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伤性血气胸,影响呼吸、循环功能者。
2、气胸压迫呼吸者(一般单侧气胸肺压缩在50%以上时)。
胸腔闭式引流手术包、消毒大头(蕈状)导尿管或直径8~10mm的前端多孔硅胶管、消毒水封瓶一套。
穿刺闭式引流时需直径4mm、长30cm以上的前端多孔硅胶管、直径5mm以上的穿刺套管针、水封瓶等,消毒备用。
1、术前先做普鲁卡因皮肤过敏试验(如用利多卡因,可免作皮试),并给予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lg。
2、患者取半卧位(生命体征未稳定者,取平卧位)。积液(或积血)引流选腋中线第6~7肋间进针,气胸引流选锁骨中线第2~3肋间。术野皮肤以碘酊、酒精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术者戴灭菌手套。
3、局部浸润麻醉切口区胸壁备层,直至胸膜;沿肋间走行切开皮肤2cm,沿肋骨上缘伸入血管钳,分开肋间肌肉各层直至胸腔;见有液体涌出时立即置入引流管。引流管伸入胸腔深度不宜超过4~5cm,以中号丝线缝合胸壁皮肤切口,并结扎固定引流管,敷盖无菌纱布;纱布外再以长胶布环绕引流管后粘贴于胸壁。引流管末端连接于消毒长橡皮管至水封瓶,并用胶布将接水封瓶的橡皮管固定于床面上。引流瓶置于病床下不易被碰倒的地方。
4、注意事项
(1)如系大量积血(或积液),初放引流时应密切监测血压,以防病人突然休克或虚脱,必要时间断施放,以免突发危险。
(2)注意保持引流管畅通,不使其受压或扭曲。
(3)每日帮助患者适当变动体位,或鼓励病人作深呼吸,使之达到充分引流。
(4)记录每天引流量(伤后早期每小时引流量)及其性状变化,并酌情X线透视或摄片复查。
(5)更换消毒水封瓶时,应先临时阻断引流管,待更换完毕后再重新放开引流管,以防止空气被胸腔负压吸入。
(6)如发现引流液性状有改变,为排除继发感染,可作引流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7)拔引流管时,应先消毒切口周围皮肤,拆除固定缝线,以血管钳夹住近胸壁处的引流管,用12~16层纱布及2层凡士林纱布(含凡士林稍多为佳)覆盖引流口处,术者一手按住纱布,另一手握住引流管,迅速将其拔除。并用面积超过纱布的大块胶布,将引流口处的纱布完全封贴在胸壁上,48~72h后可更换敷料。
穿刺闭式引流主要适用于张力性气胸或胸腔积液。
1、咳嗽较频者,施术前需口服可待因0.03~0.06g,以免操作时突然剧烈咳嗽,影响操作或针尖刺伤肺部。
2、穿刺部位同胸腔闭式引流术入口处。
3、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手术巾,常规局部麻醉直至胸膜层。
4、入针处皮肤先用尖刀做一0.5cm的小切口,直至皮下;用套管针自皮肤切口徐徐刺入,直达胸腔;拔除针芯,迅速置入前端多孔的硅胶管,退出套管;硅胶管连接水封瓶;针孔处以中号丝线缝合一针,将引流管固定于胸壁上。若需记录抽气量时,需将引流管连接人工气胸器,可记录抽气量,并观测胸腔压力的改变。
5、注意事项
(1)整个操作应该严格无菌程序,以防止继发感染,穿刺引流处应以无菌纱布覆盖。
(2)严格执行引流管“双固定”的要求,用胶布将接水封瓶的胶管固定在床面上。
(3)其他注意事项同胸腔闭式引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