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

校训 坚苦自立
属性 省部共建高校、省属重点大学、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全国百强省属高校建设计划
外文名 YangzhouUniversity
国家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3个(含培育1个)
学校类型 综合类
学校排名 81、90(2023年ABC中国大学排名)
院校代码 11117
官网 http://www.yzu.edu.cn
专职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籍院士2人
创办时间 1902年
主管部门 江苏省
知名校友 吴登云、毕飞宇、陈玘、徐冠仁
简称 扬大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通州溯源

扬州大学中心校区扬州大学中心校区扬州大学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由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建的通州师范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学校前身——原江苏农学院和扬州师范学院便是在南通学院(即私立南通大学)农科和通州师范学校文史科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参与合并的其他4所高校也均有60年以上的独立办学历史。

1902年,张謇在南通创办通州师范学校及通海农学堂。

1904年,张謇为通州师范学校题写校训:“坚苦自立,忠实不欺”。[8]

1906年,张謇将通海农学堂附设到通州师范学校,成为该校农科。

1910年,农科从师范中分离出来,发展成为农业专门学校。

1919年,张謇将农业学校发展为私立南通农科大学。该校采取欧美各农科大学之最新学制,并有农场五处,林场一处,牧畜场一处,苗圃一处。

1928年,农科大学与同为张謇创办的纺织大学、医科大学合并,改为私立南通大学农科(南通学院农科)。农科作为南通学院的首系,其师资实力尤为雄厚,教学实验设施也比较先进。

1938年,南通学院农科、纺科全部迁往上海。医科则随军内迁至湖南沅陵,与江苏医政学院(现南京医科大学)合并,建成国立江苏医学院。

1949年,南通学院成立迁校委员会,全部师生迁回南通。

1952年,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根据中央教育部全国院系调整部署,制定了《华东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方案》。 决定南通学院纺科迁往上海,与其他纺织学校合并组成华东纺织工学院(现东华大学);医科在南通学院原址建立苏北医学院,后迁往苏州,改名为苏州医学院(现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决定南通学院农科整体迁往扬州,与私立江南大学农艺系、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农教系合并组成苏北农学院(江苏农学院前身)。同年,由苏北行署文教处委托通州师范学校代办的文史专修科,与扬州中学的数理专修科、苏南丹阳艺术学校的艺术专修科以及苏北师资训练学校的教育专修科等组成苏北师范专科学校(扬州师范学院前身)。

维扬兴学

  • 原扬州师范学院

扬州师范学院扬州师范学院其前身是创办于1952年的苏北师范专科学校。校址位于西郊瘦西湖与当年的庆隆寺之间(今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

1951年,苏北私立通州师范学校受苏北行署的委托开办文史专修科;

1952年暑期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同时集中了苏北行署文教处委托私立通州师范学校代办的文史专修科,扬州中学代办的数理专修科,苏南丹阳艺术学校代办的艺术专修科,以及苏北师资训练学校代办的教育专修科的学生。

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1958年夏,中文、数学两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

1959年,扬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苏北师范专科学校改为“扬州师范学院”。

1976年11月4日,江苏省革命委员会批复,同意在南通地区创办扬州师范学院南通分院(南通分院后并入今南通大学)。

1979年9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史、基础数学首次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中敏教授中敏教授1981年1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任中敏教授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1984年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师院有“中国近代史”“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9][10]

1984年5月,教育部发文《同意商业部与江苏省在扬州师范学院联合办学》,确定在扬州师范学院设置商业师范部。[9]

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师院有“基础数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原江苏农学院

其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苏北农学院。校址为于扬州西郊扫垢山(今扬州大学文汇路校区)。由原来的南通学院(即私立南通大学)农科、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农教系和私立江南大学农艺系三部分组成。[11]

1901年,张謇创建通海垦牧公司,筹建创办通海农学堂。

1906年,张謇在通州师范学校内设农科。1907年,附设农科本科正式开课。

1910年,农科从师范中分离出来,分设初高两等农校。1912年,改为甲、乙两种农校。1916年,乙种农校停办,专办甲种农校,发展成南通农业学校。

1919年,张謇将南通农业学校升级为“私立南通农科大学”。张謇、张詧自任校长,并聘请浙江李敏学担任农科主任,聘请广东郭守纯任畜牧系主任。

1928年,农科大学与医科大学、纺科大学合并,定名为私立南通大学。农科作为南通学院的首系,其师资实力尤为雄厚,教学实验设施也比较先进。农科设农艺系、农化系、畜牧系。

1930年,由于纺织科不在颁布的《大学组织法》规定范围内。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先准以南通学院名义立案,俟具备三学院呈部核准后再恢复旧名”。11月在民国政府重新注册登记时更名为私立南通学院。[12]

1938年,南通沦陷。日寇登陆南通,图书、仪器被洗动一空,校舍也被日寇强占。8月,南通学院农科迁往上海。

1942年,农科迁天长,到淮南抗日根据地坚持办学。

1947年,农科迁回南通,农科农艺系二年级学生相继迁回上课,农科畜牧系三、 四年级学生,仍留在上海上课,形成“通院”和“沪院”两地办学的格局。

1949年8月,在中共上海市新城区委员会领导下,“沪院”师生全部迁回南通,两地办学的格局,从此结束终结。9月农科农业经济学系被调往浙江大学。

1952年7月4日,全国农业院校校长会议召开,会议决定将南通学院农科的农艺系、畜牧兽医系,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农业教育系和私立江南大学农艺系合并,在扬州组建“苏北农学院”。南通学院副院长兼农科主任冯焕文教授为首任苏北农学院院长。8月,根据《华东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方案》,南通学院的农科独立、改名苏北农学院,并整体迁往扬州(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创建于1928年;江南大学由荣德生及其子荣一心于1946年创办)。

1952年11月10日,苏北农学院举行首届学生开学典礼。新组建的苏北农学院设农学、畜牧兽医2个系,农学、畜牧、兽医3个本科专业。

1958年,增设农业机械化系,内设农业机械化和电子专业,1个农机专修科。

1962年,苏北农学院农学系招收首届研究生,招生专业为作物栽培学、作物遗传及良种繁育学等2个专业。

1963年,江苏水利学院大学部并入苏北农学院,成立农田水利系。农田水利系设置农田水利工程、河川枢纽及水电站建筑、机电排灌工程等4年制本科专业。

1964年,招收兽医微生物学、家畜外科学专业研究生。

1971年,南京农学院(现南京农业大学)迁扬州,两院合并定名为“江苏农学院”,校址设在原苏北农学院。增设植物保护、果树、蔬菜等专业。

1978年6月,江苏农学院机电排灌系恢复招收农田水利专业4年制本科生,增设肉食品卫生专业。同年12月1日,经教育部批准,江苏农学院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

