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一书试图通过研究人际交往,认识社会生活中复杂的社会结构,如权力的产生、权力的维持,对立双方的冲突合作等社会问题,把微观层次的分析法应用于宏观结构,力求从个人人际互动的简单过程中寻找支配社区和复杂社会结构的社会过程。书中认为, 在社会生活中不仅存在着和谐和稳定,也存在着大量的冲突和变迁。人们为了继续得到利益,需要对给予自己利益的对方作出回报,这种需要是社会交换的“原动力“,而基本的对等规范则控制着具体的交换活动。社会吸引会导致交换过程的产生,非交互性交换又将导致权力的分化。书中指出, 在社会组织活动过程中逐步产生的“共同价值现“既规定了人们在获得奖励后负有报答的义务,又给人们提供了判断交换是否公平的标准,它作为一种交换媒介,约束着组织中每个成员的行动,调节着复杂的交换关系,巩固对等原则和公平交换原则,促进了社会的整合,同时,书中还把辩证的冲突论的成分也纳入了社会交换模式的体系,认为除了共同价值外,有许多社会价值没有在交换体系中制度化。这是一些“对立的价值观”,在宏观社会结构中是反制度的成分,是产生分歧和不平衡的力量。书中进一步指出,要保持组织权力结构的稳定,必须使权力得到集体的公认,使权力合法化。这种权力的合法化就是权威,权威的出现有助于组织或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序 | |
各章主要内容 | |
导言 | |
第一章 | 社会交往的结构 |
第二章 | 社会整合 |
第三章 | 社会支持 |
第四章 | 社会交换 |
第五章 | 权力的分化 |
第六章 | 期望 |
第七章 | 群体中变化和调整的动力学 |
第八章 | 合法化和组织 |
第九章 | 反抗 |
第十章 | 复杂结构中作为媒介的价值 |
第十一章 | 亚结构的动力学 |
序 | |
各章主要内容 | |
导言 | |
第一章 | 社会交往的结构 |
第二章 | 社会整合 |
第三章 | 社会支持 |
第四章 | 社会交换 |
第五章 | 权力的分化 |
第六章 | 期望 |
第七章 | 群体中变化和调整的动力学 |
第八章 | 合法化和组织 |
第九章 | 反抗 |
第十章 | 复杂结构中作为媒介的价值 |
第十一章 | 亚结构的动力学 |
布劳最初萌发要去讨论社会交换是因为当时正在做的一项政府公务员的个案研究。在这项研究中,布劳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具体的工作中,官员们总是喜欢彼此私下讨论自己所碰到的问题,向其他人咨询处理这些问题的意见,而官方规定,遇到问题应当向相关主管咨询建议而不是向同事咨询。布劳认为这种非正式的咨询的惯例实质上是一种交易,比如官员在向同事咨询时,他的同事花费了时间和精力来给他提供建议,而这位官员则以尊敬作为回报。为了区别于纯粹的经济交换,布劳把这种交易概念化为社会交换。布劳关注的问题是,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交往关系与不同的社会位置和与这些位置对应的社会关系之间究竟存在何种关系。布劳认为,前述这种非正式的咨询关系已经导致了咨询的人与提供建议的人之间社会地位和权力的分化。如果把这些社会位置之间的关系制度化,就是我们看到的由不同社会位置和与之相对的社会关系组成的复杂的社会结构。也就是说,由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交换所产生的社会关系是理解宏观层次上的社会组织、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基础。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布劳看到了社会交换概念的重要性并开始了长时间的研究,最终创作了了《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一书。
布劳在该书中把社会交往过程作为分析的中心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分析支配着个体或群体之间关系的社会过程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结构”,即要从充满了个体间日常往来和他们的人际关系的较简单过程推导出支配着社区和社会复杂结构的社会过程。
