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期(317~420),扬中地域仅有露出水面的几个小沙洲。隋唐时期(581~90中国河豚之乡-扬中欢迎您(24)7),几个小沙洲连成一长形沙洲。宋代(960~1279),始有小沙之称。[13]
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黄河改道南徙,至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黄河、淮河、长江三水合流,扬州市江都区三江营口便是当年淮河入长江
之尾,因江流水激,泥沙量剧增,其下老沙洲强烈崩塌,泥沙下移,使长江河床快速淤积,新沙洲突涨,加速扬中洲地的成陆进程。
明代(1368—1644)有新洲之名。姚湘《太平洲始末记·疆域志》云:“有明崛兴,真人斯起,其时海防扼要,中山(徐达)统兵于前,麻督(麻贵)镇守于后”。在扬中中部,为徐达的封地,徐氏后裔与民争田,曾发生乡民王福兴告御状一案,洲上徐氏庄房改名“达兴庙”,沙洲始称“细民洲”。[13]
清代,沙洲逐渐相连。咸丰五年(1855),黄河北归,淮水南下受到遏制,沙洲相对稳定,新洲续涨,至同治年间(1862-1874),中心沙、雷公嘴相继出水。清末民初,新涨轮船沙露出水面,扬中陆地的雏形形成,统称太平洲。[13]
扬中长江三桥
清光绪三十年(1904),两江总督端方奏准设太平厅,管辖原丹徒、丹阳、泰兴、江都四县在太平洲的属地。太平厅隶属镇江府。光绪三十二年(1906),丹阳县将鸣凤洲、抵额里洲、抵额外洲、团洲外沙老额、团洲外沙升科、大泡子、小泡子等地,划归太平厅。 同年,丹徒县将乐生洲、宝晋洲、育婴洲、德兴洲、细民洲、永安洲、请佃洲、蒋家沙、新涨轮船沙划归太平厅。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泰兴县将复生洲、复德洲、在我洲、太中洲划归太平厅。同年,江都县将补漕洲、益寿洲,划属太平厅。[13]
清宣统三年(1911)十月,太平厅改名太平县,原太平厅抚民府改称太平县民政长公署。[13]
民国2年(1913),太平县民政长公署改称太平县知事公署。民国3年(1914)1月,为避免与安徽、浙江等省之太平县同名,改称扬中县,取“扬子江中”之意。属金陵道。民国16年(1927),扬中县知事公署改称扬中县政府,直属江苏省政府。 民国22年(1933)3月,扬中县隶属江苏省第一督察专区,12月,改属江苏省溧阳区督察专区。[13]
民国27年(1938)2月,日本侵略军侵犯扬中,国民党扬中县政府解散,汉奸顾仙痴等组成伪政权,称扬中县地方治安维持会。民国28年(1939)3月,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进驻扬中,击溃贾长富部。4月,平定叛军方钧部。5月,成立国民党扬中县政府,县府设在老郎街西北的龙王庙。[13]夕阳下的城市(2)
民国29年(1940)1月,日本侵略军侵占扬中,国民党县政府解散,顾仙痴等再次组成伪政权,称扬中县地方自治委员会。 日伪侵占扬中后,扬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活动,扬中县成为江南抗日游击根据地之一。同年2月,扬中县抗敌委员会成立。4月,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镇(江)、丹(阳)、武(进)、扬(中)四县抗敌委员会领导。同年6月,原属武进县的中心沙,归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管辖,成立新六区。[13]
民国30年(1941)1月,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改属镇澄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4月,又改属江南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3年(1944)初,中心沙复归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管辖。同年12月,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改属苏中第五行政专员公署。民国34年(1945)7月,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消灭日伪政权,扬中县全境解放。同年11月5日,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奉命北撤。12月,国民党扬中县政府进入县境,原县抗日民主政府留守人员,在中国共产党江南留守处的领导下,转入地下斗争。[13]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扬中县政府属淮南行署;抗战胜利后,属江苏省第五行政督察专署管辖,直至1949年4月解放。[13]碧水蓝天生态扬中1(滨江公园摄)
1949年4月上旬,扬中县人民政府在江都县嘶马镇鲍家庄成立。4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扬中全境。扬中县人民政府属苏南行政公署镇江专员公署。[13]扬中县人民政府废除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大乡建制,恢复抗日民主政府时期的区乡制,同时废除保甲制,改称村组(1953年村又改称选区),并对少数乡镇的划分,作了调整,全县划分为4个区,58个乡(镇),527个村。[13]
1955年5月1日,扬中县人民政府改称扬中县人民委员会,1956年2月改属扬州专员公署。[13]
1956年11月28日,扬中县人民委员会改属镇江专员公署。[13]
1957年10月30日,县人民委员会决定,撤销区的设置,实行县乡两级制,并将万太、新坝合并为新坝乡;建设、大众、三茅镇合并为三茅乡;将幸福乡的轮船片划归八桥乡。全县共12个乡。即:新坝乡、联合乡、丰裕乡、三茅乡、三乡、兴隆乡、长旺乡、油坊乡、同德乡、永胜乡、八桥乡、幸福乡。[13]
1958年,扬中县人民委员会改属常州专员公署。[13]1958年10月26日,成立政社合岛城夜色(4)一的新机构,扬中县人民政府改名扬中县人民公社,撤销乡的设置,成立县属人民公社。三、长旺、兴隆三乡合为兴隆人民公社;同德、油坊两乡合为油坊人民公社;全县共有新坝、三茅、联合、丰裕、兴隆、油坊、永胜、八桥、幸福9个人民公社。1959年4月1日,县属各人民公社下设管理区。[13]
1960年,扬中县改属镇江专员公署。[13]
