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取号轻巡洋舰名取号轻巡洋舰是大正年间,日本海军大量建造的5500吨级轻巡洋舰中,长良级的3号舰,于1920年12月14日在三菱造船的长崎造船所开工建造,1922年2月16日下水,1922年9月15日正式服役。服役后的名取作为高速轻巡洋舰,主要被日本海军用作为水雷战队(日本海军对驱逐舰部队的称呼)的旗舰。
名取 なとり |
|
---|---|
概观 | |
舰种 | 轻巡洋舰 |
拥有国 | 大日本帝国 |
舰级 | 长良级 |
制造厂 | 三菱重工业长崎造船所 |
下订 | 1919年 |
动工 | 1920年12月14日 |
下水 | 1922年2月16日 |
服役 | 1922年9月15日 |
结局 | 1944年8月18日被美军潜艇伏击沉没 |
除籍 | 1944年10月10日 |
技术数据 | |
标准排水量 | 5170吨 |
满载排水量 | 常备5570吨 |
全长 | 162.15米 |
全宽 | 14.17米 |
吃水 | 4.80米 |
功率 | 9万匹马力 |
最高速度 | 36.0节 |
续航距离 | 5000海里/14节 |
乘员 | 450人(完工) |
侦搜系统 | 改装后: 21号对空电探(雷达)1座 水下听音器1座 1130毫米探照灯3座 |
武器装备 | 新造时: 50倍径三年式140毫米单装炮7座计7门 40倍径三年式80毫米单装高射炮2座计2门 6.5毫米单装机枪2挺 八年式610毫米双联装鱼雷发射管4座计8门 鱼雷16枚 水雷48枚 改装后: 50倍径三年式140毫米单装炮5座计5门 40倍径八九式127毫米双联装高射炮1座计2门 九六式25毫米三联装机枪2座计6挺 同双联装机枪2座计4挺 同单装机枪2座计2挺 八年式610毫米双联装鱼雷发射管4座计8门 |
装甲 | 舷侧62毫米 上甲板30毫米 |
舰载机 | 水上飞机1架 |
名取 なとり |
|
---|---|
概观 | |
舰种 | 轻巡洋舰 |
拥有国 | 大日本帝国 |
舰级 | 长良级 |
制造厂 | 三菱重工业长崎造船所 |
下订 | 1919年 |
动工 | 1920年12月14日 |
下水 | 1922年2月16日 |
服役 | 1922年9月15日 |
结局 | 1944年8月18日被美军潜艇伏击沉没 |
除籍 | 1944年10月10日 |
技术数据 | |
标准排水量 | 5170吨 |
满载排水量 | 常备5570吨 |
全长 | 162.15米 |
全宽 | 14.17米 |
吃水 | 4.80米 |
功率 | 9万匹马力 |
最高速度 | 36.0节 |
续航距离 | 5000海里/14节 |
乘员 | 450人(完工) |
侦搜系统 | 改装后: 21号对空电探(雷达)1座 水下听音器1座 1130毫米探照灯3座 |
武器装备 | 新造时: 50倍径三年式140毫米单装炮7座计7门 40倍径三年式80毫米单装高射炮2座计2门 6.5毫米单装机枪2挺 八年式610毫米双联装鱼雷发射管4座计8门 鱼雷16枚 水雷48枚 改装后: 50倍径三年式140毫米单装炮5座计5门 40倍径八九式127毫米双联装高射炮1座计2门 九六式25毫米三联装机枪2座计6挺 同双联装机枪2座计4挺 同单装机枪2座计2挺 八年式610毫米双联装鱼雷发射管4座计8门 |
装甲 | 舷侧62毫米 上甲板30毫米 |
舰载机 | 水上飞机1架 |
1927年12月,名取被编列入第二舰队第2水雷战队(时任战队司令为馆明次郎海军少将)并担任旗舰。
1933年5月,名取被转入第一舰队第7战队。1936年12月,名取被转入第一舰队第8战队(时任战队司令为南云忠一海军少将),参加了在南中国方面的行动。1938年12月,被编入第五舰队第9战队,以马公市为基地,进行在南中国的作战。
1939年9月,转为预备舰,在舞鹤市为了作为旗舰而进行改造。
1940年11月,被转为第二中国派遣舰队(“第二遣支舰队”)第5水雷战队(时任战队司令为原显三郎海军少将)的旗舰。1941年4月,第5水雷战队被编入第三舰队,参加了入侵法属印度支那的作战。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名取参加了日军对菲律宾的一系列作战。12月10日,在日军进攻阿帕里的战斗中,名取受到了美军B-17轰炸机的空袭,由于近失弹命中而7人死亡,15人负伤。随后名取参加了林加延湾战役。12月31日,名取被编入马来亚部队,在第二次马来亚登陆作战中担任掩护角色。
1942年1月,名取加入兰印部队(日军对进攻荷属东印度的部队的称呼),参加了荷兰东印度群岛战役中的爪哇岛登陆战。3月1日,在巽他海峡战役中协助其他日军舰艇击沉了美军重巡休斯敦号。3月10日,作为第二南遣舰队第16战队(司令依然为原显三郎海军少将)的旗舰,与长良、五十铃、鬼怒一同,在东印度洋一带遂行警戒任务。12月1日,在帝汶岛附近,日军侦察机发现了一支澳大利亚舰队(护航艇阿米代尔号、卡索曼号,改装护航艇库尔号),名取、鬼怒奉命出动前往攻击该支盟军舰队,但没能遭遇敌军[1]。期间名取曾受到澳大利亚飞机空袭,但没有被命中[2]。其后名取又曾负责向荷兰地亚运送海军陆战队[2]。
1943年1月6日,在船队驶向安汶的途中,鱼雷艇友鹤在空袭中被击伤,名取先是担任了一段时间的警戒,然后单独驶往安汶。1月9日,名取在接近安汶灯塔东南18海里处遭到美军潜艇遍罗鱼号的鱼雷攻击,后部命中一枚鱼雷,舰艉被切断,战死7人、负伤12人[3]。名取在安汶在陆军的救难船大隈丸的协助下进行了临时修理,但1月16日和21日又数度受到美军B-24轰炸机的袭击,其中21日的空袭中再次因为近失弹而受损[4]。此后名取在布雷舰苍鹰的护卫下往望加锡撤退,途中数次遇到空袭,但没有命中[5]。名取到达望加锡后,又转赴新加坡进行应急修理,其后返回舞鹤进行修理,同时着手进行改装[6]。改装工作一直持续到1944年4月,7号主炮塔被拆除,改为一座127毫米双联装高射炮;另外5号主炮塔也被拆除,加装了一批防空机枪。
修理结束后,名取被编入中部太平洋方面舰队,在日本内海西部进行训练。1944年5月,被编入第3水雷战队,从吴市往达沃市运送第126防空队。6月参加菲律宾海海战,担任航母编队补给部队的护卫。在战斗后名取执行从菲律宾往帕劳运送物资的任务,8月18日,在萨马岛以东海域被美军潜艇硬头鱼号用鱼雷袭击,中弹沉没。名取舰长久保田智海军大佐以下550人战死(包括搭乘者),183名幸存者分乘3艘救生艇,在海上跋涉了13天后,抵达棉兰老岛的苏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