197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电报通知农业部党组和江苏省委:南京农学院在原校址恢复建制,江苏农学院仍在扬州校址办学,校名不变。 两校分设后,江苏农学院采取保留和调整的方法,设置了农学、土壤农化、农业机械化、畜牧、兽医、机电排灌、农田水利、植物保护、果树、蔬菜等10个专业,基本上保留了两校合并时的所有专业。

1981年,作物栽培学、农田水利工程、植物生理学、生物物理学等4个专业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5月,国家农垦部和江苏省政府签署关于江苏农学院实行联合办学的协议。

1982年1月22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江苏农学院是江苏首批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的28所高校之一。同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江苏农学院和省农林厅脱钩,正式转为省高教局领导。

1983年,昆虫学专业被授予硕士学位授权点。[11]

1984年1月13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应用植物生理、作物遗传育种、传染病学与预防兽医学、动物遗传育种学等4个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5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农业生物工程学、蔬菜学、动物繁殖学等3个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0年12月,江苏农学院禽兽传染病实验室被批准为农业部重点开放性实验室。

原扬州工学院

其前身为扬州工业学校,建于1952年。校址位于当时的市区西南三元桥(今扬州大学江阳路北校区),占地面积约321亩。[11]

1952年7月,苏北行政公署根据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决定,将扬州中学土建、机械、电机、水利等工科全部专业教师、部分基础课程教师等调整并入扬州工业学校。同时,苏北行政公署教育处又从苏北地区各中学抽调近50名教师来校任教。建校之初,苏北区党委和苏北行政公署任命郭建兼任扬州工业学校校长。

1952年11月8日,郭建卸去扬州工业学校校长职务,苏北行政公署委派张渤如到校任校长。同时,苏北区党委直属机关党委会批准张渤如任扬州工业学校党支部书记。11月14日,扬州工业学校借用扬州中学“树人堂”,举行开学典礼。开学时,全校学生共有1607人。学校设水利、土木、机械、电机和化工五个专业。

1953年9月,江苏省教育厅与第二机械工业部商定,扬州工业学校调整归属二机部领导,为国防工业建设培养专业建设人才。同年10月20日第二机械工业部函教育部并抄送扬州工业学校,决定将扬州工业学校校名改为“华东第二工业学校”。学校设建筑、机械、电机三科,设有建筑学、建筑机构、暖气通风、给水排水、金属切削加工、工具制造、无线电和工业企业电气装备等8个专业。二机部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陆续调配专业教师。

1955年8月,二机部署西安建筑工程学校调整为西安机械工业学校。该校建筑专业教师和学生调来并入本校,学校更名为“扬州建筑工程学校”。其后,学校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

1958年7月,扬州建筑工程学校划归江苏省领导(省、地双重领导),由省重工业厅主管。8月18日,改建为“扬州工业专科学校”,为地方工业培养高级工业技术干部。学校设三科5个专业:土木建筑科,设工业与民用建筑、给水排水专业;机械科,设机械制造及其设备专业;化工科,设无机化工专业。

1961年7月,扬州工业专科学校改名为扬州农机专科学校。8月,无锡工专与扬州农机专科学校合并。 1962年7月,常州、南通、盐城、淮阴、新海连等工业专科学校停办,部分师生和教学设备、图书调入充实了学校。9月,恢复“扬州工业专科学校”校名。学校一科设农业机械、机械制造工艺及其设备专业,二科设拖拉机、内燃机专业,三科设金属热处理、铸造、分析化学专业。

1965年9月,为支援国防建设,经过五机部与江苏省洽商,学校划归第五机械工业部管理。并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扬州工业学院”。五机部电话通知学校,当年暑期招生350名,一系设置自动武器设计与制造、内燃机专业;二系设置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三系设置金属学热处理工艺及设备、精密铸造专业。 学校成为苏北、苏中地区唯一的工科本科院校。

1966年10月,“文化大革命”期间扬州工业学院“造反派”夺取学校领导权,并宣布将该院改名为“红旗工业大学”。

1969年6月,第五机械工业部军管会通知,决定将扬州工业学院改办为第五机械工业部5308 厂(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江苏曙光光电有限公司)。 这一决定迫使这所苏中、苏北唯一的一所高等工业学院弦歌中辍。

1972年8月,第五机械工业部需要培养常规兵器技术人员,决定在原“扬州工业学院”基础上开办“扬州光学机械学校”,一科设置精密机械专业;二科设置无线电技术、暖热通风专业。 学校与工厂一个领导班子,对外既是学校又是工厂。 学校主要面向华东地区常规兵器工厂,培训常规兵器技术人员。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的消息传来,全校师生员工欢欣雀跃,积极要求五机部恢复扬州工业学院。

1978年10月,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扬州地区专科班并入学校。 11月初,五机部党组决定恢复扬州工业学院,向江苏省委征求意见。其具体实施方案是:先成立华东工程学院扬州分院。省委表示赞同,向学校和5308厂传达恢复扬州工业学院的实施方案,当时厂、校双方均表示同意。11月中旬,学校代表携带商定方案去北京,但终因五机部内部力主复校与坚持办厂两种方案意见分歧,阻力重重,没有结果。

1979年2月28日,为了恢复扬州工业学院,扬州地区行署给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迅速恢复扬州工业学院或工专的报告》。3月,原工业学院教师赴京,再度要求五机部恢复扬州工业学院。5月,学校代表再次向部里领导反映扬州工业学院在“文革”中被砍校改厂,近年省、地两级政府与学校教师、干部要求恢复学校的迫切愿望。

198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扬州工业专科学校”,隶属关系回归江苏省。 7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扬州工业专科学校。学制三年,规模1200人,设置机械制造,无线电技术,工业与民用建筑,供热与通风等专业,实行省与地市双重领导、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

1985年7月,江苏省人民政府致函兵器工业部,关于我校要求兵器工业部五三零八厂归还占用的土地和校舍。 1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申请恢复扬州工学院,向国务院上报《关于恢复扬州工学院的报告》。

1987年7月,江苏省教委召开恢复扬州工学院论证会,并将论证报告书面报送国家教委。 12月16日,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扬州工学院”。同年12月28日,举行扬州工学院建校三十五周年暨成立(恢复)庆祝大会,省市各级领导及南京工学院、河海大学、南京航空学院等各兄弟高校领导到会祝贺。

原扬州医学院

前身是1950年6月苏北行政公署在高邮创办的“苏北卫生行政干部学校”(简称“苏北卫生学校”)。苏北行政公署主任惠浴宇兼任校长。[11]

1951年2月,苏北卫生学校从高邮迁至扬州(其中医士专业迁镇江,建立苏北第一医士学校,后发展为镇江医士学校)。

1952年8月,苏北卫生局报请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和上海市卫生局同意,上海私立惠生高级助产职业学校迁并来扬州,随校迁来工作人员有程学铭等9人,学生58名。校址在北河下(今扬州市妇幼保健院附近),校名为苏北扬州助产学校。程学铭任副校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

