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

利川

中文名 利川
市树 水杉
市花 杜鹃
外文名 LichuanCity
别名 大利之川
火车站 利川站、恩施站、凉雾站、齐岳山站
机场 恩施许家坪机场
人均生产总值 30426元(2019年)
政府驻地 都亭街道
著名景点 腾龙洞、苏马荡、鱼木寨、大水井、水杉王、龙船水乡、佛宝山
民族 土家族、苗族、汉族为主
地区生产总值 199.15亿元(2020年)
市长 熊翔
主要宗教 天主教、佛教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利川地图利川地图

历史沿革

【沿革】利川古为廪君地。周属巴国地。秦属黔中郡。汉属南郡朐忍县地。三国初属荆州建平郡。

蜀汉建兴八年(230年)置南浦县,属巴东郡。晋、宋、齐、梁因之。

北朝北周置盐水县(一说盐水县在今长阳县),为亭州资田郡附郭县。

隋开皇初,废郡存州、县。隋大业初改亭州为庸州,置清江郡,盐水为庸州清江郡附郭县。

唐省庸州入施州,改清江郡为清化郡,省盐水县入清江县。

五代仍唐之旧。宋,复改清化郡为清江郡,隶夔州路,清江县下置都亭乡,为今利川县地。

南宋,县属龙渠县地。元,废郡,以施州隶夔州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并清江县入施州,二十五年复置清江县,以附都亭乡蛮洞置施南宣抚司、忠孝安抚司。

明玉珍据蜀,置忠路宣抚司。明立施州卫领所及诸土司,境内为都亭里及施南宣抚司、忠路安抚司、忠孝安抚司、剑南长官司;嘉靖中置上、下支罗二百户所;天启中置沙溪宣慰司。

清,废指挥,千百户,设流卫。康熙四年(1665年),改沙溪宣慰司为宣抚司,改剑南长官司为建南长官司,余都亭里及施南、忠孝、忠路诸司如故。雍正六年(1728年)裁施州卫,领于巡荆道归州。十三年(1735年)改流,以施南、忠孝、忠路、建南、沙溪5土司、上下支罗及原恩施县之都亭里地为利川县,隶巡荆道施南府。以清江横贯全境,平川广袤,物产丰富,为有利之川,故名利川。

民国初,属湖北省荆南道,后改施鹤道,废道后直属省。1928年属鄂西行政委员会。1932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1936年属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11月14日利川解放,隶于湖北省恩施专区。1970年属恩施地区,1983年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立,隶于鄂西州。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复省政府“同意撤销应城、蒲圻、沔阳、石首、麻城、利川六县分别以原县行政区设立六个市,均为县级市”,10月1日,召开撤县建市庆祝大会,庆祝利川市成立。撤县建市后,隶于恩施州(鄂西州于1991年更名为恩施州)。

区划沿革

1949年11月,利川县人民政府建立,辖城关、团堡、忠路、汪营4个区。

1950年6月划为7个数字命名区,即第一区(城关)、第二区(团堡)、第三区(南坪)、第四区(汪营)、第五区(忠路)、第六区(文斗)、第七区(毛坝);

1951年8月,增设第八区(理智)。

1952年9月,四川奉节县第八区(柏杨)划归利川县,全县调整为13个数字命名区。

1953年6月增设第十四区(龙门)。

1954年1月,设立城关镇,2月,第七区(小河)并入第九区(忠路),11月,第四区(太平)并入第三区(南坪)。

1955年3月,第一区与第十二区合并为第一区,全县分为城关镇、第一区(城关)、第二区(团堡)、第三区(南坪)、第四区(柏杨)、第五区(汪营)、第六区(建南)、第七区(龙门)、第八区(文斗)、第九区(忠路)、第十区(黄瑞)、第十一区(毛坝)。

1956年1月,四川万县所属谋道、大兴、百胜3乡划归利川县管辖。

1958年12月,区改为公社,同时将城关镇并入城关人民公社,增设佛宝山人民公社(1960年12月撤销),黄瑞区更名为马前人民公社。

1960年9月,设立城市人民公社。到1961年8月,全县辖11个人民公社。

1961年8月,撤销区级公社,恢复区的建制,将原127个管理区(镇),调整为128个人民公社委员会和3个镇人民委员会。城市人民公社更名为城关镇。

1967年1月,区级政权机构陷于瘫痪后,曾一度由人民武装部抓革命促生产办公室主持工作。

1968年1月,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全县10个区和1个区级镇先后建立革命委员会。

1975年9月,根据利发[1975]22号文件精神,撤销区级建制,将原129个乡级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和3个镇合并调整为26个区级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和1个镇革命委员会。