1960年1月17日,原属镇江市的姚桥、儒里、大路3个公社,划归扬中县,1961年3月7日,复归镇江市。[13]
1967年3月27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苏省扬中县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3月14日,撤销扬中县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江苏省扬中县革命委员会。[13]
1981年5月8日,扬中县革命委员会改称扬中县人民政府,仍属镇江地区行政公署。[13]
1983年3月1日,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扬中县属镇江市管。[13]
1994年5月18日,撤县设市(县级),改名为扬中市。[14]
1983年相继成立乡镇人民政府,全县1镇11乡,取代人民公社的行政权。各乡镇成立
经济联合委员会,管理工农业生产。原生产大队改称村民委员会,生产小队改称村民小组。三茅乡的金星村划属三茅镇,其它区域划分未变。1985年,市政府批准原新坝、兴隆、油坊、八桥、西来桥5个乡为建制镇,则全县共6镇6乡和1个良种场。[13]
1993年12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扬中经济开发区。
1996年,扬中市面积320平方千米,人口28.3万人。辖11个镇:三茅镇、新坝镇滨江新城、联合镇、丰裕镇、三跃镇、兴隆镇、长旺镇、永胜镇、油坊镇、八桥镇、西来桥镇。市政府驻三茅镇。
2001年3月,将三茅镇、丰裕镇合并为三茅镇,镇政府驻三茅;将新坝镇、联合镇合并为新坝镇,镇政府驻新坝;将兴隆镇、三跃镇合并为兴隆镇,镇政府驻兴隆;将油坊镇、长旺镇合并为油坊镇,镇政府驻油坊;将八桥镇、永胜镇合并为八桥镇,镇政府驻八桥。
2005年,撤销兴隆镇、三茅镇,合并设立新的三茅镇,行政区域面积133.19平方千米,人口13.09万人,辖36个村、15个社区,驻地设在扬中城区文化北路。区划调整后,扬中市镇域平均面积66.4平方千米,平均人口5.5万人。市政府驻三茅镇。
2013年10月22日,扬中市撤销三茅镇,以其原辖区域设立三茅和兴隆两个街道办事处。[15]
2015年11月12日经江苏省政府研究同意在扬中市新坝镇筹建江苏省扬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
截至2021年,扬中市下辖2个街道、4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6]
2个街道:三茅街道、兴隆街道。
4个镇:新坝镇、油坊镇、八桥镇、西来桥镇。
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扬中经济开发区。
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扬中高新技术区。[16]
扬中市地处东经119°42′~119°58′,北纬32°~32°19′,碧水蓝天位于镇江市丹徒区圌山东侧的扬子江中。由长江主航道南侧的雷公嘴、太平洲、西沙、中心沙四个沙洲组成,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市境呈西北~东南走向,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平均宽约7公里。东北与泰兴市、扬州市江都区、扬州市邗江区隔大江相望,西南与丹徒区、丹阳市、常州市武进区依夹江为邻。全境总面积332平方公里,[2]水域88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为2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16.66万亩。[13]
扬中市是由太平洲、中心沙、雷公岛、西沙岛组成的城市。[16]扬中岛是万里长江第一大江心洲且是长江中第二大岛,位于南京东面的长江里。雷公岛位于江苏省美丽的岛城扬中北端。西沙岛,又称为“小泡沙”,是扬中市四座岛屿之一,位于长江中下游扬中岛与镇江新区之间。中心沙是扬中市第二大岛,镇域位于东经119°5′,北纬32°06′附近。岛上年均温度15℃,年均降雨量1066.2毫米,四季分明。
扬中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中部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雨、热同季的特点。气候条件比较优越,适合水稻、棉花、麻类等喜温作物的生长,有利于三麦、油菜等耐寒作物安全越冬;众多的喜温性和耐寒性的蔬菜和其它经济作物,可以在不同季节正常生长。由于扬中四面环江的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同纬度临近各县比较,具有春季升温、秋季降温略慢、夏季高温天数少、梅雨期大生态扬中暴雨出现次数多的特点。[17]
扬中市冬季受北方大陆内部吹来的西北风(冬季风)控制,11月至次年1月,盛行西北季风。1月份西北风频率为9%;夏季受海洋吹来的东南风影响,天气炎热多雨。4~8月盛行东南风,6、7、8三个月东南风频率分别为17%、17%、18%。春季多晴雨相间、冷暖多变的天气;秋季常有天高气爽、久晴少雨的天气,但少数年份也有较长连阴雨天气出现。[17]
据1959年至2000年气象资料统计,扬中常年平均气温15.1℃,最高年达16℃,最低年14.3℃。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有1月、2月、3月、11月、12月5个月,平均气温在28℃以上的月份没有。扬中降水量年均1000毫米左右,常年降水日数116.3天,占全年总天数的1/3。由于四面环水,空气湿度相对较大,春、秋两季达80左右。常年日照数为2135小时。
扬中市为江中沙洲,属冲积平原,扬中市无山丘,地势低平。海拔4~4.5米,相对高度1米左右,全境由西北向东南微倾。[18]
扬中市各沙洲的基岩是扬子古陆的组成部分,上层为长江冲积层,表层物质较细;中部为沙洲核,核的周围是由较粗物质组成的鬃岗。它们全是长江沉积物,属新生代,第四纪,全新统现代沉积物(次生黄土)岩性,黄色、褐黄色砂粘土。第四纪开始,新构造运动比较活跃,长江水流等外力对塑造扬中的雏形起了主导作用。[18]
扬中拥有长江岸线102公里,其中沿江深水岸线长达53公里,占江苏省境内未开发岸线总量的2/3左右。岸线等级较高,多属贴岸深水岸线。-10米等高线距岸边为40米左右,具有良好泊稳和作业水域条件,适合建设不同类型的港口码头,泊位可达5-10万吨级。西江流域的长江浅水岸线约50公里,水流平缓,岸线顺直,江堤外有大面积的滩涂,面积达6万亩,是渔猎、休闲、旅游及农业相结合的综合场所。河豚