1953年5月,更名为江苏省扬州助产学校,隶属于江苏省卫生厅。7月,更名为江苏省扬州医士学校。

1955年7月30日,苏北医学院(苏州医学院前身)的100余名师生和部分教学设备迁到扬州,并入扬州医士学校。

1956年8月,更名为江苏省扬州医士助产士学校,仍隶属江苏省卫生厅。

1958年1月,更名为扬州卫生学校。6月7日,升格为扬州医学专科学校。7月,扬州中医专科学校成立,与扬州医学专科学校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校址在汶河路5号。

1961年11月,经江苏省卫生厅推荐、卫生部核准,扬州医学专科学校和全国其它3所医学院校成为国家卫生部重点联系学校。

1962年6月17日,扬州医学专科学校停办,恢复为扬州卫生学校,“文革”期间停止招生。

1976年12月,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扩建为江苏新医学院(现南京医科大学)扬州分院。原扬州卫生学校改为分院的中专部,1983年后迁出新建。

1979年1月,由于原江苏新医学院撤销,扬州分院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为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原苏北人民医院划归为扬州医学专科学校的附属医院。

1982年9月,在苏州医学院和南京中医学院的支持帮助下,分别招收五年制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本科生。

1984年7月16日,教育部批准升格并定名为“扬州医学院”,升格后仍归江苏省人民政府领导,由省高教局具体管理。学院设置临床医学、中医学两个本科专业,学制五年。

其前身为1950年创建于南京的我国第一所水利专科学校——淮河水利专科学校。校址设在原财政部扬州财政学校原址(今扬州大学江阳路南校区)。

1950年5月,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将苏北建设学校水利科与在南京的华东水利部水文技术人员训练科合并,成立淮河水利专科学校,隶淮河工程总局领导。

1951年治淮委员会成立,学校由治淮委员会领导。同年11月,淮河水利专科学校改由华东水利部领导,学校更名为华东水利专科学校。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期间,经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华东水利专科学校一部分与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院校的水利系(科)合并,在南京成立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另一部分改办中等专业学校,定名华东水利学校。 设有水利工程建筑、农田水利工程、陆地水文等3个专业。

1955年2月,华东水利学校由水利部直接领导,改名为水利部南京水利学校。

1958年7月,水利电力部将水利部南京水利学校管理权下放江苏省。同年9月,江苏省根据水利建设的需要,升格为“南京水利学院”。设河川枢纽与水电站、机电排灌、农田水利3个本科专业。

1959年2月,设在扬州的江苏省水利机械工业学校并入南京水利学院。

1959年12月12日,省水利厅党组和高教厅党组报请省委同意,南京水利学院迁校后校名改为“江苏水利学院”。

1960年1月,南京水利学院迁校扬州,改称江苏水利学院,隶属江苏省水利厅。学院设有农水系、河川系和机电排灌系。

1961年8月,江苏水利学院调整专业设置,确定以机电排灌和农田水利专业为主。

1962年6月,江苏水利学院停办,后分为两支。一支江苏水利学院大学部(机电排灌、农田水利和河川枢纽及发电站专业)于1963年5月并入苏北农学院,成立农田水利系。同年12月,另一支人员及校产由国家水利电力部收回,改为水利电力部扬州水利学校。

1970年1月,水利电力部扬州水利学校划归江苏省管理,改称江苏省扬州水利学校。

1979年5月,江苏农学院农田水利系改名机电排灌系。

1984年4月16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建立“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

1986年9月,江苏农学院机电排灌系改名水利及农业工程系。

1992年5月,驻扬六所高校联合组建扬州大学。原江苏水利学院两支众水合流,演变为扬州大学水利学院。

原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含南京水利学院、江苏水利学院)

其前身为1950年创建于南京的我国第一所水利专科学校——淮河水利专科学校。校址设在原财政部扬州财政学校原址(今扬州大学江阳路南校区)。[11]

1950年5月,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将苏北建设学校水利科与在南京的华东水利部水文技术人员训练科合并,成立淮河水利专科学校,隶淮河工程总局领导。

1951年治淮委员会成立,学校由治淮委员会领导。同年11月,淮河水利专科学校改由华东水利部领导,学校更名为华东水利专科学校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期间,经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华东水利专科学校一部分与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院校的水利系(科)合并,在南京成立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另一部分改办中等专业学校,定名华东水利学校。 设有水利工程建筑、农田水利工程、陆地水文等3个专业。

1955年2月,华东水利学校由水利部直接领导,改名为水利部南京水利学校。

1958年7月,水利电力部将水利部南京水利学校管理权下放江苏省。同年9月,江苏省根据水利建设的需要,升格为“南京水利学院”。设河川枢纽与水电站、机电排灌、农田水利3个本科专业。

1959年2月,设在扬州的江苏省水利机械工业学校并入南京水利学院。

1959年12月12日,省水利厅党组和高教厅党组报请省委同意,南京水利学院迁校后校名改为“江苏水利学院”。

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南京委员会迁校扬州更名为江苏水利学院》

1960年1月,南京水利学院迁校扬州,改称江苏水利学院,隶属江苏省水利厅。学院设有农水系、河川系和机电排灌系。

1961年8月,江苏水利学院调整专业设置,确定以机电排灌和农田水利专业为主。

1962年6月,江苏水利学院停办,后分为两支。一支江苏水利学院大学部(机电排灌、农田水利和河川枢纽及发电站专业)于1963年5月并入苏北农学院,成立农田水利系。同年12月,另一支人员及校产由国家水利电力部收回,改为水利电力部扬州水利学校。

1970年1月,水利电力部扬州水利学校划归江苏省管理,改称江苏省扬州水利学校。

1979年5月,江苏农学院农田水利系改名机电排灌系。

1984年4月16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建立“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

1986年9月,江苏农学院机电排灌系改名水利及农业工程系。

1992年5月,驻扬六所高校联合组建扬州大学。原江苏水利学院两支众水合流,演变为扬州大学水利学院。

原江苏商业专科学校

其前身是南京商业专科学校,源起于1958年成立的南京市财经学校。1982年2月,由江苏省商业学校(扬州)和南京商业专科学校合并而建立。校址位于扬州市区便益门附近(原为扬州大学盐阜路校区)。

江苏省商业学校

1952年10月,在私立镇江新华中学基础上创建苏南镇江商业学校,隶属苏南人民行政公署。[11]

1953年3月,江苏建省时改称江苏省镇江商业学校,隶属江苏省商业厅(贸易厅)。

1955年8月,迁址扬州并改名江苏省扬州商业学校。

1956年10月,更名为江苏省商业学校。

1969年11月,学校停办。

1973年5月,江苏省商业学校复校。

南京商业专科学校

1958年,南京市财经学校建立,隶属南京市。[11]

