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垣镇

刘家垣镇

人口  27000
中文名 刘家垣镇
地理位置 吕梁山南麓洪洞县
电话区号 0357
目录导航

基本概况

刘家垣镇,位于洪洞县西北部的丘陵地区,距县城25公里。东与堤村乡为邻,西与山头乡相连,南与万安镇接壤,北与汾西县为界。

刘家垣镇交通便利,两大公路石三线、赵克路纵贯全镇,是西山地区煤炭资源输出的咽喉要道。

刘家垣镇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其罗云村素有“赵匡胤故里”之称,至今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1958年公社化时,这里属吕梁公社(包括双昌、山头公社),1961年分为刘家垣、回坡底、双昌、安头四个公社)。

1964年刘家垣与回坡底两公社合并,称刘家垣公社,1984年4月改镇。

该镇大部分地区处于吕梁山支脉猫儿山、罗云山、郝家山的三条梁和弥川、舞阳、小峪三条季节性河流之间,整个地势西高东低,丘陵起伏,沟壑遍布。全镇共有大小山沟112条,地下水位较低,水资源缺乏。 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0802公顷,总耕地面积3410公顷,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杂粮和棉花为主。 乡镇企业方面,主要企业有融通煤化厂、煤矿等企业。 文教卫生方面,全镇共有学校24所,有卫生院1所,各村均设有卫生所。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7154
14121
13033
家庭户户数 6104
家庭户总人口(总) 26898
家庭户男 13892
家庭户女 13006
0-14岁(总) 8888
0-14岁男 4641
0-14岁女 4247
15-64岁(总) 16993
15-64岁男 8879
15-64岁女 8114
65岁及以上(总) 1273
65岁及以上男 601
65岁及以上女 67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6560

镇下辖村

总人口 27154
14121
13033
家庭户户数 6104
家庭户总人口(总) 26898
家庭户男 13892
家庭户女 13006
0-14岁(总) 8888
0-14岁男 4641
0-14岁女 4247
15-64岁(总) 16993
15-64岁男 8879
15-64岁女 8114
65岁及以上(总) 1273
65岁及以上男 601
65岁及以上女 67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6560

建设发展

刘家垣村 罗云村 西梁庄村 楼村 西梁村 西义村 东义村 黄村 东梁村 曹家庄村 三峪村 虎峪村 伏珠村 陈村 回坡底村 效古村 大古村 磊上村 东沟村 岭南村 柴家垣村 小峪村 大麦垣村

产业结构

刘家垣村 罗云村 西梁庄村 楼村 西梁村 西义村 东义村 黄村 东梁村 曹家庄村 三峪村 虎峪村 伏珠村 陈村 回坡底村 效古村 大古村 磊上村 东沟村 岭南村 柴家垣村 小峪村 大麦垣村

基础设施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团结全镇人民,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大工程”、“四大战略”和“3343”总体规划,紧紧围绕率先建成小康镇的奋斗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精心实施“二三三”发展规划,即抓好二条工业带(刘家垣——罗云,三峪——效古),做大做强;巩固发展三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即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中药材基地、畜牧养殖基地);突破三个工作重点(即小城镇建设、劳动力转移和环境治理),各项工作每年都上一个新台阶,镇域经济和综合实力取得了新的跨越和发展。

环境治理

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了新起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为主体,以科技为依托,以产业化为方向,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农业调产方面,枣树林带和精品园区有了新发展,建成了以任玉锁为代表的精品枣园示范户,枣林面积进一步扩大,同时有序推进了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科技示范园、小流域治理、中药材种植、天然保护林工程、发展畜牧业等项目逐步得到逐步实施,营造天然保护林2000余亩,退耕还林4300余亩,成为群众增产增收的增长点。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推进,在全镇范围内进行了10000亩测土配方耕作,引进了小麦生产保护性耕作技术,进一步发展了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种子繁育基地,推广了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在工业调产方面,两大工业带进一步得到了巩固,三年来,投入的项目有:投资1500万元的融通铁厂,投资1000万元年产60万吨的宏达水泥厂,投资2000万元的龙祥机焦厂,投资500万元,年产50万吨的介休晓山煤化公司洗煤厂,投资1000万元年产68万吨的龙盛洗煤厂,投资800万元的朝盛洗煤厂,投资500万元年产30万吨的三峪洗煤厂等,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大幅转移和农民收入较大幅度的增加,推动了镇域经济的发展。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