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拳是回族中流传较广的中国传统拳术长拳的五大流派之一,起源于山东省。2008年6月7日,查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查拳在竞技武术比赛中也受到热捧,先后受到各大武术队的推广训练,查拳项目的水平,也一直在攀升
当地人民为了纪念他,将查密尔(查尚义)所传身法武拳命名为“查拳”。[1]
滑宗岐与查尚义为师兄弟。滑宗岐所使架子拳命名为“滑拳”,总称为“查滑拳”。另查拳谱上有武殿璋创腿拳和滑镗、滑钩的记载。如“说腿论乃武殿璋,至今二佰余年,盘师武爷爸所传——武殿璋乃西域人
一代武术宗师 常振芳关于查拳的起源,说法不一。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在明朝末年,倭寇经常侵扰中国东南沿海,明帝命戚继光为抗倭大将,并诏书天下,聚兵东征,抗倭保国。新疆回族查密尔(尚义),出于爱国,应征东来抗倭。但是由于路途遥远,气候多变,长途跋涉中,经鲁西染病。后经当地回族人民的精心照料,逐渐康复。为报答关照之情,查尚义将自己武艺悉心传授给回族乡亲。他逝世后,人们便把他传授的武艺命名为查拳,以资纪念。而滑拳乃是他的师弟滑宗歧所传,故有“查滑不分”之说。
在查拳的发展历史上,早期应推清雍正时的"飞腿"沙亮。在《冠县志》中记载"沙亮,字智公,雍正五年武进土改侍卫,授巡捕营守备,历升陕西延绥镇标左营游击,乾隆十三年征大金川力战阵之……。"
清末山东冠县张其维武艺精湛,手指功夫如钢似铁,力穿牛腹,一指点在对方身上,莫不指到人倒,数人围攻休想得手。他还练就一支虎尾镋,如游龙飞凤,快如电掣,勇如猛虎,堪称绝技。
张式查拳 张文广宗师张其维终生好武,授拳严格有方,培养出了一大批查拳名手,如张西彦、张凤岭、张英振、张英健、张锡太、李超群、常振昔、何振全、宋义洲、何亭英……大枪杨鸿修也是清末一代查拳名师,他身材高大却非常灵活,又;快拳杨",名噪武林。他培养出了大批高足,如打败外国大力士的"神力王"王子平、"山东双马"马金标和马永奎以及于振声、何振江、米广亭、马格甫等。
另有以济宁人李恩聚(1857一一1932年)为代表的"李式"查拳,由于收徒甚严,授徒拔少。其拳刚劲有力,势势连贯。济宁古称任城,因此"李式"查拳又称任城查拳。李恩聚精于技击,光绪三年1877年曾被河标营录为营官,后因种种原因辞官回家,在父亲李振基的大力支持下,离家出走,寻师访友,增进武艺。十五年在任城开设锦源公镖局。晚年应小于他十二岁的霍元甲之邀前往上海精武体育会任教,把查拳传至上海及全国各地。在此期间曾全国国术擂台赛中获奖。1928年71岁高龄再次参加国考被授予"勇士"称号。李恩聚为李式查拳的弘扬与发展做了重大贡献,由于他执教,授徒严谨,其子女李龙彪,李凤彪,侄儿李瑞彪,沙荣民为主要传人。李龙彪,李凤彪,李瑞彪均在精武会学习并任教。李恩聚为任城李式查拳第四代传人,而不是开创者。
有别于其它查拳类别的还有“济宁查拳”,早在2004年已成了济宁查拳研究会,是当地比较早的公益武术组织,会长聂继祥被评定为非物质遗产传承人,该研究会2010年被国家武协授予武术段位考评资格,目前在册会员一百一十七人,学员四百余人,该研究会通过十余年的努力,发掘整理了诸多濒临失传古传技艺,形成了系统的查拳武术文化体系,是坚守传统武术训练模式的代表,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和众多地方电视台录制成记录片。该研究会的主要训练基地在山东省济宁市东大寺内,每周六、周日早上7-10点是集训时间,其它日期一般早上7-9点也有执教教练组织训练,很多有无基础的武术爱好者都可以前往参观。目前该研究会在国内传统武术界颇具影响力,曾代表济宁武术团体频繁参与国内外竞赛交流并取得了众多优异成绩,为济宁武术界培养了大量武术人才,该研究会也是比较早的借助网络媒体进行传统武术传播的武术组织,其创办的“查拳网站”吸引了众多武术爱好的加入,更为难得的是该研究会创办之初即摈弃门户之见,广泛邀请其它拳种高手加入,每年也会邀请国内各派高手前来交流讲学,对传统武术的继承发扬起到很大作用,目前国内传播到云、黔、川、瑜等地,国外传播主要集中在美国纽约和毛里求斯。
