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肿瘤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男性,北方比南方多,临床表现:早期吞咽食物时感到不适,有食物停滞和噎塞于食管中的感觉,当病情发展至食道受损明显持续较久时,患者常常吐出泡沫状粘液,梗塞感加重,并可伴有前胸和后背持续性隐痛,全身情况逐渐恶化,出现脱水,体重下降等现象,严重者可有全身衰竭。[1]
食道癌症状: 食道内很小的肿瘤通常不引起明显症状。
当疾病到了晚期阶段,最常见的症状为吞咽困难。病人在吞咽食物时可有食物下行受阻的感觉,饮用汤水后症状消失,此类症状可反复出现。随着肿瘤不断长大,食道变得越来越狭窄,以致最后连进食流质食物也困难。食道梗阻可以引起病人严重的营养不良,也常常是导致死亡的原因。 食道癌也可以引起消化不良心口灼热、呕吐、噎塞以及胸骨后针刺样疼痛。
肿瘤细胞常由食道粘膜侵入肌层,再进而侵犯纵膈。肿瘤的局部浸润可以导致纵隔炎以及气管食管痿。
食道癌的远处转移部位包括肝、肺或骨骼。一般的说,远处转移灶所致的症状(如肝部肿块、疼痛)多出现在局部广泛浸润之后
[临床表现]吞咽时哽噎不顺,进食时胸膈闷胀,或有隐痛,或泛吐痰液及食物,舌质红,苔薄腻,脉弦细。
食道癌是指好发生于食道颈、胸、腹段的恶性肿瘤。食管癌的扩散与转移有三种形式:
①直接扩散:一般是沿粘膜向下层扩散。由于食管无浆膜,肌层如受累,病变容易穿透肌层,延伸至食管内外并可侵犯到邻近器官如肺、气管、支气管、胸膜、心包、主动脉等。
②淋巴道转移:转移发生一般较早,以低分化鳞癌及未分化癌多见,可转移到锁骨上区、肺门淋巴结、后纵膈、膈下及腹腔淋巴结。
③血道转移:转移一般发生较晚,常见转移部位有胃、肝、肺、肾、胸膜、腹膜、肾上腺及胰腺等。
食管癌的早期有吞咽噎感、吞咽痛、咽干发紧、胸骨后痛、食管内异物感、胸后闷胀、食物通过缓慢及停滞感、剑突下、上腹痛等症状。食管癌发展到中晚期,则可感到进行性吞咽困难、梗阻加重、明显恶液质及出现转移病灶。[2]
X线食道钡透及摄片,是食管癌定位诊断的重要方法。食管拉网检查可取脱落细胞及活检作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主要方法。
在消化道肿瘤中,食道癌的预后较差。在临床上所见到的食道癌患者多属中晚期,在确定诊断后,未经治疗者平均生存期为四个月。食道癌患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消除或缓解食道梗阻,在此基础上争取尽量抑制肿瘤的扩散和转移,争取带瘤长期生存。
1、启动清除肿瘤的DC细胞: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在每个患者身上提取癌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采用高新生物技术进行处理,修复其固有的癌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给DC细胞配对相应的特异性肿瘤抗原(DC疫苗),体外大量培养后回输患者体内,从而激活机体启动特异性肿瘤免疫应答,促进局部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病灶生长,使患者体内肿瘤显着消退。
2、直接清除肿瘤的CIK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是将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通过遗传改造,将识别肿瘤相关抗原(TAA)的单链抗体(scFv)和T细胞的活化序列转染这类免疫细胞,使其表达一种嵌合抗原受体(CAR),这种CIK细胞能够高效识别肿瘤抗原,从而直接杀死肿瘤细胞。
3、DC-CIK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DC-CIK细胞的联合使用可相互促进增殖和功能,在提升杀伤癌细胞的能力同时增加患者的免疫力。成熟的DC表面的大量树枝状突起可使其负载肿瘤抗原并呈递给CIK细胞;激活后的DC细胞能分泌IL-12、IL-18及IFN-γ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可以强化CIK细胞的功能。
4、反馈性恢复患者体质:DC-CIK细胞的联合治疗可改善放疗化疗的骨髓抑制,改善放疗中出现的放射性炎症,避免炎症区出现溃烂或组织纤维化,提高生活质量;另外,还可通过这些免疫细胞释放的免疫因子经神经-免疫-内分泌的网络系统改善患者的新陈代谢,恢复患者的体质,如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睡眠和精神状态、食欲和体力增加等。