1961年,学校停办。

1963年,在南京市财经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由省市合办的南京商业职业学校,隶属江苏省商业厅。[118]

1965年5月,改建南京商业专科学校(南京半工半读的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1969年11月,学校停办。

1979年春,南京商业专科学校恢复办学,并改名为江苏省商业专科学校,隶属江苏省商业厅。

1982年2月,迁址扬州与江苏省商业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江苏商业专科学校”。

六校聚合

1992年5月19日,经国家教委批准,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联合组建扬州大学。学校是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开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先河。江泽民同志为扬州大学题写了校名。[13]

1993年11月16日,学校隆重举行授暨奠典礼。

1994年、1995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先后下发通知,加快扬州大学建设步伐。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听取扬州大学报告

1995年3月30日,时任李岚清副总理在时任江苏省省长郑斯林等省市领导陪同下来扬州大学视察,为学校题词:“发挥联合优势,坚持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齐心协力办好扬州大学。”

1995年5月16日,学校召开干部会议,正式启动实质性合并进程;同月,校本部办公楼落成。

1997年,学校成立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原有学院的旧格局被打破。

1997年4月16日,江苏省和扬州市、扬州大学签署省市共建扬州大学协议;同年9月,教学主楼奠基,荷花池校区建设拉开序幕。

1998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在扬州大学举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同日,李岚清冒雪视察扬州大学,对扬州大学几年来合并办学和体制改革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学校集中力量求发展,争取办成一所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以这次会议为标志,扬州大学进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综合性大学框架,推进学校内涵建设的新阶段。

1998年又对学科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重组,组建了人文、政法等13个二级学院。

1998年至1999年上半年,学校相继召开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会议、首次教学工作会议、首次学生工作会议,学校工作中心开始转向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方面。

1999年9月,荷花池主校区教学楼投入使用,中心校区基本建成。

2000年,学校召开后勤改革工作会议和科技产业工作会议,大力推进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和校办产业改革;

2002年,基于学科建设需要,学校又进行院系重组。

2002年5月19日,扬州大学隆重举行建校100周年、在扬办学50周年、合并办学10周年庆祝大会。

2002年,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八所省属高校联建宿迁学院。[1]

2004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2008年5月12日,学校在扬州市扬子津科技园建设第八个校区。

2009年9月,扬子津校区正式建成,首批4个学院入驻该校区。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6所省属高校在省内具有进行自主选拔录取资格;同年,学校被认定为第二批江苏省、第三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同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5月19日,扬州大学迎来110周年华诞;学校举行建校110周年、在扬州办学60周年、合并办学20周年校庆活动。

2013年2月,学校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2014年6月,学校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和教育厅批准筹建省级大学科技园。

2014年10月,学校被列为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高校。

2015年9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联合印发《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共建扬州大学的意见》,学校成为新一批省部共建高校。

2016年12月28日,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划转扬州大学,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正式成立。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12月,学校获评“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同年,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全国百强省属高校建设计划支持高校。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7月,被教育部评为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同月,入选国家“111计划”。

2019年9月6日,江苏省教育厅与扬州市人民政府共建扬州大学暨新一轮市校合作推进会在扬州大学举行。

2020年11月29日,加入多家综合性大学涉农学院联合发起的“综合性大学农科人才培养联盟”。12月4日,参与由中山大学发起的“天琴计划”战略合作。

2021年6月,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公布第十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结果的通知》,扬州大学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同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第三批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名单,扬州大学申报的中餐非遗技艺传承实验室成功获批。9月,被确定为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

2022年1月27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认定结果,扬州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领衔的“水稻丰产优质技术创新教师团队”成功入选。 5月19日,扬州大学隆重举行建校120周年暨合并办学30周年创新发展大会,李岚清、回良玉、陈至立等原党和国家领导人发来贺电贺信和题词,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政隆发来贺信。 11月10日,扬州大学作为中国核心参与单位出席国际合作宇宙学BINGO项目签约仪式。 11月27日,扬州大学参与组建的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在南京揭牌。

2023年1月8日,扬州大学现代农业科教示范园区(高邮)二期建设开工暨市校合作重大项目签约仪式在扬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举行。月,江苏省政府公布《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决定》,扬州大学共有27项成果获奖,一等奖数位列全省高校第五。 4月18日,扬州大学附属泰州第二人民医院签约揭牌。[14]6月8日,学校与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举行医教研深度合作签约仪式,并共同为“扬州大学教学医院”揭牌。7月17日,学校与新疆农垦科学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7月,学校共5项成果获得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基础教育一等奖1项,高等教育(本科)二等奖3项,高等教育(研究生)二等奖1项。8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农业农村部签署合作共建扬州大学协议,学校成为双省部共建高校。 8月13日,合肥京东方医院加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医疗集团,扬州大学心脏大血管病研究院合肥京东方研究中心揭牌成立。8月26日,学校与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签约暨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揭牌仪式在淮安举行。 9月,学校8项成果荣获江苏省2022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2023年12月2日,扬州大学附属江都人民医院、扬州大学江都临床医学院揭牌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设有32个学院(部),1个独立学院,开设128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3大学科门类。

扬州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

本科专业

扬州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秘书学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哲学

社会工作

历史学

档案学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扬州大学法学院

法学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师范学院)

教育学

应用心理学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教育技术学

广播电视学

摄影

数字媒体艺术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

法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日语

朝鲜语

翻译

商务英语

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学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

应用化学

材料化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车辆工程

工业设计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

电子封装技术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人工智能

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物联网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建筑学

工程管理

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农业水利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扬州大学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

能源与动力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洋资源与环境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资源环境科学

扬州大学农学院

农学

种子科学与工程

智慧农业

农村区域发展

扬州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生态学

植物保护

扬州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

园艺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园林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动物科学

水产养殖学

草业科学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动物医学

动植物检疫

实验动物学

兽医公共卫生

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生物工程

生物制药

扬州大学医学院

临床医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

药学

医学检验技术

扬州大学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护理学

扬州大学商学院

经济学

财政学

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国际商务

农林经济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烹饪与营养教育

旅游管理

酒店管理

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乳品工程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

音乐学

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美术学

环境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

公共艺术

师资力量

学院

本科专业

扬州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秘书学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哲学

社会工作

历史学

档案学

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扬州大学法学院

法学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师范学院)

教育学

应用心理学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教育技术学

广播电视学

摄影

数字媒体艺术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

法语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日语

朝鲜语

翻译

商务英语

扬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学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

应用化学

材料化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车辆工程

工业设计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

电子封装技术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人工智能

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物联网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建筑学

