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所镇

后所镇

人口 69507人(2017年)
中文名 后所镇
外文名 Afterthetown
所属地区 中国西南
下辖地区 法凹村民委员会
方言 富源官话
机场 兴义万峰林机场
著名景点 万峰林、马岭河峡谷
目录导航

行政区划

法凹村民委员会

庆云村民委员会

栗树坪村民委员会

小冲村民委员会

卡泥村民委员会

双诺村民委员会

杨家坟村民委员会

外后所村民委员会

迤后所村民委员会

老牛场村民委员会

阿依诺村民委员会

洗洋塘村民委员会

岩上村民委员会

经济

2010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18亿元、同比增长1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434万元、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4亿元、增长4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96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4288元、增长10%。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2.9亿元、贷款余额1.97亿元,分别增长23.4%、13.2%。

农业

2010年全镇粮食播种面积7173.33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粮食总产量4.036万吨,比上年增1.6%。全镇人均占有粮食620千克。

狠抓“节令、地膜、良种、规范化种植”四项科技措施的落实和推广,完成专用型及特色玉米良种推广2533.33公顷,完成旱作及水稻生物多样性优化种植253.33公顷,完成脱毒马铃薯及加工型优良品种推广2066.67公顷,完成马铃薯高垄双行产栽培技术推广1600公顷,实施农作物重大病害虫综合防治733.33公顷,完成土壤配方施肥及专用肥推广666.67公顷,实行机耕面积866.67公顷,实现种植业上农民纯收入人均增加100元。

畜牧生产:以大河乌猪推广为主的畜牧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肥猪出栏5.98万头、大牲畜出栏920头(匹)、肉羊出栏1.2万只、育成仔猪5.69万头,肉类总产量6366吨 ,比上年增6.7%,实现畜牧业总产值5995万元,比上年增7%。

工业

工业总产值完成18亿元、增长13%,其中镇属煤矿煤炭产量336万吨、实现产值13.5亿元,分别增长22.4%和33.5%,煤炭产业支柱地位更加凸现,占工业总产值的88.9%。农林牧渔总产值完成2.86亿元、增长13%。粮食总产量达4.06万吨、增长8.5%。收购中上等烟叶62万千克,实现产值1000万元。出栏肉猪13.9万头、增长17.8%,实现畜牧业产值1.51亿元、增长11.1%。种植魔芋100.4公顷,实现产值444万元。巩固桑园200公顷,实现产值600万元、增3%。栽植、补植核桃406.67公顷,改造中低产林133.33公顷,营造速生丰产林200公顷,实现林业产值446万元、增长12%。三产经济日趋活跃。新建综合服务社2个,改造综合农资网点1个,新增家电下乡产品经销店4家,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479台(件)、比上年增加1935件,兑现补贴181万元、增加71.6万元,促动销售1772万元。金融保险、交通运输、饮食服务等行业有序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1.43亿元、增长19%。

改革开放

大力开展劳务输出工作,把后所的劳动力资源推出去,全镇完成劳务输出5600人。引进重点项目总投资达85亿元,全面完成昆钢新型工业化基地项目的征地工作,滇东能源风能发电场正在做前期测风工作。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以奖代补政策稳步推进,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强化,发展软环境不断优化,村级组织建设明显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尤其是村民代表联系工作制度执行较好。

乡镇企业

2010年末,全镇有乡镇企业总数59户,其中煤矿企业29矿31对井口,加工转化企业18户,非煤矿山企业(采石场)12户。乡镇企业从业人员9850人,其中煤炭及加工转化企业从业人员9650、非煤矿山企业从业人员200人。有个体工商户820户,有从业人员1375人。全镇主要煤炭工业产品原煤、洗精煤产量分别达334.6万吨和37.1万吨,比上年增长17%和11%。全镇地方煤矿共投入资金25099万元,占年计划20000万元的125%。

财贸金融

财政监管手段和理财质量提高,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保障能力得到增强。全年共组织各级财税收入1818.3万元,比上年增收11%;完成财政总支出1799.7万元,比上年增长11.02%。地方财政决算收入完成899.5万元,比上年增长21%;地方财政决算支出完成919.3万元,比上年增长26%。金融运行稳健,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4182万元,比上年增长37.56%;贷款余额2919万元,比上年增长50.78%。推广农户小额信贷工作取得新成效,农民贷款难问题得到缓解。商业贸易发展迅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5万元,比上年增长8%。

扶贫攻坚

切实加大扶贫力度,开展了结对扶贫和科技扶贫活动,解决了3500个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推广农村小额信贷工作取得新成效,2010年共发放农村小额贷款600万元。巩固低收入人口温饱5000人。争取省级财政补助资金45万元,完成了3个省级整体推进项目,完成沼气池建设286口。全年完成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302户,投入资金177.8万元。启动25个“四新”工程项目建设,完成投资7794万元,占总投资的45%。

城镇建设

集镇新建城区面积增至2.5平方千米,绿化城镇面积约2.54公顷。商业步行街全面启动。镇中心学校办公楼主体工程完工。结合“四新”工程建设,加大对集镇区村庄的改造建设力度。中心集镇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集镇面貌进一步改善。

水利

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2010年建成抗旱应急饮水工程63件,解决11个村委会53个自然村8084户33954人饮水困难问题,投资200万元完成集镇供水抗旱应急工程,解决集镇1.3万人用水问题,投资90万元完成外后所提水工程,投资607.32万元完成安全饮水工程15件,解决4个村委会8个自然村3419户13677人饮水安全问题,修复老虎冲塘坝,启动何基田、铁翅塘坝除险加固。

交通邮电

2010年末,境内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储备交通建设项目6个。电讯事业发展迅速,基本实现了移动通讯网络无线覆盖,主要行政村通宽带网。

生态环境

全镇林业工作不断加强,大力实施农村能源改造,建设沼气池300口,切实加强了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加大对无证非法开采的打击力度,2010年8月以来实现了动态为零的历史最好水平。继续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资源执法力度不断强化,破坏土地、矿产、森林及水资源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打击。

法制

积极推进依法治镇进程,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规范政府依法行政行为,政府工作逐步步入法制化轨道。及时办理议案、建议和意见,基本上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认真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实施村务公开,民主监督进一步强化。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坚决惩治邪教组织渗透破坏活动,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刑事案件立案121件,破获96件,查禁黄赌毒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妥善解决农村热难点问题,农村社会秩序稳定。依法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专项整治活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科教文卫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贡献率提高。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58期5600人次,发放科普资料18000余份,涌现出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2010年末,现有村级完小13所,教学点37个,初级中学2所,幼儿园9所,教职工390人,在校小学生9264人;在校初中学生502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辍学率0.2%;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98.06%,辍学率0.45%;幼儿园儿童入园率47%。继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排危面积4812平方米。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新突破。关心下一代暨教育教学争先创先奖励制度不断完善。动员煤矿企业和社会各界捐资90.2万元,对学得好的学生、教学好的老师和管理好的学校共发放教育奖学金73万元。文化工作不断加强,文体工作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积极开展了“六一”、“七一”等系列文艺活动,丰富了文化生活;音像、网吧等文化市场秩序好转,电子政务、信息网络建设步伐加快,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10年末,有卫生院1所,完成了13所村级卫生所建设,有卫生医务人员29人、乡村医生48人、卫生防疫妇保人员1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日趋规范,参合率达99.6%。

精神文明

深入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六村十好”文明村创建取得新进展,启动迤后所文明村建设,着重实施了干水田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创建申报了1个市级文明单位,3个县级文明单位(村)。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