1976年10~1984年6月,全县仍辖26个公社和1个区级镇。

1981年2月,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撤社建区,将26个公社管委会合并调整为11个区公所、3个镇人民政府。

1986年9月,撤县建市时,将都亭镇改为都亭办事处并增设东城、西城、城南三个街道办事处。至此,全市下辖12个区(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

1986年底,全市辖凉雾、元堡、毛坝、团堡、汪营、建南、谋道、忠路、文斗、沙溪、柏杨坝11个区,都亭、东城、西城、城南4个区级街道办事处和石坝镇。

1987年2月,撤销文斗区朝阳、双林、仁合,汪营区龙头4个乡。

1988年9月,撤销建南区庙梁乡、更新乡,在庙梁乡、更新乡原辖区内设立柏杨坝渡乡,乡政府驻地柏杨坝渡。撤销建南区枫化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建南镇。

1989年3月,撤销凉雾区钟灵、继昌两乡,分别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官屋乡、马前镇。

1990年1月,撤销城南街道办事处,其行政区域并入东城办事处,办事处驻东门桥头;设立南坪区,将汪营区长乐乡、野茶乡、营上乡、南坪镇和柏杨坝区马坪乡划归南坪区管辖,区公所驻南坪。

1991年1月,全市下辖12区、1镇、3个街道办事处。乡级建制为94乡、11镇。村级组织有576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5905个村民小组、14个居民小组。

1992年3月,撤销谋道区齐岳乡,建立齐岳山牧业经济开发区。同年12月,下磁乡香园村、上磁乡桃园村划归牧业开发区管辖。

1992年9月,成立腾龙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辖都亭关东村、东城新桥、杉木、岩洞寺、王家湾村。

1994年1月将新桥、杉木二村划归东城管辖,确定关东、岩洞寺、王家湾三村为开发区的行政管辖范围。

1996年12月,撤区建乡,建南、汪营、柏杨坝、忠路4个区改为镇,团堡、元堡、毛坝、沙溪、文斗、南坪、谋道、凉雾8个区改为乡,设立长顺乡,其行政区划为原文斗区所辖锦屏、仁合、黄土、双林4乡,乡政府驻长顺坝。撤销103个乡人民政府和11个乡级镇人民政府,设立114个管理区。

1997年1月,将南坪乡所辖中槽村划归齐岳牧业开发区管辖。同年,将原土桥村分为土桥村、求男台村,将汪营镇天上坪管理区的皂角岭村和手爬岩村合并为皂角岭村。

1999年7月1日,将文斗乡长顺、黄土、锦屏、五峰4个管理区、26村、219个村民小组划出,正式成立长顺乡。全市行政区划为9乡、5镇、3个街道办事处、2个开发区。

1999年9月,撤销团堡乡,设立团堡镇,镇人民政府驻团堡;撤销谋道乡,设立谋道镇,镇人民政府驻谋道。

2001年3月,乡镇机构改革,调整行政区划,撤销长顺乡,划归文斗乡管辖,乡人民政府驻文斗;撤销石坝镇,划归汪营镇管辖,镇人民政府驻汪营;撤销西城街道办事处,划归都亭街道办事处管辖,办事处驻都亭。撤销109个管理区,改设农村工作站。

2001年8月,忠路镇双江、八圣、溪林、江源管理区合并为江沿农村工作站;杨家坡、丰乐管理区合并为杨家坡农村工作站;小河、桂花管理区合并为小河农村工作站;龙塘铺、杉木根管理区合并为龙塘铺农村工作站。

2002年3月,杨家坡农村工作站分设为杨家坡农村工作站和丰乐农村工作站。

2002年4月28日,设立佛宝山生态综合开发区(属正科级事业单位)。

2002年8月,腾龙洞民族旅游经济开发区与东城办事处合并,齐岳牧业经济开发区与谋道镇合并,均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2003年,全市辖6乡、6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

2008年12月,全市辖6乡,即元堡、凉雾、南坪、文斗、沙溪、毛坝;6镇,即柏杨坝、建南、汪营、忠路、团堡、谋道;2个街道办事处,即都亭、东城。1个生态综合开发区,即佛宝山生态综合开发区。

2010年,都亭办事处设5个社区(南湖里、官井、金乳、桃花、园艺场),9个村。全市辖15个乡、镇、办事处、开发区,584个村(居、社区)民委员会(6个居民委员会、5个社区、1个林场),6141个村民小组。6乡:即元堡、凉雾、南坪、文斗、沙溪、毛坝;6镇:即柏杨坝、建南、汪营、忠路、团堡、谋道;2个街道办事处:即都亭、东城;1个开发区,即佛宝山生态综合开发区。

