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气压:0.48 mPa(20℃)
溶解性:水中溶解度小,溶于丙酮、二氯甲烷、乙醇、乙酸乙酯、甲苯、二甲苯等多数有机溶剂。[1]
橙黄色针状晶体。 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苯、醋酸乙酯,溶于乙醚和热醋酸。
1.以2,4,6-三氯酚为原料,依次与1,2-二溴乙烷、丙胺、光气、咪唑反应制得咪鲜胺。
2.咪唑与光气作用后生成的中间产物和2,4,6-三氯酚依次与12-二氯乙烷、丙胺作用的中间产物作用制得。
1.可防治禾谷类作物,大田作物,果树,蔬菜等的许多病害。
2.为广谱性杀菌剂。其系抑制麦角甾醇生物合成,具有保护和铲除作用,对多种作物子囊菌和半知菌病害有显著防效。可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茎、叶、穗上的许多病害,如白粉病、叶斑病,种子处理使用浓度为200~400mg有效成分/L,叶面喷洒为0.3~1.0kg/m2。本品亦可用于果树、蔬菜、蘑菇、草皮和观赏植物的许多病原菌,果树和蔬菜在收获前喷洒,推荐浓度为20~50g/100L,收获后贮存浸渍用量为250~1000mg/L。可与多种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混配。
目前国内含量最高的水乳剂为45%咪鲜胺水乳剂,主要成分为咪鲜胺1~45%、乳化剂1~20%、抗冻剂1~15%、消泡剂0~2%、溶剂1~45%、增稠剂0.1~3%和余量的水。在实际使用Chemicalbook过程中,发现通过喷洒到植物表面,但由于长年累月的使用,使得虫体具备了一定的抗体,从而存在着杀菌率不理想的问题,由于咪鲜胺水乳剂为低毒,对环境污染不大,为此考虑通过增大咪鲜胺浓度,以提高杀菌率。
咪鲜胺通过抑制病菌体内甾醇的生物合成,使病菌无法生长。对于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多种病害防效极佳,特别是对各种作物炭疽病有特效。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3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6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47.4
7.重原子数量:23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377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1、 摩尔折射率:93.40
2、 摩尔体积:274.2
3、 等张比容(90.2K):715.7
4、 表面张力(dyne/cm):46.4
5、 极化率:37.02
急性毒性:大鼠(口服)LD50:1,600 mg/kg
大鼠(吸入)LCLo: >200mg/kg
大鼠(皮上)LD50:>5mg/kg
大鼠(腹膜)LD50:400mg/kg
小鼠(口服)LD50:2,400 mg/kg
兔子(皮上)LD50:>3mg/kg
鸭子(口服)LD50:3,132 mg/kg
鸟(口服)LD50:590 mg/kg
由于食盐的LD50是3,000 mg/kg,BPA的急性毒性程度与食盐同。
存放在密封容器内,并放在阴凉,干燥处。储存的地方必须远离氧化剂。
国家标准《咪鲜胺》由TC133(全国农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全部代替GB/T 22625-2008、GB/T 22624-2008、GB/T 22623-2008。实施日期2021-07-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