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六世

乔治六世

中文名 乔治六世
陵墓位置 威斯敏斯特教堂
信仰 英国国教
出生地 英国伦敦
性别
在位时间 印度皇帝(1936年-1947年)、爱尔兰国王(1936年-1949年)、印度自治领国王(1947年-1949年)
出生日期 1895年12月14日
国籍 英国
目录导航

人物简介

乔治六世乔治六世乔治六世(King George VI,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全名艾伯特·弗雷德里克·阿瑟·乔治·温莎(“Albert Frederick Arthur George Windsor”) 英国国王,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由于长期吸烟,乔治六世患有严重的肺癌。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场合是在伦敦机场欢送长女伊丽莎白出访非洲。1952年2月6日,乔治六世因血栓形成在睡梦中去世,遗体安葬在温莎城堡。

人物生平

童年时期

乔治六世于其曾祖母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出生。 父亲约克公爵(后来的乔治五阿尔伯特王子(下)与曾祖母维多利亚女王

世)是威尔士亲王与王妃(后来的爱德华七世和亚历山德拉王后)的次子。母亲约克公爵夫人(后来的玛丽王后),为泰克公爵的长女。

他生于1895年12月14日,这天正好是他的曾祖父阿尔伯特亲王去世34周年祭日。 威尔士亲王在给儿子约克公爵的信中写到:“我真的认为,如果你向女王提出给孩子起名阿尔伯特,那将会让她高兴的。” 维多利亚女王对给新生儿起名阿尔伯特的提议感到宽慰,并写信给约克公爵夫人:“我迫不及待地想见到这个孩子,他出生在如此悲伤的一天,但对我来说更为珍贵”。 在家里,他被称为“伯蒂”(Bertie)。 阿尔伯特出生时是王位第四继承人,排在他的祖父、父亲和哥哥爱德华之后。

阿尔伯特经常受到健康问题困扰,他被描述为一个“容易受惊,有些容易流泪”的孩子。 他的父母通常不参与孩子的日常教育,这在那个时代的贵族家庭中司空见惯。他自幼患有口吃,尽管天生是左撇子,但不得不用右手写字,这在当时是很常见的做法。此外,阿尔伯特还患有慢性胃病和膝外翻,为此他不得不戴上痛苦的矫正夹板。

维多利亚女王于1901年1月22日去世,威尔士亲王即位为爱德华七世。阿尔伯特成为王位第三继承人,排在父亲和哥哥之后。

军旅生涯

1909年,未满14岁的阿尔伯特以海军学员的身份就读于奥斯本皇家海军学院(RoyalNavalCollege,Osborne),1911年,升入了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Royal Naval College,Dartmouth)。 1910年,他的祖父爱德华七世去世,阿尔伯特的父亲继承王位,称乔治五世,其兄爱德华成为了威尔士王子,阿尔伯特成为王位的第二继承人。

阿尔伯特在世界各地的公海上渐渐成长。1913年的头六个月,他在西印度群岛和加拿大东海岸的坎伯兰号(HMS Cumberland)训练船上度过。1913年9月15日,阿尔伯特成为科林伍德号(HMS Collingwood)海军军官候补生。他的同僚给他起了个绰号“约翰逊先生”(Mr. Johnson)。 在被任命为军官候补生一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战争爆发仅三周,阿尔伯特得了阑尾炎,他被送到了阿伯丁,在那里约翰·马诺奇爵士切除了他的阑尾。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日德兰海战期间,他是柯林伍德号上的炮塔军官。1917年11月,阿尔伯特又接受了一次十二指肠溃疡手术,这导致了健康问题,他因此离开了前线,没有看到战争的进一步发展。 尽管如此,乔治六世仍是自威廉四世以来唯一一位在前线参加过战争的英国君主。

1918年2月,他被任命为克兰韦尔皇家海军航空服务培训机构的男孩主管。两个月后,随着英国皇家空军的成立,以及克兰韦尔从海军部调至空军部,阿尔伯特也从皇家海军调任至皇家空军。 之后他来到英国皇家空军在圣莱昂纳德的军校报到,完成了为期两周的飞行训练,并在该军校联队指挥着一个中队。