工程管理

扬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水利水电工程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农业水利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扬州大学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

能源与动力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洋资源与环境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资源环境科学

扬州大学农学院

农学

种子科学与工程

智慧农业

农村区域发展

扬州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生态学

植物保护

扬州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风景园林

园艺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园林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动物科学

水产养殖学

草业科学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动物医学

动植物检疫

实验动物学

兽医公共卫生

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生物工程

生物制药

扬州大学医学院

临床医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

药学

医学检验技术

扬州大学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护理学

扬州大学商学院

经济学

财政学

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国际商务

农林经济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行政管理

电子商务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烹饪与营养教育

旅游管理

酒店管理

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

乳品工程

扬州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

音乐学

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美术学

环境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

公共艺术

学科建设

师资概况

截至2023年12月,全校现有教职员工6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900多人,医护人员2200多人,具有高级职务教师1500多人,博、硕士生导师3500多人,自主培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籍院士3人,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A类入选者(含青年)11人、B类入选者9人,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入选者4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1]

外籍院士

Robert Gilbert(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皇家化学院院士)

院士风采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秀梵、张洪程

杰出人才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陈永平、夏锦文、秦爱建、焦新安、郭文善、刘巧泉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焦新安[15] 、王斌[15] 、刘巧泉[16]、刘爵[17]、程祝宽[18] 、罗绪刚[19]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韩杰[20] 、涂育松 [15]、王元君[21]、刘源[22]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陈永平(2015)、刘巧泉(2016)、包文斌(2017)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陈耀(2005)、徐辰武(2005)、周建超(2006)、陈永平(2007)、刘巧泉(2008)、钱玉林(2011)、潘志明(2012)、陈军(文艺学2012)、陈军(当代文学2013)[23]

国家级教学团队:植物生物学教学团队(王忠)、物理化学教学团队(刁国旺)、水泵及水泵站教学团队(刘超)。[24][25]

教育部创新团队:动物疫病病原分子致病机制及控制研究(秦爱建)

国家级荣誉称号

姓名

奖项

颁发部门

时间

秦爱建

全国优秀教师

教育部

2009年

夏锦文

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教育部

2008年

刘秀梵

全国模范教师

人事部、教育部

2004年

张洪程

五一劳动奖章

中华全国总工会

2004年

陈崚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

2004年

郭 荣

优秀骨干教师

教育部

2002年

焦新安

高校青年教师奖

教育部

2001年

陈崚

全国优秀教师

教育部

2001年

张洪程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人事部

1998年

王余龙

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国家教委、人事部

1997年

缪茂森

全国高校优秀教师

国家教委

1996年

颜军

全国高校优秀教师

国家教委

1996年

郭荣

全国优秀教师

教育部

1995年

陈长顺

全国优秀教师

教育部

1993年

教学建设

姓名

奖项

颁发部门

时间

秦爱建

全国优秀教师

教育部

2009年

夏锦文

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教育部

2008年

刘秀梵

全国模范教师

人事部、教育部

2004年

张洪程

五一劳动奖章

中华全国总工会

2004年

陈崚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

2004年

郭 荣

优秀骨干教师

教育部

2002年

焦新安

高校青年教师奖

教育部

2001年

陈崚

全国优秀教师

教育部

2001年

张洪程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人事部

1998年

王余龙

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国家教委、人事部

1997年

缪茂森

全国高校优秀教师

国家教委

1996年

颜军

全国高校优秀教师

国家教委

1996年

郭荣

全国优秀教师

教育部

1995年

陈长顺

全国优秀教师

教育部

1993年

合作交流

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截至2023年3月,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3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1个,博士后流动站20个;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优势学科7个,“十四五”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0个,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环境生态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12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1]

  • 博士后流动站(20个)

中国语言文学、作物学、兽医学、植物保护、农业工程、化学、畜牧学、中国史、数学、水利工程、草学、生物学、中西医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土木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园艺学和临床医学

  • 国家重点学科(2个)

序号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所在学院

1

090602

预防兽医学

兽医学院

2

090101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农学院[26]

  •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

序号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所在学院

1

090501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84]

“十四五”省重点学科

学科名称

学科代码

学位授予级别

学科类别

法学

0301

硕士一级

B

体育学

0403

博士一级

A

外国语言文学

0502

博士一级

A

中国史

0602

博士一级

A

物理学

0702

博士一级

A

生物学

0710

博士一级

A

机械工程

0802

硕士一级

B

土木工程

0814

博士一级

A

植物保护

0904

博士一级

A

草学

0909

博士一级

A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立项学科(7个)

序号

一级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所在学院

1

0906

兽医学

兽医学院

2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

3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文学院

4

0703

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5

0901

作物学

农学院

6

0905

畜牧学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7

0815

水利工程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资料:[27]

“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10个)

序号

学科名称

学科代码

学位授予级别

学科类别

1

法学

0301

硕士一级

B

2

体育学

0403

博士一级

A

3

外国语言文学

0502

博士一级

A

4

中国史

0602

博士一级

A

5

物理学

0702

博士一级

A

6

生物学

0710

博士一级

A

7

机械工程

0802

硕士一级

B

8

土木工程

0814

博士一级

A

9

植物保护

0904

博士一级

A

10

草学

0909

博士一级

A

参考资料:[28]

“十四五”校重点学科(30个)

序号

学科名称

学科代码

所在学院

项目类别

1

教育学

0403

教育科学学院

A

2

数学

0701

数学科学学院

A

3

农业工程

0828

机械工程学院

A

4

食品科学与工程

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A

5

软件工程

0835

信息工程学院

A

6

园艺学

0902

园艺园林学院

A

7

临床医学

1002

医学院

A

8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

化学化工学院

B

9

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B

10

艺术学理论

1301

音乐学院

B

11

农业管理现代化

99J1

商学、机械、农学、信息

C

12

储能科学与工程

99J2

电能、物理、化学、建工

C

13

哲学

0101

社会发展学院

D

14

应用经济学

0202

商学院

D

15

生态学

0713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D

1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7

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D

17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

信息工程学院

D

18

建筑学

0813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D

19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

化学化工学院

D

20

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3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D

21

水产

0908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D

22

基础医学

1001

医学院

D

23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004

公共卫生学院

D

24

中西医结合

1006

医学院

D

25

护理学

1011

护理学院

D

26

工商管理

1202

商学院

D

27

农林经济管理

1203

商学院

D

28

音乐与舞蹈学

1302

音乐学院

D

29

戏剧与影视学

1303

新闻与传媒学院

D

30

美术学

1304

美术与设计学院

D

参考资料:[29]


[30][31][28][32][33]


省级一级重点学科(6个)

中国语言文学、数学、水利工程、中西医结合、中国史、草学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1个)[30]

