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北,男,1983年出生于安徽省淮南市,2008年开始写作。伊北一直长在水边,从小在淮河边上生活,后去无锡读书,太湖边水汽氤氲的孤寂生活,培养了他朴素灵动的气质和犀利敏锐的观世眼光,2007年,伊北一路北上,赴北京,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所攻读现代文学硕士学位。
在京期间,伊北开始提笔写作,他机智灵动的文字迅速占领全国的报刊版面,2010年2月,推出个人的第一本书《爱恨都已倾城:私房阅读民国女子》,以独特的男性视角,融合现代女性解放史,用异样鲜活的笔触,书写了一段民国女性奋斗的传奇。陈子善称《爱恨》是“一本别致的书”。《爱恨都已倾城》也的确不负重望,始一出版,就广受好评,图书在当当、卓越、京东等网上书店几度脱销。2011年,伊北再接再厉,一口气推出小说《被结婚:亲爱的这不是爱情》(磨铁图书),主题随笔《可以暴烈,可以温柔:私房阅读民国女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两部作品,前者,探讨了当代青年的婚恋困扰,展现了新生代作者不俗的自我意识,平淡而近自然的书写方式,继承了自《海上花列传》而下的中国古典小说的衣钵。后者,则用冷峻的笔调,写尽了女间谍们生死爱欲。
长篇小说1
书名:《被结婚》
副标题:亲爱的这不是爱情
定价: 29.8
ISBN: 9787507534382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5月
随笔集1
书名:《爱恨都已倾城》
副标题:私房阅读民国女子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0
页数: 212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7006054
图书特色:
随笔集2
书名:《可以暴烈 可以温柔》
副标题:私房阅读女间谍
作者: 伊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1-7
定价: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49504725
伊北作品伊北的长篇小说,多以都市题材为主,平朴真实又犀利幽默,始终关怀都市男女的精神状况;短篇小说则蹊跷诡异,始终有一种南方湿润的氤氲味道;伊北的随笔作品,多以历史题材为主,回肠荡气又不吝表达主观爱恨,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同时注重书书写传奇。
张爱玲研究专家陈子善说,伊北的文字“往往灵感乍现,有时轻灵,有时沉重,充溢其中的是奇妙贴切的比喻和荡起回肠的阐发……作为80后的年轻作家,能达到这样的水准,成绩已是很娇人了。”有人说,伊北的随笔文字堪比毛尖,这可能因为同是科班出身的缘故,但可贵的是,伊北又有一难得的市井气,这一点在其小说中得以展露,伊北来自民间,书写民间,从大地找寻写作灵感,在都市的繁华中找寻真情真性。
清丽细腻,委婉别致。没有从前的一成不变的官方语言,而是记录了了每个人物的经历,和内心情感的变化。真实才会可信,才能够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洋洋洋
很好的一本书,挚爱书中每一个女子。当然,我记忆最深的还是胡适为那个表妹所写的,写你能来,慰我山中寂寞。以及,高君宇的,你的所愿,我赴汤蹈火以求之,你所不愿,我赴汤蹈火以阻之。——猫朵
在如今滥写民国女子的书中是一朵奇葩,大赞 ——coco
爱看民国才女们的传奇故事,在图书馆无意发现了这本<爱恨都已倾城>副标題为[私房阅读民国女子],是位八零后写的,不过一读还真觉不错,作者以不同的切入点分别解读了二十三位民国女性独有的人生故事和感情纠緾,在感性的阐发中带理性思考,尤其在两性关系的解读上有独特的视角。值得品味与深省。 ——明月入怀的小屋
明天要上班了,本想早点睡~但看着这本书不知不觉到了这个时间,蛮好看的一本书≪爱恨都已倾城「私房阅读民国女子」≫,讲了民国时期二十三位非凡女性的迷茫和痛苦,搏击和挣扎,以及她们成功或失败背后的无奈和辛酸,叙述的很好,淡淡的语句很触动人心,一直都对民国那个新旧强烈交替年代的女人很感兴趣 ——大白Liz
看完了等于了解了一部中国现代女性解放史。 ——小新新
世界读书日:早上醒来,躺在床上看着《爱恨都已倾城》,宁谧而安详;之后起床洗漱、吃早餐、打游戏,美好而闲适。——香_草_vanilla