扬中市通航港口有栏杆桥港、万福桥港、联丰港、何家大港、沙家港、二墩港、兴隆港、东新港、头墩子港、六圩港、团结港、思议港、三岔港计13条,在通江口均建闸控制。[19]
主要港道有12条,其中通航的有新坝大港、联丰港、三茅大港、东新港、长旺港、六圩港、红旗河、团结港、思议港、穿心港;不通航的有水勤港、双龙港。[19]
主要排灌河有前进河、丰收河、新联河、全红河、杜家港、营房港、铁皮港、向阳河、扬子河(大寨河)、建中河、三河、光明河、红星河、战斗河、胜利河等15条,均建有机电排水站。港河闸距一般为1~2.5公里,港河密度平均为每平方公里占有港河0.53公里。[19]
境内主要野生动物有:鲥鱼、鱽鱼、河豚、黑鱼、鳗鱼、鳜鱼、鲇鱼、黄鳝、虾、蟹、甲鱼、乌龟、泥鳅、刺鳅、鲫鱼、螺、蚌、蟛蜞、青蛙、田鸡、蟾蜍、红鳍白、鱼、麦穗鱼(罗汉筒)、虎头沙、鲈鱼、鮰鱼、鳑鮍、鳡鱼、鲻鱼、赤服(红眼)、江豚(江猪)、蛤蜊、野鸡、野鸭、麻雀、燕子、黄莺、乌鸦、喜鹊、布谷鸟、斑鸠、画眉、白头翁、猫头鹰、啄木鸟、鹧鸪、八哥、鸽、黄鼠狼、水獭、刺猬、鼠、猪獾、狗獾、叫天子、水蛇、赤练蛇、青草蛇、蝮蛇、黄蜂蛇、乌蜂蛇、蜻蜓、蜜蜂、胡蜂、蝴蝶、螳螂、蜗牛、蜈蚣、蝉等。[20]
2021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79641人,比上年减少1396人,其中男性人口136557人,女性人口143084人。全年出生人口1378人,人口出生率4.93‰,比上年下降2.55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420人,死亡率8.65‰,比上年下降0.36个千分点。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59万人。[5]
截至2022年末,人口规模总体稳定。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1.61万人,比去年略有增长。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78213人,比上年减少1428人,其中男性人口135827人,女性人口142386人。全年出生人口1149人,人口出生率4.13‰,比上年下降0.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552人,死亡率9.17‰,比上年提高0.52个千分点。[3]
人文
职务 | 姓名 |
---|---|
市委书记 | 张德军 |
市委副书记 |
贾晟 |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1]、扬中市人民政府[22] |
职务 | 姓名 |
---|---|
市长 | 贾晟 |
副市长 | 林成春、周勇、刘永利、姚建华、孙小华、刘湘琴、汪少华 |
参考资料来源:新浪网[23]、扬中市人民政府[22]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于德祥 |
副主席 | 陆国平、宫金生、兰云林、倪军、仲泉 |
参考资料来源:新浪网[24][23]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马家胜 |
副主任 | 蒋相根、黄成刚、文层耕、周春燕 |
参考资料来源:新浪网[23]、人民网[25] |
职务 | 姓名 |
---|---|
市委书记 | 张德军 |
市委副书记 |
贾晟 |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1]、扬中市人民政府[22] |
职务 | 姓名 |
---|---|
市长 | 贾晟 |
副市长 | 林成春、周勇、刘永利、姚建华、孙小华、刘湘琴、汪少华 |
参考资料来源:新浪网[23]、扬中市人民政府[22]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于德祥 |
副主席 | 陆国平、宫金生、兰云林、倪军、仲泉 |
参考资料来源:新浪网[24][23]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马家胜 |
副主任 | 蒋相根、黄成刚、文层耕、周春燕 |
参考资料来源:新浪网[23]、人民网[25] |
建设中的最美扬中
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50.77亿元,可比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51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89.07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244.19亿元,增长9.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45万元,比上年增长12.65%。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同期的3.35:51.5:45.15调整至3.18:52.48:44.3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6.9%。[5]
扬中
2021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73亿元,比上年增长5.32%。其中:种植业产值16.96亿元,增长6.66%;林业产值1.74亿元,增长1.18%;牧业产值3.71亿元,增长2.34%;渔业产值5.6亿元,增长5.95%。粮食播种面积10.12千公顷,比上年增播4.29%;粮食总产量7.28万吨,比上年增产1.57%,其中,秋粮总产量5.23万吨,减产1.27%。油料种植面积0.78千公顷,比上年增播22.65%;油料总产量2116吨,增产26.18%。蔬菜种植面积3.95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6公顷。主要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3883吨,比上年增长4.95%;家禽出栏73.93万只,增长8.32%;禽蛋产量3659吨,增长49.96%;水产品总产量7512吨,增长6.13%。
2021年,扎实做好渔业管理工作,全力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培育特色渔业新亮点,积极调整养殖结构,大力推进高效生态渔业建设。2021年,水产放养面积1.92万亩,完成水产品总产量7512吨,新增池塘生态化改造1500亩,全市特色水产工厂化养殖面积达16.8万平方米,河蟹标准化养殖面积达7900亩,刀鱼特色化规模养殖,达55万尾。
