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慢活、慢食,人类还得要「慢渔」才行。我们不该再当生态里的鲨鱼,而要学习当「底食动物」。
海鲜的美味是胺基酸的奇妙组合,其细致的风味变化,使海鲜料理被认为是烹饪的最高境界,十万年前,海鲜的奥米加三脂肪酸更使人类的大脑呈倍数成长。然而蓝色革命的推动,经历二十世纪好几世代的用力吃喝,海洋这锅众神的鱼汤终将枯竭殆尽,人类以后不仅恐怕只剩花生酱水母三明治可吃,还把食物链中的所有毒素全集中在肚子里。
基于老饕的危机感,作者泰拉斯.格雷斯哥从老家加拿大新斯科细亚省出发,走访北美、欧陆、印度、中国与日本十个地方,深入追究海鲜供应链的源头,从纽约米其林三星餐厅吃到东京回转寿司,他在切萨皮克湾和一个飞鱼船船长一起出海捕捞牡蛎,在印度调查养虾场,在马赛煮道地的马赛鱼汤,还和举世知名的生态学家一起走访超市的海鲜贩卖区。他震惊地发现:失控的污染现象、回避规范的捕鱼行为,还有日益严重的气候变迁,在在都对我们盘中的海鲜造成影响。
在这个鳕鱼濒临绝种、虾子有抗生素,鲑鱼又遭海水鱼虱严重感染的世界里,我们真的能继续大啖海鲜而不觉愧疚吗?况且,吃海鲜仍然是有益健康的行为吗?还好作者在这场环球行动后告诉我们,我们仍可以透过挑选海鲜,确保健康以及影响渔业、养殖活动,保护海洋环境,比如奉行「底食原则」,不吃食物链顶层鱼类。当作者从菜单剔除了鲔鱼、鳕鱼,他发现沙丁鱼罐头也很美味,还差点飞上天去。本书附有海鲜挑选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