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称为产后宫缩痛,多见于经产妇和多胎产妇。
产后腹部发生像抽筋般的疼痛是由宫缩引起的,这是正常现象,产妇不要过于惊慌。如果胎儿是多胞胎或者巨型胎儿,致使子宫扩张过度,那么就需要更加强烈的宫缩来实现子宫的复旧。所以多胎产妇、巨婴产妇和经产妇更容易发生产后宫缩痛。同时哺乳时反射性催产素分泌增多刺激子宫加重宫缩,所以给宝宝哺乳时,也经常会出现宫缩痛。
一般不收缩时的子宫压力大约是10mmHg,当子宫收缩压力增加到大于25mmHg的时候,孕妇才会开始感觉到酸痛的滋味。这种酸痛,有点类似月经来临般的腹痛,不止下腹部不舒服,还会痛到腹股沟甚至有持续性下背酸痛;严重的还会伴随阴道分泌物增加及阴道出血。而当有不正常的分泌物或出血情况时,就要尽速就诊。除了生理上自发性的宫缩之外,有些外力状况也会引发宫缩。
跌倒—腹部不慎受到撞击时,不但会压迫到子宫内的胎儿,也会因疼痛、惊吓导致子宫内血液供给变少,严重的撞击甚至还会造成胎盘早期剥离,危及妈妈与胎儿的生命。提搬重物—拿重物或搬运物品时,会在腰及下腹部用力,引起腹部的压迫及子宫的充血,所以会有流产、早产的危险。若是不得已的情况〈如抱小孩〉,最好先蹲下弯腰,抱紧孩子或物品后,再站起举腰。常见的病因—子宫感染或子宫外的感染,如泌尿道感染、阴道炎。胎盘异常、子宫异常或是子宫过大等,例如多胞胎怀孕、葡萄胎。
身体处于长期的摇晃状态、从事激烈的运动—由于剧烈运动时,常会不自觉使用到腰、腹部力量,或是时间太长而造成过度疲劳;所以,若要长时间的搭乘交通工具,最好先征询医师建议,以免发生意外。冷水浴—突然的温度改变,会使通过身体的血流变少,对于需要温暖的子宫环境会有不当刺激,进而造成收缩发生。
紧张、过度疲劳—临床的观察,孕妇长期处于过度紧张与疲劳的环境下也较容易出现频密的宫缩屈着身体或采压迫腹部的姿势—怀孕时由于重心前倾,因此有许多准妈妈会不自觉地弯腰驼背,但这样的姿势容易造成骨盘塌陷,胎儿位置也无法保持在正确的胎位。此外,弯腰动作也会加重身体负担,造成背脊及腰椎疼痛感。进行和非怀孕时同样的性生活—怀孕时虽然可维持性生活,但剧烈的性交动作及射精,容易引发子宫收缩,男上女下的姿势也会压迫腹中胎儿。此外,怀孕前三个月和最后一个月,是胚胎着床发育和即将临盆的敏感时期,最好能节制或避免性生活。
子宫出现收缩现象就叫宫缩。从怀孕开始,子宫会自然出现零星且不规则的收缩;这种宫缩通常强度不强,孕妇也不会感到疼痛及造成子宫颈变化。在医学上称这种收缩,叫做“BraxtonHicks收缩”。在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称为产后宫缩痛。产后宫缩痛一般在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后自然消失,多见于经产妇。哺乳时反射性催产素分泌增多会使疼痛加重。
产后宫缩痛通常会一直持续到孕期最后一个月,才变得比较不频繁。但到怀孕最后1、2周时又转变为频繁,甚至10~20分钟就收缩一次,部分还呈现规律性。到了怀孕最后期,这种收缩还会令孕妇感到很不舒服,称为「假性阵痛」。这时候的宫缩,很难与进入待产的真正阵痛区分,有时候必须到医院检查与进一步观察才能知道。
当有宫缩时,宜立即卧床休息(左侧卧),并计算一小时内宫缩次数,注意有无早产症状,并且随时观察胎动。若感觉胎动减少时,先进食或以手摇晃腹部测试观察;若确定有早产症状或胎动减少情形,则应到医院求诊。
产妇产后宫缩痛除了生理上自发性的宫缩之外,有些外力状况也会引发宫缩。具体因其原因如下:
1.跌倒。腹部不慎受到撞击时,会因疼痛、惊吓导致子宫内血液供给变少,严重的撞击甚至还会造成产后宫缩痛,危及孕妇的生命。
2.提搬重物。拿重物或搬运物品时,会在腰及下腹部用力,引起腹部的压迫及子宫的充血。
3.常见的病因。子宫感染或子宫外的感染,如泌尿道感染、阴道炎。胎盘异常、子宫异常或是子宫过大等,例如多胞胎怀孕、葡萄胎。
4.紧张、过度疲劳。临床的观察,孕妇长期处于过度紧张与疲劳的环境下也较容易出现频密的宫缩。
6.进行和非怀孕时同样的性生活。怀孕后虽然可维持性生活,但剧烈的性交动作及射精,容易引发子宫收缩。此外,最好能节制或避免性生活。
7.身体处于长期的摇晃状态、从事激烈的运动─由于剧烈运动时,常会不自觉使用到腰、腹部力量,或是时间太长而造成过度疲劳;所以,若要长时间的搭乘交通工具,最好先征询医师建议,以免发生意外。