2021年,全年成片造林201亩,其中,长江两岸造林面积194亩,新建省绿美村庄5个,完善提高农田林网7500亩,培育珍贵用材树种5万株,四旁植树8万株,修复湿地面积200亩。
2021年,全年完成各项工程总投资1.05亿元,完成土方110.81万立方米、石方8.73万立方米、砼1.82万立方米。实施扬中市长江丰乐桥险工段应急治理工程,总长247米,工程总石方量4521立方米。完成疏浚河道259条,疏浚土方93.91万立方,其中,县级河道疏浚2条、乡级河道10条、村庄河塘247条。积极开展黑臭河道整治,阻水坝头改造,实施水系连通,打通断头河,河道水质有效改善,水体流动能力持续提升。
2021年,农用化肥施用量3191吨,比上年下降0.6%;农膜使用量109吨,增长4.8%;农药使用量184吨,下降4.7%;农用柴油使用量356吨,增长2.3%。[5]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84.36亿元,同比增长40.33%;完成工业增加值179.22亿元,可比增长17.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80.42亿元,利税56.63亿元。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8.27亿千瓦时,同比上升8.04%,其中,工业用电量11.1亿千瓦时,同比上升8.97%。
2021年,智能电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临港装备制造四大产业规模以上产值达488.94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71.44%。智能电气行业在创新转型上实现新突破,规模以上产值达302.5亿元;新能源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规模以上产值达79.19亿元;汽车零部件行业在蜂巢的全面投产后异军突起,规模以上产值达71.52亿元;临港装备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产值达35.73亿元,其龙头企业新韩通船舶重工年产值26.79亿元。
2021年,年末销售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111家,十亿元以上的企业11家。作为工业经济中坚力量的“三十强”工业企业,在稳定发展中持续发力,“压舱石”作用凸显。全市“三十强”工业企业实现销售377.16亿元,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55.43%。美科太阳能、蜂巢动力等重点企业增势迅猛,带动作用明显。
2021年,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2家,比上年增加9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3亿元,比上年增长17.14%。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6.22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91.59万平方米。[5]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77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制造业投资73.4亿元,增长30.7%,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7.48%;服务业投资34.43亿元,增长5.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1.66%。
2021年,房地产行业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行业及相关产业链均承受较大压力,但总体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全市现有在库房地产企业34家,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9.76亿元,增长4.6%。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198.1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商品房竣工面积30.1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3%。商品房销售面积50.62万平方米,增长17.2%,其中,住宅面积40.5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5%。商品房销售额44.33亿元,增长27.1%,其中,住宅销售额31.58亿元,同比下降3.66%。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5亿元,增长17.4%。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38.4%;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19.2%;住宿业营业额增长7.6%;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3.9%。实现限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90.9亿元,同比增长50.2%。
开放型经济