阿尔伯特想在战争还在进行的时候在欧洲大陆服役。1918年10月23日,他飞越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奥迪尼(Autigny)。在战争结束的最后几周,他在法国南锡的英国皇家空军总部的独立空军部队工作。1918年11月英国独立空军部队解散后,他作为英国皇家空军的一名参谋在欧洲大陆呆了两个月,直到被调回英国。 1919年7月31日,阿尔伯特正式获得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的资格,并在第二天晋升为中队长。乔治六世是英国王室中第一位获得全面资格飞行员认证的成员。

1919年10月,阿尔伯特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在那里他学习了一年的历史、经济学和公民学,历史学家R. V.劳伦斯担任他的“官方导师”。 1920年6月4日,他的父亲封他为约克公爵、因弗内斯伯爵和基拉尼男爵。阿尔伯特开始承担更多的王室职责,他代表父亲参观了煤矿、工厂和铁路。通过这些访问,他获得了“工业王子”的绰号。不过他的口吃,以及他因此而感到的尴尬,加上腼腆的性格,使阿尔伯特看起来不像他的哥哥爱德华那么令人印象深刻。然而,他身体活跃,喜欢打网球、高尔夫、马球。1926年,他与路易斯·格雷格一起参加了温布尔登网球男双比赛。 阿尔伯特对工人的工作环境很关注,并担任了工业福利协会会长。他在1921年至1939年间为男孩们举办的一系列年度夏令营,将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男孩汇聚了起来。

婚姻

在王族相互通婚的时代,阿尔伯特拥有较大的自由来选择未来的妻子并不是一件寻常的事。他与澳洲名媛希拉·奇泽姆(Sheila Chisholm)的暧昧关系终止于1920年4月。 那一年的晚些时候,他遇到了伊丽莎白·鲍斯-里昂,她是第十四代斯特拉斯莫尔和金霍恩伯爵克劳德·鲍斯-莱昂最小的女儿,他决心娶她。玛丽王后亲自到格拉米斯城堡探望偷走她儿子心的女孩,并开始相信伊丽莎白是“唯一能让伯蒂开心的女孩”(the one girl who could make Bertie happy),但还是拒绝干涉。据报道,1921年和1922年,她两次拒绝了阿尔伯特的求婚,因为伊丽莎白并不愿意为成为皇室成员而做出必要的牺牲。 经过长期的追求,1923年1月,伊丽莎白最终同意嫁给阿尔伯特。

乔治六世和他的妻子乔治六世和他的妻子他们于1923年4月26日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婚礼。阿尔伯特与非王族出身的伊丽莎白结婚被认为是英国王室支持政治现代化的一种姿态。 新成立的英国广播公司也希望通过广播来记录和播放婚礼的过程,但是教堂否决了这个提议。

嫁给阿尔伯特后,伊丽莎白给他带来了他一直渴望的爱、理解和支持。由于口吃,阿尔伯特害怕在公众面前讲话。 1925年10月31日,他在温布利举行的大英帝国展览会上发表的闭幕演说,对他和他的听众来说都是一场难忘的折磨。此后,他开始与澳大利亚籍语言治疗师莱昂内尔·罗格(Lionel Logue)见面。他与罗格练习呼吸,伊丽莎白则耐心地和他排练。 渐渐地,他说话不再那么犹豫了,演讲能力也有所提高。1927年,约克公爵夫妇展开了帝国之旅,他们乘坐声望号(HMS Renown)前往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途经牙买加。 在牙买加,阿尔伯特与黑人男子伯特兰·克拉克搭档双打网球。这在当时是不寻常的,在当地被视为种族平等的表现。

乔治六世和他的孩子乔治六世和他的孩子约克公爵夫妇有两个女儿:1926年出生的伊丽莎白(她被家人称为“莉莉白”Lilibet)和1930年出生的玛格丽特。他们在伦敦皮卡迪利大街145号的住所过着相对远离公众视线的生活。1931年加拿大总理R. B. 班纳特提议让约克公爵担任加拿大总督,不过乔治五世听取了自治领事务大臣J. H. 托马斯的建议,拒绝了这一提议。

