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是百年学府北京师范大学最年轻和最具活力的学院之一。其前身为1995年哲学系设立的法学专业,2002年成立的法律系,2005年成立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2006年正式成立法学院。现任院长为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常务副主席、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卢建平教授。
法学院成立时间虽短,但已经取得卓越的成绩,全球权威的QS大学排行榜2017年法学专业排名位列中国大陆地区第8位、全亚洲第21位。同时还是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法学院持续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已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优秀师资队伍。截止2018年4月,在专任教师中,有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3人。目前有教授40人、副教授36人、助理教授10人,获得国外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超过20%。
法学院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专业齐全,已形成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的三级人才培养格局,培养所有层次的专业人才。下设7个教研中心、15个研究中心和4个刑事法交流中心。
法学院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美、德、法、英、意、西、葡、加等国40多个高校、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与英国牛津大学、阿伯丁大学、美国埃默里大学、法国图卢兹大学等十余所欧美高校开展有交换生和暑期项目。学院开设有中国法硕士项目,并与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共同发起了国际电子商务法联合认证项目,招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为学院营造了多元的文化交流环境。
处于跨越式发展阶段的法学院依托北京师范大学这一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府,秉承“德育英才,法行天下”的院训精神,将继续坚持高起点、研究型、国际化的发展特色,着力培养一流的法律实务人才和法学高端研究人才,致力于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法学教学科研机构。
互联网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
普通法与比较法研究中心
创业投资法研究中心
罗马法与现代民法研究中心
海洋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
家事法研究中心
法治与教育研究中心[2]
2019-12-24京师公法·印象系列讲座第1讲:宪法视阈下的党内法规理论奠基与体系建构
2019-12-26企业劳动合规治理研讨会成功举办
2019-11-28第二届“家庭与法”学术研讨会日程
2019-11-15民商法博士生学术成长沙龙成功举办
2019-11-14“代码空间的崛起与权利构造”布道与争鸣
2019-11-12电商平台“二选一”竞争法问题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2019-11-12“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讲坛成功举办
2019-11-06彭新林老师参加大型未成年人法治公益特别节目《守护明天》
2019-11-042019(第五届)中国互联网法治大会报名通知及议程
2019-10-30印波副教授为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学术不端界定学习班授课
2019-10-30家庭财产法律问题研讨会预通知
2019-10-28印波副教授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讲座——法治视野下的科研诚信与学术合规
2019-10-11国家知识产权局重大专项课题调研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2019-10-11吴宗宪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参加学术活动
2019-06-03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法律问题研讨会顺利召开
2019-06-04“中国消费者法的再认识”讲座成功召开
2019-05-30我院企业合规治理研究中心被确定为“中关村科学城法治环境建设合作单位”
2019-04-18“算法相关竞争法律问题”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2019-03-27“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体系建构与现实路径”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2019-03-25袁国强特聘教授聘任仪式暨学术讲座隆重举行
2019-01-25“‘头腾大战’的竞争法分析——超级平台的中立要求”学术沙龙顺利举行
2018-12-12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知识产权仲裁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 第二届知识产权仲裁国际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2018-10-22“家庭与法”学术研讨会在京胜利召开
2018-11-02“家庭与法学术研讨会”香港法论坛顺利召开
2018-10-19法学院唐璨副教授及校图书馆钊林真老师参加法律图书馆协作委员会2018年会议
2018-09-25“家庭与法”学术研讨会---变迁中的社会与家庭法
2018-09-29京师普通法大讲堂第12讲圆满举行
2018-10-11第23期刑事法律实务系列讲座预告
2018-10-09第22期刑事法律实务系列讲座预告: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2018-09-29京师普通法大讲堂第11讲-浅谈香港土地法圆满举行
2018-09-20法学院成功举办电子商务法研讨会
2018-06-24“国际学术大师校园行”系列研讨会第一期圆满结束
2018-07-09左坚卫教授在南开大学法学院举办学术讲座
2018-06-26关于召开家庭与法学术研讨会的函
2018-06-19[预告]06.21 国际学术大师校园行第1期:携手迈向共同的世界法——全球化背景下法律的未...