2011年4月,增设湖北利川经济开发区。

2012年,全市辖16个乡、镇、办事处、开发区,6乡:即元堡、凉雾、南坪、文斗、沙溪、毛坝;6镇:即柏杨坝、建南、汪营、忠路、团堡、谋道;2个街道办事处:即都亭、东城;2个开发区,即佛宝山经济开发区、湖北利川经济开发区。

2013年1月31日,毛坝撤乡建镇,全市由6乡6镇变为5乡7镇,5乡:即元堡、凉雾、南坪、文斗、沙溪;7镇:即柏杨坝、建南、汪营、忠路、团堡、谋道、毛坝;2个街道办事处:即都亭、东城;2个开发区,即佛宝山经济开发区、湖北利川经济开发区[8]

2017年底,全市有5乡7镇,5乡:即元堡、凉雾、南坪、文斗、沙溪;7镇:即柏杨坝、建南、汪营、忠路、团堡、谋道、毛坝;2个街道办事处:即都亭、东城;2个开发区,即佛宝山生态综合开发区、湖北利川经济开发区。全市共有585个村(居)民委员会(564个村,21个社区居委会,不含林场),6147个村民小组[8][9]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利川市下辖2个街道、8个镇、4个乡、1个开发区。[9]

区划详情

2个街道:都亭街道、东城街道。

8个镇:谋道镇、柏杨坝镇、汪营镇、建南镇、忠路镇、团堡镇、毛坝镇、文斗镇。

4个乡:凉雾乡、元堡乡、南坪乡、沙溪乡。

1个开发区:佛宝山生态综合开发区。[9]

行政区名 政府驻地 户籍人口(人) 国土面积(平方千米) 辖区
都亭街道办事处 官井 70628 30.09 11个居委会,3个村委会[10]
东城街道办事处 新桥 35528 91.16 8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
谋道镇 南浦 71248 338.27 56个村委会
汪营镇 清源 101730 355.02 50个村委会
团堡镇 晒田 69448 447.72 56个村委会
柏杨坝镇 响水 88173 579.93 1个居委会,57个村委会
忠路镇 综合 84134 513.62 1个居委会,60个村委会[10]
建南镇 黄金 73300 325.95 54个村委会
凉雾乡 凉雾 71322 419.04 45个村委会
元堡乡 元堡 35674 266.16 26个村委会
南坪乡 南坪 60546 148.46 21个村委会
毛坝镇 沙坝 42170 325.42 44个村委会
沙溪乡 八银 36443 292.86 22个村委会
文斗乡 文龙 73383 431.89 56个村委会[10]
佛宝山生态综合开发区 1492[10]

[10]

自然环境

行政区名 政府驻地 户籍人口(人) 国土面积(平方千米) 辖区
都亭街道办事处 官井 70628 30.09 11个居委会,3个村委会[10]
东城街道办事处 新桥 35528 91.16 8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
谋道镇 南浦 71248 338.27 56个村委会
汪营镇 清源 101730 355.02 50个村委会
团堡镇 晒田 69448 447.72 56个村委会
柏杨坝镇 响水 88173 579.93 1个居委会,57个村委会
忠路镇 综合 84134 513.62 1个居委会,60个村委会[10]
建南镇 黄金 73300 325.95 54个村委会
凉雾乡 凉雾 71322 419.04 45个村委会
元堡乡 元堡 35674 266.16 26个村委会
南坪乡 南坪 60546 148.46 21个村委会
毛坝镇 沙坝 42170 325.42 44个村委会
沙溪乡 八银 36443 292.86 22个村委会
文斗乡 文龙 73383 431.89 56个村委会[10]
佛宝山生态综合开发区 1492[10]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利川市位于鄂西南隅,地处巫山流脉和武陵山北上余支交会部,为清江、郁江发源地。东距省会武汉市公路711公里,距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城公路100公里。地跨东经108°21′~109°18′,北纬29°42′~30°39′。[11]东与恩施市接壤,南与咸丰县毗连,西南与重庆黔江、彭水两县相邻,由西至北依次与重庆石柱、万县、云阳、奉节诸县毗连。东西距宽92公里,南北长105公里,总面积4606平方千米,[3]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的县级市。

水文

利川田园风光利川田园风光市境属云贵高原东北的延伸部分,地处巫山流脉与武陵山北上余脉的交汇部,山地、峡谷、丘陵、山间盆地及河谷平川相互交错。钟灵山—甘溪山—佛宝山呈东西走向,横亘于市境中部,将全境截分为南北两半。北部为利中盆地,清江自西向东横贯利中盆地,平川大坝与山地丘陵镶嵌两岸,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为有利之川,故名“利川”。四周有齐岳山、寒池山、石板岭、马鬃岭、麻山、钟灵山、甘溪山、佛宝山环抱。城区位于盆地偏东部位,海拔1079.5米,地理位置高于周边各县市[12]