2021年,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品牌、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的孵化培育,提升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建立国际营销机构,搭建全球营销网络。开展银企对接,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外贸信贷支持。用好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扩大小微企业统保覆盖面,规避贸易风险。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1.5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其中,出口总额为38.1亿元,增长29.9%。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21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126.23亿元,比上年下降2.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01亿元,增长8.55%。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80%。全年财政支出134.69亿元,下降31.9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6.29亿元,增长13.41%。
2021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08.29亿元,比年初增加76.84亿元,增长10.51%。其中,居民存款余额429.32亿元,比年初增加43.38亿元,增长11.24%。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734.39亿元,比年初增加112.26亿元,增长18.04%。其中,中长期贷款417.57亿元,比年初增加86.27亿元,增长26.04%;短期贷款284.76亿元,比年初增加15.15亿元,增长5.62%。
2021年,年末全市拥有保险业企业33家,全年保费收入14.92亿元,比上年增长5.62%。其中,财产险收入2.75亿元,下降1.99%;人身险收入12.17亿元,增长7.51%。赔付额3.85亿元,比上年下降1.79%,其中,财产险赔付2.04亿元,增长2.07%;人身险赔付1.81亿元,下降18.59%。[5]
城市人居
太平禅寺
建屋风俗:民间建造新屋,旧习一般要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吉地建房,选择吉日动工,选择吉日吉时上梁。上梁时有“暖梁”、“抛梁”、“祭梁”等仪式,敲锣打鼓放鞭炮,以示庆祝。是日,亲友送金花、喜幛、鱼肉、馒头、粽子等礼物以表祝贺,主家摆宴席款待亲友。建国后仍沿旧习,70年代后请阴阳先生看风水的渐少。
寿庆:寿庆一般自三十岁始,十年一庆。扬中有“做三不做四”之说,即三十岁时可庆寿,四十岁时则不庆寿(因“四”与“死”谐音,不吉利)。扬中民居庆寿前一夜,亲友前来送礼,放鞭炮,称“暖寿”。庆寿正日,中面(中午吃面条)夜酒,款待宾客。寿礼一般为鱼、肉、寿桃(面或糯米粉做成)、寿面、鞭炮,还有送衣料、寿幛者。现渐有送生日蛋糕的。
生育:妇临产前,娘家送桂元、鸡蛋、红枣、筷子等至婿家,谓之“催生”。枣子意即早生子,筷子意即快生子,取谐音。婴儿出生后,女婿送红蛋给岳父母及其他亲友,称为“报喜”。娘家为婴儿赶制新衣,并带鸡蛋、红糖、陈酒之类和婴儿尿布等至婿家,叫“分三朝”,亲友送“月子礼”。婴儿出生一月,外婆送摇篮、布被、蚊帐、披风来吃满月酒,舅舅替婴儿剃去胎发,产妇归宁,婴儿出生百天,外婆送婴车(又叫坐车)和烧饼(有的用糯米做)给婴儿“箍腰”。婴儿一岁生日称“抓周”,舅舅须送儿童衣帽鞋袜给外甥。
2014年申报的扬中河豚食俗、扬中箫笛制作2个“非遗”项目,被正式列入江苏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这是扬中“非遗”项目继竹编后再度晋级省名录。
竹编 | 河豚食俗 | 箫笛制作 |
竹编 | 河豚食俗 | 箫笛制作 |
竹子、柳条、芦苇
刀鱼、鲥鱼、河豚
秧草秧草、马兰、苦瓜茶
扬中在水运、陆运、空运方面均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2016年扬中全市卫星图是物流中转经营的理想场所。
泰州长江大桥通车后,泰州、镇江、常州三市,特别是位于南北桥头堡的扬中、大港、丹阳、泰兴和高港等地,经济社会发展都将带来全新的机遇。扬中已形成“一岛五桥”的格局,真正成为连接大江南北的“中心链核”。市内道路四通八达,整个岛城已经建成了“半小时经济圈”。
2018年公路客运量299万人,比上年下降6.85%;公路货运量490万吨,增长6.75%;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1492万吨。年末全市公路里程达83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66654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66649辆。
2018年邮电业务总量18.77亿元,年末拥有邮政局(所)13处。电信业务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25.2%。固定电话用户71847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388447户,其中3G以上用户313224户。互联网宽带接入户145202户。[26]
扬中二桥的双彩虹扬中拥有镇江港兴隆港区,距国际货运港口镇江港、泰州港分别为6公里和2公里,可与40多个国家136个港口通航,具有便捷的铁路、公路、水路运输条件,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可充分接受上海、南京及苏州等大中城市的直接辐射。
扬中拥有长江岸线102公里,其中沿江深水岸线长达53公里,占江苏省境内未开发岸线总量的2/3左右。岸线等级较高,多属贴岸深水岸线。-10米等高线距岸边为40米左右,河势稳定,水流平固,江面宽阔,具有良好泊稳和作业水域条件,适合建设不同类型的港口码头,泊位可达5-10万吨级。西江流域的长江浅水岸线约50公里,水流平缓,岸线顺直,江堤外有大面积的滩涂,面积达6万亩,是渔猎、休闲、旅游及农业综合开发的绝隆场所。
截至2014年底,扬中市有长江汽渡2个:扬高汽渡(扬中-高港)、轮船港汽渡(扬中八桥镇-丹阳界牌镇),与大江南北相来往,交通便捷。
扬中境内道路四通八达,截至2015年底,按照行政等级,扬中市境内已经拥有国省道53.913km,县道162.217km,乡道266.65km,村道536.681km。泰镇高速 扬中互通