不情愿的国王

乔治五世对长子爱德华素来有诸多不满,他曾说过:“我死后,这孩子将在十二个月内自取灭亡”(After I am dead, the boy will ruin himself in twelve months), “我向上帝祈祷,希望我的长子永远不会结婚,不会有任何东西妨碍伯蒂和莉莉白(指约克公爵长女伊丽莎白)继承王位”(I pray God that my eldest son will never marry and that nothing will come between Bertie and Lilibet and the throne)。1936年1月20日,乔治五世去世,爱德华即位成为爱德华八世。

由于爱德华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阿尔伯特成为王位第一继承人。爱德华在继位数月后,向美籍名流华里丝·辛普森(已离异一次,并寻求第二次离异)求婚,引发宪政危机。爱德华意识到若其坚持同辛普森成婚,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及其政府将集体辞职,触发大选,由此违背国王作为政治中立立宪君主的宪政方针。最终他选择退位,和辛普森关系继续。其王位由阿尔伯特继承,阿尔伯特并不情愿接受这个王位。 在爱德华退位的前一天,阿尔伯特去伦敦看望了他的母亲玛丽王太后。他在日记中写道:“当我告诉她所发生的一切时,我崩溃了,像个孩子一样哭泣。” 在退位典礼上,阿尔伯特又晕倒在母亲的怀里。事后,玛丽王太后证实,这位新国王在她的肩膀上抽泣了整整一个小时。

统治早期

阿尔伯特用“乔治六世”作为王号,以强调他与父亲统治的连续性,希望民众对君主制恢复信心。 乔治六世上台后的第一个举动是授予他的哥哥已退位的爱德华八世“温莎公爵”的头衔。他还被迫从爱德华那里购买巴尔莫勒尔堡和桑德林汉姆宫的皇家住宅,因为这些都是私人财产,并不自动传给乔治六世。 在他登基后的第三天,他把嘉德勋位授予了他的妻子,伊丽莎白王后。 1937年5月12日,乔治六世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加冕礼,这一天原本是爱德华加冕的日子。为了表示对儿子的支持,玛丽王太后打破传统,出席了仪式。

为庆祝英王加冕,英国在斯皮特黑德海峡举行了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阅舰式。乔治六世加冕阅舰式除了英联邦的一百四十五艘军舰外,还邀请到了十八个外国海军赴宴,这也是大炮巨舰时代各国海军的最后一次聚会。

乔治六世统治早期,欧洲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根据宪法,国王有义务支持首相内维尔·张伯伦对希特勒的绥靖政策。 然而,1938年当国王和王后欢迎张伯伦带着《慕尼黑协定》回国时,他们邀请了张伯伦和他们一起出现在白金汉宫的阳台上。这种君主与政治家的公开联系是不寻常的,因为按照传统,在白金汉宫阳台上露面只限于皇室成员。 尽管当时张伯伦对希特勒的政策在英国民众中广受欢迎,但在下议院中,仍有一些人反对张伯伦的政策。历史学家约翰·格里格将国王的这一举动描述为“本世纪英国君主最违宪的行为”。

1939年5月-6月,国王和王后访问了加拿大和美国,这是英国君主历史上首次访问两国。这次访问旨在缓和北美民众对欧洲日益紧张的局势所产生的强烈孤立主义倾向。尽管此行的目的主要是政治上的,但国王和王后仍受到了公众的热烈欢迎。 人们不再担心乔治六世会被人拿去和他的前任爱德华八世作比较。 国王和王后访问了加拿大的每一个省。 国王在日记中写道:“在加拿大的最后一次演讲结束时,我差点哭了。我周围的每个人都在哭,这是一次难忘的行程。”在美国,国王和王后参观了纽约世博会,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邀请了他们前往自己在纽约海德公园的私人庄园。 期间,国王和王后与总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随后的战争年代中,这对英国与美国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皇室访问在20世纪的重要性被认为仅次于爱德华七世1903年对巴黎的访问。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英国和除爱尔兰以外的自治领向纳粹德国宣战。 1939年9月3日下午6时,乔治六世向英国及海外领地人民发表讲话。在广播中,他谈到了未来的困难时期,并敦促他的人民坚定立场。 尽管德军对伦敦进行了轰炸,乔治六世和妻子还是决定留在伦敦。整个战争期间,国王和王后晚上乘车回温莎城堡过夜,其他的时间都留在了白金汉宫。 1940年9月13日,两枚炸弹在白金汉宫的一个院子里爆炸,国王和王后险些丧命。 白金汉宫在战争期间共计被轰炸9次。 王室在当时被描述成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面临着同样的危险和物品供给的限制。美国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谈到了她对这座没有暖气、用木板封住的宫殿的印象。