气候环境

发源于境内的清江、郁江、毛坝河、梅子水、磨刀溪等河流,顺着地质构造和山势走向奔流出境,呈典型的放射状水系。主要河流有:属于由西向东流入长江的清江水系;由东南、西南流入乌江的郁江、毛坝河的乌江水系;西部流入石柱河、西北和东北流入长江的建南河、磨刀溪及梅子水的长江水系。最大河为清江、郁江。清江发源于西部的都亭山,郁江发源于佛宝山。境内多年平均降水总量59.19亿立方米,产水多年平均径流深802毫米,径流总量37.0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径流量500多立方米,比全国人均值多一倍以上。

自然资源

利川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山峦起伏,沟壑幽深,海拔高度不同,气候差异明显,为典型的山地气候。夏无酷暑,云多雾大,日照较少,雨量充沛,空气潮湿。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带,四季分明,冬暖夏热,年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1300至1600毫米,日照时数1409.2小时。海拔800至1200米的二高山地带,春迟秋早,潮湿多雨,日照偏低,年平均气温12.3℃,无霜期232天,年降水量1200至1400毫米,日照时数1298.9小时。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气候寒冷,冬长夏短,风大雪多,易涝少旱,年平均气温11.1℃,无霜期210天,年降水量1378毫米,日照时数1518.9小时。

温度

利川市2016-2017年1-12月月平均气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16 2.4 4.3 8.8 14.4 17.5 20.7 23.9 23.6 19.5 15.1 9.0 5.7
2017 4.7 5.0 7.5 13.9 17.3 20.3 24.0 23.8 19.8 14.2 9.1 4.7

人口

利川市2016-2017年1-12月月平均气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16 2.4 4.3 8.8 14.4 17.5 20.7 23.9 23.6 19.5 15.1 9.0 5.7
2017 4.7 5.0 7.5 13.9 17.3 20.3 24.0 23.8 19.8 14.2 9.1 4.7

政治

境内生物、矿产、水能、风能资源丰富。现有维管植物191科、557属、1037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3种,二级保护树种12种,三级保护树种13种。境内盛产坝漆、黄连、莼菜,也是地球上的珍稀孑遗树种水杉树的发祥地,因此利川被誉为坝漆之乡、黄连之乡、莼菜之乡、水杉之乡。有野生动物100余种,主要粮食作物10余种,家畜家禽10余种。矿产资源门类齐全,已初步探明有43种,111处矿点,天然气、卤水、煤炭、生物礁、石膏、石灰石蕴藏量较大。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70万千瓦,可开发量50万千瓦;风电理论储量180万千瓦,可开发量120万千瓦。截至2017年底,水电建成装机25万千瓦,风电建成装机37万千瓦,在建水电装机14.5万千瓦,在建风电装机13.2万千瓦[13]

经济

人口

利川利川(10)2020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91.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09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8.11‰,人口死亡率为6.0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8‰。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07。[14]

截至2022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91.5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679人。全市常住人口71.5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3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3.47万人,城镇化率46.7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5.47‰,人口死亡率为3.7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3‰。出生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12。[4]

民族

利川市境内长期居住着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壮族、藏族、畲族、白族、蒙古族、彝族、满族等11个民族。[15]

综述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市委书记 刘智勇
市委副书记 熊翔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市长 熊翔
副市长 彭必武、向益猛、李学森、周爱华、赖栋才、朱延辉、王振岩、赵学成、何显高、佘军、朱定攀

参考资料来源:恩施新闻网、[16]利川市人民政府网[17]

第一产业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市委书记 刘智勇
市委副书记 熊翔

第二产业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市长 熊翔
副市长 彭必武、向益猛、李学森、周爱华、赖栋才、朱延辉、王振岩、赵学成、何显高、佘军、朱定攀

第三产业

采茶姑娘采茶姑娘

文化

202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9.15亿元,比上年下降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26亿元,增长0.6%;第二产业增加值30.59亿元,下降5.6%;第三产业增加值127.3亿元,下降6.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72:15.36:63.92。

2020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31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1%.

