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计划有很多种类,比如强军计划、援藏计划、农村师资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硕士研究生专项计划等,企业制定的实现企业目的的计划等等,科研人员为科研项目而制定的计划等等。
当考试方式选择强军计划、援藏计划、农村师资计划时,专项计划将自动设为强军计划、援藏计划、农村师资计划;当考试方式选择全国统考或管理类联考或法律硕士联考时,考生可选择专项计划为“无”或者“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当考试方式选择推荐免试时,考生可选择专项计划为“无”或者“支教团推免计划”
2012年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工作
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简称“专项计划”),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适量计划,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简称“贫困地区”)
1.符合当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条件;
专项计划
2.户籍在贫困县(区);
3.高中三年学籍在贫困县(区)。
考生资格审查由有关县(区)招生委员会统筹安排,其中学籍审核工作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户籍审核工作由公安部门负责。各地要安排专人,严格执行“谁审核、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把资格审核的责任落到实处。经审查符合规定的考生,要在其所在中学和县(区)招办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应包括考生姓名、准考证号、取得高中三年学籍的中学名称等信息,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在当地公示无异议的考生名单,由县(区)招办于6月15日前报市招办汇总,市招办于6月18日前报省招办备案。省招办将在录取结束后,对被录取的考生再行公示,如有举报且经查实存在资格造假等违规行为的,取消录取资格,同时追究县(区)资格审查相关人员的责任。
专项招生计划与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在陕招生计划同时公布,考生可通过“招生考试特刊”或招生计划汇编查阅。其中本科在提前批本科与一批本科之间单设批次,专科在三批本科之后高职(专科)之前单设批次。经县(区)公示合格的考生,可在网上相应的“单设批次”栏目填报志愿。本科填报时间与提前批次相同,专科填报时间与三批本科相同。采取梯度志愿模式,考生可选报三所院校,每所院校可报四个专业,同时设有“愿否录取到其他专业”的调剂表态栏目供考生选择。
专项计划本科录取在提前批本科结束后、一批本科开始前进行投档;专科录取在三批本科结束后、高职(专科)开始前进行投档。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录取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办法,省招办按照专项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由高分到低分投档,高校依据考生成绩和专业志愿顺序录取,遗留问题由高校负责处理。未完成计划采取征集志愿办法补充,直至完成计划。
有关市、县(区)招办要充分认识面向贫困地区实施专项计划招生的意义,尽快向同级招委会汇报,落实国家五部委通知要求,做好专项计划相关政策宣传工作,加强考生资格审查。对弄虚作假、骗取专项计划录取资格的考生,要按照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等相关规定严肃查处。
一、充分认识实施专项计划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贫困地区发展,明确要求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加大高校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力度。实施专项计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阶段扶贫宏观战略部署、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贫困地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客观需要。各省级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等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和有关高校要充分认识实施专项计划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努力为贫困地区选拔、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特别是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准确把握专项计划实施目标和工作原则
十二五期间,每年在全国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万名左右专项计划,以本科一批招生计划为主。本科计划由中央部门高校和在本科一批招生的地方高校共同承担招生及培养任务,高职计划由国家示范性(含骨干)高等职业学校承担招生及培养任务。通过专项计划的实施,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引导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提高教育水平;鼓励学生毕业后回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专项计划实行动态管理,由国家进行总体规划和统一部署,集中组织部分高等教育资源,紧密结合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重点需求,定向招收贫困地区考生。
三、切实做好专项计划招生工作
(一)认真遴选高校,单独编列招生计划。专项计划由国家在全国年度招生计划中安排,纳入高校年度招生规模。教育部及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承担培养任务的高校。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商本省(区、市)有关部门,根据本省贫困地区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农林、水利、地矿、机械、师范、医学以及其他适农涉农等贫困地区急需专业为主,提出年度分专业计划需求建议。教育部根据需求建议,按贫困地区生源比例等因素安排分省计划数量。有关高校按要求编制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
(二)加强资格审查,确保考生信息真实准确。具有贫困地区户籍和当地高中三年学籍、符合当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的学生,均可填报专项计划志愿。有关省(区、市)可根据本省情况制订专项计划具体的报考条件及实施办法。省级招办要会同当地教育、公安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考生报考资格的审查,确保考生户籍、学籍真实可信。
(三)规范操作流程,严格录取管理。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均须参加当年全国统一考试。专项计划实行单报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本科计划在本科提前批结束后、本科一批开始前进行投档录取,高职计划在本科批次结束后、高职批次开始前进行投档录取,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有关省级招办按照高校专项计划120%的比例投档,高校在提档线上依据考生投档总分和专业志愿顺序录取。批次内生源不足时,省级招办可综合平衡本省贫困地区生源分布情况,确定补征志愿的考生条件及录取办法。有关高校按补征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按专项计划录取的新生(以下简称专项生)名册,由各有关省级招办按规定寄送招生学校并报本省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四)加大信息公开,确保公平公正。各有关省级招办、高校和中学要按照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的要求,加大专项计划的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报考条件、资格名单、录取分数、录取结果等信息的公开、公示力度,确保专项计划组织实施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
四、积极引导和鼓励专项生毕业后到贫困地区就业服务
(一)有关省(区、市)要根据本省实际情况,制定专项生毕业后回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专项生毕业后到贫困地区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创业。
(二)从2014年起专项生入学报到时新生可自行决定入学时是否迁转户口,就业报到后可按有关规定迁入工作所在地区。专项生在校学习期间可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申请调整专业,与其他学生同等享受奖助学金政策。
(三)对毕业后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的专项生,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优惠政策。有关省(区、市)要尽快制定或完善相关办法,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
五、积极营造实施专项计划的良好社会氛围
各省级教育、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等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认真做好专项计划的各项组织实施工作。要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积极导向作用,加大对实施专项计划重要意义、政策措施、程序规则的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良好社会氛围。
2016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成效显著
据悉,今年普通高校本科招生录取工作已基本结束。其中,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取得显著成效。据初步统计,国家、地方和高校三个专项计划共录取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9万余人,较2015年增长20%以上,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今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有关精神,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完善政策,优化服务,狠抓落实。
一是扩大规模,增加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机会。各地各校认真落实教育部工作部署,积极扩大招生规模,并通过单列志愿、单独划线、多次征集志愿、加大降分幅度等特殊政策,努力完成招生任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校通过深入挖潜和加大录取优惠,专项计划招生人数均较去年有大幅提高。
二是创新服务,努力为考生提供更多便利和帮助。各地简化工作流程,通过公安户籍系统、中小学生学籍系统和高考报名系统信息共享,为考生提供简便、高效的报考服务。有关高校努力优化专业结构,三个专项计划招生专业已覆盖有关高校的大部分专业,满足了考生专业发展需要。为减轻考生经济负担,有关高校简化招录程序,优化选拔办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经济资助,探索选派专家到当地开展考核或网络远程视频面试。
三是加强监督,确保招生政策严格执行。教育部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录取期间先后派出多个工作组赴有关省份和高校开展录取工作督查,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各地精细化、规范化操作,建立省、市、县三级教育、公安等多部门联合审核工作机制,层层落实工作责任,严格审核考生资格。各地各校严格落实招生信息“十公开”要求,及时公示专项计划报考名单等信息。今年通过社会监督,对举报查实的资格造假考生,全部取消了录取资格。
据了解,教育部已要求有关高校做好入学资格复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工作,对专项生入校后的学习和生活给予更多关怀和帮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