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饰变:由于环境的连续影响而引起的表型改变,可以通过细胞质而连续传递好几代,不能隔代遗传,最终消失。
介于母性影响和细胞质遗传之间。不能隔代遗传,无论在后代中怎样选择,最终性状消失。
例如,用水化氯醛处理四季豆,叶子产生畸形。F1代73%,F2代67%,F3代47%,F4代52%,F5代8%,F6代4%,F7代0%。
中文名称:持续饰变
英文名称:persistingmodification;dauermodification
定义:由环境条件所诱发的性状变异在没有诱导刺激的情况下仍可在子代中保持一段时间,随后便逐渐减弱以致消失的现象。
应用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总论(二级学科)
细胞质遗传现象表明,细胞质内具有控制某些性状的遗传物质——细胞质基因(简称质基因)。但是,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在细胞质内并没有找到想染色体一样的结构。1962年,科学家里斯(Ris)和普兰特(Plant)等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衣藻、玉米等植物的超薄切片,发现在叶绿体的基质中有长度为20.5nm左右的细纤维存在。用DNA酶处理,这种细纤维就消失。由此证明,这种细纤维结构就是叶绿体DNA。
后来,科学家用生物化学的方法,证明了细胞的线粒体中也含有DNA。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都能够自我复制,并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