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襄公剖心处

杨忠襄公剖心处

中文名 杨忠襄公剖心处
地点 南京中华门外长干里、大报恩寺南
目录导航

史书记载

杨邦乂杨邦乂《宋史·杨邦乂传》记载,杨邦乂,字希稷,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生于北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逝于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

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杨邦乂出任溧阳知县。因平定溧阳叛乱有功,升任江宁府(今南京)通判。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完颜宗弼(兀术)率金兵渡江南侵,进逼建康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南宋户部尚书李棁、显谟阁直学士陈邦光献城投降。杨邦乂时任建康府通判,严辞拒绝金人招降,大骂宗弼而被杀。

杨邦乂死后,宗弼剖腹取其心。[1]

设立原因

次年岳飞光复建康,宋高宗为褒扬杨邦乂的忠义,赐建“褒忠祠”,设于建康城南门外杨邦乂遇难处。庆元三年(1197年),游九言立墓道碑,详述杨邦乂死节经过。[1]

文物现状

据考证,剖心处原址应在现中华门外长干里、大报恩寺南,旧名土门岗。杨邦乂剖心碑坊在历史上曾多次移动,早已不在原处。

1997年8月,雨花区文管会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调查登记,整理其文物档案。杨邦乂“剖心处”在雨花台风景区保护范围内,一直受到雨花台烈士景区管理局的妥善保护。[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