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简称“红大”。北京市第一所区办成人高等学校,北京市成人高等学校示范校。地址在右安门内大街79号。创办于1958年6月,原名宣武区红旗夜大学,廖沫沙确定校名并书写校牌。
目前学校共有校舍三处:右安门校区、小红庙校区和老龄大学校区。共占地面积10477.5平方米(大约15.7亩),建筑面积16013.4平方米,学校在岗教职工102名,有12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先进教师、西城区拔尖人才和西城区名师。近年来教职工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文章及作品350余篇;出版各类教材、著作80余部;完成市区级科研课题20多项。
学校的学历教育、岗位培训根据经济发展需要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注重教职工队伍建设,对兼职教师从推荐、考核、聘任到管理,形成了一套完整制度,受聘者均有讲师以上职称和5年以上高教教龄。1960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先进教育集体,并出席全国文教系统群英会;1991年在北京市成人高等学校评估中定为A级成人高校;1992年被授予“北京市成人高等学校教育先进学校”称号;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培训工程先进集体;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成人高等学校示范校。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校现有教职工92人,其中专任教师53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占85%。学校配有会计实训室、网络实训室、形体教室、语音教室、录音棚、影室、琴房等现代化教学设施。
学历教育是学校发展的基础,而质量又是学历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特色发展”的办学思想,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专业调整和课程整合,加强实践环节的比重,注重学员技能的培养。学校2009年试点开展了“艺术专业‘德能兼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项目,经过四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项目获得201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校目前开设本专科专业42个,在校生3600余人。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建校初期设有师范学院、财经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等专业学院。下设中文、政治、英语、俄语、数学、物理、化学、医疗、机械等10个专业,学制4年。注册学员4064人。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化工学院、第二医学院等院校承担教学工作,红大负责组织管理工作。1960年撤销了各专业学院,改为系。“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停办。多1978年复办。1980年定名北京宣武红旗大学。
1982年改为现名。建筑面积35997平方米。有2个语音教室、6个计算机室,另有电教室、会计模拟实验室、阅览室等设施。图书馆藏书5万册。设中文、外语、管理、美术、应用工程5个系。至1991年,陆续开设了中文、商企、外语(英、日)、工业民用建筑、医疗、党政干部基础理论、行政管理、档案等17个专业。共培养大专毕业生8600余人,各种非学历生近2.49万人。年平均培训量近2000人。2000年在校学员1220人;教职工9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8人、副研究员2人。
学校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国家一流大学进行合作,为南城的考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宣武红旗大学正在向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多功能的办学方向发展。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右安门内大街79号
邮编:100054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校举办“情绪大体验,快乐去生活”心理疏导专题讲座
为加强学校教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教职工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理念,以更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2013年4月12日上午,我校特邀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赵静老师,为全体教职工做题为《情绪大体检,快乐去生活》的心理疏导专题讲座。赵老师结合学校教职工所做调查问卷中的数据,有针对性的分析了教职工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结合自身心理咨询工作中的典型案例,给出了排遣压力、控制和管理个人情绪的一些建议和方法。此次讲座教职工积极参与,反响良好,为缓解教职工工作压力,促进身心健康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