济宁查拳名家:聂继祥先生
在北京地区早有查拳流传,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号称"大枪刘"的刘昆,回族,字世安,原籍山东省临 清县刘家庄人,生于1868年,卒于1965年,享年97岁。其祖父在庆王府当差,是清朝八旗总教头。其父为清朝北守备。刘昆曾任北营(右营)武术教头,兼教四王爷。后在东直门北小街清真寺武术学校,经朱庆兰介绍给少帅张学良,又去国立东北大学任教授。解放后,在日坛西门立场教授武术。刘老师1957-1959年是朝阳区政协委员。刘老师文武才学渊博,他曾以八母大杆子之徒战胜众多高手,以"大枪刘"名扬海内外。刘老师武功精湛,其弟子有赵德朴、杨玉成、郑天祥、姜祥禄、董兴华、李光福、李兆祥、刘竹岩(子)、王库、刘鸿池、杜剑堂、胡西材、朱长友等。真正比较广泛系统地流传北京的查拳应首推1956年应国家体委邀请来京传艺的常振芳。著名武术家常振芳(1898-1979 ),自幼酷爱武术,苦练不辍,深得张其维老师的器重。所以,青少年时就以武艺超群而闻名逻尔,成为张氏查拳门下的佼佼者。常老师一生致力于武术教学研究,造诣深透,使查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风格特点更加突出,内容更加丰富。他不但精通查拳,而且通晓诸家拳术,尤其剑术早在南京国术馆时,就深得馆长张之江的尝识,享誉黄河南北。其动作出神入化,成为众多武技名手追求的模式。1928年在山东省济南摆擂比武,常老师"顺手牵羊"、"靠身拳"轻取山东省警察局武术教习。
1994年张文广宗师指导黄连顺查拳1937年日寇侵入华北。"七七卢沟桥事变",亿万民众一致要求抗日,常老师目睹国难当头,义愤填膺,毅然投身从戎,加入了抗日大刀队(即冯玉祥部四十四旅武术队)并任队长,在房山区硫璃河一带的战斗中,杀得日寇魂丧胆破。
常老师在京期间,先后任北京市总工会、工人体育场、公安部等处武术教练。1960年任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多次参加全国武术运动会、出任裁判和总裁判长等职。出版了《四路查拳》,参加国家武术甲、乙、丙组刀、枪、剑、棍、拳套路的编写工作。
常老师一生曾传艺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江西、天津等地,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有中国第一位武术教授张文广为最杰出者,现任北京体育大学顾问。常老师在北京期间首次打破不收汉族人为徒的惯例,开始吸收汉族学员入门共毫无保留地精心地系统传授查拳技艺。较有成绩的学生有:齐谋业、翟金生、董世明、孙长立、邢宝仁(故)、路景臣、曹崇柱、杨茂林、张旭初(已故)、马金龙、张汝志、张汝维、李全坤、张忠良、白德金、黄云贵、王少昆、王守仁、王立田、王立英、杨思俊(故)、宋云培、王世新、刘鸿池、董秉章、李国瑞、韩勇、毛淑英等。
查拳查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盛行于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山西后遍及海内外,尤以在回族中流传更为广泛。历经数百年的实践和演变,查拳形成了现今的冠县的"张式"查拳,冠县的'杨式"查拳,任城的"李式" 查拳三大流派。三派的套路内容不同,练法也各有其妙,但其拳理相同,其要求也大体一致。查拳的风格特点是:姿势舒展挺拔,发力迅猛,动静有致,刚柔兼备,节奏鲜明,步活灵活多变,结构严谨,功架整齐。无论往返进退,上下起伏,力求协调配合,整个套路表现出一种潇洒剽悍矫捷的形态,是长拳类型中较为系统的拳种。