8.冷水浴─突然的温度改变,会使通过身体的血流变少,对于需要温暖的子宫环境会有不当刺激,进而造成收缩发生。[1]
在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称为产后宫缩痛。产后宫缩痛一般在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后自然消失,多见于经产妇。哺乳时反射性催产素分泌增多会使疼痛加重。子宫缩复不良是引起产后出血最常见原因。宫缩乏力的局部原因就是双胎、巨大胎儿、羊水过多等,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子宫过度膨胀,造成产后缩复不良。
产后出血是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之一,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而产后出血又以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最为常见。产后出血应及时诊断与处理。胎儿娩出后,立即将弯盘置产妇臀下,收集出血。待胎盘娩出后,检查胎盘,胎膜完整,无软产道损伤,进一步检查子宫收缩情况,如子宫柔软,轮廓不清,或用手按摩时,子宫收缩变硬,轮廓清楚,停止按摩时,子宫又复柔软,轮廓不清,即可确定为乏力性引起的出血。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助产人员不要惊慌,应及时采取适时而有效的方法预防及治疗。如注射宫缩剂、按摩子宫等促进宫缩。
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是与β1和β2与受体结合,身体中的大部分器官系统都存在此类受体。β1受体介导刺激性作用,主要存在于心脏、小肠和脂肪组织,而β2受体主要在平滑肌上介导松弛作用,存在于子宫、血管、细支气管和肝脏。β激动剂是最广泛使用的早产治疗药物,1961年,非选择性β激动剂异克舒令是用于治疗早产宫缩的第一药物,但由于会引起包括孕妇低血压等在内的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到限制。20年前开始使用的利托君宣告了第一个选择性β激动剂的使用,β激动剂还包括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和非诺特罗。
静脉给予β激动剂通常需要每15min进行评估,根据收缩情况和对治疗的反应及不良反应而调节或维持的滴注速率,以减少心血管、代谢性和包括水肿在内的严重不良反应。因为该种药物可引起孕妇和的不良反应,目前应用很少。
硫酸镁镁离子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细胞,拮抗钙离子对子宫收缩的活性,能抑制子宫的收缩,在国内外应用广泛,其不良反应较少,也一直作为国内抑制宫缩的常用药物。最近Crowther的一篇META分析对硫酸镁治疗早产的效果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产后宫缩痛
钙离子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是一类能选择性地减少慢通道的Ca2+内流,因而干扰细胞内Ca2+浓度而影响细胞功能的药物,能抑制子宫收缩。常用药物为硝苯地平和尼卡地平,应密切注意孕妇心率及血压的变化,已用硫酸镁者慎用。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最初用于关节炎止痛,但是可以有效抑制早产。最常用的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为吲哚美辛,其有效性至少与β激动剂相同。前列腺素在刺激早产和足月产时的子宫收缩性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可以刺激子宫收缩及软化宫颈。目前的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主要针对环氧化酶(COX),从而抑制前列腺素从其前体花生四烯酸的合成。COX酶有两种形式,分别为诱导型(COX-2)和常态型(COX-1)。
