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流通论

品牌 科学出版社
页数 140页
书名 商品流通论
语种 简体中文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目录导航

图书信息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第2版 (2009年2月1日)

丛书名: 精品课程立体化教材系列

平装: 14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030235374

条形码: 9787030235374

尺寸: 23.4 x 16.4 x 0.8 cm

重量: 240 g

作者简介

作者:吴小丁 (日本)矢作敏行

内容简介

《商品流通论(第2版)》借鉴日、美等发达国家先进的商品流通理论,结合中国商业发展的实际,论述了流通构成、供求结合过程等市场机制运转原理及商业存在的基础,介绍了流通论分析的基本视角和方法,阐释了流通的各种功能及其发展变化。其中,市场营销与商业的关系、消费者行为对零售业的影响等介绍都是全新的内容。

《商品流通论(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配备多媒体教学课件,适合作为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物流专业、产业经济专业本专科生的专业教材,以及经济管理类院系学生的选修课教材或参考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商品零售、批发、储运等工作的在职人员及商业管理人员的自学参考书。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什么是商品流通

1.1 商品流通与经济循环

1.2 商业存在的基础

1.3 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供求结合过程

思考题

参考文献

词汇列表

第二章 流通分析方法

2.1 流通功能分析

2.2 流通机构分析

2.3 商品类别分析

2.4 市场成果的评价

思考题

参考文献

词汇列表

第三章 商流

3.1 市场交易与组织交易

3.2 流通渠道的组织化

思考题

参考文献

词汇列表

第四章 流通中的物流与信息流

4.1 流通中的物流

4.2 流通中的信息流

4.3 不断变化的物流与信息流

思考题

参考文献

词汇列表

第五章 流通的发展与变化

5.1 市场营销与商业

5.2 流通的发展与变化

5.3 延期-投机原理

思考题

参考文献

词汇列表

第六章 零售流通

6.1 零售流通的本质

6.2 零售形态的发展历史

6.3 零售业态发展的理论

6.4 消费者行为与零售竞争

思考题

参考文献

词汇列袁

第七章 批发流通

7.1 什么是批发

7.2 批发业的产生

7.3 批发业的内部分化

7.4 批发业的一体化

7.5 批发竞争的实质及发展变化

思考题

参考文献

词汇列表

第八章 流通政策

8.1 为什么需要流通政策

8.2 流通政策的结构与目标

8.3 流通竞争政策

思考题

参考文献

词汇列表

编辑推荐

《商品流通论(第2版)》是以本科生为对象的“商品流通论”讲义整理而成的。其主要特点是运用现代经济学的最新理论贯穿始终,并介绍大量新的流通理论和方法,从而使学生习惯于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市场经济中的商品流通问题,掌握商品流通的规律,准确理解市场经济体制下商品流通系统运转的机理,避免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就事论事。另外,《商品流通论(第2版)》还引进了案例教学的方法,配合课堂讨论,有助于学生对现代流通变革中已有的以及新的流通现象背后的流通原理加深理解。
《商品流通论(第2版)》配备了教学支持内容,包括案例重点,教学大纲和多媒体课件。使用此教材的老师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与出版社取得联系,以获取这些资料。

文摘

第一章 什么是商品流通
1.2 商业存在的基础
商业者是独立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经济主体。作为中介者,商业者在流通过程中存在的根据是什么呢?
1.2.1 物物交换的困难性
商业能使交换或交易顺利进行,这使商业有了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货币进行交换的话,交换的当事者将会遇到诸多麻烦。第一,不知道谁拥有自己想要的商品,所以就必须去寻找交换的对象;第二,即使找到了拥有自己想要商品的交换对象,自己也不一定拥有交换对象想要的商品。这样,为了完成物物交换,就必须满足“欲望双方一致”的条件。
换个角度来看这两个困难,也可以称其为“时机双方一致”条件。例如甲持有草帽,而乙想要这草帽,但乙却没有甲想要的东西,这时交换无法成立。这样乙就要问甲想要什么,并与他人交换,得到甲想要的东西,然后他才能得到草帽。但是,甲是否愿意或能够等到乙回来并不确定。
这样,为了交换就需要漫长的时间。可是困难并不仅此而已。即使满足了以上两个条件,还有交换比率和交换单位的问题,即自己的物品与交换对象的物品以怎样的比率交换合适。下面以草帽和刀的交换为例来加以说明。

序言

经过半年时间的紧张修改,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商品流通论》(第二版)终于以新的面貌与读者见面了。希望修订后的这本教材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
本次修编,有两处较大的修改。
一是将初版教材的“第四章物流”和“第五章信息流”合并成“第四章流通中的物流与信息流”。原来的物流和信息流两章过于偏重介绍具体的物流和信息流的技术。由于现代物流的发展是建立在信息革命的基础之上的,两者密不可分,原来的两章中内容有所重复。因此,在修编后的教材中,将这两章内容进行了合并整理,去掉了初版教材中对于物流和信息流技术的论述,将论述的重点集中在物流和信息流的发展变化对整个流通体系的影响上,突出商品流通论的研究重点。
二是将初版教材的第八章(现第七章)批发流通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删除了原来的引言部分;新增了“7.1.2批发商的位置”内容;合并了“批发商的功能”和“功能的延伸”的内容;增加了“7.2批发业的产生”内容;“7.3批发业的内部分化”在原文第二节内容基础上删除了“4.综合批发与专业批发”部分。删除的理由是,综合与专业的区分本身也是按照备货的范围即商品类别的范围来的,与前一段“商品类别的分化”有一定的重叠,后者可以看作是专业批发的分支,但是从实际来看,真正大规模的综合批发商在我国并不如日本的“综合商社”那么典型,因此不再单独介绍。
此外,第二版对初版中的个别概念做了进一步的界定。为了方便检索外文文献和进一步学习参考,各章增加了专业术语和词汇的英文对照,在每章后面列出了相关的参考文献。为了方便教学,对每章的知识要点和思考题也进行了调整。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