1940年,认识到现代战争的全面性后,国王设立了乔治十字勋章和乔治勋章,以表彰公民的英勇行为。 1942年,乔治十字勋章被授予马耳他人民,以表彰他们抵抗敌人围攻的英勇行为。1942年8月,国王的弟弟肯特公爵在服役期间因空难去世。

1940年,温斯顿·丘吉尔取代内维尔·张伯伦成为首相,尽管乔治六世个人更倾向于任命哈利法克斯勋爵(Lord Halifax)。 国王最初对丘吉尔任命比弗布鲁克勋爵(Lord Beaverbrook)为内阁成员感到沮丧失望,但他逐渐开始毫无保留地支持丘吉尔战时的领导。他和丘吉尔建立了“英国现代史上君主和首相之间最亲密的私人关系”(the closest 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modern British history between a monarch and a Prime Minister)。 从1940年9月起,之后四年半的每个星期二,这两人都要秘密地共进午餐,坦率地讨论战争问题。 国王把两人讨论的大部分内容在日记中记录了下来。

在整个战争期间,国王和王后在英国各地进行了鼓舞士气的访问,他们视察了炸弹爆炸地点、兵工厂和军队,在这些场合,国王总是穿着军装出现。 乔治六世在当时成为英国人民勇气和毅力的象征。 1939年,国王前往法国视察英国远征军,1943年在阿拉曼战役胜利后前往北非。1944年6月,在诺曼底登陆10天后,国王在诺曼底海滩检阅了他的军队。同年晚些时候,他视察了意大利和低地国家的英军部队。

1945年5月8日欧洲胜利日,下午6时国王再次向全国广播。人群在白金汉宫前高呼“我们要国王!”在下午和晚上,国王和皇室成员在白金汉宫的阳台上露面8次,向下面聚集的人群致意。 为了与1938年张伯伦在白金汉宫阳台的出现相呼应,国王邀请了丘吉尔和皇室成员一起出现在阳台上,接受民众的欢呼。

从大英帝国到英联邦

乔治六世统治期间,大英帝国加速解体。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加快了大英帝国向一个独立国家自愿联合体(即英联邦)转变的步伐。 在克莱门特·艾德礼担任首相时期,英属印度于1947年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自治领。乔治六世放弃了印度皇帝的头衔,成为了印度国王和巴基斯坦国王。1950年,印度成为共和国(但仍是英联邦成员),他不再是印度国王,并开始接受他的新头衔——英联邦元首,但他一直是巴基斯坦的国王直到去世。 在外交事务上,国王大力支持工党政府的政策,并在促进英联邦发展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一些国家仍脱离了英联邦,如1948年的缅甸,1949年的爱尔兰共和国。

1947年,国王和他的家人访问南非。 期间,南非政府告知乔治六世只需与白人握手,他对此感到十分震惊,并称他的南非保镖为“盖世太保”。

病逝

到了1948年,英国似乎已经克服了战后最困难的时期,但战争的压力却对乔治六世的健康造成了损害。 国王的身体本就脆弱,又由于吸烟过多而患上了肺癌,同时还有动脉硬化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其他疾病。计划中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行也因国王右腿动脉阻塞而推迟,乔治六世面临丧失右腿的风险。1949年3月,国王接受了右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手术。

随着父亲健康状况的恶化,国王的长女伊丽莎白开始承担更多的王室职责。1951年9月23日,在发现恶性肿瘤后,克莱门特·普莱斯·托马斯切除了国王的左肺。 1952年1月31日,国王不顾众人反对,执意前往伦敦机场为女儿伊丽莎白和女婿菲利普送行。 2月6日格林尼治时间早上07:30,乔治六世被发现在自己桑德林汉姆庄园的房间中去世,他死于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享年56岁。