由扬中长江大桥南下相接镇丹高速公路、江宜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经泰州长江大桥北上可联沪陕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境内有S238、S231等省道以及S35泰镇高速公路穿过。
南桥相接沪宁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铁,经泰州长江大桥北上可联京沪高速公路。”距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只有2.5小时的公路车程,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只需1.5小时,距国际货运港口镇江港、泰州港分别为6公里和2公里,可与40多个国家的136个港口通航。
周围主要火车站有:镇江火车站、镇江南站、丹阳站、常州北站、镇江大港站(建设中)。
扬中距镇江火车站、丹阳火车站30分钟车程。
2019年,连淮扬镇铁路镇江大港站建成后扬中人高铁出行将缩短到15分钟。
(在十三五期间规划“镇江—扬中—泰兴”城际铁路,并力争将其列入江苏省铁路中长期规划。在南北沿江城际铁路中间规划“镇江—扬中—泰兴”城际铁路,实现扬中人民的“铁路梦”。)
扬中轨道交通为实现地区综合交通规划发展目标,提高城际轨道交通竞争力,更好服务沿线城际客流,规划建设宁镇城际轨道,推荐方案初步设定一期工程从镇江南徐新城板块至南京仙林,车程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二期工程从扬中主城区至镇江主城区,车程时间也在30分钟左右通达。[27]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南京马鞍国际机场、镇江大路机场(非民用)、扬州泰州机场、常州奔牛国际机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扬中距常州奔牛国际机场、扬州泰州机场30分钟车程,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只需1.5小时,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只有3小时的公路车程。
扬中智能公交全覆盖。2013年扬中已经形成城乡一体化智能公交全覆盖的公共交通格局,提前3年率先实现了镇村公交100%通达省定指标。而且,扬中是公交票价江苏省惠民力度最大的县级市。2016年扬中市区卫星图(城市公交价格1元,城乡公交2元。)[28]2015年9月扬中所有公交开通无线WIFI并进一步完善了智能公交系统。
2016年,扬中率先成为全省城市公交、城乡公交、镇村公交一卡通全覆盖的县级市。市民凭“江苏交通一卡通”IC卡,就可以在全省13个地级市及镇江、常州、扬州所辖市、区乘公交、坐地铁、甚至支付出租车费,实现“一卡在手,走遍江苏”。
价格:起步价8元(3公里),车公里运价3~4公里1.8元/公里,4公里以上单程用车按车公里运价加收50%的空驶费。
扬中公共自行车2015年7月扬中公共自行车二期工程新增25个公共自行车站点,投放500辆公共自行车,配置锁车桩600个。新增站点公共自行车开始投放使用。一期、二期工程共75个站点、1500辆自行车。(在建的三期工程将投资500万,建设25个站点。届时公共自行车站点达到100个,车辆2000辆。)
扬中长江一桥:扬中一桥是扬中市地方政府筹资建造的大桥,全长1172米,宽 15米 ,共有30个墩台,总投资1.52亿元。该桥于1992年5月正式开工,1994年10月建成通车。扬中长江一桥的建成结束了江苏扬中岛与外界无桥相连的历史。[29](原名为“扬中长江大桥”,后来因泰镇高速南侧大桥起名扬中大桥,老大桥则更名“扬中一桥”)
扬中长江大桥(多图)(6)
扬中长江二桥:扬中二桥总投资2.2亿元,含引道总长为 6.5公里,其中桥长1761米,桥宽17米,最大跨度为120米,通航净高18米,结构形式为普通的梁桥。扬中长江二桥连接扬中主岛与西来桥镇附岛,竣工通车后,扬中至上海、苏锡常的距离缩短了30分钟,为扬中进一步接受上海和苏南经济辐射创造了有利条件。
扬中长江三桥:扬中三桥位于扬中一桥下游3公里处,由北接线、夹江大桥和南接线三部分组成,全线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兼顾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双向六车道,车速为80公里/小时。该桥起自镇江新区金港大道与大姚线相交处,跨过长江夹江,终点为外环南路与中电大道交叉口。路线全长6.036公里,南、北接线路基宽46.5米;夹江桥全长2.503公里,主桥将采用75+4×125+75米连续梁桥方案,桥面宽34.5米,双向六车道加辅道。
泰州长江大桥(泰镇高速北侧跨江桥梁):泰州大桥2007年12月26日开工建设,2012年11月25日正式通车。工程全长62.088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项目总投资93.7亿元,用了主跨2×1080米的三塔双跨钢箱梁悬索桥,系世界首创。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及其接线全长约62公里,其中泰州长江公路大桥长约7公里,将长江北岸的泰州与江心的扬中、江南的镇江、常州连成一体。大桥位于长江江苏段的中部,连接京沪、沪陕和沪蓉等三条国家高速公路,在长三角地区和江苏省的高速公路网络中,起着重要的联络和辅助作用。
扬中长江大桥(泰镇高速南侧跨江桥梁):扬中大桥属于高速,位于扬中夹江,跨越扬中西沙岛,连接泰镇高速。
扬中四桥(规划中):长旺至姚桥通道。
扬中五桥(规划中):扬中和丹阳间的直达干线通道。由丹阳S358省道跨扬中夹江北延至扬中S238省道。