2018-01-12唐璨副教授出席“中韩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创新与课题”研讨会
2017-06-12法学经典文献导读第十一讲暨翰苑读书会第二十一讲顺利举办[3]
学位委员会 | |
主席 | 卢建平 |
副主席 | 梁迎修、张远煌 |
委员 | 柴荣、李滨、冷罗生、刘培峰、史立梅、吴宗宪、王志祥、夏利民、徐胜萍、阴建峰 |
学术委员会 | |
主任 | 吴宗宪 |
副主任 | 汪庆华 |
委员 | 卢建平、王秀梅、王 超、冷罗生、林艳琴、张 红、夏 扬 |
教学指导委员会 | |
主任 | 梁迎修 |
副主任 | 阴建峰、袁治杰 |
委员 | 冷罗生、李滨、刘培峰、左坚卫、夏扬、何挺 |
法律硕士评审组 | |
组长 | 卢建平 |
副组长 | 李滨、阴建峰 |
组员 | 夏扬、刘培峰、韩赤风、徐胜萍、冷罗生、张桂红、左坚卫、张晓婷、马建银、周振杰[4] |
学术型研究生工作委员会 | |
主任 | 卢建平 |
副主任 | 梁迎修、张远煌、柴荣 |
委员 | 李滨、冷罗生、刘培峰、刘荣军、史立梅、王志祥、夏利民、徐胜萍、周振杰[5] |
学位委员会 | |
主席 | 卢建平 |
副主席 | 梁迎修、张远煌 |
委员 | 柴荣、李滨、冷罗生、刘培峰、史立梅、吴宗宪、王志祥、夏利民、徐胜萍、阴建峰 |
学术委员会 | |
主任 | 吴宗宪 |
副主任 | 汪庆华 |
委员 | 卢建平、王秀梅、王 超、冷罗生、林艳琴、张 红、夏 扬 |
教学指导委员会 | |
主任 | 梁迎修 |
副主任 | 阴建峰、袁治杰 |
委员 | 冷罗生、李滨、刘培峰、左坚卫、夏扬、何挺 |
法律硕士评审组 | |
组长 | 卢建平 |
副组长 | 李滨、阴建峰 |
组员 | 夏扬、刘培峰、韩赤风、徐胜萍、冷罗生、张桂红、左坚卫、张晓婷、马建银、周振杰[4] |
学术型研究生工作委员会 | |
主任 | 卢建平 |
副主任 | 梁迎修、张远煌、柴荣 |
委员 | 李滨、冷罗生、刘培峰、刘荣军、史立梅、王志祥、夏利民、徐胜萍、周振杰[5] |
基础理论法学教研中心 | |||||||||
柴荣 | 梁迎修 | 李德嘉 | 马剑银 | 吴海航 | 夏扬 | 周静 | |||
宪法与行政法学教研中心 | |||||||||
郭殊 | 刘培峰 | 黄凤兰 | 唐璨 | 汪庆华 | 张红 | ||||
民商事法学教研中心 | |||||||||
崔文星 | 韩赤风 | 贾婉婷 | 林艳琴 | 刘德良 | 沈 鹏 | 宋刚 | 夏利民 | 薛虹 | 袁治杰 |
赵晓舒 | |||||||||
经济法学与环境资源法学教研中心 | |||||||||
冷罗生 | 贺丹 | 胡俊宏 | 肖松 | 严厚福 | 袁达松 | 张江莉 | 张晓婷 | ||
刑法学教研中心 | |||||||||
杨超 | 商浩文 | 邱陵 | 贾济东 | 狄世深 | 郭理蓉 | 黄风 | 黄晓亮 | 蒋娜 | 劳佳琦 |
李山河 | 刘科 | 刘志伟 | 卢建平 | 彭新林 | 苏明月 | 孙平 | 王秀梅 | 王志祥 | 吴沈括 |
吴宗宪 | 阴建峰 | 袁彬 | 张磊 | 张远煌 | 赵晨光 | 赵军 | 赵路 | 赵书鸿 | 郑延谱 |
周振杰 | 左坚卫 | ||||||||
诉讼法学教研中心 | |||||||||
郭翔 | 何挺 | 雷小政 | 廖明 | 刘广三 | 刘璐 | 刘荣军 | 孟军 | 史立梅 | 宋英辉 |
王超 | 肖萍 | 熊跃敏 | 徐胜萍 | 杨雄 | 印波 | ||||
国际法学教研中心[6] | |||||||||
黄振中 | 李滨 | 李毅 | 刘懿彤 | 廖诗评 | 裴洋 | 秦晓静 | 邢爱芬 | 邢钢 | 张桂红 |
赵英军 |
基础理论法学教研中心 | |||||||||
柴荣 | 梁迎修 | 李德嘉 | 马剑银 | 吴海航 | 夏扬 | 周静 | |||
宪法与行政法学教研中心 | |||||||||
郭殊 | 刘培峰 | 黄凤兰 | 唐璨 | 汪庆华 | 张红 | ||||
民商事法学教研中心 | |||||||||
崔文星 | 韩赤风 | 贾婉婷 | 林艳琴 | 刘德良 | 沈 鹏 | 宋刚 | 夏利民 | 薛虹 | 袁治杰 |
赵晓舒 | |||||||||
