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子化学电池板在没有光照时其特性可视为一个二极管,其正向偏压U与通过电流I的关系式为:I = I0eq U(nk T)- 1 = IeβU(- 1)(1)式中,I、U为P - N结二极管的电流及电压,k为波尔兹曼常数,q为电子电荷量,T为绝对温度,I0是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n是理想二极管参数,β =qnk T。当太阳光照射到光电池时,由半导体理论知,半导体内部N区和P区中原子的价电子受到太阳光子的激发,通过光辐射获取到超过禁带宽度Eg的能量,脱离共价键的束缚从价带激发到导带,由此在半导体材料内部产生出很多处于非平衡状态的电子空穴对。这些被光激发的电子和空穴,或自由碰撞,或在半导体中复合恢复到平衡状态。其中复合过程中对外不呈现导电作用,属于光电池能量自动损耗部分。光激发载流子中的少数载流子能运动到P -结区,通过P - N漂移到对方区域,对外形成与P - N结势垒电场方向相反的光生电场。一旦接通外电路,即可有电能。当把众多这样小的光伏电池单元通过串并联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构成光伏电池组件,便会在光的作用下输出功率足够大的电能。
假设光电池的理论模型是由一理想电流源( 光照产生光电流的电流源)、一个理想二极管、一个并联电阻与一个电阻所组成,如图1所示。图1理论模型
由基尔霍夫定律得:IRs+ U -(Iph- Id- I)Rsh(2)式中,I为光电池的输出电流,U。由式(1) 可得:I 1 +RsR( )sh= Iph-URsh- I(3)假定Rsh= ∞和R= 0,光电池可简化为如图2所示的电路。图2光电池的简化电路这里,I = Iph- Id= Iph- I0(eβU- 1)。在短路时,U = 0,Iph= Isc,而在开路时,I = 0,Isc- I0(eβUOC- 1)=0,所以UOC=1βlnIscI0[+ 1](4)式(4) 即为在Rsh= ∞和Rs= 0的情况下,光电池的开路电压UOC和短路电流Isc的关系式。当光电池接上负载电阻后,光电池的输出电压和电流随着负载电阻的变化而变化。当负载电阻R =Rm时,光电池的输出功率为最大,即最大功率Pm,对应电压Um和电流Im,可知Pm= UmIm(5)。图2简化模型
填充因子FF是表征光电池质量好坏的一个指标,其定义为最大功率Pm和UOC与Isc之积的比值,即:FF =PmUOCIsc(6)。
体系 | 光吸收体 | 界面 | 产品 |
1.电化学光伏电 | 半导 | 半导体/溶液 | 电 |
2.光电合成 | 半导体 | 半导体/溶液 | 化学产物 |
3.“光电流”电池 | 溶液中的分子 | 金属(简并半导体)/溶液 | 电 |
4.微多相氧化还原体系 | 半导体或溶液中的分子 | 半导体/溶液金属/溶液胶束/溶液 | 化学产物化学产物 |
5.合成的叶绿体 | 膜上的分子 | 膜/溶液 | 化学 |
体系 | 光吸收体 | 界面 | 产品 |
1.电化学光伏电 | 半导 | 半导体/溶液 | 电 |
2.光电合成 | 半导体 | 半导体/溶液 | 化学产物 |
3.“光电流”电池 | 溶液中的分子 | 金属(简并半导体)/溶液 | 电 |
4.微多相氧化还原体系 | 半导体或溶液中的分子 | 半导体/溶液金属/溶液胶束/溶液 | 化学产物化学产物 |
5.合成的叶绿体 | 膜上的分子 | 膜/溶液 | 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