2020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2%,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商品价格涨跌幅度为:食品烟酒价格上涨9.8%,衣着价格下跌0.6%,居住价格下跌3.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2%,交通和通信价格下跌4.0%,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1.7%,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7%,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0.3%。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2%,比上年回落0.7个百分点。

2020年,年末全市共有市场主体64315户,比上年增长20.4%。实有企业类市场主体10342户,增长18.1%。实有个体工商户50431户,增长21.6%。农民专业合作社3542个,增长11.6%。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3207户,其中新登记企业类市场主体2239户。

2020年,按照每人每年4380元的国家贫困线标准,全市剩余贫困人口1915人全部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贫困人口219449人实现脱贫,14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4]

利川利川(16)

民俗风情

2020年,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42107万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0.9%。其中农业总产值401192万元;林业总产值49497万元;牧业总产值238130万元;渔业总产值3535万元;农林牧渔业及辅助活动总产值49753万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33962万元,比上年增长0.7%。其中,农业增加值258790万元;林业增加值26802万元;牧业增加值124793万元;渔业增加值2212万元;农林牧渔业及辅助活动增加值21365万元。

2020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5.32万亩,比上年增加0.67万亩。粮食总产量31.34万吨,比上年减少0.6万吨,减产1.9%。油料产量1.49万吨,增长0.2%。烟叶产量0.75万吨,增长2.2%。蔬菜产量77.58万吨,减产0.2%。茶叶产量2.14万吨,减产2.8%。园林水果产量4.76万吨,减产2.2%。

2020年,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0万吨,比上年增长7.8%,其中猪肉产量3.37万吨,比上年增长11.6%。禽蛋产量1.19万吨,比上年增长26.6%。年末生猪存栏36.95万头,比上年增长113.5%,生猪出栏43.92万头,比上年增长11.1%。[14]

地方特产

2020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8.22亿元,比上年下降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7.0%,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72.76元,比上年增加0.69元,营业收入利润率15.8%,下降0.5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11.53元,增加0.56元;每百元资产实现的年营业收入56.6元,减少5.9元;资产负债率50.5%,下降0.4个百分点。

2020年,全年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55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全市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29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8亿元。[14]

宗教文化

服务业

2020年,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3.29亿元,比上年下降13.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05亿元,下降19.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08亿元,下降31.1%;金融业增加值13.16亿元,增长5.4%;房地产业增加值32.21亿元,增长1.9%;其他服务业增加值52.20亿元,下降4.5%。

2020年,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5997.42公里。等级公路5676.67公里,比上年增加177.3公里。

2020年,全年邮政业务总量13205万元,比上年增长6.2%。快递业务收入862万元,下降8.1%。电信业务总量4.80亿元。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3.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2.46万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20.21万户。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2020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17.1%。其中,民间投资完成53.35亿元,下降21.4%;工业项目投资完成13.08亿元,下降13.6%;工业技改项目投资完成2.98亿元,增长41.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8.4%;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3.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6.4%。

2020年,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381万平方米,增长13.4%;竣工面积37万平方米,增长105.6%;销售面积74.2万平方米,下降10.6%;待售面积26万平方米,增长116.7%。全年商品房销售额43.3亿元,下降2.0%,其中,住宅销售额42.6亿元,下降11.4%。

国内贸易和招商引资

202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3679万元,比上年下降27.2%。分地域看,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73183万元;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0496万元。分消费类型看,批发零售业销售额830041万元,下降27.1%;住宿餐饮业营业额103638万元,下降28.2%。

2020年,全年引进省外资金114484万元,比上年下降65.8%。

2020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40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5.4%。

财政和金融

2020年,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172975万元,比上年下降21.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7701万元,下降26.6%。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71047万元,下降18.4%。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12308万元,下降1.9%。

2020年,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98.5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68亿元,增长8.6%。其中,住户存款234.01亿元,增长13.5%。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28.6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96亿元,增长13.9%。[14]

交通

社会

民歌民歌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形式之一,是土家族山民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的一种舞蹈,土家语称“舍巴”,汉语称作“摆手”,主要流行于酉水流域的土家族聚居地区,跟清江流域的土家族的跳丧舞形成鲜明的对比,故有“南摆手北跳丧”之说[18]

恩施州来凤县河东还保留着地道、原汁原味的跳摆手舞的习俗,每逢摆手舞节,身穿土布长衫、头缠青色丝帕的男子和身着土布服饰的女子,汇集于摆手堂前,尽情地欢舞。来凤县城也修建有“神州第一摆手堂”,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摆手舞节日盛会[18]

土家服饰

土家服饰土家服饰土家族服饰接近生活型、实用型。民国以来,土家男女一年四季都戴头巾,男人以青、蓝、白或条纹布为主,长二三米,一圈圈地缠绕在头上,包成人字路;女人则多为青丝帕或自印花头巾,丝帕薄如蝉翼,最长达七米,是妇女终生陪伴之物,死后必以帕缝头入葬。衣服以青、蓝、白、印花布为主,男穿对胸衣,双排七至十一扣,俗称蜈蚣扣,袖口、领口及裤管末端加花边;女人则右开襟,袖大而短,饰花边,挂银铜佩饰,俗称“满襟”,有满清道风:未出阁少女着花衣,讲究大红大绿;小孩喜戴菩萨帽,虎头帽;男鞋多为青蓝布,女人穿绣鞋:姑娘出嫁时必穿“露水衣”,上着鲜艳桃花绣衣,下着八幅罗裙,与土老司八幅罗裙有异曲同工之妙。据大文豪沈从文考证,八幅罗裙是正宗土家装[18]

