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磷化锌
中文别名:耗鼠尽
英文名称:zinc phosphide
英文别名:ratol;delusal;ZINC PHOSPHIDE;Phoszin;blue-ox;
CAS号:1314-84-7
分子式:H2P2Zn3
分子量:260.10300
精确质量:255.75100
PSA:46.94000
LogP:1.17950[1]
CAS号:1314-84-7
MDL号:MFCD00049631
EINECS号:215-244-5
RTECS号:ZH4900000
BRN号:暂无
PubChem号:24845746[2]
包装等级:I
危险类别:4.3
海关编码:2848000010
危险品运输编码:1714
危险类别码:R15/29
安全说明:S3/9/14-S30-S36/37-S45-S60-S61
RTECS号:ZH4900000
危险品标志:F; T+; N[1]
在常温空气中发出磷臭味,但不着火。遇水和潮湿空气会缓慢分解,遇酸剧烈反应放出剧毒磷化氢气体,易着火。磷化锌与浓硝酸接触即被氧化并发生爆炸。有毒![2]
磷化锌可以毒杀各种鼠类,是一种优良的杀鼠剂。也可用作粮食仓库熏蒸剂。高毒、急性无机杀鼠剂。鼠吞食后即与胃液中的盐酸作用,放出剧毒的磷化氢,使鼠类中枢神经系统麻痹,血压下降,休克致死。用于杀灭家鼠、田鼠及其他啮齿类动物。应用时一般配成毒饵,连续投药,鼠会产生拒食现象,可与其他杀鼠剂配合使用。 磷化锌还可用于树木保护,其原理是磷化锌遇酸释放出剧毒的磷化氢气体,将蛀干类害虫杀灭。当前使用的是熏蒸毒签。制作方法:将阿拉伯胶加水,加热溶解后加入定量的磷化锌,混均后用竹签一端蘸之。晾干后再蘸以草酸、阿拉伯胶,制成毒签。应用时插入有活虫的树洞中,深度3~9cm。也可按磷化锌:草酸为1:3(或1:4)混合后直接装入医用胶囊,使用时将胶囊堵住蛀干害虫损蚀过的洞口即可,防治效果96%。[1]
性状:为暗灰色等轴晶系结晶或粉末,干燥状态下非常稳定,有大蒜气味。
生成热:ΔHf[3]
适用于毒杀田鼠和家鼠等。常规使用以配制毒饵为主。防治家栖鼠种,宜选用1%~3%的有效成分含量;防治野栖鼠种,毒饵中有效成分含量可提高至2%~5%。在制备毒饵时,应选择鼠类喜食的饵料,以提高磷化锌毒饵的适口性。应避免在1年内重复使用,做到与其他杀鼠剂合理交替使用。配制毒饵时常用约3%的植物油作为黏着荆(油也有诱鼠的作用)。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酸、潮湿空气。
避免接触的条件: 接触潮湿空气。
聚合危害:未知
分解产物:未知[4]
危险运输编码:UN 1714 4.3/PG 1
危险品标志:易燃、极毒、危害环境
安全标识:S30S45S60S61S36/S37
危险标识:R28R32R15/29R50/53[2]
鼠药的主要成分,由于有剧烈的毒性,一般都是毒老鼠的。不过一些家宠不小心误食都致命。还有一些想不开的人也吃老鼠药而自杀,后来被禁用。本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
LD50:12 mg/kg(大鼠经口);40 mg/kg(小鼠经口) LC50:234 mg/m[3]
吸入、误服磷化锌可致磷化氢中毒,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胃肠症状,以及发热、畏寒、头晕、兴奋及心律紊乱等。严重者有气急、少尿、抽搐、休克及昏迷等。[3]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本品遇湿易燃,高毒。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3]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必须密封,切勿受潮。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3]
装入厚纸盒内,净重1 公斤,严封后再装入12毫米厚的木箱,箱内衬垫两层牛皮纸。装入纸袋内,每袋净重 5克,严封后装入纸盒内,每盒净重不超过半公斤,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3]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装运本品的车辆排气管须有阻火装置。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运输用车、船必须干燥,并有良好的防雨设施。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3]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3]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禁止向泄漏物直接喷水,更不要让水进入包装容器内。用干燥砂土混合,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收集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倒至空旷地方深埋。被污染地面用肥皂或洗涤剂刷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3]
生态毒理毒性:未知
生物降解性:未知
非生物降解性:未知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未知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4]
废弃物性质:未知
废弃处置方法: 建议用控制焚烧法处置。若可能,重复使用容器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废弃注意事项:无[4]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中毒时可口服硫酸铜催吐,可使其转化为无毒的磷化铜沉淀,而阻止其吸收。但禁用牛奶,鸡蛋,油类等脂肪食物以免加速磷的溶解,促进其吸收,加重中毒症状。
危险特性:本品遇湿易燃。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遇水、潮湿空气或酸分解释出剧毒和自燃的磷化氢气体。遇浓硫酸和王水发生爆炸。遇高热分解释出高毒烟气。
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P2O5)(有害)、氧化锌(ZnO)(无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禁止用水和泡沫灭火。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3]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4.3 类遇湿易燃物品;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 57-93)中,该物质属第三类 B级无机剧毒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