当丘吉尔听到国王去世的消息时他哭了,身边的工作人员试图安慰他说他会和新女王相处得很好时,他回答说自己不认识她,她只是个孩子(I did not know her and she was only a child)。伊丽莎白王后在写给国王母亲玛丽王太后的信中也表达了自己的哀思,她写道:“我知道您非常疼爱伯蒂,他也是我的一生,我们在一起度过了快乐的时光,我深深地感谢他。他是如此的体贴及爱护人,我相信他从来没有为自己着想过……对我和孩子们来说,他是一个天使……难以想象莉莉白这么年轻就要承受这样的负担……”(I know that you loved Bertie dearly, and he was my whole life, and one can only be deeply thankful for the utterly happy years we had together. He was so wonderfully thoughtful and loving, and I don’t believe he ever thought of himself at all...he was such an angel to the children & me...and I cannot bear to think of Lilibet, so young to bear such a burden...)

国王的葬礼于1952年2月15日在温莎城堡的圣乔治教堂举行。 在国王的葬礼上,政府的花圈挂着一张卡片,丘吉尔在卡片上写下了那句刻在维多利亚十字勋章上的话——“英勇无畏”(For Valour)。 国王去世后,玛丽王太后也因丧子之痛一病不起,13个月后去世。

人物影响

用工党议员乔治·哈迪的话来说,1936年爱德华八世的退位危机“对共和主义的贡献超过了过去50年的宣传”。 乔治六世在给他的哥哥爱德华的信中写到,当他退位后,自己不情愿地继承了这个“摇摇欲坠的王位”,并试图“让它重新稳定下来”。 当公众对君主制的信心处于低潮时,他成了国王。在他统治期间,他的人民承受了战争的苦难,皇权被削弱了。然而,他对家庭的尽职尽责,以及在任期间展现出的个人勇气,成功地恢复了君主制的声望。 历史学家罗斯·麦基宾(Ross McKibbin)认为:“在整个战争中,君主制特别受欢迎——这是一次幸运的逃脱(考虑到乔治六世曾经对张伯伦保守主义的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旧精英阶层”。

头衔称谓爵位

1895年12月14日–1898年5月28日:约克的阿尔伯特王子殿下(His Highness Prince Albert of York)

1898年5月28日–1901年1月22日:约克的阿尔伯特王子殿下(His Royal Highness Prince Albert of York)

1901年1月22日–1901年11月9日:康沃尔和约克的阿尔伯特王子殿下(His Royal Highness Prince Albert of Cornwall and York)

1901年11月9日–1910年5月6日:威尔士的阿尔伯特王子殿下(His Royal Highness Prince Albert of Wales)

1910年5月6日–1920年6月4日:阿尔伯特王子殿下(His Royal Highness The Prince Albert)

1920年6月4日–1936年12月11日:约克公爵殿下(His Royal Highness The Duke of York)

1936年12月11日–1952年2月6日:国王陛下(His Majesty The King)

1936年12月11日–1947年8月14日在印度帝国:国王陛下、印度皇帝陛下(His Imperial Majesty The King, Emperor of India)

乔治六世在其一生中作为英国君主曾孙、孙子及子嗣拥有诸多头衔。作为国君其通常被称为“国王”或“陛下”,并由此自动获得三军总司令头衔。

家庭成员

曾祖父:萨克森-科堡-哥达的阿尔伯特王子

曾祖母:英国维多利亚女王

祖父: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

祖母:丹麦的亚历山德拉公主(亚历山德拉王后)

父亲:英国国王乔治五世

母亲:泰克的维多利亚·玛丽公主(玛丽王后)

兄长: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

妻子:

伊丽莎白·鲍斯-莱昂(Elizabeth Angela Marguerite Bowes-Lyon) 

在乔治六世死于肺癌不久,伊丽莎白就被冠上“伊丽莎白王后,王太后”的称号,乔治六世乔治六世这个头衔采用的原因主要是国王的遗孀“伊丽莎白王后”(Queen Elizabeth)的称号跟她的大女儿,现在的伊丽莎白女王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的头衔过于近似。另一个头衔「Dowager王后」,则是已被在世的乔治五世遗孀玛莉王后(Queen Mary)使用。一般来说,她也被称为“王太后”(the Queen Mother)或简称为“女王的母亲”(the Queen Mum)。为了让自己保持忙碌,她进行位在苏格兰的开斯纳斯海岸的Castle of Mey修复工作,丘吉尔关心伊丽莎白的心理状况,并极力劝说她停止她的退休计划。因此,王太后重拾她的公众事务,而且最后甚至变得跟她以前还是王后时一样的忙碌。