利川灯歌

利川灯歌是利川民间逢年过节、喜庆集会,载歌载舞,划地为台,以彩龙船为道具的民间演唱形式。古时,只在春节元宵演唱。由于其演员化妆、舞姿已具戏剧雏型,所以俗称“灯夹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利川灯歌逐渐与年节习俗分离,成为一种群众喜庆休闲,随时都可进行的群众文化活动[18]

利川灯歌所玩之灯——彩龙船始于明末清初,所唱之歌——又称灯调,由本地传统民歌结合玩灯特点世代演唱而成,别具特色。歌唱内容多为本地风俗人情和男女情爱,语言质朴,方言方音,衬词多,衬词美,妙趣横生,魅力无限,民族地方特色十分浓郁。旱地划船,巴山楚水,舞的是龙舟竞渡,演的是彩龙飞舞,唱的却是上山砍柴、园里种瓜、妹娃拜年,生活、劳动情景趣味盎然,巴、楚文化完美溶合,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18]

2010年,湖北省利川市的“利川灯歌”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音乐项目类别[18]

“毛古斯”舞

“毛古斯”舞“毛古斯”舞

“毛古斯”,土家族语为“拔步长”,是老公公的意思。它是土家族纪念祖先开拓荒野,捕鱼狩猎等创造的一种古老舞蹈。形式风格,异常古朴、别致[18]

跳演“毛古斯”,需十五六人组成,为首的祖辈叫“拔步长”,其他的是小辈儿孙。无论辈份高低,浑身都得用稻草、茅草、树叶包扎,甚至脸面也用稻草树叶遮盖住,头上还要扎五条大棕叶瓣子,四根稍弯,分向四面下垂。“毛古斯”舞,从动作到内容,都别具一格。演出自始至终,讲土话、唱土歌,形态滑稽,诙诣有趣。碎步进退,曲膝抖身,左跳右摆,浑身颤动。摇头耸肩,茅草刷刷作响,全是模仿古人的粗犷的仪态。

跳“毛古斯”的形式,相当自由,不受内容的限制。被称为古老文化艺术的“活化石”。[18]

肉连响

肉连响是产生于利川市都亭、汪营、南坪一带,流行于全市的民族民间舞蹈。舞蹈主要以手掌击额、肩、脸、臂、肘、腰、腿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人们习惯称之为“肉连响”[18]

肉连响起源时代无详考。肉连响主要动作有:“秧歌步”、“穿掌吸腿跳”、“颤步绕头转身”、“鸭子步”、“双打”、“十响”、“七响”、“四响”、“三响”等。在动律上讲究“圆转”,顺着相击部位不断改变身体倾斜角度,柔美协调。肉连响本无唱腔和伴奏,艺人根据表演的需要,加上舌头和手指弹动声响伴奏,增加舞蹈的欢乐气氛。

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

土司制度

从唐至明,封建王朝曾先后对西南少数民族实行羁縻州县和土司制度。明洪武初年,开始在少数民族地区设屯置所,举办儒学,“文武相维,土流间用”。至明末,境内共有支罗、官渡、朱砂、马桥、木栈、孙家、九渡、三渡、忠孝、马道、松木、元里、中坝、擂鼓、太平等屯10余处,逐渐冲破了长期形成的“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禁锢。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支罗土司黄中反明被平,改流置支罗所。明万历十四年(1586),龙阳垌土司归流,编籍万县。清雍正十三年(1735),境内所存施南、忠孝、忠路、建南、沙溪等5土司全部改土归流,次年置利川县[18]

结束境内土司制度的历史。民国时期,境内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业已形成。长期居住在境内的少数民族以土家族、苗族及侗族为主,旧时统称为“本地人”或自称为“土家人”、“苗家人”和“侗家人”,各自地小集居的范围内保持着自己的一些民族风俗和习惯[18]

教育科技

利川黄连

利川黄连,唐代即为贡品,是传统名贵中药材。人工经营始于唐,兴于宋,发展于元明,清时已成药农主业。晚清时,利川建南土司连农祝庭槐通过黄连屯集,一次交易换回白银十二担[19]

黄连主要产区有建南、汪营、忠路、谋道、佛宝山等五个乡镇区。全市种植黄连的村有110个,村民小组970个,农户3万多户。黄连常年留存面积在10万亩以上,年产量3000吨以上,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一半以上。产业总收入5亿元,其中3万余户连农年总收入超过1亿元,户均收入3300元,占药农家庭现金总收入的60%;利川黄连专业性企业16家(含专业合作社),资本总额达5000万元,资产总额超过2亿元。香连药业为中成药生产企业,其“香连片”已列为国家应急药品储备品种[19]

