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生物学

人口生物学

目录导航

名称

   拼音:renkou shengwuxue

   汉字:人口生物学

   英文:population biology

概论

  它涉及到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 细胞学,组织学, 胚胎学,遗传学,卫生学及 人口学,心理学,教育学等一系列学科,是人口学与生物学相互交差,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研究人口 生理机能的基础理论科学,又是与人类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应用学科。例如,为了控制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就必须研究人类的生殖生理,研究人类 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的形成,受精以及 胚胎发育等等环节。人类生殖是一个非常复杂,精细的生理过程。只有深入地研究人类的 生殖过程,才有可能找到科学,完善,有效的避孕的原理和方法,从而达到抑制人口出生,降低人口增长的目的。又如,为了提高 人口素质,就必须研究遗传和优生的原理,探求提高人口的 自然素质的途径。所以,人口生物学对社会和个人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发展

  19世纪初,从 经济学入手研究 人口问题的,首先在 英伦三岛传播开来。英国学者M.T. 萨德勒、T.德布代和起而反对。他们一面抨击 马尔萨斯人口论关于人口过剩不可避免的论断,一面用生物原理论证降低并走向低水平才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 斯宾塞提出的理论观点是:个体生存与群体繁衍成 逆相关,认为人类是个体最发达的生物,其群体得以繁衍的基础── 生育率必然最低,并且人类用于发展个体的精力有愈益增强之势,用于繁育 种群的生殖力必然相对降低。1859年C.R. 达尔文的《 物种起源》问世,进化论获得传播,从而为人口生物学的兴起打开 通途19世纪晚期,英国学者F. 高尔顿在 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创建 优生学,提出“选择佳偶, 繁殖优秀,淘汰劣种,改良人种”的口号,强调 遗传基因对的绝对重要性。后来他又提出“天才即遗传”的口号,断言天才均出自 名门望族,完全是优秀的遗传基因决定的。20世纪初,英国人口学家A.M.卡尔― 桑德斯单纯从生物运动规律出发,研究人口数量变动和人口素质变动。20年代,美国人口学家R.珀尔提出“人口增殖海绵说”,把 人类繁殖与下等动物繁殖等同起来,认为繁育增殖到一定水平后必然停止增长,就象海绵吸水一样,总有个饱和程度。

现状

  人口生物学虽已有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成长历史,迄今仍未形成一门受到人口学界公认的 学科体系,活跃在高等院校讲坛和书刊上的,只是这门学科的若干侧面从这些侧面不难看出,人口生物学侧重研究:作为生物一员的人类, 人类起源与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的结构基础,新陈代谢与生命过程,人类的生殖和发育,人类的遗传和变异,生长发育的调节和控制, 自然选择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人体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以及从生物原理、生物运动规律研究妇女生育率、总 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人口性别结构、生殖力、生育力、 发病率、患病率、人口健康素质、遗传与人口 繁殖、 人口再生产规律、人口寿命等一类课题。从人口科学的整体角度考虑,这些方面的研究是必要的,有其合理的因素和科学价值。但若把这一人口学分支学科的适用范围不恰当地扩大,甚至以此解释人口现象和人口过程的本质,就会得出荒谬的结论。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