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博物馆

赤峰市博物馆

中文名 赤峰市博物馆
投用时间 1987年7月1日
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新城区富河街
珍贵文物 1390件/套(截至2019年末)
门票价格 免费
类别 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目录导航

赤峰市博物馆位于赤峰市区文化广场的北侧,1959年成立昭乌达盟博物筹备处,1963年成立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1987年更名为赤峰市博物馆。赤峰市博物馆坐落在赤峰市中心城区文化广场的北端,建筑风格体现了东方古典建筑庄重典雅和现代建筑流畅简洁的完美结合。馆舍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馆藏文物1万余件,图书资料几千册。博物馆主要有文明之光、青铜时代、草原帝国三大展区。文明之光展区主要介绍赤峰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的文物精品展。青铜时代展区主要介绍创造了草原青铜文明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草原帝国展区主要介绍辽文化、蒙元文化专题展示。

1982年至2002年先后主办、承办大型学术活动:“中国契丹考古学会”、“中国辽金史学术第四次年会”、“内蒙古考古学会”等。1989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普查先进集体。编辑出版了《昭乌达盟文物选辑》、《赤峰市文物志》、《赤峰市金石志》、《赤峰市文物古迹博览》、《文博通讯》等。是推动赤峰对外开放和扩大赤峰知名度的文明窗口。

馆内现存一部金字《甘珠尔经》,无论装潢、书法都堪称佛教经典之珍品。它是清光绪年间巴林左旗昭慈寺四世葛根吉光梅特来嘉木措(古格木德扎木苏)从青海塔尔寺带回的。《甘珠尔经》内容相当于汉译佛经“经、律、论”三藏中的“经”和“律”,涉及天文、地理、医学、农学、哲学等宗教教义。这套经卷共111册。每册上下各用紫檀色上等木料做成规格一致的护封。每册150—300页不等。护封两头阳刻涂有金粉的藏文经句。经页为上好的磁青纸,这种纸坚韧,厚实,翻阅方便。经文是用纯金粉手写在深蓝色的写经纸上,笔力刚健流畅,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书法艺术的瑰宝。

馆内还有一件用近十万颗海珠串织的团龙袍。身长150厘米,通肩宽190厘米,深黄色,里层衬白地暗花,圆领,马蹄形袖,袖头和领口都是用黑蓝色丝绸垫边,并用金丝线织出花图案,图案正中刺锈一“寿”字,庄重大方。周身用金丝线穿珍珠粒织成八条形态各异的龙,两肩各一条,龙角竖起,四足腾空,龙首下用珍珠织出一银光闪烁的“寿”字,并点缀山水、彩云,前胸、后背各有一盘龙,神态威严。前后下缘各有一条龙,四爪腾空,追逐火珠,周缀彩云,形象生动,栩栩如生。龙下以五彩线织出祥云,绚彩壮丽,世所罕见。这件珍珠龙团袍系下嫁给巴林郡王乌尔衮的康熙皇帝三女儿荣宪公主的朝服。

2002和2003年,赤峰市博物馆先后又以赤峰历史文化的四次高峰为主题,对原有的展厅和文物进行了重新调整、布局与展示,调整后的博物馆展区为三大部分,即文明之光、青铜时代、草原帝国。文明之光展区主要介绍赤峰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的文物和遗存。青铜时代展区主要介绍创造和发展了青铜文明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草原帝国主要介绍辽文化,蒙元文化在这里也有专题展示。

走进赤峰市博物馆,你会看到赤峰八千年来的上万件历代珍贵文物。如红山文化彩陶,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青铜礼器和夏家店上层文化的青铜车马具等带动物纹饰的器物、牌饰,还有辽三彩鸳鸯壶等一大批各朝各代国宝。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


024000  

  在赤峰博物馆二楼南侧回廊上,有一个特殊的角落,这里悬挂着一组人物照片,在统一的仿紫檀木镜框、淡绿色衬纸、浅粉色说明栏的装饰下,几个大大的黑白人像显得既庄重高雅又亲切感人。这是几位国内已故著名的考古学家的照片。这些考古学家在探索中华史前文明的过程中,都曾关注过赤峰这块大地;或曾对赤峰发现的史前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给予高度的评价;或曾长期在赤峰的土地上开展考古调查、考古发掘工作,发现并命名过考古学文化。他们有的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来到赤峰调查远古文化,揭开了研究这里史前文明的序幕,有的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还在开展着考古发掘工作,在这七十年的历程中,两代中国考古学者孜孜以求,最终建立起了赤峰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正是由于他们的不懈探索,才推动了对赤峰地区史前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展,从而确定了赤峰所在的西拉沐沦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历史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悠久,或者更久远。他们为中华文明探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赤峰博物馆的史前文化展厅里,展示着这些考古前辈的发现,从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开始,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上下层文化,形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远古文化系列,向人们形象地述说着在赤峰这块土地上祖先们留下的文明履痕。在展示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我们更不能忘记这些研究者、发现者。因此,我们把这些已故的考古学家的照片高悬起来,缅怀他们的功绩,宣传他们的精神,让探索中华文明的步伐永不停息;让人们在了解中华文明的同时,感知着考古发现的艰辛、研究的艰难,对这些默默探索、无私奉献的学者们满怀崇敬之情。———这就是我们从2002年起作了这样一个长期陈列的真正意图所在。像赤峰博物馆这样宣传考古学家,在国内还是首例,赤博的这一角,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些考古学家是:

  梁思永(1904———1954年)

  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对赤峰地区的史前文化进行调查。

  尹达(1906———1983年)

  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于1954年在其所著的《中国新石器时代》一书中,首次将在红山后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正式命名为红山文化。

  裴文中(1904———1982年)

  我国著名的古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1956年曾在赤峰红山后对红山文化等史前文化遗址进行调查、发掘。这是我国考古学家首次对红山文化遗址进行的发掘。

  苏秉琦(1909———1977年)

  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通过对赤峰地区史前文化的研究,确认以赤峰地区为中心的西拉沐沦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龙文化的源头。

  苏赫(1925———1999年)

  政协全国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赤峰市第一、二、三届副主席。文史专家。曾任原赤峰市文物工作站(博物馆前身)站长,发现并命名了小河沿文化。为赤峰市的文博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刘观民(1931———2000年)

  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内蒙古工作队队长。长期在赤峰开展野外考古工作,主持了宁城南山根、松山区夏家店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先后命名了富河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夏家店上层文化。

  杨虎(1938———2004年)

  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原始社会考古研究室主任。长期在赤峰开展野外考古工作,主持了敖汉旗兴隆洼、小山、小河西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1985年提出了兴隆洼文化的命名。

  还有几位著名的考古学家,在过去的岁月里,同样为发现、研究赤峰地区的史前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徐光冀先生命名了富河文化、夏家店上下层文化,刘晋祥先生命名了赵宝沟文化,这些先生现在虽已年近古稀,但仍关注着赤峰地区史前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我们衷心地祝愿他们健康长寿!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中华文明的探索者,记住这些曾对赤峰地区的史前文化的发现、研究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考古学家们!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