在这些和蔼迷人的魅力背后,她具有的是一个精明干练且坚毅的意志,她给乔治六世的坚强支持(部分史学家认为,乔治六世性格内向羞涩而且严重口吃,是王太后在背后给予他强大支持而挽救了英国王室),在作为温莎公爵伉俪时的抱负以及她在众多压力下的忍受度,都在显示出她的干练与坚毅。她和与她同时代的人一样,王太后具有“绝不抱怨,绝不推诿”的人生观,这个态度也帮助他度过许多人生的困难。她以长寿而为人所周知,她的生日也成为皇家的庆典,而作为一个受欢迎的人物,王太后也使英国君主政治体系受欢迎的程度能得以维持。

乔治六世和他的妻子的关系颇为令人玩味,他数次追求其妻子,多次被拒绝,但是最终还是成功了。

其对妻子应该是很好的,因为之前的英国国王都没有在邮票上体现其妻子的画像,妻子:伊丽莎白·鲍斯-莱昂妻子:伊丽莎白·鲍斯-莱昂乔治六世登基时的 邮票(1937年)就是二人的画像,当初在大部分殖民地都发行了这套同图邮票,可看出其对妻子的重视。

1948年,二人结婚25年(银婚),在大部分殖民地也发行了一套邮票,图案是伊丽莎白背靠在乔治六世怀中,非常精美,代表当时的最高设计和印刷水平。这套票是以一枚高值、一枚低值的形式发行的,其中高值的那枚基本上是所有当时殖民地邮票的最高面值,如香港是10元,福克兰群岛是1磅,北罗德西亚是20先令等。由于面值高,发行量很少,所以这套票相当罕见,大全套更是难得一见。在拍卖网站上见到的英国殖民地邮票集,有很多都是以缺这枚高值票的形式出现的。

伊丽莎白皇后是著名的寿星,活到了102岁。

长女:

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

即:伊丽莎白二世(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全称为“承上帝洪恩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其他领土和属地的女王,英联邦元首,国教(圣公会)的捍卫者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生于伦敦,原名为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是英国温莎王朝第四代君主、英王乔治六世的长女。1936年,她的伯父爱德华八世坚持同离婚两次的辛普森夫人结婚而被迫逊位。由她的父亲艾伯特继承王位,称为乔治六世,伊丽莎白则成为王储。1947年7月9日,因她的远房表兄、希腊和丹麦王子菲利普·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格吕克斯堡(现为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放弃希腊王位继承权,改东正教信仰为英国圣公会,加入国籍并取了个简短的名字菲利普·蒙巴顿。英王室才同意他们订婚,同年11月20日结婚。1952年2月乔治六世病逝。伊丽莎白接替父王正式即位,并于次年6月2日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加冕仪式。除了作为英国世袭国家元首,伊丽莎白二世有三子一女。长子查尔斯王子(威尔士亲王)、次子安德鲁、三子爱德华、女儿艾丽斯·路易丝公主。查尔斯王子和他的两个儿子威廉王子、哈里王子分别是排名一、二、三位的王室继承人。

次女:

玛格丽特·罗斯·温莎 即:玛格丽特公主(The Princess Margaret, Countess of Snowdon),1930年8月21日-2002年2月9日,是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鲍斯-莱昂所生的小女儿,现任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之妹。玛格丽特公主曾经外访多地,包括于1966年访问香港。2002年2月9日6点30分,在爱德华七世医院,玛格丽特公主在睡梦中安然去世。

人物事件

惊爆内幕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英国王太后伊丽莎白·鲍斯-莱昂2002年3月30日离开了人世,她比自己的丈夫乔治六世国王多活了整整半个世纪。在许多英国老人眼中,王太后和乔治六世是一对恩爱夫妻。但是英国第四频道电视台最新纪录片《恋爱中的王太后》惊爆内幕:乔治六世甚至殴打过妻子。王太后当年是被迫嫁给乔治六世的,她真正想嫁的人其实是乔治六世的哥哥——为爱而弃江山的爱德华八世!