目前对食道癌的治疗,主要采用生物免疫治疗,其次还包括:手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抗癌的化学药物的治疗、放射治疗、内镜下治疗、等。其最终的治疗效果取决于上述治疗方法的合理综合运用。其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案为: 0 期,病变范围限于粘膜,无转移; Ⅰ 期,病变长度< 3cm ,侵及粘膜下层,无转移; Ⅱ 期,病变长度 3 ~ 5cm ,侵及肌层,无转移者,身体条件好的患者可考虑采用手术治疗;中医宜根据辨证予以中药治疗。 Ⅲ 期,病变长度> 5cm ,侵及肌层及外层,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可予放射治疗及中医辨证论治。 Ⅳ 期,病变长度> 5cm ,明显外侵,伴转移者,可以化学治疗、中医治疗、免疫治疗为主。中西医综合治疗食管癌是我国肿瘤研究的成就,从辨证论治出发,调整机体功能,改善症状,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综合了整体与局部结合的观点,把扶正祛邪、攻与补相结合,取长补短,提高了临床疗效。
早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良好,但早期病例多是在对食道癌高危人群的普查中获得的,在实际治疗中很少见到早期病例。对中晚期病例,若治疗得当,也可向好的方面转化。
1.出血或呕血一部分食管癌病人有呕吐,个别食管癌病人因肿瘤侵袭大血管有呕血,偶有大出血。血液来自食管癌的癌性溃疡、肿瘤侵蚀肺或胸内的大血管。呕血一般为晚期食管癌病人的临床症状。
2.恶病质在晚期病例,由于咽下困难与日俱增,造成长期饥饿导致负氮平衡和体重减轻,对食管癌切除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有直接影响。
实际上每1例有梗阻症状的晚期食管癌病人因其经口进食发生困难,都有程度不同的脱水和体液总量减少。患者出现恶病质和明显失水,表现为高度消瘦、无力、皮肤松弛而干燥,呈衰竭状态。
3.器官转移若有肺、肝、脑等重要脏器转移,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腹水、昏迷等相应脏器的特有症状。食管癌病人若发生食管-气管瘘、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其他脏器的转移、喉返神经麻痹以及恶病质者,都属于晚期食管癌。
4.交感神经节受压癌肿压迫交感神经节,则产生交感神经麻痹症(Homer综合征)。
5.水、电解质紊乱因下咽困难这类病人有发生严重的低血钾症与肌无力的倾向。正常人每天分泌唾液约1~2升,其中的无机物包括钠、钾、钙及氯等。唾液中钾的浓度高于任何其他胃肠道分泌物中的钾浓度,一般为20mmol/ml。因此,食管癌病人因下咽困难而不能吞咽唾液时,可以出现显著的低血钾症。[3]
食管癌是常见恶性肿瘤,我国年死亡约15万人。食管癌发病年龄以55~74岁最为多见,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在消化道肿瘤中,食道癌的预后较差。在临床上所见到的食道癌患者多属中晚期,在确定诊断后,未经治疗者平均生存期为四个月。
人们生活与环境中的致癌物质是导致食管癌的重要因素:
1、甲苄亚硝胺、硝胺等在胃内合成致癌物亚硝胺而诱发食管癌。
2、由霉变食物所产生的各种真菌毒素的感染,与食管上皮细胞异常有密切联系,是诱发食管癌变主要原因。
3、食物刺激作用如进食烫热饮食、烈酒、大量胡椒、咀嚼槟榔等以及食管损伤、食管疾病时,也能引发食管癌。
4、营养不良和微量元素缺乏,是食管癌患者群体发病特点。
5、食管癌的发病,也常表现为家族性聚集现象。
食管癌的自然病程平均为3年或更长,其临床症状如下:
1、食管癌早期症状轻微且不明显。表现为下咽有梗阻不畅感、食物在某位有停滞、胸骨后不适及烧灼疼痛感。下段食管癌患者还会引起剑突下或上腹不适、呃逆、嗳气。
2、病情发展至中晚期时,患者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食物反流、背部肩胛区或胸骨持续钝痛、呕血或黑便等症状。期间病状虽会有所加重或减轻,但总趋向是持续性加重。若出现厌食或体重明显减轻症状,则表明癌已广泛转移。
