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学研究

诉讼法学研究

页数 456页
书名 诉讼法学研究
出版时间 2008年12月1日
出版社 中国检察出版社
目录导航

内容简介

《诉讼法学研究(第14卷)》主要介绍法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并居于先导性的战略地位。在我国社会转型的新世纪、新阶段,法学教育不仅要为建设高素质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服务,而且要面向全社会培养大批治理国家、管理社会、发展经济的高层次法律人才。近年来,法学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法科数量增长很快,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培养层次日渐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涵盖本科生、第二学士学位生、法学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研究生、法学博士研究生的完整的法学人才培养体系,接受法科教育已经成为莘莘学子的优先选择之一。随着中国法治事业的迅速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法学教育的事业大有可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前途充满光明。[1]

图书目录

卷首语

诉讼专论

美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前服务制度/史立梅

最高司法行政长官对检察机关的个案指令权/谢小剑

刑事诉讼中的“弱势证人”问题研究/唐黎

美国环境公益诉讼简述/肖建华徐国创

法国民事司法中的衡平判决/周建华

论股东代位诉讼的激励机制/刘金华

论行政复议和解制度的完善/高家伟

服务行政侵权司法救济机制研究/蔡乐渭

论行政不作为:界定与审查/闫尔宝

行政行为的效力与行政诉讼/郝战红

证据法学研究

论事实/刘行

诉讼制度研究

司法改革中的合作主义——人民监督员调查札记/徐昕

环境司法的困惑与反思/吴勇

博士生论坛

死刑案件证明标准体系研究/余茂玉

域外法制

美国审前程序是如何导致错案的/[美]AndrewD.Leipold著

廖俊陈虎译

日本现行刑事诉讼法典的诊断/[日]平野龙一著牟绿叶译

德国刑事司法中的“程序性缺陷”及其以人格权为基础的

证据排除规则/[韩]KukCho著陈芳译

外国法典译介

德国法院组织法/曾文远译

外国司法动态

韩国刑事诉讼法的最新变化/金柱

港澳台法制

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2006年制定的《截取通讯及监察

条例》看法治的实施/陈俊仪

研究动态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研讨会”综述/卞建林汪海燕[2]

图书序言

在刑事诉讼部分,史立梅副教授撰写的《美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前服务制度》一文从缘起、历史发展、职能、原则、价值等方面对美国刑事诉讼中的审前服务制度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使我们认识到审前服务制度是美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作者认为,“没有审前服务制度,诸如法律平等原则、人权保障原则、无罪推定原则、羁押例外原则等在司法实践中很难得到落实和实现。相比较而言,我国刑事诉讼审前程序中缺乏类似制度的支撑,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基本上掌控在侦查和追诉机关手中”。没有健全的审前服务制度是实践中各类强制措施的适用经常与立法上所要求的诉讼保障功能相背离、审前羁押率过高的重要原因。作者认为,“降低审前羁押率必须与提高审前释放的安全性同步进行,在缺乏有效的羁押替代措施和释放监管措施的情况下片面强调减少审前羁押、扩大审前释放无疑是非常危险的。任何价值原则的实现都需要具体而精致的制度支撑,否则,理论上很美的原则在实践中只会成为镜花水月,这是美国审前服务制度带给我们最大的启发”。[2]

图书文摘

在美国的刑事司法体制中,除了警察、检察官、辩护律师、法官、陪审团等为我们所熟知的角色和机构之外,还有一个一直被我们所忽略、但在美国刑事审前程序中却不可或缺的角色,即审前服务机构。该机构在审前羁押和审前释放这一关涉公民基本人身自由的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成为美国刑事司法体制中另一道保障人权的重要屏障。审前服务机构的存在及其职能的发挥使审前犯罪嫌疑人人身危险性评估专业化、科学化,提高了法官所作羁押决定的准确性,增强了审前释放的安全性,协调了法官、检察官、辩护律师、警察在审前就是否羁押嫌疑人问题上的紧张关系,为贫困嫌疑人在审前得到释放并享有人身自由提供了机会,促进了无罪推定、法律平等、正当程序等宪法原则在审前程序中的实现。然而,这一既具价值理性又富技术理性的制度,在我国却鲜有人予以关注和研究。笔者期望通过本文的撰写,引起国内学者对该制度的兴趣和关注,这在一方面具有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另一方面对于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也不无裨益。[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