布劳将交换定义为一种特殊类型的交往,它包括”依他人的报酬反应而定的,并当不发生这些期望的反应时便停止的行动”。这种交往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自愿性活动,它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是互惠规范和公平规范。在社会交换网络中,大多数行动者必须进入两种以上的交换关系,维持一种关系的平衡和稳定可能造成其他交换关系的不平衡和紧张。因此分析交换关系时,布劳认为不仅要考虑平衡和稳定的一面,也要考虑紧张和冲突的一面。在确立交换概念之后,布劳立即把注意力集中于分析基本的交换过程即社会交换的发生、发展及其基本形态上。他认为社会交换始于社会吸引,”如果没有杜会吸引过程,人与人之间的交换便不可能发生”,杜会交换通过竞争得以实现。竞争的每一步推动着群体内部结构的分化,那些拥为相对丰高的社会资源或为其他成员所必衢的稀缺资源者,在群体中获得较高的交换地位,而其他成员只能屈居较低的交换地位。在指出分化的一般趋势之后,布劳提出了一般性报酬的概念类型,四类报酬形式按其价值从小到大排列为:金钱、社会费同、尊敬和依从。只有在交换地位达到比较悬殊的程度时,依从才会作为回报的形式,资源提供者因此而获得权力,交换关系出现了权力等级的分化模式。在布劳看来,群体中的权力分化造成了两股相互对立的力量即整合和冲突的倾向。一方面权力通过向权威转化来在群体中起整合作用,合法权威的建立,改变了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内耗的减少,强制性手段的废弃都使组织达到某种程度的稳定和平衡,从而促进群体整合;另一方面,合法权威内部也隐含着冲突的可能性,当群体内部报酬结构和群体成员报酬期待结构发生变化,使参与交换的成员感到自已在交换中付出的多于获取。由此产生了被剥夺意识。瓦解了合法权威赖以存在的基础,从而导致社会冲突。整合和冲突相互交替给社会赋予了一种辩证的特性。总之布劳从微观领域构想出一系列人群中的基本交换过程:吸引、竞争、分化、整合与冲突,以此作为他考察所有社会过程的基本分析框架。
布劳承认社会结构具有突生性质,意识到在分析复杂社会过程时有必要重新阐释和补充基本交换概念;其中“共享价值观”和“制度化“两个概念最为重要。布劳认为个人间基本交换的“人际吸引“在宏观层次为共享价值观所取代,它为实施社会结构及其成员之间复杂的交换提供了一套共同的标准,它能使各方以同样的情境定义进入交换关系,根据这套情境定义,人们可以预先掌握各种交换关系中社会公认的报酬期待、互惠标准、回报价值以及公平准则。由于共享价值观提供了一致性的文化背景,从而促进和调节着宏观层次上的交换过程,减少隔膜、误会等不确定因素。布劳认为共享价值观是复杂交换系统得以产生的关键条件、舍此超越面对面互动的社会组织就无从谈起。要使宏观交换关系结构化,还需要制度化的过程,“价值观促进各社会单位中的间接交换,制度化则调节和稳定复杂交换过程”。制度化的核心部分是在共享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出一套涉及各个具体交换关系的稳定和普遍的规范,制度化的交换结构必须给大多数参与者带来利益。社会结构中的权势单位的使命就是建立和维持制度,他们也必须服从共享价值观,其他单位向他们提供一定的报酬作为回报。总之通过价值观和制度化,布劳说明了宏观结构的形成与维持,同时他又揭示了这两个概念的内在矛盾,表现为价值观内涵永远不可能全部通过制度化形式加以表达。正是这种矛盾,导致社会冲突,推动制度变革。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是布劳早期的一部著作。 这部著作不仅成为微观社会学研究的经典著作,而且使布劳获得了社会交换论主要代表人物的声誉。布劳在这该书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他的社会交换理论,对微观社会学分析和宏观社会学分析之间关系作出了第一次系统论述的尝试。
1998年1月,《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中译本,在华夏出版社出版,孙非,张黎勤译。
2008年11月,《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在商务印书馆出版,李国武译,2012年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