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60多年来,共培养高、初中毕业生2万多名。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为高校输送学生6000多名。先后有苏明明、柳星兰、王博等10多名优秀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名优大学,培养出全市理科状元张学义,高考作文满分柳存定。20多人获博士学位,100多人获硕士学位。庄浪一中始建于1942年,初为“庄浪县初级中学”。1958年始设高中部,2003年被命名为平凉市示范性高中,2006年被评为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占地182.2亩,建筑面积35528平方米。先后投入800多万元,建成了校园网中心机房,多功能电子教室5个,电子阅览室1个,多媒体语音室2个,建成了校园网站,装备了学术报告厅、多功能演播厅,为教师配置了笔记本电脑,实现了“三网四进”和“四机一幕”进教室。2010年学校投资240多万元,在56座教室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按国家一类标准,配备了理、化、生实验室15个。图书室现有藏书10万多册。学生公寓容纳近两千人住宿,食堂餐厅设施一流。
学校现有教学班56个,学生3806名,教职工232人。在职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44人,中级职称108人。研究生7人,本科学历188人。其中国家级优秀教师5人,省级骨干教师、“青年教学能手”17人,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64人。
建校60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学校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强化内部管理、加强高考备考,形成了“明德启智、健体卓越”的校训,“明理乐群、励志敏行”的校风、“厚德博学、启智至善”的教风和“乐学、勤学、会学、笃学”的学风。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自恢复高考以来,共为高等院校输送了12000多名合格新生,培养了考入北大、清华的苏明明、柳星兰、王博、赵思言、靳永强和高考作文满分柳存定及全省理科状元陈振睿等一批名优学子。学校先后被授予“中国教育名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平凉市质量优胜学校”、“平凉市高中素质教育第一名”、“平凉市高考质量第一名”、“平凉市重点中学高考质量特等奖”等称号。2010年,平凉市政府授予学校“平凉市普通高中高考质量先进学校”荣誉。
学校先后被授予“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甘肃省优秀中学生团校”、“甘肃省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先进单位”等称号,多次获“平凉市质量优胜学校”、“平凉市高中素质教育第一名”,连年被评为“庄浪县教育质量优胜学校”。
庄浪一中微机室:
拥有校园网中心机房,多功能电子教室5室,电子阅览室1室,多媒体语音室2室。建成了校园网站,装备了学术报告厅、多功能演播厅,为一线教师配备120台电脑,在各年级组、各办公室也配备了电脑,接通了校园网,联通了互联网,实现了“三网四进”(天网、地网、校园网进教室、进办公室、进教师住宅、进师生公寓),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促进学科整合,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变革。近三年,在市县课件赛中,有2人获特等奖,7人获一等奖,17人获二等奖,31人获三等奖。有2人参加了省上的说课比赛,1人获一等奖,1人获三等奖。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系统为师生及时传播各种信息。电教、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
制定了《庄浪一中校本教师培训“136”计划》,构建学习型组织,形成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引进师范本科生19名,英籍教师8名,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启动“青蓝工程”,打造“优势学科”,健全“培训机制”,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鼓励中青年教师成长,促进教师向名师发展。校刊《教研通讯》、《教育动态》和校报《创新园》提供教学研究平台,拓宽教育视野。近3年,有8名省级骨干教师参加了全省骨干教师培训班;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市县继续教育培训和计算机培训,学校承担了全部培训费。先后选派了教师、学生代表300多人(次)赴北京、湖北黄岗、江苏启东、兰州一中、兰州二中、师大附中、天水一中、天水二中、平凉一中、静宁一中等校学习经验,了解最新教育信息,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强化感性认识,增进了交流。目前,学校有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63人。
以课题研究为龙头,带动学校教育研究的发展。目前,学校承担国家“十五”课题一项,省级科研课题3项,市级科研课题8项,其中有7项已结题,1项课题获第五届“平凉市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课题获三等奖。
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座下来研”,以及本人自修和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成立了课程委员会,制定了《庄浪一中校本课程研究制度》《庄浪一中校本课程实施规划》《庄浪一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庄浪一中校本课程实施评价表》等制度措施,组织师生编写了《教育读本》和《校园文化读本》,倡导广大教师利用庄浪丰厚的人文底蕴和自然资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生化组以庄浪自然资源为依托,开展关山植物种类的调查,计划作业的编写;组织教师编写了《辉煌高考ABC》、《卓越高考》和《创新高考》;李维仓等编写的《历史文化》、刘保均编写的《走进大地湾遗址》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再现县域历史沿革、地理风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深得广大师生的喜爱和好评,成为该校校本课程的范例。学校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确定为 “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