被迫嫁给“乔治六世”

新纪录片称,已故王太后伊丽莎白是斯特拉斯摩尔伯爵和伯爵夫人的女儿,她5岁时就在一次派对上认识了当时被称作爱德华王子的11岁的爱德华八世和被称作艾尔伯特王子的9岁的乔治六世。1920年,19岁的伊丽莎白已经长成了一个贵族少女,并在一次晚会上又和艾尔伯特王子见了面。当时的玛丽王后知道二儿子艾尔伯特和音乐剧女星菲莉斯·蒙克曼关系暧昧,于是她决定让艾尔伯特王子娶伊丽莎白为妻。但她并不想嫁给艾尔伯特,她心中真正迷恋的人,其实是艾尔伯特的哥哥爱德华王子。直到一年后,她才在王室和家庭的压力下嫁给了艾尔伯特王子。

由于爱德华王子和伊丽莎白的暧昧关系,1923年1月5日,一家伦敦报纸甚至听信谣传,在头版宣布伊丽莎白和爱德华王子订婚的消息,但白金汉宫立即否认了这则谣传。没多久,王室就公布了伊丽莎白和艾尔伯特王子订婚的消息。据《王太后和温莎公爵夫人》一书作者迈克尔·索恩顿称,即使婚后,伊丽莎白和爱德华王子的关系仍然非常亲密,她在一封给他的信中写道:“亲爱的戴维,你真是非常非常调皮和有趣。”

恨透辛普森夫人

一切改变都发生在美国离婚女子沃莉丝·辛普森走进爱德华王子的生活、并让他为爱弃江山之后。

新纪录片宣称,王太后伊丽莎白几乎一辈子都对辛普森夫人充满仇恨,并非因为她造成了爱德华八世的退位,而是因为她夺走了她曾经爱过的男人。新纪录片宣称,1934年11月27日,当辛普森夫人和伊丽莎白在白金汉宫中首次见面后,两人的关系就充满了剑拔弩张的味道。爱德华王子后来当上了国王,但又因为辛普森夫人放弃了国王宝座,艾尔伯特王子继位成了乔治六世,而伊丽莎白则成了英国王后。当降为温莎公爵的爱德华八世1937年和辛普森结婚时,没有一名王室成员参加他们的婚礼,辛普森对丈夫称,这是因为刚刚成为英国王后的伊丽莎白“恨透了我们两人”。温莎公爵夫妇后来流亡到了巴哈马群岛。

据索恩顿称,大约1970年左右,他曾和旅居法国的温莎公爵夫妇在巴黎布伦园林的住宅中见过面,温莎公爵对索恩顿说:“她(王太后)将永远不会原谅我。”辛普森夫人在一边说:“因为我嫁给了他。”温莎公爵说:“我的弟媳爱的人是我。我一开始也喜欢伊丽莎白,但她不会原谅我和沃莉丝堕入了爱河。那就是她一直让我们这么多年生活得这么糟糕的原因。”

挨打成“憔悴的妻子”

在许多英国人眼中,乔治六世和王后伊丽莎白是对恩爱的夫妻,但新纪录片却宣称,女王父母乔治六世和王太后长达29年的婚姻,并不像以前描绘的那样是个充满浪漫的爱情故事,两人的婚姻充满了常人看不见的暴风雨。研究学者称,乔治六世国王经常会对妻子发怒,甚至殴打过王后,导致伊丽莎白成了一个“憔悴的妻子”。

由于战争的压力和君主的负担,再加上不会演讲的挫折,乔治六世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他经常会朝妻子发火。英女王丈夫菲利浦亲王曾经回忆称,他岳父的一些话,是他一生听过的“最偏激的语言”。英国剑桥大学布兰顿博士在纪录片中称,据一些王室仆人回忆,在有些场合,乔治六世甚至还殴打过妻子。

人物争议

对德宣战

与蒙哥马利与蒙哥马利“在这样一个严峻的时刻……可能是国家存亡的紧要关头……我向我的子民们……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传达……这个消息……我们被迫卷入冲突……我们必须保护自己保护国家……我们必将胜利!”