朋友指定生日礼物要两本书,其中就有《爱恨都已倾城》,可是我等了一个月了,还是缺货ing。幸亏我自己看的时候下手快准恨!哈哈。——尚小倩
书中的文笔足以让人回味起当年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潺潺却让人悲痛不已的恋情,有遗憾,有圆满,有刻骨,有仇恨。作者的文笔很好,文字感情也很细腻,当作一种散文来读,应是一种不错的选择——lvsebingjiling
打开书的哪一刻,感觉像是打开一个尘封已久的落满灰尘的盒子,那些女子,或坚韧,或调皮或特立独行,却都经历着同样的年代,那个让我感觉残酷而认真的年代。文字里的女子就这么鲜活的一个个出现在眼前...——gcbaby
每个女子都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更遑论那些倾国倾城的女子。作者见底透彻,细腻。看完后感触颇多,汇成一句:女人真是又复杂又简单的存在啊!!!——moyanauby
文字很不错 支持下80后新生代难得这么好的作家——wisppassion
作者的切入角度很巧妙,很耐读——虾仁炒饭
书不算厚,却耐读。一句句读过去,能感觉到作者的心意,像一个多年的老朋友了,清清浅浅地说着一段尘封的往事,那往事里,还有些许此时此人的倒影。听他一点点叙述着,那些我熟悉的或不熟悉的民国女子,翩然而来,飘然而去,而眼中手里,余香依旧。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有纷繁沉坠的美感,而她们生存着,生活着,活出各种各样的姿态,品尝着甜美与苦楚,爱与恨交织着贯穿始终,一路延展至今。百年光阴流转,爱恨依旧倾城。倾城,倾心。——纳兰青霜
眼下写民国女人的书太多了,这本书真是一朵奇葩,我很喜欢,我喜欢好几篇文章的标题——默默在等待
因为种种原因,到现在才看完《爱恨都已倾城》 看完后有很大的触动 不过 难以用言语表达 只期待您能多写些这样的书——繹鞾见
书的结局是:女主角最后很幸运的找到了自己的爱情。生活还在继续。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结婚成了一个任务——须结婚的年龄就得结婚,否则就是拖了父母的后腿。可是仔细一想:为什么子女的婚姻会跟父母的“后腿”扯上关系?是拖了父母的后腿比较严重,还是耽误了自己的幸福更严重? 在我们还不知道“婚姻”为何物时,我们就被结了婚;还未懂得什么是婚姻的责任,我们就成了丈夫/妻子;还未懂得父亲/母亲的责任,我们就已经有了孩子…… 一切,似乎都慢了一拍,可是生命就是这样,没有回头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为什么会是这样? 我认为,责任在于我们的父母,他们都不懂得什么是婚姻、婚姻的责任、家长的责任!如果他们懂,他们就会在我们做出任何决定之前,先已经告诉了我们,然后再让我们自己做决定;如果连他们自己都不懂,何以给我们指路,就因为年龄比我们大吗? 父母有告知的义务,但是不能强迫我们接受他们的意见! 父母更不能把“不接受他们的意见”定义为“不孝”! 看完这本书,我的感受是: 1)我们必须自己的人生负责任。 2)婚姻的前提,一定要有爱。3)在爱中成长的孩子,才最幸福。 4)爱,是发自内心的感受,但它不认识钱。——voishanghai
谁不敢爱,最后不就是看谁更敢错吗?爱错了,那又怎样,从头再来就是了。爱对的人谁保证能走到最后,爱错了的不见得一无是处。——色已成空(广州)
生活中的不期而遇是上天给你考验,不是我们不想走到一起,而是我们有我们的原则和底线。3段爱情看似很平淡,但是写出了我们生活的状态,原来是为了结婚而结婚,这是我们要的婚姻吗?喜欢《被结婚》,写出了我们80后的状态,贴近生活~~~——lisa宝贝小女人(上海)
从《双面胶》到《蜗居》再到《被结婚》 ,从婆媳关系,到住房关系,最后到广大的剩女关系 ,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杯具 ——神起最强(南京)
收到书后就很激动的打开来看,可能因为书名和自己现在的状况很接近,所以使我有了很大的兴趣去看,更想迫切的知道,“被结婚”后的我们, 是否会得到真正的属于自己的幸福。 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看上两三章,甚至去WC的时候,也要看。呵呵~ 就是书中有些错别字,不过不影响我们正常的理解。 总之,还不错了,这次书我喜欢:)——joe404188(郑州)