经济法学与环境资源法学教研中心 | |||||||||
冷罗生 | 贺丹 | 胡俊宏 | 肖松 | 严厚福 | 袁达松 | 张江莉 | 张晓婷 | ||
刑法学教研中心 | |||||||||
杨超 | 商浩文 | 邱陵 | 贾济东 | 狄世深 | 郭理蓉 | 黄风 | 黄晓亮 | 蒋娜 | 劳佳琦 |
李山河 | 刘科 | 刘志伟 | 卢建平 | 彭新林 | 苏明月 | 孙平 | 王秀梅 | 王志祥 | 吴沈括 |
吴宗宪 | 阴建峰 | 袁彬 | 张磊 | 张远煌 | 赵晨光 | 赵军 | 赵路 | 赵书鸿 | 郑延谱 |
周振杰 | 左坚卫 | ||||||||
诉讼法学教研中心 | |||||||||
郭翔 | 何挺 | 雷小政 | 廖明 | 刘广三 | 刘璐 | 刘荣军 | 孟军 | 史立梅 | 宋英辉 |
王超 | 肖萍 | 熊跃敏 | 徐胜萍 | 杨雄 | 印波 | ||||
国际法学教研中心[6] | |||||||||
黄振中 | 李滨 | 李毅 | 刘懿彤 | 廖诗评 | 裴洋 | 秦晓静 | 邢爱芬 | 邢钢 | 张桂红 |
赵英军 |
部门 | 姓名 | 职务 |
---|---|---|
法学院办公室[7] | 刘 航 | 办公室主任 |
崔保红 | 工会副主席 | |
何 静 | 本科教务/科研秘书 | |
王盈雅 | 法硕教务秘书 | |
江文静 | 学硕/博士教务秘书 | |
张富丽 | 外事秘书 | |
田长英 | 行政/人事秘书 | |
刘 韶 | 财务秘书 | |
白连连 | 财务秘书 | |
王澜霏 | 宣传/信息化秘书 | |
法律硕士教育与管理中心[8] | 张晓婷 | 主 任 |
马建银 | 副主任 | |
学术型研究生工作办公室[9] | 严厚福 | 主任 |
李德嘉 | 副主任 | |
江文静 | 秘书 | |
许君竹 | 秘书 | |
学生工作办公室[7] | 郭雅婷 | 党委副书记 |
徐淑琳 | 专职辅导员/分团委书记 | |
李 响 | 专职辅导员 | |
刘业帆 | 专职辅导员 | |
马丽亚 | 专职辅导员 | |
祁书峰 | 学生工作秘书 | |
信息网络中心 | 夏 扬 | 主任 |
王澜霏 | 宣传/信息化秘书 | |
京师法律培训中心[10] | 施 敏 | 培训中心主任 |
王澜霏 | 培训中心项目主管 | |
校友工作办公室[11] | 王春雨 | 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 |
实习工作办公室[12] | 徐淑琳 | 实习工作办公室主任 |
部门 | 姓名 | 职务 |
---|---|---|
法学院办公室[7] | 刘 航 | 办公室主任 |
崔保红 | 工会副主席 | |
何 静 | 本科教务/科研秘书 | |
王盈雅 | 法硕教务秘书 | |
江文静 | 学硕/博士教务秘书 | |
张富丽 | 外事秘书 | |
田长英 | 行政/人事秘书 | |
刘 韶 | 财务秘书 | |
白连连 | 财务秘书 | |
王澜霏 | 宣传/信息化秘书 | |
法律硕士教育与管理中心[8] | 张晓婷 | 主 任 |
马建银 | 副主任 | |
学术型研究生工作办公室[9] | 严厚福 | 主任 |
李德嘉 | 副主任 | |
江文静 | 秘书 | |
许君竹 | 秘书 | |
学生工作办公室[7] | 郭雅婷 | 党委副书记 |
徐淑琳 | 专职辅导员/分团委书记 | |
李 响 | 专职辅导员 | |
刘业帆 | 专职辅导员 | |
马丽亚 | 专职辅导员 | |
祁书峰 | 学生工作秘书 | |
信息网络中心 | 夏 扬 | 主任 |
王澜霏 | 宣传/信息化秘书 | |
京师法律培训中心[10] | 施 敏 | 培训中心主任 |
王澜霏 | 培训中心项目主管 | |
校友工作办公室[11] | 王春雨 | 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 |
实习工作办公室[12] | 徐淑琳 | 实习工作办公室主任 |
1995年,北京师范大学在哲学系中设立法学专业,从而开始了法学学科建设的历程。经过数年的积累,法学专业独立发展成为法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