2021年,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全年通过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499家,通过省高企培育入库93家;组织申报高企169家,通过认定99家,高企总数达302家;获评省创新百强企业1家,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瞪羚企业3家。加强研发机构建设,新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扬中材料应用研究院成功落户。完善孵化器体系,新增省级众创空间2家,获批镇江市级众创空间2家,扬中市智能电器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获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双A类(优秀)。集聚创新创业要素,先后组织大型产学研活动15场,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近100项,3个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获国家外国专家项目立项资助,争取镇江市级以上科技资金3000余万元,有力推动了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科技+金融”融合发展,连续获批“苏科贷”优秀A类合作地区,“苏科贷、高企贷”成为扬中科技金融工作的特色品牌,全年累计为企业提供贷款3.44亿元,解决70余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5]
航拍"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2021年,建成云腾幼儿园、第二幼儿园、青苗幼儿园;完成童心幼儿园食堂综合楼、三跃中心小学原址改建工程,加快推进第一幼儿园、复旦上雅园配套幼儿园、吾悦广场配套幼儿园及城西小学。获评江苏省幼小衔接试验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60所,其中幼儿园25所、小学15所、初中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教中心1所、体育学校1所、普通高中2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成教中心6所;在校学生38033人,其中幼儿园8372人、小学16757人、特教94人、初中6946人、普通高中4138人、中等专业学校1726人。九年义务教育对象入学率100%;小学、初中在校生巩固率均达100%;初中升高中段的比例达60%。[5]
航拍“金山学院”
幼儿园 | 实验幼儿园 | 机关第一幼儿园 | 机关第二幼儿园 | 文化新村幼儿园 | 油坊中心幼儿园 |
兴隆中心幼儿园 | 三茅镇新扬幼儿园 | 永胜中心幼儿园 | 新坝中心幼儿园 | 联合中心幼儿园 | |
三茅中心幼儿园 | 西来桥中心幼儿园 | 丰裕中心幼儿园 | 长旺中心幼儿园 | 油坊中心幼儿园 | |
三跃中心幼儿园 | 扬中市小海龟幼儿园 | 滨江幼儿学 | |||
小学 | 扬中实验小学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中小学(原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 | 扬中市外国语小学 | 扬中市新坝中心小学 | 扬中市丰裕中心小学 |
扬中市三跃中心小学 | 扬中市长旺中心小学 | 同心小学 | 扬中市八桥中心小学 | 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 | |
扬中市兴隆中心小学 | 扬中市永胜中心小学 | 扬中市油坊中心小学 | 西来中心小学 | 城北小学 | |
滨江小学 | |||||
初中 | 扬中市第一中学 | 扬中市外国语中学 | 同德中学 | 联合中学 | 新坝中学 |
扬中市西来桥学校 | 兴隆中学 | 八桥中学 | 丰裕中学 | ||
高中 |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 江苏省扬中中等专业学校 | ||
大学/大专 | 金山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电大扬中分校(位于扬中中专) |
幼儿园 | 实验幼儿园 | 机关第一幼儿园 | 机关第二幼儿园 | 文化新村幼儿园 | 油坊中心幼儿园 |
兴隆中心幼儿园 | 三茅镇新扬幼儿园 | 永胜中心幼儿园 | 新坝中心幼儿园 | 联合中心幼儿园 | |
三茅中心幼儿园 | 西来桥中心幼儿园 | 丰裕中心幼儿园 | 长旺中心幼儿园 | 油坊中心幼儿园 | |
三跃中心幼儿园 | 扬中市小海龟幼儿园 | 滨江幼儿学 | |||
小学 | 扬中实验小学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中小学(原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 | 扬中市外国语小学 | 扬中市新坝中心小学 | 扬中市丰裕中心小学 |
扬中市三跃中心小学 | 扬中市长旺中心小学 | 同心小学 | 扬中市八桥中心小学 | 扬中市联合中心小学 | |
扬中市兴隆中心小学 | 扬中市永胜中心小学 | 扬中市油坊中心小学 | 西来中心小学 | 城北小学 | |
滨江小学 | |||||
初中 | 扬中市第一中学 | 扬中市外国语中学 | 同德中学 | 联合中学 | 新坝中学 |
扬中市西来桥学校 | 兴隆中学 | 八桥中学 | 丰裕中学 | ||
高中 |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 江苏省扬中中等专业学校 | ||
大学/大专 | 金山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电大扬中分校(位于扬中中专) |
2021年,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实施市精神病防治院、市中医院综合大楼、八桥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三个国债项目和三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油坊镇卫生院2个专项债项目,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院区改造,启用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市人民医院县级医疗中心和三级医院建设,引进、培育新技术、新项目7个,建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脏病学专家刘必成教授等5个名医工作站,顺利通过镇江市临床重点专科复审和二级甲等医院复审。加大县级胸痛、卒中、创伤中心建设力度,市人民医院建成国家级胸痛中心。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医务人员52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6名,委托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16名,有效缓解人才紧缺难题。坚守疫情防控底线要求不动摇,通过做好人物同防、新冠疫苗接种、核酸采样检测、对外支援等工作,从严从紧做好我市疫情防控工作。[5]