查拳五步拳、五虎拳、拳打四方、六路转、拳术二十法;十路滑抄、十路抄滑、十路弹腿及四路弹腿副拳。
正、副拳各十路;腿拳两路;滑拳三路;洪拳四路;炮拳三路及黄莺架子、六角势、二十四势、老架拳、五遥三穴拳、截手拳、硬八式、软八式、三星拳、七星拳、九巍拳、高祖拳、扑击拳。
查刀、二路查刀、五虎群羊刀、四门刀、缠丝双刀、春秋大刀、关公十八刀、朴刀;锁喉枪(锁口枪)、六趟枪、大花枪;盘龙棍、五虎群羊棍、二路五虎群羊棍;昆吾剑(一路查剑)、三才剑、三路查剑、二龙剑、穿林剑、长睡昆吾剑、龙形双剑、昆吾双剑、穿林双剑。月牙铲、镗、栏马鐝;凤阳钩、眷镰钩、护手双钩。
查拳五虎双人对拳、查拳五手、二十法对打、破弹腿、四路弹腿副拳对练、六合掌、六路短打、十二拿、四路查拳对练、鲁汉(鲁八杰)对打、康八腿对打以及对扎枪、对摔棍、对刺剑、抹眉刀破枪、朴刀进枪、单刀进朴刀、镗进枪、大铲进枪等。
查拳查拳经过几百年的历史繁衍,技艺不断得到充实与提高,逐渐形成了集查、滑、炮、洪、腿(弹腿)于一个体系。其技术系统完整,内容丰富,功法全面,艺理俱精。查拳重视弹腿,拳套共分10路,每路有30~60个动作。第1、2路又各有副拳一套,正、副套路又有一刚一柔的技术要求。10 路查拳的名称是1 路母子、2路行手、3路飞脚、4路升平、5路关东、6 路埋伏、7 路梅花、8路连环、9 路龙摆尾、10路串拳。查拳的基础功有炮拳、滑拳、洪拳、腿拳。查拳还分长短单(双)练器械以及对练(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等)。构成查拳体系基本动作和技击方法的有步型、步法、手型、手法、腿法、平衡、跳跃旋转、击、刺、劈、砍等。
查拳的基本技法、特点:
查拳重视腿法练习,内容丰富,如:低踢、平踢、低踩、斜踩、蹬腿、闯腿、扫腿、缠腿、双飞腿、旋风腿、鹞子脚等,都适当的分布在每一趟拳路中,错综而紧密的配合在必要的动作中。综合其腿法归结为十五个字,它们是:跺、弹、踢、踹、泼、扫、勾、挂、排、缠、点、撩、截、拐。
查拳的基本功套路,包括以腿法见长的"弹腿",以"仆步穿掌"为主要动作的"滑步抄"的以拳法为主的"捣捶"组成。这些基本套路均为十路,基本动作简单易学,左右对称,即可单练,又可串连对练。
弹腿是查拳的主要基本功,它以弹腿和其它腿法为主要内容,接回文二十八个字母排列组成的二十八个基本动作组合,叫二十八路弹腿。流行的前十路,后十八路比较复杂,为了便于记忆,把它编成两套类似拳套的套路叫腿拳势,分为一趟腿拳势,二趟腿拳势。因此,世人常云"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
查拳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4点:
①姿势舒展,动作紧凑。肢体关节活动范围较大,对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要求较高,有助于发展肌肉、韧带和关节的灵活性。
②动迅静定。要做到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行脚赛钻,行如风,站如钉,亦即在练功过程中,不论大动作或小手法都必须非常快速、敏捷,同时在异常快速旋转、闪躲或冲、蹬、踢等技击方法进行时,又能突然地静止而稳定。
③发力顺达,节奏鲜明。查拳发力的顺序是下肢起于腰,传于肩、肘,达于手;下肢起于胯,传于膝,达于足。在完成这个发力顺序的同时,还要做到节奏分明,即在整个套路演练过程中要求刚柔相济,快慢相间,一气呵成,自然顺达。