2010年,“利川黄连”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获准国家工商局注册。2010年和2011年,经中国中药协会组织专家现场考察评审后,分别授予利川市建南镇“中国黄连第一镇”和利川市“中国生态黄连之乡”称号[19]

利川莼菜

莼菜又名水葵、马蹄草,属于睡莲科莼菜属,为宿根性多年生湖沼水生植物。利川蔬菜指产于湖北省利川市所辖行政区的莼菜,是珍贵的水生蔬菜,食用部分是带有透明胶质的初生卷叶和嫩梢,口感滑润,营养丰富。莼菜透明胶质中含有“莼菜多糖”,这是一种酸性果多糖,由岩藻酸、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是一种良好的免疫促进剂,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异物的功能,对癌症有一定的抵抗作用。透明胶质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丝氨酸,具有保健美容的功能[19]

20世纪70年代新西兰著名传教士路易·艾黎先生在利川市首次发现莼菜。1986年7月日本高松商事株式会社社长高野善隆先生来到利川,考查佛宝山的野生莼菜资源,发现利川莼菜果胶丰富,芽粗壮,品质远高于杭州西湖莼菜,极为赞赏。1986年中央电视台记者杨金月先生到利川采风,在佛宝山拍摄了一组发现野生莼菜群落的画面,随着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引起中外许多学者研究,一致认为利川市是莼菜的一个起源地。1987年3月,高松商事株式会社黑羽帮彦部长和工程师池内文男先生来到利川洽谈莼菜的基地建设、莼菜加工、向日本出口等相关事宜[19]

1993年9月,利川“福宝山”牌莼菜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2004年,利川莼菜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地理标志产品予以保护;在2011年全国区域农产品公共品牌价值评选中,利川莼菜品牌价值为4.6亿元[19]

利川山药

利川山药有着1500年的种植历史,生长在海拔800-1500m的无任何工业污染“世界硒都”之称的恩施山区,土壤ph值5.5至7.0,土层厚度大于100CM的黄棕土,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种植出来的是富钾含硒的有机食品。特点是皮薄(呈淡紫红色)、去皮后色白、高粘液质、水分含量低、味清香怡人、口感绵和。现代药学营养学分析显示,利川山药含丰富的淀粉、维生素、胆碱及矿物微量元素,尤含丰富粘蛋白,是润养身心、营养保健价值极高的食药两用绿色植物资源。团堡山药,属日本薯蓣优质品系,藤蔓植物,皮薄,肉质凝白,气味清香,口感滑爽、咀嚼后无木质纤维渣,具“益肾气、健脾胃、止泄利、化痰涎、润皮毛”的功效[19]

2007年,利川山药成为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8年,利川山药产地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09年,利川山药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10年,“龙船水乡”牌利川山药获国家有机转换食品认证;同年,“龙船水乡”牌利川山药被选定为上海世博会专供产品,在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成功签约160万美元[19]

柏杨豆干

利川柏杨坝出产一种五香豆干。这种豆干薄如纸片,色如柠檬,香有余味,独具特色。其加工制作工艺不用食盐、卤水、石膏,将大豆磨成豆花,倒在方块模型中压缩后,用文火烘干,喷撒香料即成。别的地方也试用这个方法制做的豆干,没有柏杨豆干的特色,原因是柏杨坝有一股泉水,清凉甜爽,四季涌流,只有用这股泉水制成的豆干才有色、香、味、形独具的特色。人们把这股泉水称作“神水”。相传,清康熙年间,当地官吏进京以柏杨豆干为贡品,被朝廷赐赏为“深山奇食”[19]

利川茶叶

茶叶是利川富民兴市的产业,全市以毛坝、忠路、沙溪三乡镇为主产茶区,涉及6万多农户,20余万农业人口,占农业总人口的近30%。利川推广的无性系良种茶品种主要有福鼎大白、福云六号、龙井长叶、龙井43号、鄂茶1号、鄂茶10号、中茶108等和黄金叶、毛坝早一、冷后浑等地方良种。现已注册的商标品牌有“雾洞”、“星斗山”、“星斗绿屿”、“富硒”、“玉洞春”、“杉王”、“毛坝宜红”等,其中“雾洞绿峰”1991年被评为湖北省优质产品,1999年、2003年、2006年连续三届列入湖北省十大名茶。2009年,“星斗山”、“星斗绿屿”获湖北省著名商标称号,2011年“富硒”获得湖北省著名商标。现有14家企业获得QS认证,三家企业共9只茶叶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重点产区毛坝镇被湖北省农业厅认定为全省十大茶叶名乡镇、湖北省生态农业示范基地,2012年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称号。2016年11月,“利川工夫红茶”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注册认证[19]

