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复位术的目的是使 股骨头在髋臼内得到同心圆坐落,也即是恢复髋关节的解剖学位置,从而为病人能恢复正常功能创造条件。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消除所有阻碍股骨头复位的因素,包括关节内、关节外因素,也包括骨性的和软组织性的因素。
1.骨折累及关节面有显著移位,不宜手法复位,或手法未能复位或复位后不能保持位置者(如肱骨髁、股骨髁、胫骨髁及踝关节骨折等)应切开复位。其目的是争取关节面的解剖复位,避免关节不稳和损伤性关节炎。同时行坚强的内固定,如肱骨髁间骨折,用骨栓固定,以便早日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2.骨折合并同一骨骼的关节脱位(如股骨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由于脱位关节的远端有骨折,施行手法复位有困难者。
3.一骨数处骨折或同一肢体的股骨和胫骨骨折,或多发性骨折,为了预防并发症和便于病人在床上活动,可选择某些手法复位困难或外固定不易维持对位的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4.有明显移位的撕脱骨折,如髌骨骨折,尺骨鹰嘴骨折等,手法复位困难,复位后难以维持折端对位者。
5.两骨折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入,手法松解失败者。
6.骨折合并主要血管或神经损伤,在修复血管或神经前,必需先行切开复位术,恢复骨架的支撑作用。
7.伤员未能及时就医,来院时已不能进行手法复位或牵引复位治疗,而骨折移位明显,日后势必影响肢体功能者。
8.某些血液供应有障碍的骨折,如股骨颈骨折等,外固定不利于维持复位和愈合,应行切开复位或手法复位三翼钉等内固定,以期牢固固定,促进骨折愈合。
9.有明显移位的骨骺骨折,复位不良或两骨折端不能紧密接触者。
1、术前须常规行病肢牵引,使股骨头从髋臼的后上方回到髋臼水平,这一步骤十分重要。牵引可使挛缩的肌肉松弛,一方面可使手术复位容易成功,并可防止术后再脱位;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股骨头复位后因受压而发生软骨面坏死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机会。年龄较小的、脱位不重的病儿可用皮牵引;年龄较大的应采用 胫骨粗隆牵引。一般牵引2~3周即可使股骨头下降到髋臼平面,经 X线摄片证实后,适当减轻重量,维持股骨头在该平面1~2周,即可施行手术。
2、若经过牵引,股骨头下降不明显,应检查是否由于股内收肌或 臀肌挛缩紧张所致。有此情况者应作内收肌起点切断术或松解术,再继续牵引病肢,达到牵引要求为止。一般来讲,凡超过2~3岁者,均需切断可松解。
3、术前病例髋关节周围和下肢备皮3日。
4、术前要较准确地测定前倾角,髋外翻角,选定加盖部位,髋切骨部位,然后做好股骨或髋骨切骨后旋转角度、植骨块大小等的手术设计。
5、备血200~600ml。
1、 全身麻醉。
2、 基础麻醉加骶管麻醉或 硬膜外麻醉。
选择体位
选择平卧位,病侧 臀部垫高,使臀部与手术台成30°角。
做出切口,显露骨骼
采用髋关节前外侧切口(见髋关节显露途径)。但此种病人多为儿童,髂嵴骨骺应注意保留,以免病儿骨盆发育障碍。显露髂嵴软骨后,先沿其中线纵行切开软骨(图1)。再在 骨骺线平面向两侧切至 骨膜下,用骨膜剥离器把 髂肌连带内半髂嵴软骨从髂骨翼内侧面作骨膜下推开(图2),迅速用干纱布在骨膜下堵塞止血;再将外侧的 阔筋膜张肌、臀中肌、 臀小肌连带外半髂嵴软骨从髂骨翼外侧面作骨膜下推开(图3),同样以干纱布迅速堵塞止血。用小拉钩把缝匠肌拉向内侧,于髂前下棘切断股直肌,将其向下翻开。此时,髂骨翼内、外侧面和髋关节均可充分显露。在髋臼的后上方可找到脱位的股骨头和随之向后上延伸、增厚的髋关节囊。
示意图1:做出手术切口,显露并切开髂嵴 | 示意图2:显露髂骨翼内侧面 | 示意图3:显露髂骨翼外侧面 |
清理关节,消除复位障碍
先沿髋臼的边缘1.5~2cm处弧形切开增厚的 关节囊,检查关节囊有无狭窄变形。股骨头向髋臼后上方脱位,常使 髂腰肌挛缩,成为一条索带,压迫关节囊成葫芦形而妨碍股骨头复位。遇此应将髂腰肌在止点切断或作Z形延长(图4),再切开关节囊狭窄部。然后,屈曲、外旋髋关节,从关节囊内显露并探查髋臼和其后上方的股骨头。股骨头多发育差而变形,软骨面色暗、无光泽、有不整齐的压迹, 圆韧带被拉长并增粗。髋臼浅,臼内被脂肪、纤维组织和增生的软组织所充填,有时在臼缘上方有翻入臼内的盂唇软骨;在髋臼下缘有横韧带阻碍复位。所有影响股骨头复位的髋臼内充填物,均应予以切除,为股骨头复位准备条件(图5、图6)。
示意图4:延长髂腰肌,切开关节囊 | 示意图5:外旋下肢,显露关节腔 | 示意图6:清除髋臼内充填的组织 |
加深和扩大髋臼
髋臼面用刮匙或圆形髋臼锉去除一层软骨组织,加深和扩大髋臼,但以不露出骨面为度(图7)。对不平整的股骨头软骨面,应予修圆;对股骨头较大不能适应髋臼者,可用球凹面髋臼锉磨去少许软骨面使之缩小。然后测量髋臼、股骨头的直径及深度,至二者相称时,才进行复位,使股骨头能稳定地存留在臼窝内。头大臼小时复位,必然头顶不能落入臼底,股骨头将不会稳定,日后有可能复发脱位,应予注意。
示意图7:用髋臼锉加深髂臼 | 示意图8:复位关节,重叠缝合关节囊 |
将股骨头复位
内旋、伸直病肢,向下牵引,使股骨头还纳入髋臼内。试验股骨头在髋臼内的稳定性和软组织的紧张度,如中度屈髋和内收股骨头无脱位倾向,伸直位牵拉股骨头仅有少许松弛度,可认为复位比较稳定。即应由专人保持下肢于适度外展,内旋位,直至完成 石膏固定,以防脱位。如需要其他辅助手术可于复位后进行。
缝合后进行外固定
上部关节囊的多余部分应予切除后缝合、或重叠缝合,以增强关节后上壁及关节的稳定性,消除复发的机会。然后,延长缝合髂腰肌腱,冲洗伤口,置胶管 负压引流后按层缝合(图8)。术毕即作病侧髋关节外展、内旋位的双侧髋人字石膏固定。石膏固定应松紧合适,以免术后关节再度脱位。
示意图1:做出手术切口,显露并切开髂嵴 | 示意图2:显露髂骨翼内侧面 | 示意图3:显露髂骨翼外侧面 |
示意图4:延长髂腰肌,切开关节囊 | 示意图5:外旋下肢,显露关节腔 | 示意图6:清除髋臼内充填的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