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喙兰

无喙兰

二名法 Onagraceae
被子植物门
无喙兰
鸟巢兰族
中文学名 无喙兰
兰科
亚纲 百合亚纲
亚族 对叶兰亚族
目录导航

基本资料

拉丁名 Holopogon gaudissartii (Hand.-Mazz.) S. C. Chen

  中文名 无喙兰

  中文科名 兰科 拉丁科名 Onagraceae

  保护级别 3 现状 濒危种  

  分布 山西(太岳山)、河南(嵩山)

  海拔下限(米) 1300 海拔上限(米) 1900

无喙兰无喙兰

形态特征

多年生腐生草本,根具肉质根簇;茎直立,近圆柱形,其外包有几枚圆筒状的鞘。总状花序顶生,具长梗,稍扭转;花紫红色,花被片不展开;萼片3,狭长圆形,长约2.5一3毫米,背面被疏柔毛;花瓣2,与萼片十分相似,略窄或近等宽;雄蕊长2-2.3毫米,顶端扩大呈盘状蕊柱,其顶端凹陷,背面具龙骨状脊,向上延伸成稍长的花丝,花丝与花药近等长或稍短,花药2室,花粉块2,粒粉质,无药床及蕊喙;子房1室,胚珠多数。种子微小,无胚乳。

生态习性

无喙兰生于落叶阔叶林下,分布区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气候较温凉,年平均温8.5--11℃,极端最高温37℃,极端最低温-20---25℃,年降水量500--650毫米,7、8月降雨量最大,土壤多为棕壤。无喙兰喜温凉、阴湿、土壤富含腐殖质的生境。常生于以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为主,并混生有槲栎Q.aliena Bl.、柞栎 Q. dentata Thunb.、蒙古栎 Q.mongolica Fisch.的硬阔叶林下。

保护价值

无喙兰的花非常原始,是兰科中最原始的类型之一,又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对研究兰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古植物区系等均有重要意义。该种已处于濒临绝灭的境地而急待保护。

保护措施

建议有关单位加强对河南境内新分布点的保护,严禁砍伐森林和采挖植株。应在原产地周围及与原生植被相似的株树林下寻找,发现之后要重点保护。科研单位应进行繁殖试验和迁地保护。

兰花新品种

2017年11月,北京地区发现了一个无蕊喙的兰花新物种,被命名为“北京无喙兰”。这是目前中国唯一以北京为模式标本产地、以北京命名的兰科植物。同时,也是无喙兰属在中国分布的第3个物种,全世界也仅有7种。[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