    序号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所在学院

    获批时间

    1

    法学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8

    2

    教育学

    0403

    体育学

    体育学院

    2018

    3

    文学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文学院

    2011

    4

    文学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学院

    2018

    5

    历史学

    0602

    中国史

    社会发展学院

    2011

    6

    理学

    0701

    数学

    数学科学学院

    2011

    7

    理学

    0702

    物理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8

    8

    理学

    0703

    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2011

    9

    理学

    0710

    生物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8

    10

    工学

    0814

    土木工程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8

    11

    工学

    0815

    水利工程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

    12

    工学

    0828

    农业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2018

    13

    工学

    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8

    14

    工学

    0835

    软件工程

    信息工程学院

    2018

    15

    农学

    0901

    作物学

    农学院

    2000

    16

    农学

    0902

    园艺学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2018

    17

    农学

    0904

    植物保护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2011

    18

    农学

    0905

    畜牧学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6

    19

    农学

    0906

    兽医学

    兽医学院

    2003

    20

    农学

    0909

    草学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8

    21

    医学

    1002

    临床医学

    医学院

    2018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53个)[29]

序号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代码[29]

一级学科名称

所在学院

获批时间

1

哲学

0101

哲学

社会发展学院

2018

2

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商学院

2011

3

法学

0301

法学

法学院

2011

4

法学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1

5

教育学

0401

教育学

教育科学学院

2011

6

教育学

0402

心理学

教育科学学院

2020

7

教育学

0403

体育学

体育学院

2006

8

文学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文学院

2006

9

文学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学院

2011

10

历史学

0602

中国史

社会发展学院

2011

11

理学

0701

数学

数学科学学院

2006

12

理学

0702

物理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1

13

理学

0703

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2006

14

理学

0710

生物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6

15

理学

0713

生态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1

16

理学

0714

统计学

数学科学学院

2011

17

工学

0802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2011

18

工学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化学化工学院

2006

19

工学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2020

20

工学

0808

电气工程

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2021

21

工学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信息工程学院

2011

22

工学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工程学院

2011

23

工学

0813

建筑学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1

24

工学

0814

土木工程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

25

工学

0815

水利工程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

26

工学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化工学院

2011

27

工学

0828

农业工程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

28

工学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9

29

工学

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

30

工学

0835

软件工程

信息工程学院

2011

31

农学

0901

作物学

农学院

1984

32

农学

0902

园艺学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2006

33

农学

0903

农业资源与环境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

34

农学

0904

植物保护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2006

35

农学

0905

畜牧学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6

36

农学

0906

兽医学

兽医学院

2003

37

农学

0908

水产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8

38

农学

0909

草学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1

39

医学

1001

基础医学

医学院

2011

40

医学

1002

临床医学

医学院

2011

41

医学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公共卫生学院

2011

42

医学

1006

中西医结合

医学院

2006

43

医学

1007

药学

医学院

2011

44

医学

1008

中药学

医学院

2003

45

医学

1011

护理学

护理学院

2011

46

管理学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商学院

2006

47

管理学

1202

工商管理

商学院

2011

48

管理学

1203

农林经济管理

商学院

2018

49

艺术学

1301

艺术学理论

音乐学院

2011

50

艺术学

1302

音乐与舞蹈学

音乐学院

2011

51

艺术学

1303

戏剧与影视学

新闻与传媒学院

2011

52

艺术学

1304

美术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

2011

53

艺术学

1305

设计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

2021

  •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

  • 序号

    专业类别代码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

    所在学院

    获批时间

    1

    0451b

    教育博士

    教育科学学院

    2018

    2

    0952b

    兽医博士

    兽医学院

    2006

    3

    1051b

    临床医学博士

    医学院

    2020[34]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1个)

  • 序号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

    所在学院

    获批时间

    1

    0251

    金融

    商学院

    2021

    2

    0351

    法律

    法学院

    2009

    3

    0352

    社会工作

    社会发展学院

    2014

    4

    0451

    教育

    教育科学学院

    2003

    5

    0452

    体育

    体育学院

    2009

    6

    0453

    汉语国际教育

    文学院

    2010

    7

    0551

    翻译

    外国语学院

    2010

    8

    0552

    新闻与传播

    新闻与传媒学院

    2018

    9

    0553

    出版

    新闻与传媒学院

    2021

    10

    0854

    电子信息

    信息工程学院

    2019

    11

    0855

    机械

    机械工程学院

    2019

    12

    0856

    材料与化工

    化学化工学院

    2019

    13

    0857

    资源与环境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9

    14

    0858

    能源动力

    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2019

    15

    0859

    土木水利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9

    16

    0860

    生物与医药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9

    17

    0861

    交通运输

    信息工程学院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9

    18

    0951

    农业

    农学院

    2002

    19

    0952

    兽医

    兽医学院

    2000

    20

    0953

    风景园林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2021

    21

    1051

    临床医学

    医学院

    2009

    22

    1054

    护理

    护理学院

    2018

    23

    1055

    药学

    医学院

    2021

    24

    1056

    中药学

    医学院

    2010

    25

    1057

    中医

    医学院

    2015

    26

    1251

    工商管理

    商学院

    2007

    27

    1252

    公共管理

    商学院

    2005

    28

    1253

    会计

    商学院

    2018

    29

    1255

    图书情报

    社会发展学院

    2018

    30

    1256

    工程管理

    信息工程学院

    2019

    31

    1351

    艺术

    美术与设计学院

    2010[34]

    2012年教育部对各高校一级学科进行评估排名

扬州大学参评的一级学科一共32个,具体排名如下:

大类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名次

人文社科

0301

法学

57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39

0401

教育学

35

0403

体育学

25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26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52

0602

中国史

41

理学

0701

数学

49

0702

物理学

47

0703

化学

39

0710

生物学

53

0713

生态学

61

0714

统计学

45

工学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4

0814

土木工程

59

0815

水利工程

14

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

27

0835

软件工程

74

农学

0901

作物学

11

0902

园艺学

18

0904

植物保护

15

0905

畜牧学

10

0906

兽医学

4

0909

草学

9

医学

1001

基础医学

34

1002

临床医学

40

1006

中西医结合

21

1008

中药学

22

1011

护理学

33

学术研究

序号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所在学院

1

090602

预防兽医学

兽医学院

2

090101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农学院[26]

科研平台

序号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所在学院

1

090501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84]

科研成果

学科名称

学科代码

学位授予级别

学科类别

法学

0301

硕士一级

B

体育学

0403

博士一级

A

外国语言文学

0502

博士一级

A

中国史

0602

博士一级

A

物理学

0702

博士一级

A

生物学

0710

博士一级

A

机械工程

0802

硕士一级

B

土木工程

0814

博士一级

A

植物保护

0904

博士一级

A

草学

0909

博士一级

A

学术资源

序号

一级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所在学院

1

0906

兽医学

兽医学院

2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

3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文学院

4

0703

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5

0901

作物学

农学院

6

0905

畜牧学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7

0815

水利工程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资料:[27]