④协调完整。人体内外要协调完整,对于动作中的手法、身法、步法必须上下照顾,前后连贯。有些比较复杂的动作,如转身、拍脚、跳跃、起伏、转折等技术动作,必须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同时眼神、意识、呼吸必须与动作密切配合,做到眼到手到,神形合一。这种内外配合的练法有助于增强大脑的调节作用,使呼吸和内脏器官得到锻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查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查拳传统查拳较高级套路有十路,又因在第一,二路中又各有一正一付两路,为十二路,后副拳又发展为十路,即正拳十路、副拳十路。通俗叫法是:一趟拳、二趟拳、三趟拳等等,也有按名称来区分的即:一路母子,二路行手,三路飞脚,四路升平,五路关东,六路埋伏,七路梅花,八路连环,九路龙摆尾,十路串拳。其中四路升平(正拳),是流行最广的一路,是查拳标志型套路,被誉为查拳之祖,是查拳的母拳,有的流派称也称其为“母子拳”,被人们所尊崇。
查拳中很多攻防动作,都归纳在踢、打、摔、拿之中。在运用时,还要灵活掌握"十字要决":即:缩、小、绵、软、巧、挫、速、硬、脆、滑。
缩如张弓蓄巨力。发力如放矢;
绵而不断意力随,变化分虚实;
查拳软能克刚随机变,借力出奇计;巧生智力灵活用,巧技打拙迟;
挫则侧身跟步进,闪展腾挪击;
速如闪电莫迟疑,快打出不意;
硬如钢锥戳软泥,冲撞莫松弛;
脆如爆竹发寸力,克坚如摧壁;
滑能化消敌人力,乘虚再进击。
查拳的动作采用了五种动物形象的特点,即:龙,虎,蛇,鹤、猴。
龙:升降自如,能隐能现,蜿蜒缭绕,变化万千。
虎:勇猛善扑,伏坐纵跃,目光如电,不动自威。
蛇:无足善窜,见孔即入,折叠盘转,曲伸自然。
鹤:动中有静,动静互换,只身独立,耐久稳健。
猴:攀登跳跃,灵活轻便,机警性敏,窜蹦闪展。
不同版本选录
(一)
头路顺步如担扁,二路十字似拉钻,
查拳三路劈盍夜行犁,四路撑扎左右盘,
五路挑打钻封闭,六路仆搂是单坎,
七路双砍紧掩肘,八路桩跺腿连环,
九路捧锁鸳鸯腿,十路箭弹势归原,
世人莫看势法单,多踢多练妙无边,
能测其中奥妙义,打开难关献绝技。
(二)
昆仑大师世上传,留下弹腿奥无边
头路冲扫似扁担,二路十字巧拉钻,
三路劈砸倒拽犁,四路撑滑步要偏,
五路招架等来意,六路进取左右连,
查拳七路盖抹七星式,八路碰锁跺转环,九路分中掏心腿,十路叉花如箭弹。(王子平)
(三)
十路弹腿教门拳,下势分掌腿当先。
一路弹腿扁担式,二路十字似拉钻,
三路抄砸英雄式,四路云手左右盘,
五路挑打摸腰功,六路搂手向前看,
七路抄砸鹞子式,八路分掌五虎拳,
九路手捧阴阳锁,十路长盘为箭弹,
弹踢砸打不怕苦,无穷奥妙在里边。(西海之水提供)
查拳起首连环穿仆步,二路跃步翻身劈;三路左右二起脚,四路摆莲腾空急;
五路腾空旋风脚,六路连环飞云里;
七路三招不落地,八路旋子高飘起;
九路扫堂暗踹腿,十路飞脚摆靠挤。
一路冲拳练马步,二路弓步格压劈;
三路架盘使弹腿,四路挂腿趟腿急;
腾空挑踢是五路,连踹挂缠六路起;
七路歇步连翻身,八路栽拳接反劈;
踢腿钩挂踹为九,翻身砸拳抡劈十。
查拳流派众多,不同的流派,其拳谱不尽相同。从下面所选录的四路查拳拳谱的几个版本,可观其一斑。
查拳(一)变化无穷四路拳,伏按撩阴腿当先。
套步伸掌右弹足,上步夜叉探海势。
白鹤亮翅贯两扇,顺风摆柳托天势。
套步伸掌右弹足,抽捶撤步跨双拳。
转身挑打马步势,引手劈掌挨身靠。
鲸鱼合口败势观,转身跌打回马腿。
劈掌挑打不用髋,套步鹞子抓肩势。
双峰贯耳窝心拳,上步叠掌套步拳。
上步单臂擒方腊,撤步五子对双拳。
行步二起拦腰掌,套步扁腿踢打拳。乌龙摆尾冲天炮,四路查拳天下传。
(王开文拳谱)
(二)
四路拳查密尔传, 行步展翅黄鹰架.