3、晚期患者会出现恶液质、脱水、黄疸、腹水、气管压迫致呼吸困难、声带麻痹、昏迷等症状,并伴有水、电解质紊乱。当癌浸润穿透食管、气管、肺门、心包、大血管等,将引起纵隔炎,脓肿、肺炎、肺脓肿、气管食管瘘、致死性大出血等并发症。
由于早期食管癌很易出现漏诊、误诊,所以及早发现和正确诊断对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实践表明,对食道癌患者首先要确诊患病部位,有针对性进行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疗外。尤其是失去手术、放疗、化疗机会的中晚期患者,施以冲击疗法具有独特疗效,可阻断肿瘤转移,提高生活质量。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点,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脱离其原发部位,通过各种途径的转运,到不连续的组织或器官继续增殖生长形成肿瘤。食管癌的转移非常复杂,并且转移到不同脏器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常见的转移脏器有腹膜、肝脏、肺、卵巢、脑、骨等。
食管癌腹膜转移多为穿过浆膜的进展期食管癌,特别是低分化腺癌。多见于早期食管癌,但也有术后十几年才发生的腹膜转移者。食管癌腹膜转移多出现腹水,亦可浸润肠管、输尿管、胆总管,发生粘连,引起肠管、胆总管、输尿管狭窄,形成各种不同程度的梗阻表现,腹部可发现肿块。
食管癌肝转移占5%-8%,食管癌的肝转移是经门静脉血行转移的,在肝内形成多个结节性转移灶。食管癌的脏器转移中,肝转移占第一位。食管癌肝转移病人往往以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伴有肝脏肿大、上腹部肿物为主,时有黄疸出现,多无明显肝功能障碍。上腹肿物、肝肿大、黄疸均为晚期表现。
肺转移位于食管癌器官转移的第二位,仅次于肝转移,转移途径主要是血行转移。肝细胞进入门静脉,经过肝再到达肺,所以肺转移者多数伴有肝转移。食管癌肺转移在肺内形成多个转移结节,治疗效果不佳,诊断时多处于晚期,已不能切除或只能行姑息切除。食管癌肺转移很少侵及支气管粘膜,所以其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肺癌不同。初期多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血痰的发生率仅为原发性肺癌的一半,检查痰中的癌细胞,阳性率亦很低,往往在肿瘤达巨大程度,产生压迫、疼痛时才就医发现。而“肺炎”型转移,尤其合并癌性胸膜炎、胸水者,影响心功能时,症状很明显。
食管癌的卵巢转移首先表现为卵巢肿大,多为卵巢实质性癌,可行子宫或其附件切除。
食管癌的脑转移多表现为颅内压增高,主要是由于肿瘤生长迅速及周围水肿严重而引起,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显著,而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局部症状可有肢体麻木或无力、偏瘫、偏盲、失语、局限性抽搐、共济失调等。
食管癌骨转移的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局部骨痛、叩击痛,多伴有贫血、发热、出血,少数可有局部肿块或并发病理性骨折。典型X线多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而且食管癌的骨转移以全身多发性骨转移多见,单一骨转移少见。
1、大蒜枸杞饮 ;
配方:生大蒜1000g,枸杞茎叶150g,柠檬汁100g,38度酒精1800升,果糖3000g, 柠檬香精50毫升,苹果酸50g,清水6500毫升。
制法:大蒜置蒸锅中蒸15-20分钟,除去恶臭。然后加入酒精,枸杞茎叶、柠檬叶。搅匀后在20-25摄氏度室温放置10-15天。浸泡后离心分离,将浸出液置蒸馏瓶中,于60-80摄氏度蒸馏,挥发除去酒精,并过滤馏出液。在滤液中加入果糖、柠檬香精、苹果酸、清水,混匀后再进行过滤,滤液即成大蒜枸杞饮料。
功效:消坚解毒,滋阴补精。由于大蒜有阻断亚硝胺作用,枸杞又富含微量元素锗,故常饮本品,可预防肿瘤。
2、花参田三七汤
配方:花旗参7g,田三七20g,淮山药25g,枸杞子28g,桂圆肉20g,猪瘦肉300g,清水4大碗。食盐、胡椒适量。
制法:花旗参等中药放入布袋扎紧,和肉放在一起,加入清水,先大火后小火,煮2小时,加入食盐、胡椒即可。捞除布袋,吃肉喝汤,每次1小碗。每天1次。
功效:活血益气,生血养阴。一般可见有全身乏力,头晕目眩,形体消瘦,舌质青紫等症状。
3、胖大海蜜滋
配方:胖大海1个,大枣3-5枚,核桃仁10个,蜂蜜适量。