文化传统

序号

学科名称

学科代码

学位授予级别

学科类别

1

法学

0301

硕士一级

B

2

体育学

0403

博士一级

A

3

外国语言文学

0502

博士一级

A

4

中国史

0602

博士一级

A

5

物理学

0702

博士一级

A

6

生物学

0710

博士一级

A

7

机械工程

0802

硕士一级

B

8

土木工程

0814

博士一级

A

9

植物保护

0904

博士一级

A

10

草学

0909

博士一级

A

参考资料:[28]

学校标识

序号

学科名称

学科代码

所在学院

项目类别

1

教育学

0403

教育科学学院

A

2

数学

0701

数学科学学院

A

3

农业工程

0828

机械工程学院

A

4

食品科学与工程

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A

5

软件工程

0835

信息工程学院

A

6

园艺学

0902

园艺园林学院

A

7

临床医学

1002

医学院

A

8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

化学化工学院

B

9

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B

10

艺术学理论

1301

音乐学院

B

11

农业管理现代化

99J1

商学、机械、农学、信息

C

12

储能科学与工程

99J2

电能、物理、化学、建工

C

13

哲学

0101

社会发展学院

D

14

应用经济学

0202

商学院

D

15

生态学

0713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D

1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7

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D

17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

信息工程学院

D

18

建筑学

0813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D

19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

化学化工学院

D

20

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3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D

21

水产

0908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D

22

基础医学

1001

医学院

D

23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1004

公共卫生学院

D

24

中西医结合

1006

医学院

D

25

护理学

1011

护理学院

D

26

工商管理

1202

商学院

D

27

农林经济管理

1203

商学院

D

28

音乐与舞蹈学

1302

音乐学院

D

29

戏剧与影视学

1303

新闻与传媒学院

D

30

美术学

1304

美术与设计学院

D

参考资料:[29]


[30][31][28][32][33]


精神文化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序号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所在学院

获批时间

1

法学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8

2

教育学

0403

体育学

体育学院

2018

3

文学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文学院

2011

4

文学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学院

2018

5

历史学

0602

中国史

社会发展学院

2011

6

理学

0701

数学

数学科学学院

2011

7

理学

0702

物理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8

8

理学

0703

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2011

9

理学

0710

生物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8

10

工学

0814

土木工程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8

11

工学

0815

水利工程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

12

工学

0828

农业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2018

13

工学

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8

14

工学

0835

软件工程

信息工程学院

2018

15

农学

0901

作物学

农学院

2000

16

农学

0902

园艺学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2018

17

农学

0904

植物保护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2011

18

农学

0905

畜牧学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6

19

农学

0906

兽医学

兽医学院

2003

20

农学

0909

草学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8

21

医学

1002

临床医学

医学院

2018

历任领导

序号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代码[29]

一级学科名称

所在学院

获批时间

1

哲学

0101

哲学

社会发展学院

2018

2

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商学院

2011

3

法学

0301

法学

法学院

2011

4

法学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1

5

教育学

0401

教育学

教育科学学院

2011

6

教育学

0402

心理学

教育科学学院

2020

7

教育学

0403

体育学

体育学院

2006

8

文学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文学院

2006

9

文学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学院

2011

10

历史学

0602

中国史

社会发展学院

2011

11

理学

0701

数学

数学科学学院

2006

12

理学

0702

物理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1

13

理学

0703

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2006

14

理学

0710

生物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6

15

理学

0713

生态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1

16

理学

0714

统计学

数学科学学院

2011

17

工学

0802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2011

18

工学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化学化工学院

2006

19

工学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2020

20

工学

0808

电气工程

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2021

21

工学

0811

控制科学与工程

信息工程学院

2011

22

工学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工程学院

2011

23

工学

0813

建筑学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1

24

工学

0814

土木工程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

25

工学

0815

水利工程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

26

工学

0817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化工学院

2011

27

工学

0828

农业工程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

28

工学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9

29

工学

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

30

工学

0835

软件工程

信息工程学院

2011

31

农学

0901

作物学

农学院

1984

32

农学

0902

园艺学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2006

33

农学

0903

农业资源与环境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

34

农学

0904

植物保护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2006

35

农学

0905

畜牧学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6

36

农学

0906

兽医学

兽医学院

2003

37

农学

0908

水产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8

38

农学

0909

草学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1

39

医学

1001

基础医学

医学院

2011

40

医学

1002

临床医学

医学院

2011

41

医学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公共卫生学院

2011

42

医学

1006

中西医结合

医学院

2006

43

医学

1007

药学

医学院

2011

44

医学

1008

中药学

医学院

2003

45

医学

1011

护理学

护理学院

2011

46

管理学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商学院

2006

47

管理学

1202

工商管理

商学院

2011

48

管理学

1203

农林经济管理

商学院

2018

49

艺术学

1301

艺术学理论

音乐学院

2011

50

艺术学

1302

音乐与舞蹈学

音乐学院

2011

51

艺术学

1303

戏剧与影视学

新闻与传媒学院

2011

52

艺术学

1304

美术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

2011

53

艺术学

1305

设计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

2021

校区环境

序号

专业类别代码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

所在学院

获批时间

1

0451b

教育博士

教育科学学院

2018

2

0952b

兽医博士

兽医学院

2006

3

1051b

临床医学博士

医学院

2020[34]

学校荣誉

序号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

所在学院

获批时间

1

0251

金融

商学院

2021

2

0351

法律

法学院

2009

3

0352

社会工作

社会发展学院

2014

4

0451

教育

教育科学学院

2003

5

0452

体育

体育学院

2009

6

0453

汉语国际教育

文学院

2010

7

0551

翻译

外国语学院

2010

8

0552

新闻与传播

新闻与传媒学院

2018

9

0553

出版

新闻与传媒学院

2021

10

0854

电子信息

信息工程学院

2019

11

0855

机械

机械工程学院

2019

12

0856

材料与化工

化学化工学院

2019

13

0857

资源与环境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9

14

0858

能源动力

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2019

15

0859

土木水利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9

16

0860

生物与医药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9

17

0861

交通运输

信息工程学院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9

18

0951

农业

农学院

2002

19

0952

兽医

兽医学院

2000

20

0953

风景园林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2021

21

1051

临床医学

医学院

2009

22

1054

护理

护理学院

2018

23

1055

药学

医学院

2021

24

1056

中药学

医学院

2010

25

1057

中医

医学院

2015

26

1251

工商管理

商学院

2007

27

1252

公共管理

商学院

2005

28

1253

会计

商学院

2018

29

1255

图书情报

社会发展学院

2018

30

1256

工程管理

信息工程学院

2019

31

1351

艺术

美术与设计学院

2010[34]

