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目】迷津
【基本解释】1.找不到 渡口、桥梁,迷失了道路。 2.佛教用。指迷妄的境界。
“津,水渡也”(《说文》),即河湖的 渡口,《论语·微子》说:“使子路问津焉。”“渡,济也”(《说文》),其义为过河或经过水面,“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 滁州西涧》),渡也就引申为渡口了,宋人 陆游在《书愤》中说:“楼船 夜雪 瓜州渡。”渡口又称为渡头,“汴水流,泗水流,流到 瓜洲古渡头”(唐·白居易《长相思》)。
湖南 株洲的 渌口,在古代是个很繁华的临水大渡头,“和风引 桂楫,春日涨云岑。回首过津口,而多枫树林”(唐·杜甫《过津口》),这津口即渌口。清 彭定求《道藏辑要·在陆( 袁可立别业)肇祥》:“木清华景逾 濯锦,上建 纯阳宝殿。额曰:“ 梦觉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