2017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3.39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57亿元,电信业务收入2.82亿元。年末拥有邮政局(所)13处,邮政线路总长度达108公里。全市电话普及率达357部/百户,移动电话用户30余万户。[30]
扬中奥体中心
2021年,文化馆实现整体易地搬迁,新场馆设有民俗展厅,音乐、舞蹈、器乐、书法等功能室,更好地为文艺人才提供创作舞台;市图书馆增设城东分馆,图书馆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开展文艺节庆活动,繁荣公共文化生活,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举办第十八届河豚文化节,策划组办情景党课《信仰的力量》,承办“百年百场”江苏省优秀群众文艺展演,举办第二届太平文化旅游周,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文艺巡演”活动,举办扬中市原创群文作品评选、十佳歌手大赛。开展“五个一百”红色系列主题活动。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六进”活动200场次,举办开展社教活动336场,进一步扩大文化惠民影响力;组织开展“周末戏相逢”戏曲巡演48场,原创锡剧《太平洲上》分别进社区、工厂、学校开展演出,组织戏曲进校园活动8场;培育文艺队伍84支,开展628场辅导活动,“文艺播种计划”实现村村全覆盖。
2021年,新建体育场地设施面积6.22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500万元左右。市级体育公园天禾体育公园完成二代智能健身器材、篮球场、乒乓球场的施工。建成村级体育公园6个、健身广场9个,完成健身步道约11.8千米、健身路径17套。举办“天禾旅游”2020-2021扬中足球冠军联赛、“中海粮油杯”2021西来桥“我要去舞龙”节庆活动、2021年江苏省老年人体育节扬中分会场开幕式、2021年第五届机关四人制篮球比赛、5·19全国老年人太极拳大联动活动,承办2021“省长杯”卡尔美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2021年江苏省健身瑜伽项目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再培训等赛事和活动。现有体育协会22个,俱乐部22个,各类协会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服务社会,为群众参加体育活动提供平台。[5]
2021年,完成238省道八桥段部分路幅5.298千米大中修,新改建农村公路6.8千米,农路管养和绿化美化力度加大,我市县道X354滨江大道、X202环岛线被评为2021年江苏省“美丽农村路”样板路和“平安放心路”样板路,创新长效管理,率先推行市、镇、村三级农村公路路长责任制管理体系;优化群众出行路线,关注企业职工通勤和特殊人群需求,增设特教中心、蜂巢易创等站点,调整3条公交线路,新购置20辆新能源公交车;移址新建并启用幸福二桥治超站,完成我市交通管辖范围内65座桥梁的安全“体检”,对西复线桥和联合村4组桥两座四类桥梁采取限制通行和拆桥改涵措施,对连接扬中和常州的重要桥梁幸福大桥设置了限高设施。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省级农村物流达标县。
2021年,科学布局非机动车停放区域,规范共享助力车管理,加强停车泊位建设,新增停车泊位600余个。深化“智慧停车”系统管理,提升停车泊位使用效率,城区停车泊位平均占用率下降至30%。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建成20个镇江市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开展公厕管理专项提升行动,新建及改造公厕8座,开展“星级公厕”评比,提升公厕管理服务水平。围绕创文要求,细致开展城市市容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强化背街小巷及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对脏、乱、堵等行为强制入轨,全年共组织各类整治293次,取缔店外经营727家、流动摊点831个,清理垃圾176余吨。加强道路扬尘污染防治,规范渣土运输公司化运作,严格建筑垃圾处置审批流程,从源头上管控抛洒滴漏、带泥行驶等行为。突出夜间市容及施工管理,保持严查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全年共查处市区违法建设313处,强制整改和拆除违法面积7840余平方米,拆除明珠湾、南园小区等100余处存量违建1500平方米,有力维护扬中城市规划管理秩序。[5]
2021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制定全市突出环境问题项目化整改清单,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等指标持续向好,获评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持续加强走航溯源监测,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扬尘治理、电镀行业专项整治,完成一批重点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基本竣工,推进排水许可证发放,加快城镇污水提质增效达标区建设,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有序推进沿江一公里化工企业整治,完成兴隆港务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加强空气质量管控,PM2.5年均浓度33.4微克每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例7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