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积,证名。邪热滞积于里出现的症候,如吐泻、头晕、腹痛、烦躁等。《证治准绳·杂病》:”热积,寒取之。千金硝石丸、醋煮三棱丸、神功助化散、圣散子。”《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癖痞源流》:”热积,伤热成积,或吐或泻,头晕,腹痛,心中烦躁也。宜黄芩、黄连、黄柏、石膏,方用清心汤、地骨皮散。”参积条。见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疾病。[1]
治疗
1、 南瓜根50-100克,洗净,切碎,放锅内加水煎浓取汁,一次饮完。每日1剂,连服数剂,以通为度。3岁以下幼儿可酌加白糖调味。2、银耳10-15克,鲜橙汁20毫升。将银耳洗净泡软,放碗内置锅中隔水蒸煮,入橙汁调和,连渣带汁1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数天。
3、无花果(熟透者)100克,除去外皮,温开水洗净,随意服食,每日1~2次,疗程不限。
4、鲜甘蔗汁150毫升,番泻叶1克。置锅内隔水蒸熟,滤去渣滓,分1-2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数天,三岁以下幼儿分量酌减。
5、豆浆100毫升,浓米汤150毫升,蜂蜜20毫升。将新鲜豆浆煮沸,入米汤、蜂蜜调匀,1次饮完。每日1-2剂,连服。
自我疗法
1、搓揉手掌
选穴:手掌上有与便秘有关的几个反射区。其中包括:两手上的眼睛(肠)区、胆囊区、直肠区。
操作方法:分别各搓揉两分钟,同时转动两手手腕三分钟。[2]
2、按摩踝与脚掌
热积选穴:选取脚掌上的小肠区、升结肠区、横结肠区、降结肠区、乙状结肠和直肠区等与便秘有关的几个反射区。踝部的肛门区、直肠区以及痔疾区。
操作方法:分别按摩脚掌上升结肠区、横结肠区、降结肠区、乙状结肠和直肠区的穴位三分钟,对小肠区、肛门区、直肠区以及痔疾区分别按摩两分钟。
3、刮痧躯干和四肢的相关穴位
取穴:背部取大肠俞、小肠俞、次體;上肢取支沟;腹部取天枢、腹结、气海、关元。腿部取足三里;足部取公孙。
操作方法:操作者将手洗干净,用一角或一元的硬币,沾上麻油,分别轻刮大肠俞、小肠俞、次髎、支沟各一分钟;刮天枢、腹结、气海、关元各一分钟;刮足三里两分钟;用大拇指使劲揉两脚上公孙穴各两分钟。
4、缩肛运动
肛门会阴运动,也叫缩肛运动。即在主动意识支配下,收缩一放松一收缩肛门和会阴,进行锻炼的方法。通常收缩肛门和会阴5秒钟,再舒张5秒钟,连续进行5分钟。肛门会阴运动可增强肛门外括约肌、直肠肌、提肛肌等随意舒缩机能,提高排便动力,使排便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