扶按撩阴腿当先。 倒退三步手托天。
穿袖歇步按正跨, 入海迎门三不护,
偷步冲拳右足弹。 冲拳撤步跨右拳。
上步夜叉探海式, 转身挑打马步式,
削掌护膝跨吊鞍。 撤步摆掌把腿悬。
引手披掌贴身靠, 撤步子午按双拳,
研手分掌要用肩。 上步托掌顶心肘。
转身梅花白鹤展, 迎面击掌不容宽,
金龙合口跨吊鞍。 提腿抱拳双手展。
败势诱敌回头观, 歇步撑扎拦正面,
行步快速如闪电。 穿袖护膝把腿悬。
转身接打马步腿, 冲拳接打顺步腿,
虚步挑掌稳如山。 侧身左踹右足弹。
引手撩掌出步忙, 穿袖护肩盖面掌,
二虎登山迎面掌。 败势折打势冲天。
对面挑打不容宽, 抽梁换柱急振步,
撤步鹞子抓肩势。 定步穿心十字拳。
开手提腿蹦起拳, 手按七星忙撤步,
上步单背擒双蜡。 顺凤摆旗式法全。
(拼哥提供)
(三)
先人传下四趟拳,伏阚撩阴腿当先。
削掌回捶汤瓶式,撤步带掌跨中间。
偷步接打往前进,左手削掌右腿弹。
提膝迎门三不顾,白鹤亮翅落亭前。
燕子吸泥贴地行,起步前跳赛飞箭。
撤步单跨往上顶,钻门接代马步拳。
怀中抱月进步靠,白鹤亮翅在亭前。
仙人抖衣分双掌,金龙合口双爪现。
弧行掌回马一腿,青龙翻身刷爪探。
侧身跨虎把山上,泰山压顶式难挡。
左右开弓最难防,鹞子抓肩回头望。
提步跨虎擒方腊,斜身回头望明月。
将军手推两扇门,钉心抓鹰猛铁杉。
偷步点金马步打,起步双展如飞燕。
云手跳步护身掌,迎门推掌进单脚。
分掌侧瞪五虎拳,撤步转身上下翻。
金鸡独立寻窝巢,穿掌震脚劲冲天。
二郎担山赶日月,猛虎盖打七星拳。
顺风摆旗中间立,收式虚步对双拳。
人问此拳名和姓,四路查拳天下传。
(西海之水提供)
(四)
变化无穷四路拳,扶按撩阴腿当先。
抽袖瞭襟鞍正跨,套步冲捶右足弹。
上步夜叉探海势,掀掌撩步跨雕鞍。
挤步箭起黄莺架,套步冲捶势朝天。
陆海迎门三不顾,提步箭踢栽捶势。
抽捶撤步跨双拳,转身接打骑马势。
把捶立掌左腿悬,引手劈掌挨身靠。
白鹤亮翅贯两肩,鲸鱼合口摆势奇。
败人诱敌回头观,旋转接打回马腿。
撩掌跨虎稳如山,活步二虎登山势。
劈拳挑打不容宽,套步鹞子抓肩势。
雾云接打在里边,提步跨虎崩双拳。
上步双抱怀中月,撤步五子对双拳。
开步托掌顶心肘,迎面劈掌上下翻。
套步颠筋多勇猛,抬步抱膝双手展。
泻步顺步拦正面,穿掌护膝把腿卷。
上步接打顺步腿,侧身左跺右足弹。
穿袖套步护肩掌,败势跌打势冲天。
抽梁换步急震步,穿袖定心势单鞭。
手接七星忙撤步,顺风摆柳势法全。
有人要问拳名姓,四路查拳海内传。
(来自刘鸿池的《传统查拳》)
相传明朝末年新疆回族查密而(约公元1582年---公元1662年)所创故称查拳,经常习练此拳会使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上步对拳,左右绕臂,冲双立拳,跨步引掌,弓步撩推掌,弹脚穿掌,虚步亮掌,仆步亮掌,歇步撩挑掌,上步冲立拳,上步弹脚击掌,弓步插掌,换跳步,弓步架打,马步劈掌,提膝亮掌,左右挂臂,弓步撩掌,虚步勾手立掌,转身仆步穿掌,上步箭弹,弓步横掌,左闪斜劈掌,右闪斜劈掌,歇步十字手,分掌侧踢,垫步摆掌, 腾空转身摆莲,弓步上冲拳,提膝双摆掌,击步劈靠掌,转身虚步挑掌,垫步蹬脚,弓步劈拳,马步托打,抓肩压肘,马步架打,提膝抡劈拳,弓步抱拳,弓步顶肘,上步盖打,弓步插掌,仆步切掌,上步双摆掌,插步双摆掌,转身搂手,弓步推掌,提膝亮掌,击步二起脚,旋风脚,侧蹬脚,震脚上冲拳,弓步击拳,弹踢冲拳,虚步架冲拳,撤步对拳,收式
