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霄敖,原名熊坎,楚若敖熊仪之长子。霄敖卒,子熊眴立,是为蚡冒。
在位起讫:公元前763年-公元前758年。
生卒年:公元前?-公元前758年。
出生地:丹阳(今丹水之阳)。
立都:丹阳(今丹水之阳)。
年号:(戊寅,公元前763年)。
芈熊坎,芈姓名熊坎,也称楚熊坎,又称为楚霄敖。中国诸侯争霸时代楚国的第十八任君王,他的祖父是楚国第十六任王芈熊咢,他的父亲是楚国第十七任王芈熊仪。
楚若敖二十七年(丁丑,公元前764年),楚若敖死后,他的长子楚熊坎继承楚君王位,是为楚霄敖。
楚霄敖六年(癸未,公元前758年),在位6年的楚霄敖死,其子楚熊眴继承楚君王位,为楚厉王。
鬻熊→ 熊丽→ 熊狂→ 熊绎→ 熊艾→ 熊?→ 熊胜→ 熊杨→ 熊渠→ 熊挚红→ 熊延→ 熊勇→ 熊严→ 熊霜→ 熊徇→ 熊咢→ 若敖→ 霄敖→ 楚鼢冒→ 楚武王→ 楚文王→ 堵敖→ 楚成王→ 楚穆王→ 楚庄王→ 楚共王→ 楚康王→ 郏敖→ 楚灵王→ 訾敖#→ 楚平王→ 楚昭王→ 楚惠王→ 楚简王→ 楚声王→ 楚悼王→ 楚肃王→ 楚宣王→ 楚威王→ 楚怀王→ 楚顷襄王→ 楚考烈王→ 楚幽王→ 楚哀王→ 楚王负刍→ 昌平君
芈熊仪,芈姓名熊仪,也称楚熊仪。因死后葬在若敖,又称为楚若敖。中国诸侯争霸时代楚国的第十七任君王,他的祖父是楚国第十五任王芈熊徇,他的父亲是楚国第十六任王芈熊咢。
楚熊咢九年(庚戌,公元前791年),楚熊咢死后,其子芈熊仪继承楚君之位,为熊若敖。
楚若敖二十七年(丁丑,公元前764年),在位27年的楚若敖死,被尊为“若敖”,这是楚君有谥号的开始。楚若敖的长子楚熊坎继承楚君王位,是为楚霄敖。
楚若敖的后人,在楚庄王时势力最为雄厚,他还包括斗氏、成氏两个分支。若敖氏其子孙中,除熊通为楚武王外、别子斗伯比、斗廉、子文等都是有名的军事家,在楚国对外扩张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自楚武王至楚庄王(前741—前591)的11个令尹中,出自若敖氏家族中便有8个。除令尹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官职司马也主要为若敖氏家族成员担任。这一时期,楚国王室依靠若敖氏家族形成了贵族政体,在这一政权统治下,楚国由一蕞尔小国迅速发展成为雄踞南方的春秋五霸之一。
楚庄王时,若敖氏家族拥有大片的沃土和庞大的军队,完全把持了楚国的政治、军事大权。族权的强大逐渐引起了王权的猜忌和不安。胸怀大志的楚庄王即位后,虽然表面上不出号令,听从若敖氏(当时子孔为令尹)治理朝政,暗地里却在寻找机会削弱和消灭这个强大的家族势力,而若敖氏家族本身的削弱恰好为楚庄王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早在楚成王时期,出自若敖氏家族的令尹子玉便骄纵跋扈,对士兵极其专横,引起了兵民的普遍不满,后来在城濮之战中兵败自杀,使若敖氏家族元气大伤。楚穆王即位后,诛杀了阴谋弑王篡位的子西与子家(皆若敖氏家族成员),使若敖氏家族与楚王室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了。楚庄王时,若敌氏家族的子孔、子扬和子越等虽然先后为令尹,但在政治上极为腐朽,在军事上毫无才能,与之相对立的蒍氏家族却表现出积极向上和锐意进取的气势。楚庄王抓住这一机会,一方面用子越为令尹,同时又任命蒍氏家族的蒍贾为司马掌管军权,使蒍氏与若敖氏平分秋色,对执政的若敖氏家族形成了严重的牵制。不久,子越害怕蒍氏地位日益提高,便带领若敖氏族人把政敌蒍贾杀掉了,并将军队带到蒸野(今河南新野),于公元前605年(楚庄王九年)发动了武装叛乱,企图攻灭王室,夺取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