“天色微明,在这个租来的小房间里,她抱着他,像抱着一个心爱的玩具,时间从他们身上调皮地飞过来,又跌下去,累积成他们的历史、坚固的过去。又是一个明天将要变成今天,好在她和他还在一起,好在她和他还相爱着,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值得庆幸的呢?” 奇怪,一向辛辣凌厉的伊北,这一次却调皮地亮出一张温情牌。但细细揣摩,依然是我熟悉的伊北:一场车祸成全了一段爱情,这三十啷当岁的相濡以沫,竟也平添出几分苍凉。人在空窗期,谁能不相亲?相亲就像喝自助餐厅的饮料,虽然大多兑了水,但可以无限畅饮和续杯。光纤时代的确容易给人一种幻觉:人人都有众多可能、众多途径,只要我愿意,随时都可以寻求新刺激,尝试新开始。《被结婚》好看,可能首先是因为作者讲述了一连串既普遍又个人的相亲故事。 但是在我看来,《被结婚》的关键词,与其说是“相亲”,不如说是“成长”,萌萌经历的几次相亲,是成长的启蒙,是年轻的生命告别无聊无知无助无奈,最终以更大的勇气去把握动态的幸福,去呼应生命的无常。是的,伊北总是能够举重若轻,精确冷静地剖开生活的种种皮相,写出内在的感动与美。我相信,伊北这一次写的依旧是一个成长的故事,它没有终点,它还在进行中。—— yoyo
我这段日子也是工作压力超大。 周日加班时,我在当当买了几本书。 一本《爱恨都已倾城--私房阅读民国女子》,昨天看了,我觉得还是可以减压的,至少在我这里是的。 民国的那些女子林徽因、陆小曼、张爱玲、张幼仪、黄逸梵等等,每一个女子都有一部生动曲折的情感史、奋斗史。为了象她们一样有爱有事业有生活情趣,想想这些,工作的压力小了很多。 ——路是月的痕
最近都很少看文艺类书籍了,整天被编程折磨得够呛,无意中在季风园看到这本书,竟然被吸引了。很多女间谍的故事都是我不知道的,而且我发现,很多女间谍竟然是那么美!又那么能干。她们的一生,大多很极端,像一朵玫瑰,插在枪口上。 其实读过本书我发现,女间谍的人生,也很简单,也很平凡,归根到底,不过四个字:爱恨情仇。我们平凡人的人生不也一样吗?爱恨情仇。呵呵。红尘之内,谁能逃过着四个字呢? ——编程男
不是第一次读伊北的书,从《爱恨》到《被结婚》,早已爱上他轻灵又趣味横生的文字,经常一个不经意的比喻就能让人发笑的同时又暗暗嗔怪——怎么写的这样真切呢,比经事者自己表达的还到位。因此读他的书常常有种畅快的感觉,无论是像《爱恨》还是女间谍里那一个个为国为爱陨落的女子,还是《被结婚》里的大龄剩女萌萌,这些人物的命运在伊北笔下并不让人觉得压抑,倒像是在纷繁复杂的俗世中不懈寻找自己的归属的精灵,随着故事的发展,在她们归位的同时,读者也收获了一份宁静。
还是说女间谍,读的第一篇是和书名同名的那篇《可以暴烈,可以温柔》,讲的是邦女郎的原形克里斯蒂娜•斯卡贝克。与玛塔•哈莉与约瑟芬•贝克的异国风情不同,这是个十足的美人;与其他一遇惊吓就花容失色的美女不同,她的勇气和胆量更是惊人。克里斯蒂娜仿佛天生是做间谍的料,她的间谍生涯不只窃取情报那么简单,而是要冲到反法西斯的第一线,在和盖世太保一次又一次面对面的博弈与对决中,保全了战友和自己,取得了赫赫战功。她的故事是那么有力量,以至于读到最后看她死于情杀的结局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书读过半的时候,开始喜欢把一些人物进行归类和比较,这其中有些有趣的现象。比如《你好,东京玫瑰》中的户栗郁子,她是日裔美国人,历史与命运的机缘巧合使她一入日本而难归,从此走上被两个国家非议的道路。亚洲人的血统和美国人的自我认知,使她的人生充满了错位的无力感。无独有偶,沃怀莉•狄金森这个土生土长、且在斯坦福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女人,却由于在日裔美国人的小圈子里找到了存在感和归属感而主动背弃了自己的祖国,选择与日本人共进退。命运和人生,有时候真不知道是谁选择了谁。同样的,为丈夫复仇的萨波,为俄罗斯情人背叛挪威的赫薇可,还有“夫妻档”的洛娜与莫里斯,每一个精彩故事的背后,都有女人那由“爱”与“情”生发出来的牺牲与奉献,即使在这生死一线之间,也能读出些温柔来。而自己明明是比故事中的人平凡的多的小人物,却偏偏对这些不算“伟人”也是“名人”的主人公生出一些怜悯之情,这种体验在我看来,大抵就是一本书能触动人心的感觉吧。
虽然我们中的大多数终究还是会像现在一样过着平淡生活,不必为了国家出生入死;而我们爱的那个人,也只是个朝九晚五的平凡男人,但合上书的一刹那,还是对这些巾帼英雄不由敬佩,面对日复一日的生活,也多了些勇气与坚定。——小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