制法:胖大海加水浸泡发起后去核,大枣去核,然后与核桃仁一起浸入蜜中,调匀,用杵捣烂,制成蜜滋。每天早晨空腹喝一汤勺,连服2-3个月为一疗程。
功效:清咽解毒,润肺化痰。
4、冬虫夏草汤
研究发现,冬虫夏草所含虫草素能有效吞噬肿瘤细胞,效果是硒的4倍,还能增强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的能力,在肿瘤化疗期间以及肿瘤手术后可起到阻止肿瘤复发、转移的作用。
配方:选用天然含虫草素较多的福临门冬虫夏草,粉碎后服用,每次1.5克,每日2次,
功效: 冬虫夏草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明确的抑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连续服用一个月大部分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5、夏枯草清凉茶
配方:白茅根22.9g,夏枯草11.3g,白菊花5.6g,生甘草5.6g,淡竹叶11.3g,冰糖适量。
制法:先将白茅根、夏枯草等中药浸入10碗水中约10分钟,然后小火煮至1小时,过滤。滤液加入冰糖调味即可。每次1碗,每天2次。
功效:清热养阴,明目散结。
6、黑豆海参老鸭
配方:黑豆60克、海参60无、老鸭1只。
制法:海参用清水反复浸泡1天洗净(或再用少许食用碱水煮沸海参以去其灰味后再用清水浸泡),老鸭杀后去内脏,切成块,加水与黑豆、海参炖烂,盐调味服食。适用食道肿瘤体虚者。
1.确定癌症诊断时的心理护理 由于目前癌症仍是一个预后欠佳的痛苦的痼疾,故病人在接受诊断的过程中常常过分焦虑,但又抱着最好不是癌症的希望。医生在没有确切把握之前,不能向病人及其亲属透露,"可能是癌症"的言词或泄露出暗示性的表情。在诊断已经明确,但病人的精神准备还不足时,医生应该给病人心理上的缓冲机会以避免出现过于强烈的心理刺激,要让病人在知道患癌症的同时,建立起治愈疾病的希望和信心。对病人隐瞒癌症诊断或告诉其假诊断是不妥当的。前者会引起的病人猜疑,后者早晚病人会知道真象,一旦病人发现自己被蒙在鼓里,顿时就会受到一个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并因此对医生和家属产生程度不同的不信任感,这对进一步治疗措施的实施很不利。护士要以自己对癌症的乐观态度去影响病人,使其对即将开始的治疗抱有信心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2.疾病治疗阶段的心理护理 一个完善的治疗计划将使病人在确定诊断时遭受的心理创伤得以较快地平复,并带来恢复健康的希望,有助于改善情绪。不论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还是手术切除,癌症病人总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忍受比较大的精神和躯体损伤,故医生必须在治疗中得到病人的高度信任和密切配合,必须把整个计划及其利害关系以及治疗措施向病人交待清楚,使病人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病人对治疗计划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则比较容易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若一旦出现严重的治疗反应,并且超过病人事先想象的严重程度时,病人还需要得到心理的和对症治疗的双重支持,对于恶心、厌食、虚弱、失眠等一系列治疗反应,除给予一些对症及保护性药物外,医生和护士一定要在精神上经常地给予其安慰和鼓励,耐心解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解除病人的焦虑和不安。这种心理上的支持,会使病人情绪稳定、乐观,有助于减轻治疗反应,使治疗方案顺利完成。
3.弥留病人心理护理 晚期癌症病人在死亡前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弥留期,身体严重衰竭而神志尚清醒,除忍受躯体的磨难,还忍受即将与亲人永别的情感痛苦。由于每一个人的人格特征、生活经历、文化素质和信仰不同,对待死亡的态度亦不一样,其中信仰为关键因素,故医护人员应当尊重病人的信仰,不应该对信仰不同的人表示任何轻蔑态度。对弥留病人尽职尽责,这不仅是对病人人格的尊重,也是对其家属的最大精神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