——乔治六世在1939年发表的著名演说(节选)

As I speak to you today I would like to wish you, wherever you may be, a happy Christmas. And though we live in hard and critical times, Christmas is and always will be a time when we can count our blessings. I myself have every cause a deep thankfulness for not only by the grace of God, and through the faithful skill my doctors, surgeons and nurses have I come through my illness. And I have learned once again that it is in bad times that we value most highly the support and sympathy of our friends.

今天我发表讲话,诚心祝愿各位不论身在何处,都有一个快乐的圣诞节。尽管我们生活在一段艰难、危机的时代,圣诞节依然是、也总是一个可以捎去祝福的日子。我自己也深怀感谢之情,不仅是因为上帝的福泽,也因为我的医生、外科医生和护士们拥有的人们精良医术使我的疾病得以痊愈。我再一次地认识到,艰难时刻更会珍惜朋友们的支持与同情。

严重口吃

乔治六世生于1895年12月14日。自幼因保姆疏忽,而患有胃病。

乔治六世有位严厉且强势的父亲。父亲热爱集邮,便不允许孩子有其他爱好。乔治六世之所以口吃,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父亲指示导师纠正他的左撇子所引起的间接后果。

与生来就是王位继承人的哥哥爱德华相比,他从小生活在哥哥的光环之下,童年充满了孤独和忧伤。因此,也有人认为恐惧心理也是导致其口吃的原因之一。

在即位之前,他曾经代表父亲进行广播演讲。当红色的信号灯闪过三次后,他艰难地张开嘴,双唇颤抖,喉头却难以发出任何声音。

德军轰炸

二战爆发后,乔治六世夫妇没有理会内阁“离开英国”的建议,赢得全国人民感动。1939年,他磕磕绊绊地发表的那次著名的“与民同在”的演讲,更是成为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演讲之一。 2009年,乔治六世的妻子在战时的一封书信被披露。书信中记录了战争中白金汉宫遭到德军轰炸的场景。这对王室夫妇先听到“一架德军飞机呼啸而过”,然后听到“一枚炸弹的刺耳声响”,慌忙躲避。

在空袭中,三名仆人受伤,国王与妻子险些罹难。而国王夫妇随后亲去伦敦视察被轰炸得最严重的地段,使王室在公众中的威望得到了保证。

纳粹关系

有指责表示,事实上,在乔治六世发表那篇著名的鼓舞士气的演讲之前,接近3年的时间里,英国政府一直在对纳粹德国让步,表现可以用“声名狼藉”来形容。时任首相张伯伦前往德国与希特勒会面归来后,随即得到了国王和王后的接见。

最令学界诟病的则是电影《国王的演讲》中表现的王室对希特勒的反感。事实上,英国王室在上世纪整个30年代对纳粹德国的态度都很暧昧,甚至曾表示出好感。众所周知的是爱德华八世,他一直亲近希特勒,甚至前往德国成为希特勒的私人访客。

还有历史学家表示,乔治六世曾委派一位弟弟与纳粹接触,希望与纳粹德国达成和平协议。

萨尔大学的历史学家约翰·罗西表示,在当时的英国上流社会,“反犹太主义”是很普遍的倾向,国王也受到这种倾向的影响。这一时期,英国政府对于德国迫害犹太人也表现得非常妥协。

影视形象

年份

影视类型

剧名

饰演者

2002年

电视电影

《伯蒂与伊丽莎白》

詹姆斯·威尔比

2010年

电影

《国王的演讲》

科林·费斯

2011年

电影

《倾国之恋》

劳伦斯·福克斯

2012年

电影

《总统别恋》

塞缪尔·韦斯特

2015年

电影

《公主夜游记》

鲁珀特·埃弗雷特

2016年

电视剧

《王冠》

杰瑞德·哈里斯

2017年

电影

《至暗时刻》

本·门德尔森

词条图册

年份

影视类型

剧名

饰演者

2002年

电视电影

《伯蒂与伊丽莎白》

詹姆斯·威尔比

2010年

电影

《国王的演讲》

科林·费斯

2011年

电影

《倾国之恋》

劳伦斯·福克斯

2012年

电影

《总统别恋》

塞缪尔·韦斯特

2015年

电影

《公主夜游记》

鲁珀特·埃弗雷特

2016年

电视剧

《王冠》

杰瑞德·哈里斯

2017年

电影

《至暗时刻》

本·门德尔森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