查拳是很讲究习武者道德品行的,要求"学拳先明理,习艺先尚德"。我因自幼在家中父母的培育下便以"明理尚德"为本,在惠阳崇雅中学求学期间又深得学校信任,担任众多学生职务,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学习、工作颇有"成就",特别是家父胃疾久治不愈后,在朋友介绍下,常以孝子之心,带家父到陈老师家求医,在陈老师气功治疗下,家父胃疾半年便愈,我的孝行也感动了陈老师,得到他的赏识和认可,当下便收我为徒。师说,"明理尚德"是查拳的先决要求,也是中华武术传习的基本要求。武术之所以成为一种长盛不衰的文化继承下来,其"明理尚德"的武德精神便是武术存在的内在支柱。
对于传统查拳,查拳书籍没有介绍,或者介绍的拳谱都和作者自己演练编写的套路不一样,如传统查拳一书的五六七路。都是拳谱一个样而自己写的内容又是一个样。这是因为早年出去发扬查拳的查拳大师们行走江湖之时年级还很年轻,并且在江湖上行走除了练拳之外还得考虑生计问题。许多的查拳套路并没有学完。所以如今查拳传人大都不能够按着传统查拳的拳谱打下套路来了。能够全面继承古查拳的拳师当今在世的只有代张锡太教徒的杨其生先生高徒邢台的潘思举至今保留着查拳最早的面貌,没有一丝改动。
查拳是中华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它以站桩 抓把开始、弹腿入门、套路求法、散打求真,循序渐进;以求艺度形的技艺特色引导习武者逐渐进入刻意求真的练功境地;以提倡"习艺尚德,学拳明理,艺德并举",开拓思维,启发悟性的查拳思想和独特的风格,潇洒的姿态,深受习武者的青睐。至于查拳起源,因至今仍是说法不一,我未作考证,亦不便在此争鸣。只知查拳于清代康熙年间,已在黄河流域盛传,并经过历代拳师的辛勤传播与发展、演变,在清代乾隆年间,已在山东的冠县、任城(今济宁市)逐渐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技术流派,分别是以张其维为代表的,动作快速敏捷,拳法严谨的冠县"张氏"查拳;以杨鸿修为代表的,动作舒展大方,势正招圆的冠县"杨氏"查拳;以李恩聚为代表的,动作刚劲有力,招势连贯的任县"李氏"查拳。我所习练的查拳,据恩师所忆,虽未能考证源于何派,但貌似"张氏"查拳,而又因地域、年代和传习者的变迁,已有所不同。但不管其源为何,其宗必归一。
黑虎查拳以一百单八掌著称,是清末民初鲁南著名武术家萧羲之先生创编的。他采用少林虎拳的步法清晰、臂坚腰实、击打猛烈的长处,以及长拳中的手、眼、身、法、步,动、静、起、落、站等抬式配合紧密、布满全场的特点。逐步演练成了有代表性的鲁南查拳——黑虎查。
黑虎查拳套路结构严谨,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敏捷,劲路顺达,刚柔上济,手腿相随,神形兼备,可谓风格鲜明。黑虎查拳在动作组合与衔接上,要求大动作与小动作互鉴、高动作与低动作相同,开合起伏贯穿套路之中,使之整体连贯,天衣无缝,显示出其舒展、圆滑、大方的气度,给人一种协调美的享受。黑虎查拳动作以快领先,并能巧妙地与慢、顿、停、翻、闪、跌、仆结合一致,体现出动静与虚实的对立统一,极富阴阳转换互为根的哲理。黑虎查拳劲从腰发,贯于腿臂,行于手足,自然流畅;挺胸收腹,拧腰顺肩,动作顺达,意随着行,力随意发,无僵滞,不呆板,忌拙力,节奏明快;窜腾跳跃轻巧、灵活,砸拳击响爆脆。拳谚曰:“起如鸽、落如猫、砸拳如爆竹、击响如巨雷”。演练布满全场,迂回、穿插在四正、四隅。
