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大国关系

目录导航

概念解释

中国提倡的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是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目的的国际关系新型模式,是大国之间面对国际新形势,避免最终以意识形态对抗或以战争解决分歧的新方式。

发展历程

新型大国关系的提出有一个渐进的过程。2012年2月,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访问期间,习近平提出:“中美要携手走出一条大国间和谐相处、良性竞争、合作共赢的新型道路”,构建“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新型大国关系。“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新概念得到了美方的重视和回应,成为指引两国关系发展的新目标。2012年12月,这一概念被写入中共十八大报告。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在系统总结中美关系发展经验,全面审视当今时代特点的基础上,就如何破解历史上“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通常走向冲突这一难题,提出的新思考和新方案。

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加利福尼亚安纳伯格庄园与美国总统B.H.奥巴马举行“庄园会晤”,就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习近平用“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三句话对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作了精辟概括。“不冲突不对抗”就是要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双方都认为,面对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需求,中美应该也可以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冲突对抗的新路。双方同意,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相互尊重,合作共赢,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2013年11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C.赖斯在乔治城大学阐述美国对亚太政策。在谈到美中关系时,赖斯指出美国将寻求具体措施实现新型大国关系,在美中两国利益存在交集的事务上深度合作,同时管控美中两国之间不可避免的竞争关系。

2014年7月,习近平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发表题为《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致辞,并提出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4点看法和主张:①增进互信,把握方向。②相互尊重,聚同存异。③平等互利,深化合作。④着眼民众,加深友谊。

2014年10月,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访问美国,在会晤美国国务卿J.F.克里时,克里称“美中之间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双方要积极寻求加强务实合作、妥善管控分歧之道,推动美中新型大国关系建设”。

2014年11月,奥巴马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美两国元首举行了“瀛台夜话”。习近平提出要从6个重点方向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①加强高层沟通和交往,增进战略互信。②在相互尊重基础上处理两国关系。③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④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⑤在亚太地区开展包容协作。⑥共同应对各种地区和全球性挑战。

2015年9月,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进行“白宫秋叙”。双方重申继续构建基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从中美关系的全局把握,两国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双方合作始终是主流。习近平以蕴含中国智慧的哲学思维看待分歧,“要看大局,正所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2016年9月,奥巴马参加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两国元首举行“西湖长谈”。习近平指出,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取得许多实实在在的成果。这些成果充分说明中美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中美合作可以办成许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其中,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已成为中美关系中一大亮点。

2017年2月,习近平同美国总统D.特朗普通电话。习近平指出,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层出不穷的各种挑战,中美加强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上升。中美两国发展完全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双方完全能够成为很好的合作伙伴。

2017年3月,美国国务卿L.蒂勒森在访华期间,与中国外长王毅会晤时指出,“自从40年前美中展开接触的历史时刻开始,两国一直本着不冲突不对抗、互相尊重、双赢合作的精神发展两国关系,这一精神将继续引导两国进行深入对话、发展共识,以及未来关系发展。”

2017年4月,习近平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同特朗普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习近平指出,“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中美“要充分用好新建立的外交安全对话、全面经济对话、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社会和人文对话4个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推进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推动双向贸易和投资健康发展,探讨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等领域务实合作。要妥善处理敏感问题,建设性管控分歧。双方要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要“在新起点上推动中美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

2017年11月,特朗普访问中国。在中美首脑会晤时,习近平强调,中美关系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双方要共同努力,把4个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打造成为中美增进互信的加速机、培育合作的孵化器、管控分歧的润滑剂,为中美关系取得新的更大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2018年5月,习近平应约同特朗普通电话。习近平指出,当前,中美关系发展处在一个重要阶段。中美两国应“保持高层及各级别交往,相互尊重、互利互惠,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新型国际关系

2013年3月,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时,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演讲。在演讲中,习近平提出“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

2015年3月,王毅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演讲《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他指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习近平主席总揽世界大势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既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和创新,必将对未来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2016年9月,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指出,各国“应该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2017年10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在《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节中,习近平指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2017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洁篪在《求是》撰文指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路径。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倡导各国秉持相互尊重原则,共同追求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的公平正义,携手合作、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相互尊重是前提,公平正义是准则,合作共赢是目标。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质,就是要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道路、积累条件。”

2017年12月,王毅出席由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主办的2017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时表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要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其核心内涵包括:①相互尊重,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不同制度、宗教、文明一视同仁。②公平正义,强调反对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维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合法权益。③合作共赢,呼吁超越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倡导共谋发展、互利互惠的新思路。

2018年6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运筹好大国关系,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由上可见,“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提出在理论上、实践上为“新型国际关系”做出了探索和铺垫。“新型国际关系”已成为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处理关系的新方针和新准则。

评价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指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两个秩序”问题,即中国要维护的国内秩序,以及美国所倡导并维护的全球秩序。决定中美关系的首要因素是两国各自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两国应当“共同进化”。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苏格认为,中美双方要增进战略互信,防止战略误判。两国应守住“不冲突不对抗”底线,筑牢“相互尊重”基础,共同推进“合作共赢”目标。

美国前国务卿H.A.基辛格认为,习近平提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一种富有智慧的政治远见。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尼采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研究系主任D.M.兰普顿指出,新型大国关系的目标是避免中美在高层方面的冲突,实现合作共赢,从而有利于整个全球体系。相互充分的理解以及构建共同安全应是两国战略的核心。

(本词条内容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授权提供,作者:倪峰  李枏)

(本词条内容,由搜狗四史百科编委会编写)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