获得荣誉

大类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名次

人文社科

0301

法学

57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39

0401

教育学

35

0403

体育学

25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26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52

0602

中国史

41

理学

0701

数学

49

0702

物理学

47

0703

化学

39

0710

生物学

53

0713

生态学

61

0714

统计学

45

工学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4

0814

土木工程

59

0815

水利工程

14

0832

食品科学与工程

27

0835

软件工程

74

农学

0901

作物学

11

0902

园艺学

18

0904

植物保护

15

0905

畜牧学

10

0906

兽医学

4

0909

草学

9

医学

1001

基础医学

34

1002

临床医学

40

1006

中西医结合

21

1008

中药学

22

1011

护理学

33

获得排名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6个、二期项目41个,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优秀研究生工作站38个,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项目8个,2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临床医学及师范类专业认证和评估。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9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3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5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6项和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1项。[1]

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学院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有机化学

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教学实验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生物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地方综合性大学生物技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兽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江苏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营养与烹饪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实践教育中心、光电技术综合训练中心、现代酒店与旅游管理实践教育中心等14个。

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区:化学化工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综合性大学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等。

国家级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

学院

负责人

植物生理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王忠

文学概论

文学院

姚文放

动物传染病学

兽医学院

刘秀梵

物理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刁国旺

分析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胡效亚

作物栽培学

农学院

张洪程

大学英语

外国语学院

俞洪亮

水泵及水泵站

水利工程学院

刘超

兽医微生物学

兽医学院

孙怀昌

昆虫学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祝树德

大学化学实验

化学化工学院

薛怀国

土壤肥料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封克

动物遗传学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碧春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

农学院

徐辰武

国家级特色专业

专业名称

学院

类型

批准时间

农学

农学院

教育部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7年

动物医学

兽医学院

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7年

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教育部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8年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科学学院

教育部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8年

水利水电工程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育部第四批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9年

汉语言文学

文学院

教育部第六批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0年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名称

学院

入选年份

秘书学

文学院

2021年

教育技术学

新闻与传媒学院

2021年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2021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工程学院

2021年

建筑学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1年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2021年

园艺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2021年

草业科学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1年

护理学

护理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2021年

历史学

社会发展学院

2020年

翻译

外国语学院

2020年

物理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0年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体育学院

2020年

车辆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2020年

软件工程

信息工程学院

2020年

工程管理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0年

能源与动力工程

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2020年

水利水电工程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0年

种子科学与工程

农学院

2020年

植物保护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2020年

生物科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0年

经济学

商学院

2020年

环境设计

美术与设计学院

2020年

汉语言文学

文学院

2019年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9年

法学

法学院

2019年

小学教育

教育科学学院

2019年

英语

外国语学院

2019年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科学学院

2019年

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2019年

体育教育

体育学院

2019年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工程学院

2019年

土木工程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9年

农业水利工程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9年

农学

农学院

2019年

动物科学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9年

动物医学

兽医学院

2019年

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9年

临床医学

医学院

2019年

工商管理

商学院

2019年

烹饪与营养教育

旅游烹饪学院

2019年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

专业名称

学院

备注

汉语言文学

文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一批)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一批)

法学

法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一批)

小学教育

教育科学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一批)

英语

外国语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一批)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科学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一批)

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一批)

体育教育

体育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一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工程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一批)

土木工程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一批)

农业水利工程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一批)

农学

农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一批)

动物科学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一批)

动物医学

兽医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一批)

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一批)

临床医学

医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一批)

工商管理

商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一批)

烹饪与营养教育

旅游烹饪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一批)

历史学

社会发展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二批)

翻译

外国语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二批)

物理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二批)

社会体育指导

体育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二批)

车辆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二批)

软件工程

信息工程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二批)

工程管理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二批)

水利水电工程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二批)

能源与动力工程

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二批)

种子科学与工程

农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二批)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二批)

生物科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二批)

经济学

商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二批)

环境设计

美术与设计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二批)

学前教育

教育科学学院

省特色二期(第二批)

资源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省特色二期(第二批)

中西医临床医学

医学院

省特色二期(第二批)

教育技术学

新闻与传媒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三批)

秘书学

文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三批)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机械工程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三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三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信息工程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三批)

建筑学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三批)

园艺

园艺园林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三批)

草业科学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三批)

护理学

护理学院

省品牌二期(第三批)

哲学

社会发展学院

省特色二期(第三批)

日语

外国语学院

省特色二期(第三批)

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科学学院

省特色二期(第三批)

应用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省特色二期(第三批)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省特色二期(第三批)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省特色二期(第三批)

食品质量与安全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省特色二期(第三批)

园林

园艺园林学院

省特色二期(第三批)

药学

医学院

省特色二期(第三批)

医学检验技术

医学院

省特色二期(第三批)

会计学

商学院

省特色二期(第三批)

农林经济管理

商学院

省特色二期(第三批)

农村区域发展

农学院

省特色二期(第三批)

旅游管理

旅游烹饪学院

省特色二期(第三批)

音乐学

音乐学院

省特色二期(第三批)

美术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

省特色二期(第三批)

江苏省重点专业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经济学

020101

英语

0502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020401

商务英语

050262

法学

030101

日语

050207

思想政治教育

030503

朝鲜语

050209

体育教育

040301

历史学

060101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040303

档案学

120502

教育学

04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070101

教育技术学

040104

信息与计算机科学

070102

汉语言文学

050101

物理学

070201

汉语国际教育

05010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080714

化学

070301

应用化学

070302

化学工程与工艺

081301

制药工程

081302

生物科学

071001

生物技术

071002

生物工程

083001

机械自动化

080202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

080203

车辆工程

080207

农业机械化自动化

082302

水利水电工程

081101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081102

农业水利工程

082305

农学

090101

园艺

090102

植物保护

090103

农村区域发展

120302

动物科学

090301

水产养殖学

090601

动物医学

090601

-

报考条件

课程名称

学院

负责人

植物生理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王忠

文学概论

文学院

姚文放

动物传染病学

兽医学院

刘秀梵

物理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刁国旺

分析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胡效亚

作物栽培学

农学院

张洪程

大学英语

外国语学院

俞洪亮

水泵及水泵站

水利工程学院

刘超

兽医微生物学

兽医学院

孙怀昌

昆虫学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祝树德

大学化学实验

化学化工学院

薛怀国

土壤肥料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封克

动物遗传学

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李碧春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

农学院

徐辰武

知名校友

专业名称

学院

类型

批准时间

农学

农学院

教育部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7年

动物医学

兽医学院

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7年

化学

化学化工学院

教育部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8年

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科学学院

教育部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8年

水利水电工程

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育部第四批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9年

汉语言文学

文学院

教育部第六批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0年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