黑虎查拳的技击特点:是以快制胜,以快为先,讲究以快打慢,慢打迟,拳打人不知,出手如闪电,回手如烧灼。黑虎查拳很重视腿法与步法,有“手是两肩门,全凭脚打人,宁挨两拳,不挨一腿”之说。技击中以腿为主,拳为次。其手法中的冲、摆、劈、撩、顶、撞、靠与腿法的弹、扫、截、跺、摆、蹬、挂结合使用。手引脚踢,脚弹手击、上下合一、虚实连环,以脚取胜。劲力是技击之本,拳谚曰:“拳不打力,力不打功”,所以有“练拳不练力,交手不堪击”之说。
黑虎查拳摔法系快摔法,沾衣即跌。如:大别子、倒口袋、古树盘根、臂靠摔、摇出摔、背胯摔、抹面摔等。技击中的拿法、分肋、错骨、点穴、反关节是黑虎查拳的绝技。萧羲之先生把黑虎查拳的技击方法总结为10个字:缩、小、软、巧、错、速、硬、脆、滑、绵。并遗留下技击歌诀:
远打近摔贴身率,靠身贴打刁手缠。
快打慢来慢打迟,避实击虚顺手沾。
明拳暗腿手并用,连环短打腿取胜。
拿法点穴反关节,分肋错骨能治命。
黑虎查拳共54式,加上过渡动作共计一百单八掌。歌诀:
黑虎查拳羲之法,生根发芽在鲁南。
猛虎下山托掌式,上步压掌头顶天,
向左迈步左平拳,踏步劈掌看掌尖。
背后洗脸丁子步,震脚推掌力向前。
退步跨虎左反勾,斜手单鞭接右转。
孤行五步退跨虎,左右踏步右登山。
带腿弯弓射猛虎,双峰掌立震拳坛。
风摆荷叶为败式,腾空穿掌刺哽喉。
步虚掌实向左摆,孤行跨虎架要圆。
左踏右踏右登山,带腿弯弓射猛虎。
双带腾云架雾式,击膝右转左弓步。
向右合步左反勾,左击右带侧冲拳。
震脚提芦右栽拳,叶底藏桃左拳钻。
鸽子腾空回头看,左提丁步下栽拳。
登山左式双峰掌,风摆荷叶手脚忙。
鱼跃龙门朝前穿,回马转头马步拳。
退步跨虎掌向上,提膝击掌不可挡。
哪吒闹海运两掌,单掌推碑震四方。
高虚双峰向左摆,孤行五步退跨虎。
左右踏步右转身,带腿弯弓射猛虎。
腾空跃起奔左方,鸽子翻身拳似枪。
浪子踢球退跨虎,左右踏步右转忙。
带腿右弓侧冲拳,飞天卧佛如泰山。
振右腿芦左拳栽,叶底偷桃右拳钻。
黑虎掏心双推掌,鸽子翻身拳似枪。
退步跨虎掌朝上,左右踏步右转忙。
带腿弯弓射猛虎,猛虎回头再冲拳。
浪子踢球接后按,顺水行舟拳似电。
上步扰袖劈掌式,振右提芦左拳栽。
击响飞脚退压掌,上前一步目视前方。
鲁南查拳主要传承人:
李付华,1970年2月,回族,山东临沂人氏。自幼随父李洪明习武,后随师爷周朝曾习黑虎查拳1982年入郯城竞技体校,自1983年参加市、省、全国武术比赛共获金牌19枚。1993年开始收徒至今,2009年在临沂市兰山区创办民族武术馆系统传授黑虎查拳。李付华先生现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临沂市罗庄区武术协会秘书长、国家一级武术裁判、中国武术六段、天虹影视公司武打特技队主任;有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华武术》、《武魂》、《少林与太极》等,其事迹分别被《中国当代武林名人志》、《东方创业者》、《临沂市宗教志》、《临沂日报》、《郯城县志》等媒体报道。主要著述《黑虎查拳》
李思源,1990年7月,回族,山东临沂人氏。自幼随父李付华习武至今,擅长黑虎查拳,自1997年参加省、市全国武术比赛共获得金牌20枚。1999年山东省武术锦标赛男子儿童组查拳第一名。2000年全国少数民族武术邀请赛男子查拳第一名。2003年参加山东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武术比赛获得男子螳螂拳、棍术第一名。2008年8月山东省传统拳武术比赛男子查拳、双刀第一名。9月参加全国武术比赛获得男子查拳第六名,个人体育道德风尚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