文体卫生

天主教:1837年天主教传入利川,并在花梨岭设经堂。随着传教活动的展开,利川先后有多处设立了教堂。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5年),比利时籍主教德希胜、神父梅立森和武修士3人,奉大清光绪帝“敕建”,在其本国和美、英、法、德、意大利、波兰、荷兰等十三国的经济援助下,修建了花梨岭天主教堂。建国后,花梨岭天主教堂均由国内神甫驻堂,文革期间,开办了“五七”干校,其后又先后办起了国营玉米杂交场、烟草种子站、花梨村小学等。1988年,经利川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复了花梨岭天主教堂,并正式依法登记注册。2002年11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8月,天主教宜昌教区委派朱锦龙神父到花梨岭教堂管理至今。

佛教:东晋咸康年间来凤建成仙佛寺,利川即有居民前去顶礼膜拜,此后,佛教便在利川传播开来。至清末,利川境内佛寺林立。每逢庙会,香客云集。在改士归流(清雍正十三年)之前建成寺庙34座。随后的几百年中,因为时局的变迁,寺庙被毁或占用。2008年,经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批复同意,湖北利川市重建白云寺。建成后的白云寺是利川市第一座合法佛教寺庙。白云寺建设总体投资规模预计为5000万元。现已建成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主要设施。白云寺现任住持由荆州章华寺方丈上心下继大和尚兼任,寺内常住僧人有释惟贤、释惟银[20]

民生保障

利川市境内,318国道,350国道,242国道,沪渝高速,利万高速,宜万铁路和渝利铁路横贯全境,到2017年底,全市通车总里程将达到6978公里,硬化里程3900公里,全市58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境内的G50沪渝高速、利万高速,318国道是连接东西部的重要交通要道。249省道(利川--奉节)起于利川小柏杨,止于重庆奉节交界的土地垭口,全长58.831公里。249省道(湖北利川-湖北咸丰-湖南龙山)连接利川咸丰两地。350省道贯通利川重庆石柱两地。宜万铁路和渝利铁路是沪汉蓉高速铁路的一部分。利万高速公路全长105公里,已于2017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全线13座隧道和27座桥梁,目前从利川驱车到万州只需1个小时左右。利川境内铁路线长度60公里。利川火车站有通往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成都、重庆、杭州、、南昌、贵阳等方向的列车[21]

2010年12月22日,宜万铁路全线贯通运营。

2013年12月28日,渝利铁路全线贯通[21]

火车站:利川火车站、凉雾火车站[21]

机 场:恩施徐家坪机场、万州五桥机场[21]

机场

恩施许家坪机场、万州五桥机场

资源安全

旅游

利川一中利川一中

2020年,全市共有幼儿园142所,在园幼儿23226人。小学114所,毕业11774人,招生9616人,在校学生68334人。初中26所,毕业11255人,招生11679人,在校学生35764人。高中5所,毕业4860人,招生5906人,在校16281人。

2020年,全市13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1766万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1%。全年获得专利授权15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件。年末有效注册商标4193件。全年新注册商标831件。全市地理标志商标7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件。[14]

旅游数据

利川利川(20)

2020年,全年接待游客95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7.2%。旅游综合收入352265万元,下降67.6%。全市A级景区6个。全市3星级及以上饭店10家。

2020年,全市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22.34万册。文化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4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84个,村级文化活动广场584个,百姓舞台584个。

2020年,全市共建成体育场馆5个,全民健身中心1个,体育运动学校1所。

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腾龙洞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登山协会授予利川市全国青少年攀岩训练基地,成功举办2020中国山马越野系列赛(湖北利川站)。

2020年,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99个,其中医院8个,卫生院13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455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30人,注册护士2214人,药师171人,技师190人。实有床位数5274张。[14]

景点介绍

2020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92元,下降1.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3.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91元,增长2.2%,扣除价格因素,与上年持平。

2020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871元,下降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7.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980元,增长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0.4%。

2020年,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5.6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2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7.26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3.59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9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8.6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3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07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16万人。

2020年,年末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8个,床位1929张。年末共有1377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68219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全市特困供养3855人,全年临时救助2717人。

词条图册

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87581万千瓦时,增长3.0%。其中,工业用电量26230万千瓦时,同比下降7.7%。

2020年,年末耕地面积111.1千公顷。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420公顷,森林覆盖率68.4%。全市自然保护区1个,总面积455.06公顷。

2020年,全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9天,优良率为99.4%。

2020年,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起,死亡人数3人,直接经济损失351.5万元。发生火灾事故186起,死亡人数0人,直接经济损失120万元。[14]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