
中文科名: 鼠科
拉丁科名: Muridae
中文属名: 家鼠属
拉丁属名: Rattus
拉丁种名: rattus
定名人: (Linnaeus)
年代: 1758
中文名: 屋顶鼠
原始文献: Syst.Nat.ed.,10th,1:61
模式产地: 瑞典(Sweden)
生境: 家舍,田野
国内分布: 江苏,浙江,江西,湖北,贵州,四川,云南,西藏,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形态特征

体长150~216mm;尾长160~258mm;后足长30~40mm;尾长18~27mm。颅长37~46mm;颧宽18.5~23.2mm。乳突宽14.5~17.6mm;眶间宽5.2~6.8mm;鼻骨长14~16.7mm;上颊齿列长6.6~7.4mm。毛色变化较大。体背面褐色或黑色;体腹面纯白色、灰色或铅色;尾暗色。乳头胸部2或3对,鼠鼷部3对。颅骨狭长,眶上嵴明显,鼻骨细长,其后端一般不尖,并为前颌骨后端所超出。门齿孔一般达第1上臼齿前缘基部水平线。

地理分布

分布很广。全世界已记载的有50余亚种。见于我国的有6个亚种,其中有2个亚种是由外轮带进来的。欧洲屋顶鼠(Rattusrattus(Linnaeus),1758)主要栖息在房舍内,有时野外也能发现。原产于西欧,后由轮船携带到世界上许多地方。在我国福建、辽宁、台湾及上海等沿海省市有发现;埃及屋顶鼠(Rattusrattusalexandrinus(Geoffroy),1803)是外来亚种,主要分布在福建和上海;斯氏屋顶鼠(Rattusrattussladeni(Anderson),1879)国内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和福建。国外见于越南、老挝、柬埔寨;海南屋顶鼠(RattusrattushainabicusG.A11en,1926)为野生鼠类。多地栖,以沟边石洞、树根空隙为栖居场所,或挖洞栖息;偶尔也在树上或竹林中做窝。夜间活动。杂食,但以植物为主食,如农作物、杂草及其种子和树上果实等。有时也捕食沟边小虫。春夏有繁殖现象,每胎产2~5仔。本亚种仅分布在海南的尖峰岭、五指山、乐东、琼中、白沙、东方、那大、水满、营根和江边等地。

主要危害

屋顶鼠为主要害鼠之一,盗取食物,咬坏衣物,主要传播鼠疫、鼠型斑疹伤寒、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蜱传回归热、沙门氏菌感染、弓形虫病等多种疾病,对人类危害极大。

生活特性

攀登,喜居阁楼等高处,居住室内壁间或天花板上。活跃于高层、屋顶空隙、管道及槽沟;擅攀爬,极少游泳或挖洞;经常在悬垂构建物如建筑物的顶楼、假天花、楼顶空间及横梁等出没;昼伏夜出。常在住房、粮仓的地坪下,墙壁中或天花板、顶棚上打洞或做窝,每夜活动两次,上、下半夜各一次,常以胡须触壁而行动,喜走旧路。嗅觉灵敏。喜吃水分多、香甜食物。也有生活在田野中的。每年约繁殖6胎,每胎3~10仔。习性与黄胸鼠相似。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