依保(阿托西班)催产素是发动子宫收缩中的重要激素,催产素类似物可以模拟或阻断其作用,阿托西班是对子宫有高特异度特异性的催产素受体拮抗剂,可以用于抑制催产素发动的子宫收缩,并且很少甚至没有全身不良反应。
在2001年进行了8个国家80个中心的试验研究,比较阿托西班和3种不同β激动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证实阿托西班的子宫特异性使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β激动剂组相比,孕妇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为81.2%,而阿托西班组为8.3%,比β激动剂组少10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较低;在孕妇分娩后娩而无需其他早产治疗的比率优于β激动剂组。
静脉给予β激动剂通常需要每15min进行评估,根据收缩情况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不良反应而调节或维持目前的滴注速率,而阿托西班的标准给药方案是无需进行剂量调整。应用β激动剂需要频繁监测以减少心血管、代谢性和包括肺水肿在内的严重不良反应,但应用阿托西班后安全性与安慰剂相似,且无需固守一般早产药物应用的指导原则。
针对产后宫缩痛,产后出血好发于异常产及有并发症的孕产妇,产前应认真筛选出高危孕产妇,做好监护,于分娩前做好抢救准备。分娩期,要加强分娩监护与护理,注意产妇的休息与营养补充。若有使用降压、镇静药时,用药要适量,避免过量,以免影响子宫收缩。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处理,有高危因素产妇如合并双胎、羊水过多、滞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重度妊高征,经产妇既往有产后出血史者等,可于胎儿前肩娩出后,即嘱台下护士肌注或静脉滴注催产素,以促进子宫收缩。产后出血常发生在产后2h内,子宫收缩乏力为最常见的原因,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是加强子宫收缩,因此,发现产后出血时,不管原因如何,均应首先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加强宫缩,并进一步检查原因。在产后2h内,应严密观察产妇的一般情况及子宫复旧情况。
解萘普生栓(NaproxenSuppositories)治疗产后宫缩痛的效果。方法对285例产后宫缩痛的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用萘普生一枚(0、25g)塞入肛门内2cm。口服去痛片2片,记录疼痛开始减轻时间,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
在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称为产后宫缩痛。产后宫缩痛一般在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后自然消失,多见于经产妇。哺乳时反射性催产素分泌增多会使疼痛加重。产后宫缩痛的处理方法 产后宫缩痛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产后子宫要通过收缩,逐渐恢复到正常大小。多胎产妇及经产妇的痛感更强烈,主要是因为子宫只有加强收缩才能恢复正常大小。
分娩是一个正常生理过程,也是一个极其痛苦潜伏着病理性转化过程。分娩的全过程都是靠产妇宫缩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内娩出。从正规的宫缩痛开始直到分娩结束,在分娩结束后有的产妇还能逐渐适应,可绝大部分产妇却难以适应。为了减轻产妇痛苦,保证其顺利分娩后能够顺利恢复生理结构,在分娩需要对孕妇加以解释和心理疏导。进行心理护理时请注意以下几方面:
(1)用心理疗法可以减轻宫缩痛,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使产妇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由于中国实施计划生育,社会和家庭给产妇极大优待和照顾,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他们过分小心谨慎。这就要求助产士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态度要和蔼,操作要轻柔,观察产程要主动,解答问题要耐心。
(2)消除产妇焦虑、紧张恐惧心理。这些因素可使产妇对疼痛敏感增高,疼痛加剧,而紧张在临床上却是一种重要致病因素,产妇精神紧张,可通过中枢神经致使大脑皮质受抑制。临床观察有50%的产妇有焦虑心理,75%产妇有紧张恐惧心理。所以在产后要多做解释,将产后宫缩的特点情况告诉她们,同时介绍护理常识。
(3)用转移注意力、按摩、深吸气法减轻产后宫缩痛,对于在产后耐受力强的产妇要给予鼓励;对于耐受力弱、疼痛高度敏感者要多关心,在宫缩过强过频时多与产妇交谈以分散其对疼痛的注意力,或抚摸产妇腹部,按摩腰骶部,嘱阵痛时产妇深呼气,同时交代产妇及时排空膀胱,进高热量饮食,保持体力,使其精神振奋,情绪高涨,促进抗痛。
(4)心理护理是建立在普通护理基础上,但突出强调医学心理学重要性,在产程中做好产妇心理护理,使其在产程中做到心理适应,以转移注意力、按摩法、深吸气法消除产妇紧张心理,提高对产痛的耐受力。所以在减轻产妇在产后宫缩痛各环节中,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是目前减轻宫缩痛的一种较好的方法,值得产科工作者加以重视。
血食疗法:一般产妇都能忍受得了这种疼痛,对于严重者,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缓解疼痛:口服止痛片,或取山楂100克,水煎加糖服。用针刺中极、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轻揉子宫,以促进宫腔内残余物质排出。用热水袋热敷小腹部,每次敷半个小时。按摩小腹,使子宫肌肉暂时放松、缓解疼痛。
盐,艾绒。用法胎儿娩出后,在产妇脐部平铺一层盐,将艾绒搓成绿豆大的艾炷,放在盐中央,灸3-7壮。枳壳、生白芍、肉桂、生甘草等份压粉,装瓶备用。用法每次取药粉30克,以醋调为膏状,敷脐,常规法固定,外放暖水袋热敷。
中医疗法:
1.口服止痛片,或取山楂1克,水煎加糖服;
2.用针刺中极、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
3.轻揉子宫,以促进宫腔内残余物质排出;
4.用热水袋热敷小腹部,每次敷半个小时;
5.按摩小腹,使子宫肌肉暂时放松、缓解疼痛。
生产后第一天,子宫维持在脐部高度,然后每天下降一横指,10~14天子宫会回复到骨盆内的位置,4~6周回复到正常体积。喂哺母乳者因宝宝吸乳会使体内释出催产素,刺激子宫收缩加重宫缩痛。产后腹部会发生象抽筋般地疼痛(尤其是喂哺宝宝母乳的时候),这是子宫在收缩,为了使子宫能正常下降到骨盆内所引起的。这种疼痛4~7天后会自然消失。
宫缩大多数为生理现象,如果频率在正常范围就没有问题,但次数太多,一个小时以上也不见缓解,就要从日常生活着手,为防止宫缩的出现,注意以下各项。
第一,不要走太多的路程和搬重物。持重物会导致腹部用力,很容易引起宫缩。
第二,疲倦时躺下休息,保持安静,会很有效。
第三,不要积存压力。精神疲劳和身体疲劳一样会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压力积攒后也容易出现腹部变硬,最好能做到身心放松。
第四,防止着凉。空调使下肢和腰部过于寒冷,也容易引起宫缩。可以穿上袜子,盖上毯子,防止着凉也很重要。
家人护理技巧:
1、侧睡
让产妇侧睡,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以减少该部位的疼痛,坐时给产妇臀部垫个坐垫也会有帮助。
2、按摩
在产后10天内,家人可用手掌稍微施力帮产妇作环形按摩,一直到感觉该部位变硬即可,如果子宫收缩、疼痛厉害时,应暂时停止按摩,用俯卧姿势来减轻疼痛。
3、止痛药
若是仍然感觉疼痛不舒服,影响到休息及睡眠,应通知医护人员,必要时可以用温和的镇静剂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