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南楼

开平南楼

中文名称 开平南楼
占地面积 39平方米
目录导航

开平南楼

  南楼位于广东开平市赤坎镇腾蛟村。建于1912年,楼高7层19米,占地面积39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层设有机枪和探照灯,是司徒氏人为防盗贼而建。抗战时期,七名司徒氏自卫队队员曾在此坚守八天九夜阻击日军,最后被捕并遭日军残暴杀害。1983年,开平县人民政府公布南楼为县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开平市人民政府筹资300多万元,在原址建成南楼纪念公园,增设纪念馆、雕像、牌楼等景致。

七烈词

  广东省开平市是我国著名侨乡,该市境内散落各处的碉堡般的楼房分外引人注目,当地人称此类楼房为碉楼。这些碉楼造型各异,大小不一,特别坚固,每层开有枪眼,楼顶设有望台,大都为当地华侨建于抗日战争前,用来抵御盗贼,躲避洪水。

  据统计,开平市境内现存的碉楼有1833座,其中最有名的是位于赤坎镇腾蛟村的一座弹痕累累的碉楼,名叫南楼。当年抗日自卫队有七勇士(2位归侨、5位侨眷)在此抵御日寇而英勇献身。

  南楼位于赤坎至三埠之间的潭江河畔,是赤坎至三埠的交通枢纽。据开平史料记载,1944年6月,日寇铁蹄踏进了开平县城三埠镇。为抗击日本侵略军,赤坎镇腾蛟村成立了司徒姓四乡(永坚乡、西头咀乡、南楼乡、龙滚冲乡)抗日自卫队,队部就设在南楼。这支抗日自卫队战斗在赤坎至三埠之间的水陆交通要塞上,多次成功阻击日军。

  1945年8月15日,日军投降了,抗日战争胜利了。1945年8月25日,开平人民在赤坎镇开平第一中学举行有数万人参加的追悼大会,主席台两旁的对联写着:光争日月,气吞山河。各界人士送来挽联两千多幅。会后,群众将七名烈士的灵牌安放在南楼前面的三灵宫庙,并将三灵宫改名为七烈祠。1983年3月23日,开平市人民政府把南楼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让后人参观、追忆、悼念。1999年3月,开平市人民政府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兴建了南楼纪念公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的一个亮丽景点。2003年,全国侨联将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南楼定为“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后人瞻仰继承先烈遗志,弘扬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