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发生的时间和程度,取决于肢体静脉瓣膜病变的部位和瓣膜功能状态,以及深浅静脉交通支功能状况。本病发病比较缓慢,多数患者在20岁以后发作,多以下肢静脉曲张为主要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并可伴有小腿沉重、胀痛、肿胀等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浅静脉迂曲、扩张,小腿沉重、疲累感、肿胀和胀痛,长久站立、远行后加重,平卧休息后减轻,偶有夜间小腿肌肉痉挛抽搐疼痛。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时出现局部疼痛,严重者会出现静脉性溃疡。
1.彩色多普勒超声
可发现下肢静脉瓣膜关闭不全,通过valsalva试验(Valsalva试验是令病人行强力闭呼动作,即深吸气后紧闭声门,再用力做呼气动作,呼气时对抗紧闭的会厌,通过增加胸内压来影响血液循环和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进而达到诊疗目的的一种临床生理试验)根据反流时间、速度和范围评估反流程度。
2.下肢静脉造影
顺行、逆行造影发现深静脉内瓣膜影模糊不清、不呈明显竹节样改变,造影剂向远侧倒流。
3.静脉压测定
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时静脉压力升高,活动后压力恢复时间延长。
4.容积描记
通过血容量的变化,反映静脉功能和反流水平。
诊断要点如下。
1.大多为长期站立及强体力劳动者,可具有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症状与体征。患肢肿胀,久立时出现膨胀性剧烈疼痛。
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多作为筛查用,可发现股、腘静脉瓣膜关闭不全,且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
3.顺行或逆行静脉造影为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并可依据其结果进行瓣膜功能分级。
Ⅰ级:瓣膜功能良好。造影剂无明显逆流。
Ⅱ级:瓣膜最轻度关闭不全。造影剂逆流至大腿近端。
Ⅲ级:瓣膜轻度关闭不全。造影剂逆流至膝上。
Ⅳ级:瓣膜中度关闭不全。造影剂逆流至膝下。
V级:瓣膜严重关闭不全。造影剂逆流到小腿部直到踝水平。
1.保守治疗
抬高患肢、适当活动、应用弹性绷带,避免久站、久坐、肢体下垂等,改善慢性咳嗽、肥胖、慢性便秘等增加腹压的因素,减少瓣膜功能不全的静脉腔内压力。
2.手术治疗
诊断明确,且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较重者均可考虑手术治疗,方法如下。
(1)静脉瓣膜修复术:主要针对患肢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或腘静脉瓣膜。主要方法有戴戒术、股静脉切开瓣膜修复术和利用血管镜行瓣膜修复术。
(2)带瓣静脉段移植术:仅适合于无瓣者,或瓣膜已无法修复者。
(3)浅静脉高位结扎和剥脱术:对于股静脉返流不超过膝下者可行此法,但术后应同时穿循环驱动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